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速器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6101发布日期:2018-07-07 12:4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调速器装置及具备调速器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有国际公开编号wo2011-148411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该公报中,记载有一种电子安全电梯,该电子安全电梯对在电梯井内在多个楼层间移动的轿厢的位置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脉冲发生器,该脉冲发生器根据所述轿厢的移动量来输出脉冲;位置检测装置,该位置检测装置对所述轿厢到达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以及安全控制器,该安全控制器在检测到所述规定位置后对所述脉冲进行计数,在所计数到的值成为预先存储的值的情况下,输出与所述所存储的值相对应的指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公开编号wo2011-14841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最新发现,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中,在具备设置于调速器的调速器编码器以作为用于正确掌握轿厢位置的脉冲发生器的结构中,在轿厢与地坪面之间产生有阶差的情况下,即使利用地坪匹配校正功能来进行消除轿厢的平层阶差的控制,也会反复进行上下方向的平层调整而发生无法实现阶差消除的现象。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抑制反复进行平层调整的现象的发生的调速器装置及电梯。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调速器装置包括:调速器绳索,该调速器绳索与能在电梯井内进行升降的轿厢相连结;以及调速器编码器,该调速器编码器输出用于对轿厢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数据,所述调速器装置构成为还包括:摩擦衰减装置,该摩擦衰减装置利用摩擦衰减来使调速器绳索的振动发生衰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抑制反复进行平层调整的现象的发生的调速器装置及电梯。此外,除此以外的问题、结构及效果可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更为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调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摩擦衰减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电梯具有通过主绳索5来连结轿厢3与对重4的结构,所述轿厢3能沿导轨2在电梯井1内进行升降,所述对重4一边在自身与轿厢3之间取得平衡,一边进行升降移动。在具有电动机的卷扬机6上卷绕有主绳索5,利用卷扬机6经由主绳索5来使轿厢3和对重4朝彼此不同的方向进行升降驱动。另外,轿厢3的下部与对重4的下部间也通过补偿绳索7而相连接。

在轿厢3上构成有紧急停止装置8,该紧急停止装置8在紧急状态下对导轨2进行夹持来执行紧急停止。另外,构成有调速器装置,该调速器装置用于对驱动该紧急停止装置8的状态进行检测。

该调速器装置26在分别可旋转地支承于电梯井1的顶部和底部的顶部滑轮9和下部滑轮10之间呈环状地悬挂有调速器绳索11,在调速器绳索11上连结有紧急停止装置8。

另外,在调速器装置上设有调速器编码器12,未图示的控制部获取从调速器编码器12输出的脉冲信号来进行与轿厢3的平层阶差有关的控制。

图2是表示上述调速器装置26中的下部滑轮10附近的放大图。

具有主体部14,在该主体部14上可旋转地支承有下部滑轮10,所述主体部14具备保持于一对引导件13a、13b间的调速器平衡块。

另外,为了防止调速器绳索11从下部滑轮10脱离,在主体部14上,在下部滑轮的圆周的外侧(远离转轴的方向)设有销子25。

此外,在主体部14下部的引导件13a、13b附近,安装有具有大致对称形状的同一结构即一对摩擦衰减装置15。

该摩擦衰减装置15构成为具有支承托座17和夹持构件19等,所述支承托座17通过螺栓16安装于主体部14下部的引导件13a、13b附近,所述夹持构件19通过连接螺栓18等连结于支承托座17。此外,利用图3来对该摩擦衰减装置15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图2所示的摩擦衰减装置15的俯视图。

摩擦衰减装置15中的夹持构件19由相对配置的一对夹持构件19a、19b构成,各自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通过转轴20a、20b支承于图2所示的支承托座17。

夹持构件19a、19b的左侧端部上插通有连接螺栓18,所述连接螺栓18插入至形成在位于夹持构件19a、19b之间的支承托座17的一部分上的贯通孔以及弹簧21,在连接螺栓18的头部相反侧拧入有螺母22、23,所述螺母22、23配置成对夹持构件19b和支承托座17进行夹持。

另一方面,在夹持构件19a、19b的右侧端部的相对面侧安装有摩擦构件24a、24b,摩擦构件24a、24b间夹入有引导件13a的一部分,对引导件13a施加适度的摩擦衰减。

该夹入在适当调整螺母22、23的位置后,由操作者握住夹持构件19a、19b的左侧端部而使右侧端成为打开状态,在该夹持构件19a、19b的右侧端部间,如图所示那样成为夹持有引导件13a的状态。在成为被夹持的状态后,若也对螺母22、23的位置进行调整,则成为能利用弹簧21来使引导件13a在夹持构件19a、19b的右侧端部间实现摩擦衰减的夹持状态。

如上所述,利用摩擦构件24a、24b来夹住引导件13a的一部分,从而对一个引导件13a设置两个产生摩擦力的面,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如上所述,在具备调速器编码器12的电梯中,获取从调速器编码器12向控制部所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计算脉冲数,从而由控制部判断为在轿厢3与地坪面之间产生了例如10毫米左右以上的阶差。于是,新发现:虽然尝试进行平层阶差消除,但也会反复进行上下方向的平层调整而发生无法实现阶差消除的现象。

作为对该现象进行分析的结果,若电梯为长行程,则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与轿厢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相近似,因此,可阐明这会导致调速器绳索系统相对于轿厢系统的平层振动发生共振现象。

即,在计算由调速器编码器12所输出的脉冲数以试图消除轿厢的平层阶差时,例如若轿厢起动停止的振动导致轿厢系统发生振动,则由于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与轿厢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相近似,因此调速器绳索系统会产生共振。

因此,调速器绳索11的振动向调速器编码器12进行传导,并作为脉冲来进行输出。利用控制部来对该脉冲数进行计算,在由控制部判断为可尝试进行平层阶差消除的程度的阶差以上、例如10毫米左右以上的阶差的情况下,判断为平层阶差未被消除,会再次尝试进行平层调整。

由此,平层调整反复发生,从而发生无法消除阶差的现象。

此外,在具备补偿绳索7的电梯中,由于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与轿厢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成为比不具备补偿绳索7的电梯要更近似的值,因此,更容易发生上述共振现象。

因此,在本电梯中,如上所述在调速器绳索系统中设置有摩擦衰减装置15。

当轿厢系统的平层振动传导至调速器绳索系统时,摩擦衰减装置15的摩擦衰减会导致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响应倍率发生变更,即,能产生衰减,能抑制轿厢系统相对于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共振现象的振动响应。

另外,由于能在不变更作为重物的轿厢系统的结构的情况下执行,因此,能简化结构。

因此,在轿厢3与地坪面之间产生阶差的情况下,尝试基于来自调速器编码器12的数据来消除轿厢3的平层阶差,如以往那样,能抑制反复进行上下方向的平层调整的现象的发生,能抑制无法消除阶差的现象的发生。

另外,本电梯在调速器绳索系统中在设置于调速器绳索11的下端侧的调速器平衡块附近设有摩擦衰减装置15。因此,不改变现有的基本结构,因而能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与轿厢系统的共振现象。

上述摩擦衰减装置15通过摩擦衰减即摩擦来施加负荷从而使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响应振动发生衰减,因此,无论调速器平衡块的速度如何都能实现衰减。通过微运行来执行的平层阶差消除动作较慢,但摩擦衰减装置15也能有效地对像这样的动作施加衰减效果。

与之相对,通过调整调速器绳索系统的重量或者变更绳索种类、绳索直径,也能使调速器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对于轿厢系统产生差异,但有可能会伴随各部分的变更,因此并不现实。

此外,如图3所示,使摩擦衰减装置15在夹持构件19a、19b的右侧端部间夹入并夹持有引导件13a,从而相对于一个引导件13a设有两个面的摩擦部位,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另外,转轴20a、20b在夹持构件19a、19b中位于比其中间点要靠近摩擦构件24a、24b一侧(图中的右侧),从而能利用杠杆原理来进一步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如上所述,利用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的摩擦衰减装置15来实现摩擦衰减,使得因共振现象而由调速器编码器12所输出的脉冲数小于与可尝试消除平层阶差的阶差相当的脉冲数,从而能降低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响应倍率。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调速器绳索系统中设有摩擦衰减装置,该摩擦衰减装置利用摩擦衰减来使调速器绳索系统相对于来自轿厢侧的振动的响应振动发生衰减。

根据像这样的结构,由于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与轿厢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相近似,因此,基于对引起在尝试消除轿厢3的平层阶差时会反复进行上下方向的平层调整从而导致发生无法实现阶差消除的现象的原因的阐明,能以比对轿厢系统实施防止措施的情况要简单的结构,来抑制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共振现象。

即,能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在尝试消除轿厢3的平层阶差时反复进行上下方向的平层调整而无法实现阶差消除的现象的发生。

另外,除了上述结构以外,调速器装置还包括:配置于电梯井下部的引导件13a、13b;具有沿引导件13a、13b而被引导的调速器平衡块的主体部14;以及可旋转地支承于主体部14的滑轮10,将调速器绳索11的下端侧卷绕于滑轮10,在主体部14与引导件13a、13b之间设置有摩擦衰减装置15。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能以简单的结构使调速器绳索系统的响应振动发生摩擦衰减,能抑制调速器绳索系统相对于轿厢系统的共振现象的发生。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上述摩擦衰减装置13并不一定局限于图示的结构。

标号说明

10下部滑轮

11调速器绳索

12调速器编码器

13a、13b引导件

14主体部

15摩擦衰减装置

26调速器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