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续给料装置及物料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0065发布日期:2018-12-05 17:2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续给料装置及物料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生产过程中,在一些场合需要用到以料斗1为载体的斗式输送机。斗式输送机具有输送量大、提升高度高、运行平稳可靠和寿命长等显著优点,适于输送粉状、粒状及小块状的无磨琢性及磨琢性小的物料,如:活性炭、煤、水泥、石块、砂、粘土、矿石等。

在很多情况下,工艺条件要求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不得漏料,由此要求相邻料斗1之间互相搭接,从而保证料斗1之间不存在间隙。

以活性炭炭脱硫脱硝技术为例:

吸附塔与解析塔是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的两个主要反应场所,二者有机配合完成排放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吸附,以及活性炭的再生与活化。工作过程中,吸附饱合后的活性炭从吸附塔底部排出,经输送机输送至解析塔顶部,进入解析塔的上部料仓。重获活性的活性炭通过解析塔的底部排出,经由输送机输送到吸附塔顶部进行循环利用。

输送机的结构请参见图1。其中,在落料点附近的料斗1,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相邻料斗1之间相互搭接。料斗1互相搭接导致的问题是:当输送机的料斗1由低处向高处转折运行时,要求沿输送机前进方向前方的料斗1搭在后方料斗1之上;而当输送机由高处向低处转折运行时,则要求沿输送机前进方向前方的料斗1搭在后方料斗1之下。因此,输送机需要设置姿态控制系统,不断地调整前后料斗1的搭接关系。现有的姿态控制系统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工作时冲击产生的噪声大,长期工作产生磨损后会降低控制精度,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断续给料装置及物料输送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输送机的料斗需要互相搭接并设置姿态控制系统,并由此导致的输送机可靠性低,设备故障频发以及设备维护更换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续给料装置,包括接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顶板上设置有进料口,底板上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储料箱的内部设置有可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的叶轮,包括叶片;所述叶片转动过程中,至少在设定时间段内,存在一片所述叶片逐渐进入所述出料口对应的区域,使得所述进料口未被所述叶片阻挡的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料口未被叶片遮挡的部分之间不存在重合。

优选的,所述叶片的数量为多片且均匀安装在转轴上,并将所述储料箱内部分隔形成多个互相独立的储料腔。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的进料面积大于任意单片所述叶片的顶面面积,并使得所述叶片转动过程中所述进料口始终不被所述叶片完全阻挡。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上方连接过渡蓄料段。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下方的四周连接用于防止溅料的毛刷。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料口互相错开。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料口存在重合区域;任意所述叶片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完全覆盖所述重合区域。

优选的,任意一片所述叶片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的面积,并使得所述叶片的底面可以完全遮盖所述出料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料输送系统,包括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间隔设置的料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断续给料装置,所述断续给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机的上方。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相邻所述料斗之间的间隙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运动到所述断续给料装置的下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断续给料装置,将其应用于输送机时,输送机的料斗之间无需互相搭接,更不需要设置姿态控制系统。由此,采用该种断续给料装置进行断续供料时,可以提高输送机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以及设备维护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的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互相搭接的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间隔设置的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断续给料装置安装在输送机的落料点处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斗;2、储料箱;3、进料口;4、出料口;5、叶轮;501、叶片;502、转轴;6、储料腔;7、过渡蓄料段;8、毛刷;9、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3,输送机的相邻的料斗1之间存在间隙,对应这种情况,显然连续落料将使得部分物料9落入到相邻料斗1之间的间隙中。

由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断续给料装置,包括接储料箱2,所述储料箱2的顶板上设置有进料口3,底板上设置有出料口4。在所述储料箱2的内部设置有可绕自身中心轴线转动的叶轮5。其中叶轮5包括叶片501,并且所述叶片501满足:在叶片501转动过程中,至少在设定时间段内,存在一片所述叶片501逐渐进入所述出料口4对应的区域,使得所述进料口3未被所述叶片501阻挡的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料口4未被叶片501遮挡的部分之间不存在重合

其中,“设定时间段”可以理解成:将本申请的断续给料装置设置在输送机上方时,相邻料斗1之间的间隙经过所述出料口4下方的时间段,对应上述“设定时间段”。该种情况下可以保证相邻料斗1之间的间隙经过出料口4下方时,出料口4中不会有物料9落下,从而避免漏料。

其中,“逐渐进入”指的是:叶片501的前侧边缘刚进入到所述出料口4对应的区域开始,并在叶片501的后侧边缘进入到所述出料口4对应的区域之前,在这之间的任意连续时间段对应的叶片501的过程。并且,本申请中的“前”和“后”是以叶片501转动过程中经过的先后顺序为基准而言。

本申请的断续给料装置,将其应用于输送机时,输送机的料斗1之间无需互相搭接,更不需要设置姿态控制系统。由此,采用该种断续给料装置进行断续供料时,可以提高输送机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以及设备维护更换成本。

以活性炭脱硫脱硝设备为例,只需要在解析塔和吸附塔的底部设置上述断续给料装置,就可以对输送机断续供料。

下面根据进料口3和出料口4之间的位置关系,提供多个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断续给料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4-6,本实施例一的断续给料装置,进料口3在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料口4互相错开。该种情况下,除了在某一叶片501进入到落料斗1对应的区域的瞬间,由于出料口4对应的储料区间会有物料9落下之外,在这之后的叶片501逐渐进入到出料口4对应的区域的整个过程中,出料口4中均没有物料9落下。

从图5中发现,进料口3和出料口4几乎是相对设置,从而进料口3在底板上的正投影,其和出料口4之间不存在重合,也即两者互相错开。

该种情况下,在某一叶片501逐渐进入到出料口4对应的区域的整个过程中,出料口4处均不会有物料9落下,从而只要控制料斗1在该过程中运动到出料口4的下方也即落料点位置,就可以防止漏料。而为了装料,则控制料斗1在出料口4有物料9落下时运动到出料口4下方即可。

其中,通过图4和图6发现,在出料口4的周围设置有毛刷8。通过该毛刷8可以防止物料9从出料口4落入到料斗1时发生飞溅,进一步保证物料9均落入到料斗1当中。并且,毛刷8还可以避免储料箱2和料斗1之间的刚性接触。

结合图7可以发现,本实施例一的断续给料装置,其叶轮5包括的叶片501的数量为六片,并且均安装在一根转轴502上。在此基础上,结合图5发现,储料箱2的横截面呈圆形,使得叶片501的外端部与所述储料箱2内壁刚好不发生接触,并将储料箱2的内部分隔形成多个互相独立的储料腔6。

其中,“叶片501的外端”指的是图5中远离转轴502的一端。

该种情况下,由于叶片501的外端部与所述储料箱2内壁刚好不发生接触,从而防止叶片501转动过程中和储料箱2内壁发生摩擦。当然,也可以在叶片501的外端设置毛刷、橡胶等柔性物质,从而即使叶片501和储料箱2内壁之间存在接触,也不会损坏储料箱2。

此外,为了使得出料口4位置断续给料,叶片501的底面应当要接触或者几乎接触储料箱2的底板。而叶片501的顶面则可以与储料箱2的顶板存在一定间隔。并且,当叶片501的顶面与顶板存在间隔时,此时“将储料箱2的内部分隔形成多个互相独立的储料腔6”应当理解成:在叶片501转动的方向上,储料箱2的内部被相邻的叶片501分隔开,从而使得相邻储料腔6中的物料9不发生混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一的叶片501的数量不受附图的限制。例如,叶片501也可以是任意多片,甚至叶片501也可以是一片。当叶片501是一片时,整个储料箱2中仅形成一个储料腔6。

此外,叶片501的形状也并非一定要是扇形。同样的,进料口3和出料口4的形状也并非一定要是扇形,其它形状也可以。并且从图5中还可以发现,优选但是不必须的,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和叶片501经过出料口4位置时的切线方向相同。

除此以外,为了防止物料9进入储料箱2时发生物料9的飞溅,优选在进料口3上方连接过渡蓄料段7,请参见图6。由于设置有过渡蓄料段7,从而在进料口3位置处的落料至少部分被叶片501阻挡时,物料9可以暂时存储在过渡蓄料段7内。

其中,为了保证各个储料腔6中储料均匀,从而使得落入到各个料斗1中的物料9尽可能均衡,优选进料口3的进料面积大于任意单片所述叶片501的顶面面积,并使得所述叶片501转动过程中所述进料口3始终不被所述叶片501完全阻挡。由此,当叶片501转动到进料口3下方时,其并不影响均匀进料。当然,上述设置的过渡蓄料段7,其也可以起到各个储料腔6进料均匀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对于各个料斗1而言载料均匀,优选任意所述叶片501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至少在某一时刻完全覆盖所述进料口3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

实施例二

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二的断续给料装置,其进料口3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料口4存在重合区域;任意所述叶片501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在所述设定时间段内,完全覆盖所述重合区域。

该种情况下,并非有叶片501逐渐进入所述出料口4对应的区域就能保证出料口4没有物料9落下。同时,还需要保证,所述进料口3未被所述叶片501阻挡的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料口4未被叶片501遮挡的部分之间不存在重合。

优选任意一片所述叶片501的底面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4的面积,并使得所述叶片501的底面可以完全遮盖所述出料口4。此处“所述叶片501的底面可以完全遮盖所述出料口4”的意思是:叶片501转动过程中,当叶片501转动到出料口4对应的区域时,叶片501完全遮盖出料口4。

该种情况下,当出料口4被叶片501完全遮盖时,必然可以保证进料口3未被所述叶片501阻挡的部分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出料口4未被叶片501遮挡的部分之间不存在重合,从而保证存在设定时间段,使得出料口4处没有物料9落下。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一种物料9输送系统,包括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间隔设置的料斗1,还包括上述断续给料装置,且所述断续给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机的上方。

具体的,断续给料装置安装在输送机的落料点位置,从而使得料斗1运动到断续给料装置的下方时,断续给料装置给料斗1供料;当料斗1间的间隙运动到断续给料装置下方时,断续给料装置停止落料。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