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纸带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780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电容纸带上料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料机构,尤其涉及到一种电容纸带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十分丰富的物质消费品,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电子产品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手机、平板、数码相机、MP3、MP4、台式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均属于电子产品。而在电子产品中,都离不开电容的使用,这是由于电容是电子产品必备的电子元件之一。

其中,在电容制造过程中,先在直条形的纸带基体上成型出一排的引脚,接着在每个引脚上压铸出电容主体,使电容主体与引脚构成电容单元,因而形成电容纸带。

然后,操作人员将电容纸带收集起来,再拿到相应的设备中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对电容纸带进行激光打码等。

而目前,操作人员都是手工将一条一条电容纸带放置于相应设备的工作台上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即操作人员先拿一条置于工作平台上,检测完成后,操作人员再将已检测的取走再换上待检测的,故增加操作人员的负担,无法适应于自动化作业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容纸带上料机构来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纸带上料机构,能自动上料以适应于自动化作业场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容纸带上料机构,适用对电容纸带排序并上料,所述电容纸带包含直条形的纸带基体及沿所述纸带基体的长度方向排列成行的电容单元。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包括矩形料框、沿所述矩形料框的前后方向水平布置的承导片、前后驱动气缸、前后滑架、真空吸取杆、位于所述矩形料框之前端的底部处的料槽架、弧形导流片及左右驱动气缸。所述矩形料框具有供所述电容纸带沿所述矩形料框的前后方向排序的排序腔,所述排序腔的腔口位于所述矩形料框的顶部;所述承导片位于所述排序腔内并分别组装于所述排序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处,所述电容纸带沿所述矩形料框的左右方向置于所述排序腔内,所述纸带基体的左右两端承载于所述承导片上;所述前后驱动气缸组装于所述矩形料框的前端处;所述前后滑架沿所述矩形料框的左右方向置于所述排序腔内,所述前后滑架位于所述排序腔内的电容纸带对应的前方,所述前后滑架还与所述前后驱动气缸连接;所述真空吸取杆沿所述矩形料框的前后方向组装于所述前后滑架上,所述真空吸取杆与所述纸带基体相对应,所述前后驱动气缸通过所述前后滑架去带动所述真空吸取杆吸取所述排序腔内的一个电容纸带并输送该电容纸带;所述料槽架具有供所述电容纸带沿所述矩形料框左右方向输送的输送通道;所述弧形导流片用于供所述真空吸取杆输送来的电容纸带导流至所述输送通道内,所述弧形导流片位于所述排序腔内,所述弧形导流片的上端位于所述真空吸取杆对应的下方,所述弧形导流片的下端位于所述输送通道对应的上方;所述左右驱动气缸组装于所述矩形料框上,所述左右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位于所述输送通道内的顶推片。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弧形导流片配合的弧形阻挡片,所述弧形阻挡片位于所述弧形导流片的前方且两者共同围出供所述电容纸带导流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输送通道对接。

较佳地,所述真空吸取杆至少两个并沿所述矩形料框的左右方向间隔开地排成一行。

较佳地,所述真空吸取杆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前后滑架的左右两端处,所述前后驱动气缸位于所述前后滑架的中间处。

较佳地,所述承导片与所述排序腔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呈直角布置。

较佳地,所述前后滑架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调整长孔,所述真空吸取杆呈可被调整操作地穿置于所述调整长孔内。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还包括分隔导引片,所述分隔导引片沿所述矩形料框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纸带基体沿所述矩形料框的左右方向横跨并承载于所述分隔导引片,所述分隔导引片位于同一电容纸带中的两电容单元间。

较佳地,所述分隔导引片为多个且相互平行。

较佳地,所述顶推片包含L型主片及由所述L型主片中的短部的右侧向右水平延伸再向上呈直角弯折的阻挡支片,所述L型主片中的长部沿竖直方向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包括矩形料框、承导片、前后驱动气缸、前后滑架、真空吸取杆、料槽架、弧形导流片及左右驱动气缸,故在前后驱动气缸驱使前后滑架向后滑动时,使得真空吸取杆移动至与纸带基体相贴合的位置,由真空吸取杆吸取排序腔内的一个电容纸带;接着,前后驱动气缸再驱使前后滑架向前移动,由向前移动的前后滑架带动真空吸取杆将吸取的电容纸带向前输送,实现吸取的电容纸带向前输送至弧形导流片的正上方,则此时真空吸取杆再松开电容纸带,使得电容纸带在自重作用下顺着弧形导流片滑落至料槽架的输送通道内;紧接着,左右驱动气缸带动顶推片向左移动,从而将滑落至输送通道内的电容纸带往左输至输送线处,不断重复前述步骤,即可以实现电容纸带自动上料的目的,适应于自动化作业的场合。同时,借助矩形料框的排序腔,实现批量电容纸带的排序。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包括矩形料框、承导片、前后驱动气缸、前后滑架、真空吸取杆、料槽架、弧形导流片及左右驱动气缸,故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中的顶推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容纸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100供电容纸带200排序并将排序后的电容纸带200上料。如图4所示,电容纸带200包含直条形的纸带基体210及沿纸带基体210的长度方向排列成行的电容单元200。

而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100包括矩形料框10、承导片20、前后驱动气缸30、前后滑架40、真空吸取杆50、料槽架80、弧形导流片60及左右驱动气缸90。矩形料框10具有供电容纸带200沿矩形料框10的前后方向(即箭头A所指)排序的排序腔11,以借助该排序腔11而实现电容纸带200的批量排序存放;排序腔11的腔口位于矩形料框10的顶部,以便于使用者从矩形料框10的上方将电容纸带200放置于排序腔11内。承导片20沿矩形料框10的前后方向水平布置,承导片20位于排序腔11内并分别组装于排序腔11的左侧壁12和右侧壁13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承导片20与排序腔11的左侧壁12或右侧壁13呈直角布置,较优使得左侧壁12处的承导片20及右侧壁13处的承导片2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更利于电容纸带200沿前后方向排序,但不以此为限。电容纸带200沿矩形料框10的左右方向(即箭头B所指)置于排序腔11内,使得纸带基体210的左右两端承载于承导片20上,即纸带基体210的左端承载于左侧壁12处的承导片20上,纸带基体210的右端承载于右侧壁13处的承导片20上。前后驱动气缸30组装于矩形料框10的前端处,前后滑架40沿矩形料框10的左右方向(即箭头B所指)置于排序腔11内,前后滑架40位于排序腔11内的电容纸带200对应的前方,前后滑架40还与前后驱动气缸30连接,由前后驱动气缸30带动前后滑架40做前后方向移动。真空吸取杆50沿矩形料框10的前后方向组装于前后滑架40上,真空吸取杆50与纸带基体210相对应;故,前后驱动气缸30通过前后滑架40去带动真空吸取杆50吸取排序腔11内的一个电容纸带200并输送该电容纸带200,不断重复前后驱动气缸30驱使前后滑架40做往复的前后滑动,即可实现将排序腔11内排序后的批量电容纸带200进行一个一个吸取及输送的目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真空吸取杆50为三个且沿矩形料框10的左右方向间隔开地排成一行,增加对纸带基体210吸取位置,从而确保真空吸取杆50吸取电容纸带200的稳固性;当然,在其实施例中,真空吸取杆50可为两个,分别位于前后滑架40的左右两端处,而此时的前后驱动气缸30位于前后滑架40的中间处,以使得前后滑架40的左右两端受力一致,从而确保电容纸带200前后移动的可靠性。

又如图1及图2所示,料槽架80位于矩形料框10之前端的底部处,且料槽架80具有供电容纸带200沿矩形料框10左右方向输送的输送通道81。弧形导流片60用于供真空吸取杆50输送来的电容纸带200导流至输送通道81内,弧形导流片60位于排序腔11内,弧形导流片60的上端位于真空吸取杆50对应的下方,弧形导流片60的下端位于输送通道81对应的上方,便于真空吸取杆50在松开电容纸带200后,电容纸带200便在自重下顺着弧形导流片60滑落至输送通道81内。左右驱动气缸90组装于矩形料框10上,较优是位于矩形料框10之前端的底部处,左右驱动气缸90的输出端连接有位于输送通道81内的顶推片91,使得左右驱动气缸90在工作时通过顶推片91而将输送通道81内的电容纸带200往左输送至输送线处,实现上料的目的;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推片91包含L型主片91a及由L型主片91a中的短部的右侧向右水平延伸再向上呈直角弯折的阻挡支片91b,L型主片91a中的长部沿竖直方向布置,更好匹配于对电容纸带200的顶推,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及图2所示,前后滑架40的左右两端各开设有调整长孔41,真空吸取杆50呈可被调整操作地穿置于调整长孔41内,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调整真空吸取杆50的位置,从而能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电容纸带200,但不以此为限。为使得电容纸带200更可靠地置于排序腔11内,故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100还包括分隔导引片14,分隔导引片14沿矩形料框10的前后方向布置,纸带基体210沿矩形料框10的左右方向横跨并承载于分隔导引片14,分隔导引片14位于同一电容纸带200中的两电容单元220间;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分隔导引片14为多个且相互平行,但不以此为限。为使得真空吸取杆50上的电容纸带200在松开后更顺畅地滑落至输送通道81内,故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100还包括与弧形导流片60配合的弧形阻挡片70,弧形阻挡片70位于弧形导流片60的前方且两者共同围出供电容纸带200导流的导流通道67。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100包括矩形料框10、承导片20、前后驱动气缸30、前后滑架40、真空吸取杆50、料槽架80、弧形导流片60及左右驱动气缸90,故在前后驱动气缸30驱使前后滑架40向后滑动时,使得真空吸取杆50移动至与纸带基体210相贴合的位置,由真空吸取杆50吸取排序腔11内的一个电容纸带200;接着,前后驱动气缸30再驱使前后滑架40向前移动,由向前移动的前后滑架40带动真空吸取杆50将吸取的电容纸带200向前输送,实现吸取的电容纸带200向前输送至弧形导流片60的正上方,则此时真空吸取杆50再松开电容纸带200,使得电容纸带200在自重作用下顺着弧形导流片60滑落至料槽架80的输送通道81内;紧接着,左右驱动气缸90带动顶推片91向左移动,从而将滑落至输送通道81内的电容纸带200往左输送至输送线处,不断重复前述步骤,即可以实现电容纸带200自动上料的目的,适应于自动化作业的场合。同时,借助矩形料框10的排序腔11,实现批量电容纸带200的排序。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100包括矩形料框10、承导片20、前后驱动气缸30、前后滑架40、真空吸取杆50、料槽架80、弧形导流片60及左右驱动气缸90,故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容纸带上料机构100的结构。

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