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72366发布日期:2018-09-29 04:4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基本上涉及软管托架装置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是涉及一种附接在一水龙头的软管托架。



背景技术:

用于储存软管,特别是水管,的软管托架装置是现有技术中广为人知的。在高价格区间,已知有软管推车或软管箱来允许对大长度(例如:20公尺或更长)的软管进行储存。该软管推车或软管箱既需要在地面上很多空间或可能必须被稳固地安装在一墙上。通常,这样的解决方案对短软管来说并不实用。

在低价格区间,钩形储存装置是已知的,其可以被附接在一墙上,且适于携带软管盘卷。中国专利申请第cn1121971号揭露一种附接在水龙头的供应管上的软管储存装置。当附接在水龙头上时,该储存装置会四处摆动,因而难以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操作且允许在水龙头处一牢靠且固定配置的软管托架。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解决,优选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如果没有明确指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彼此自由地组合。

根据一态样,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托架,用于在一水龙头储存一软管,该软管托架包括一连接部,用于将该托架装置与该水龙头连接。此外,该软管托架包括一托架部,用于接收该软管。该连接部包括一龙头连接部,用于机械地与流体地耦接该软管托架与该水龙头;且该托架部包括一软管接收区,特别是一钩形软管接收区,用于将盘状的该软管支持在一悬挂位置,使得盘状的该软管的绕组排列在一垂直或基本上垂直的平面上。

该软管托架的优点在于它可被固定地安装在该水龙头上,特别是在该水龙头的出口端。此外,由于该软管可通过将这些软管绕组牢固在该托架部而被储存在靠近该水龙头处,能获得对使用者友善的可用性。在使用该软管之前,该软管绕组可从该托架部被轻易地移开,以获得想要的活动半径。

根据实施例,该连接部包括一流道,用于将从该水龙头接收的水导引到该软管。换言之,一流道在该连接部内是一体成形的。所以,将该连接部与该水龙头耦接之后,该流道与该水龙头的出水口流体地耦接,且该液体朝向该软管被导引穿过该流道。

根据实施例,该流道是直的或有角度的,特别是直角的。所以换言之,在该连接部下方或侧向地邻近该连接部设置有在该流道末端的软管连接部。

根据实施例,该龙头连接部包括一快速连接器组件,其适于与一龙头连接器组件耦接,或该龙头连接部适于接收一快速连接器组件。该快速连接器组件可以为常见的一连接器组件,用于将水管耦接在该水龙头上。更具体地,该连接器组件可以为一母连接器组件,其适于接收设置在该水龙头上的一公连接器组件。该快速连接器组件可包括一锁定机构,用于维持该公连接器组件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该母连接器组件的耦接状态。该锁定机构可通过环绕设置在该母连接器组件的一环形部的滑动而解除。

根据实施例,该龙头连接部包括一螺纹,用于接收一快速连接器组件。从而,该快速连接器组件可被替换或该软管托架可适于设置在该水龙头上不同尺寸的公连接器组件。

根据实施例,该快速连接器组件包括一流道。该流道可以设置在该快速连接器组件的中心,以与设置在该水龙头上的该液体出口耦接。因此,通过该快速连接器组件,能获得与该水龙头的机械与流体的连接。

根据实施例,该龙头连接部包括一软管连接部,该软管连接部包括一软管连接器,或适于接收一软管连接器。所以,换言之,该龙头连接部包括一耦接界面,适于接收该软管的一自由端。从而,该软管可以与该软管托架耦接。

根据实施例,该软管连接部与该流道耦接,用于接收由该水龙头供给的水。举例来说,该软管连接部包括一管段,该管段插入到该软管中。该管段可以形成为设置在该软管托架中该流道的一体成形部分的一部分。

根据实施例,该托架部包括一钩形部分,该钩形部分包括一倾斜的软管托架部。该软管托架部可以为倾斜的,使得该软管托架部朝向它的自由端上升。换言之,该软管托架部可以向上倾斜。从而,该软管绕组将由于重力而滑入该软管接收区的内部。

根据实施例,当该软管托架与该水龙头耦接时,该软管托架适于环绕一垂直轴旋转。该快速耦接机构由在该软管托架上的所述连接器组件来形成,且该水龙头可允许该软管托架环绕在由该水龙头的出口所界定的垂直轴而旋转移动。从而,该软管托架可以能够遵循该软管被拉动的方向。

根据实施例,该连接部与该托架部由一体成形的组件设置,例如,由一射出成形的组件设置。然而,该一体成形的组件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将该软管托架与该水龙头(快速连接器组件)耦合的组件或与该水管(软管连接器)耦合的组件。从而,获得一种便宜的软管托架。

根据实施例,该托架部包括一夹持部,用于固定该软管的一自由端。该夹持部可适于夹住该软管的该自由端以固定该自由端。该夹持部可一体地形成在该软管托架且可相对于水平或基本上水平的轴线弯曲。

根据实施例,该夹持部与该软管托架部相对设置。所以换言之,该夹持部可在该软管接收区延伸且可分隔出用于接收该软管绕组的空间以及用于接收该软管的该自由端的空间。

根据实施例,该夹持部在接收该软管的自由端后,适于缩小该软管接收区的宽度。从而,通过该夹持部,获得排列在该软管接收区内夹住的一或多个软管绕组。

根据进一步态样,提供一种软管托架组,该软管托架组包括如前所述的软管托架;以及储存在该软管托架的一软管。该软管可以是具有记忆特性的一螺旋软管,也就是说,在除去拉力之后,该软管可被配置成回到它的螺旋形状。该螺旋软管可包括:一大盘管直径,例如,一盘管直径大于150mm。

本发明使用的术语“基本上”或“近似”意指与精确数值偏差正/负10%,优选为偏差正/负5%,及/或不影响功能的形式上变化的偏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各方面,包括它的特定特征与优点,将从以下详细的说明书与附图中容易理解,其中:

图1说明设置在具有盘状软管的水龙头的软管托架上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说明根据具有盘状软管的第一实施例的软管托架的第一侧视图;

图3说明根据具有盘状软管的第一实施例的软管托架的第二侧视图;

图4说明根据不具有盘状软管的第一实施例的软管托架的立体图;

图5说明设置在具有盘状软管的水龙头的软管托架上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说明根据不具有盘状软管的第二实施例的软管托架的立体图;以及

图7说明根据具有盘状软管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地剖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份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显示出范例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当应用时,相似的符号标记用来表示相似的组件、部件、项目或特征。

图1至图4说明设置在水龙头30的软管托架1的第一实施例。一般来说,软管托架1包括一连接部2以及一托架部3。该连接部2被配置以连接或耦接软管托架1与水龙头30。该托架部3适于接收一盘状的软管20,用于以一悬挂方式储存软管20。连接部2形成软管托架1的上部,而托架部3形成软管托架1的下部,也就是说,将软管托架1与水龙头30耦接之后,软管托架1设置在水龙头30的出水口之下。

托架部3包括一钩形部分5。更详细的是,该钩形部分5包括一第一钩部5.1,与连接部2耦接且向下延伸;一第二钩部5.2,是被配置成将该第一钩部5.1与一第三钩部5.3耦接的弯曲部,该第三钩部5.3是倾斜的且向上延伸。该第三钩部5.3在下文中也称为软管托架部7。由于第三钩部5.3的倾斜,该第三钩部5.3下降到实现软管绕组下滑到钩形部分5里面的后方。通常,软管的第一卷(靠近软管20的进水口)悬挂在钩的最后面处(例如,在里面)以及最后一卷(靠近出水口)悬挂在最前面处以准备好拿来使用。

所述第一至第三钩部5.1、5.2、5.3限定一软管接收区6,该软管接收区6被配置以接收具有彼此相邻排列的绕组的一螺旋形盘状软管。该软管托架部7可相对于一水平面在区域中倾斜15°至40°的角度。该角度朝拉动方向pd打开,软管20必须被拉到该拉动方向以便从软管托架1移开。

连接部2包括一龙头连接部4,适于机械地与流体地耦接软管托架1与水龙头30的出口。优选地,该龙头连接部4包括一快速连接器组件4.1,其适于与设置在水龙头30上一对应的龙头连接器组件31耦接。举例来说,该快速连接器组件4.1可以是插入式连接器类型,特别是一母插入式连接器,适于接收设置在水龙头上的一公连接器。该母插入式连接器可适于在接收该公连接器之后,自动地与该公连接器的牢固连结,并且可具有被拉动以释放与该公连接器连接的一部分。基于该快速连接器组件4.1,获得与水龙头30机械及流体的耦接。

根据另一实施例,龙头连接部4包括一螺纹,用于将软管托架1与水龙头30耦接。该螺纹可适于直接将软管托架1与水龙头30耦接,或可适于接收快速连接器组件4.1的一对应的螺纹。

连接部2进一步包括一流道。该流道形成在连接部2的内部中,用于提供一流体的连接给软管20。在本实施例中,该流体的连接是有角度的,也就是说,该流体的连接包括至少一第一流道部以及一第二流道部,且所述流道部围成一锐角或一直角。根据另一实施例,该流体的连接可以为一直的流道。

该流道可适于在第一自由端接收从水龙头30流出的水,并且可终止于一软管连接部4.2。该软管连接部4.2可适于接收一软管连接器21,以流体地在软管连接部4.2耦接软管20。该软管连接部4.2可包括用于接收软管20的自由端的一端口,以及可适于在软管托架1夹住软管20的自由端。举例来说,软管连接部4.2可包括具有一密封边缘的一管段。该管段适于被插入到软管20的自由端。软管20的自由端在软管连接部4.2可通过使用一锁定螺母来夹住,举例来说,软管连接部4.2可分别地被设置在密切靠近快速连接器组件4.1与螺纹,用于将软管连接器21与水龙头30耦接,以减少当软管20完全从软管托架1移开而施加在龙头连接部4的弯曲力矩,且使用者拉动软管20以达到最大分配半径。

如图1至图4所示,软管连接部4.2侧向地设置在软管托架处,也就是说,与软管连接部4.2耦接的软管20的端部可垂直于拉动方向pd来设置。从而,软管20在软管连接部4.2处水平地开始,并且因此切向地成为盘状软管。此外,软管20在区域中可具有大于150mm的盘管直径,以允许软管在软管托架1的整齐排列,举例来说,软管20可以是一螺旋软管,也就是说,在使用后,它自动地回到它原来的螺旋形状。尽管只需要施加小的拉力,使用前述提到的螺旋软管是有利的,因为通过使用具有大于150mm直径的绕组,该螺旋软管的活动半径等于或基本上等于软管20的展开长度(例如,高达10m)。

为了使用软管20,使用者可在另一个钩形部分5之后拉动一个绕组,其中通过拉动软管20,这些软管绕组自动地沿着软管托架部7滑动。龙头连接部4适于承受轴向负载(主要由重力造成)及径向负载(因为所述拉力)。龙头连接部4可适于允许软管托架1环绕垂直轴a旋转移动,也就是说,垂直轴由水龙头的出口所界定。当使用者拉动软管托架1的软管20使得软管20变形时,软管托架1环绕该轴a旋转(例如,旋转90°或基本上90°)从而使软管托架1能够遵循排水方向。

图5至图7显示软管托架1的第二实施例。以下仅描述相对于之前所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特征。除此之外,第一实施例描述的特征在该第二实施例仍保持有效。

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设置在龙头连接部4内的流道是直的,也就是说,软管连接部4.2分别地设置在快速连接器组件4.1、螺纹之下,该螺纹被配置以将软管托架1与水龙头30耦接。用于接收软管20的钩形部分5分别地设置在龙头连接部4、连接部2的前方(相对于拉动方向pd)。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形成钩形部分5(承载盘状软管20)较低部的软管托架部7可相对于垂直轴a倾斜4°至25°的角度。从而,软管20在软管托架1处获得牢固的重力支撑储存。钩形部分5、特别是软管托架部7、可朝向自由端(似喇叭状)扩张及/或可包括一圆形边缘,用于改善软管20的拆卸。

如图6至图7所示,软管托架1可包括一夹持部8。该夹持部8可被配置以牢固软管20的一个或多个绕组,特别是悬挂在软管托架部7的最前处的最后一绕组的一个或多个。更详细的是,夹持部8可设置在第一钩部5.1与第三钩部5.3之间,以缩小软管接收区6的宽度,使得软管20的一个或多个绕组被夹在夹持部8与第三钩部5.3(也称为软管托架部7)之间。从而,盘状的软管20被牢固在软管接收区6之内。

可替代或附加的,夹持部8可被配置以牢固软管20的自由端(软管20的配水端)。更详细的是,夹持部8适于在第一钩部5.1与夹持部8之间夹住软管20的自由端。优选地,在夹住软管20的自由端之后,夹持部8也夹住在夹持部8与第三钩部5.3之间软管20的一个或多个绕组。

优选地,在钩形部分5的顶部,特别是第一钩部5.1,设置有一把手部9。该把手部9可一体地形成在钩形部分5或第一钩部5.1上。从而,改善软管托架1的操作与运送。

应注意的是,说明书与附图仅说明所提出的软管托架的原理。虽然在本文中未明确地描述或显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实现包括本发明的原理的各种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软管托架

2连接部

3托架部

4龙头连接部

4.1快速连接器组件

4.2软管连接部

5钩形部分

5.1第一钩部

5.2第二钩部

5.3第三钩部

6软管接收区

7软管托架部

8夹持部

9把手部

20软管

21软管连接器

30水龙头

31龙头连接器组件

a垂直轴

pd拉动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