塑料瓶自动排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7823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塑料瓶自动排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瓶自动排序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瓶理瓶机是现代化塑料瓶包装生产线的配套设备,其功能是对刚生产出来的杂乱的塑料瓶进行整理,使瓶体依照特定的次序排列,以满足后道贴标签工序的使用要求。目前,国内部分化妆品包装主要是以塑料瓶为主,而现有的塑料瓶理瓶技术并不成熟,大多数的工厂在对塑料瓶进行整理时都仍然依赖于人工的手动排序,即使寥寥可数的理瓶产品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如实现的功能有限,应用的场合单一,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可靠性差,并不能满足以高效、经济为核心的企业需求。因此,对塑料瓶理瓶机机械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迫切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塑料瓶自动排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塑料瓶自动排序装置,包括:一出瓶转筒和一传送起竖机构,该出瓶转筒和传送起竖机构通过一第一传送带连通;

该出瓶转筒,包括一转筒本体,转筒本体内设有一限高板,该限高板将转筒本体内分为一进料区和一出料区,同时使得来自进料区的塑料瓶以单个水平倒卧状态进入出料区,转动本体的底面设有同心设置且反向转动的一外转盘和一内转盘,出料区的侧壁沿外转盘的转动方向设有一连通外转盘和第一传送带的进口端的出料滑道,内转盘的周缘与转筒本体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与塑料瓶的宽度相等,出料滑道的宽度与塑料瓶的宽度相等;

传送起竖机构,包括一第二传送带,其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并具有一与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连通的进料段和一起竖段,该起竖段的两侧设有与第二传送带具有不高于15°的夹角的二倾斜同步带,且该二倾斜同步带的间距由第二传送带的进料段至起竖段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相对的一侧设有一阻挡板,以防来自第一传送带的塑料瓶脱离第二传动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传送带上具有沿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筋条,限位筋条的长度与第二传送带的宽度相等,相邻二限位筋条的间距与塑料瓶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筋条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直角边为第二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所在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二倾斜同步带的最小间距不小于塑料瓶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起竖段的两侧对应所述二倾斜同步带还设有二起竖挡板,该二起竖挡板的高度由第二传送带的进料段至起竖段逐渐升高但始终不超过所述二倾斜同步带的高度,同时该二起竖挡板的间距由第二传送带的进料段至起竖段逐渐减小。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二起竖挡板的最小间距不小于塑料瓶的厚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二起竖挡板的最大高度不大于塑料瓶高度的三分之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传送带位于出瓶转筒的下方,所述出料滑道向下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传送带位于出瓶转筒的下方,所述出料滑道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出瓶转筒和一传送起竖机构,该出瓶转筒和传送起竖机构通过一第一传送带连通,实现了快速出瓶,自动排序,极大的减少了原有的人工手动排序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包装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包装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各组件的形状尺寸根据所需塑料瓶的尺寸进行调整,但相应的其他尺寸则需经过严格设计和计算,以确保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瓶转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瓶转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出瓶转筒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传送起竖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塑料瓶自动排序装置,包括一出瓶转筒1和一传送起竖机构2,该出瓶转筒1和传送起竖机构2通过一第一传送带3连通;

如图3至图5所示,出瓶转筒1,包括一转筒本体10,转筒本体10内设有一限高板101,该限高板101将转筒本体10内分为一进料区102和一出料区103,同时使得来自进料区102的塑料瓶以单个水平倒卧状态进入出料区103,转动本体的底面设有同心设置且反向转动的一外转盘104和一内转盘105,内转盘105的转速大于外转盘104的转速,出料区103的侧壁沿外转盘104的转动方向设有一连通外转盘104和第一传送带3的进口端的出料滑道106,内转盘105的周缘与转筒本体10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与塑料瓶的宽度相等,出料滑道106的宽度与塑料瓶的宽度相等;第一传送带3位于出瓶转筒1的下方,所述出料滑道106向下倾斜。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传送带3两侧各设有一限位挡板31,该二限位挡板31的间距与塑料瓶的宽度相等

如图1、2和6所示,传送起竖机构2,包括一第二传送带20,其传送方向与第一传送带3的传送方向垂直,且第二传送带20与第一传送带3的出料端相对的一侧设有一阻挡板201,以防来自第一传送带3的塑料瓶脱离第二传送带20,此外,第二传送带20上具有沿第二传送带20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筋条202,限位筋条202的长度与第二传送带20的宽度相等,相邻二限位筋条202的间距与塑料瓶的宽度相等,限位筋条202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直角边为第二传送带20的传送方向所在直线;

该第二传送带20具有一与第一传送带3的出料端连通的进料段和一起竖段,该起竖段的两侧设有与第二传送带20具有不高于15°的夹角的二倾斜同步带21,且该二倾斜同步带21的间距由第二传送带20的进料段至起竖段逐渐减小,二倾斜同步带21的最小间距不小于塑料瓶的厚度,此外每一倾斜同步带21的始端和末端之间具有8~12°的扭转角度;同时该起竖段的两侧对应所述二倾斜同步带21还设有二起竖挡板22,该二起竖挡板22的高度由第二传送带20的进料段至起竖段逐渐升高但始终不超过二倾斜同步带21 的高度,同时该二起竖挡板22的间距由第二传送带20的进料段至起竖段逐渐减小,二起竖挡板22的最小间距不小于塑料瓶的厚度,二起竖挡板22的最大高度不大于塑料瓶高度的三分之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塑料瓶分批通过送料漏斗进入转筒本体10的进料区102,通过外转盘104的转动,塑料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转筒本体10的内侧壁移动,通过限高板101可以将叠在一起的塑料瓶分离,塑料瓶紧贴转筒本体10的内侧壁直至进入出料滑道106,未紧贴转筒本体10的内侧壁的塑料瓶在内转盘105的转动引导下重新回到进料区102,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进入出料滑道106;进入出料滑道106的塑料瓶接着通过第一传送带3进入传送起竖机构2的第二传送带20,且每一塑料瓶均位于二限位筋条202之间,随着第二传送带20的传送,塑料瓶在起竖挡板22的作用下沿倾斜同步带21逐渐起竖,进入贴标签的环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