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的双段式附加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837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自动扶梯的双段式附加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扶梯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双段式附加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广泛应用于商场、空港、车站和旅游观光景区等等。如业界所知,自动扶梯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诸如驱动链条断裂、主机工作制动器失灵、主机超速、突然断电、上行过程中主机逆转之类的情形,尽管出现此类情形的几率极低甚至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对于乘客产生的影响乃至有可能引起的伤害是严重的。正鉴于此,在自动扶梯上通常配备有旨在应对前述情形的附加制动装置,由附加制动装置对传动轴(业界习惯称链轮主轴)制动,使梯级传动链条及扶手传动链条停止运动,以保障安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具有前述功用的制动装置的技术信息,如CN102219145B(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安全制动装置)和CN104627810A(自动扶梯的附加制动装置),这两项专利方案均着重介绍了电磁执行机构(即制动执行机构),具体而言,由吸合电磁铁带动连杆(也称操纵杆),由连杆带动与连杆连接的棘爪,由棘爪对棘爪座(也称棘轮)产生作用,即,当棘爪与棘爪座配合时,则使自动扶梯制动,反之亦然。但是这两项专利均未给出摩擦制停机构的具体结构的启示,然而,摩擦制停机构的结构合理与否对于自动扶梯的制动可靠性恰恰是十分重要的。

如业界所知,作为前述摩擦制停机构的结构体系的制动件如制动盘的制动可靠性是十分严苛的,然而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受材料因素以及工艺因素的制约,制动盘的制动可靠性往往难以满足人们期望的要求。因此,如何增进摩擦制停机构的制停可靠性而藉以充分保障安全成了业界关注并且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提高摩擦制停机构的制停可靠性的自动扶梯的双段式附加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自动扶梯的双段式附加制动装置,所述的自动扶梯包括一链轮主轴,在该链轮主轴的中部通过轴套枢转支承轴承转动地套置有一链轮主轴轴套,在该链轮主轴轴套的左端端面以及右端端面上各固定有一梯级传动链轮,在梯级传动链轮背对链轮主轴轴套的一侧固定有一电机驱动链轮,在该电机驱动链轮背对链轮主轴轴套的一侧形成有一摩擦制停机构容纳腔,链轮主轴的左端和右端的主轴轴头穿过梯级传动链轮探入到摩擦制停机构容纳腔内,所述的双段式附加制动装置包括容纳于所述摩擦制停机构容纳腔内的一内摩擦制停机构、一外摩擦制停机构、一压盘、一主轴轴头固定座、一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和一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内摩擦制停执行机构与所述梯级传动链轮相配合,外摩擦制停机构位于内摩擦制停机构与压盘之间,并且该外摩擦制停机构以及压盘与内摩擦制停机构联结,主轴轴头固定座对应于压盘背对外摩擦制停机构的一侧并且与机架固定,在该主轴轴头固定座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头固定孔,所述的主轴轴头在依次途经内、外摩擦制停机构和压盘后探入轴头固定孔内与主轴轴头固定座固定,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与所述的内摩擦制停机构相配合,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同样设置在机架上并且与外摩擦制停机构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链轮主轴轴套的左端和右端各构成有一链轮主轴轴套法兰盘,所述的梯级传动链轮与链轮主轴轴套法兰盘背对链轮主轴轴套的一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梯级传动链轮对应于所述摩擦制停机构容纳腔的位置并且围绕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销轴螺杆孔,在销轴螺杆孔上配设有销轴螺杆,所述的内摩擦制停机构包括一内摩擦盘、一第一内摩擦片、一第二内摩擦片和一内制动盘,在内摩擦盘上并且围绕内摩擦盘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销轴螺杆配合孔,该销轴螺杆配合孔与所述的销轴螺杆孔相对应并套置在所述的销轴螺杆上,在内摩擦盘上并且位于销轴螺杆配合孔的内侧同样围绕内摩擦盘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连结螺钉孔,在该连结螺钉孔上配设有连结螺钉,该连结螺钉穿过所述的外摩擦制停机构,第一内摩擦片位于内摩擦盘与内制动盘之间,并且该第一内摩擦片朝向内摩擦盘的一侧与内摩擦盘接触,而第一内摩擦片朝向内制动盘的一侧与内制动盘接触,在内制动盘朝向所述外摩擦制停机构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制动盘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内制动盘制动齿块,各两相邻的内制动盘制动齿块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动盘制动舌探入腔,第二内摩擦片位于内制动盘与外摩擦制停机构之间,并且该第二内摩擦片朝向内制动盘的一侧与内制动盘接触,而第二内摩擦片朝向外摩擦制停机构的一侧与外摩擦制停机构接触,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在对应于内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的位置与内制动盘相配合,所述的压盘与所述的连结螺钉连结,所述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的结构是与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的结构相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外摩擦制停机构包括一外摩擦盘、一第一外摩擦片、一第二外摩擦片和一外制动盘,在外摩擦盘上围绕外摩擦盘的圆周方向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连结螺钉的位置开设有外摩擦盘连结螺钉通孔,连结螺钉穿过该外摩擦盘连结螺钉通孔,并且在该连结螺钉的基部设置有蝶形弹簧片,第一外摩擦片位于外摩擦盘与外制动盘之间,并且该第一外摩擦片朝向外摩擦盘的一侧与外摩擦盘接触,而第一外摩擦片朝向外制动盘的一侧与外制动盘接触,在外制动盘朝向所述压盘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外制动盘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外制动盘制动齿块,各两相邻的外制动盘制动齿块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外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第二外摩擦片位于外制动盘与压盘之间,并且该第二外摩擦片朝向外制动盘的一侧与外制动盘接触,而第二外摩擦片朝向压盘的一侧与压盘接触,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所述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在对应于外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的位置与外制动盘相配合,所述的压盘在对应于所述外摩擦盘连结螺钉通孔的位置与所述连结螺钉连结,所述第二内摩擦片朝向外摩擦盘的一侧与外摩擦盘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摩擦盘朝向所述第一内摩擦片的一侧构成有一内摩擦盘摩擦片腔,在所述内制动盘朝向第一内摩擦片的一侧构成有一内制动盘第一摩擦片腔,并且在内制动盘朝向所述第二内摩擦片的一侧构成有一内制动盘第二摩擦片腔,所述第一内摩擦片朝向内摩擦盘的一侧与内摩擦盘摩擦片腔接触,而第一内摩擦片朝向内制动盘的一侧与内制动盘第一摩擦片腔接触,第二内摩擦片朝向内制动盘的一侧与内制动盘第二摩擦片腔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外摩擦盘朝向所述第二内摩擦片的一侧构成有一外摩擦盘第一摩擦片腔,并且在外摩擦盘朝向所述第一外摩擦片的一侧构成有一外摩擦盘第二摩擦片腔,在所述外制动盘朝向所述第一外摩擦片的一侧构成有一外制动盘第一摩擦片腔,并且在外制动盘朝向所述第二外摩擦片的一侧构成有一外制动盘第二摩擦片腔,在所述压盘朝向第二外摩擦片的一侧构成有一压盘摩擦片腔,第一外摩擦片朝向外摩擦盘的一侧与所述的外摩擦盘第二摩擦片腔接触,而第一外摩擦片朝向外制动盘的一侧与所述外制动盘第一摩擦片腔接触,第二外摩擦片朝向外制动盘的一侧与所述外制动盘第二摩擦片腔接触,第二外摩擦片朝向压盘的一侧与所述压盘摩擦片腔接触,所述第二内摩擦片朝向外制动盘的一侧与所述外摩擦盘第一摩擦片腔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压盘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外摩擦盘连结螺钉通孔的位置开设有压盘连结螺钉孔,该压盘连结螺钉孔套置在所述连结螺钉上并且由旋配在连结螺钉末端的连结螺钉限定螺母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包括电机、电机支架、电机齿轮、转轴、扇形齿轮、制动块座、制动块、拉杆和扭簧,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电机支架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电机齿轮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上,转轴的中部通过转轴轴承座转动地支承在电机支架上,扇形齿轮在对应于电机齿轮的位置固定在转轴上并且与电机齿轮相啮合,扭簧套置在转轴上,该扭簧的第一扭簧脚抵挡在电机支架上,而扭簧的第二扭簧脚定位在扇形齿轮上,制动块座固定在所述的机架上,该制动块座形成有一制动块活动腔,制动块设置在制动块活动腔内,并且该制动块的一端固定在一制动块轴的中部,而该制动块轴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转动地支承在制动块活动腔的活动腔上侧壁和活动腔下侧壁上,制动块的另一端构成有一制动舌,拉杆的一端与制动块轴的下端固定,而拉杆的另一端固定有一拉杆连接座,该拉杆连接座与所述转轴的端部连接,当所述制动块的制动舌展出所述制动块活动腔时,该制动舌探入到所述内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内对内制动盘制动,而当制动舌回复到制动块活动腔内时,该制动舌退出内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而解除对内制动盘的制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制动块活动腔的活动腔底壁上并且位于活动腔底壁的一端开设有一挡凸配合腔,在所述制动块的一端并且朝向活动腔底壁的一侧形成有一制动块挡凸,该制动块挡凸探入挡凸配合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为力矩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采用了内摩擦制停机构以及外摩擦制停机构,因而可显著改善制停的可靠性而藉以充分保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的电机驱使转轴动作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内制动盘执行机构的制动块与制动块座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自动扶梯的结构体系的一链轮主轴1,在该链轮主轴1的中部通过轴套枢转支承轴承111转动地套置有一链轮主轴轴套11,在该链轮主轴轴套11的左端端面以及右端端面上各通过梯级传动链轮固定螺钉固定有一梯级传动链轮12,在梯级传动链轮12背对链轮主轴轴套11的一侧通过配有锁定螺母1321的电机驱动链轮固定螺钉132固定有一由电机带动的电机驱动链轮13,在该电机驱动链轮13背对链轮主轴轴套11的一侧形成有一摩擦制停机构容纳腔131(也可称链轮腔),链轮主轴1的左端和右端的主轴轴头14穿过梯级传动链轮12探入到摩擦制停机构容纳腔131内。前述的轴套枢转支承轴承111由套置在主轴轴头14上的并且与梯级传动链轮12固定的轴承盖1111限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双段式附加制动装置包括容纳于前述摩擦制停机构容纳腔131内的一内摩擦制停机构2、一外摩擦制停机构3、一压盘4、一主轴轴头固定座5、一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和一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7,内摩擦制停执行机构2与前述梯级传动链轮12相配合,外摩擦制停机构3位于内摩擦制停机构2与压盘4之间,并且该外摩擦制停机构3以及压盘4与内摩擦制停机构2联结,主轴轴头固定座5对应于压盘4背对外摩擦制停机构3的一侧并且与机架8固定,在该主轴轴头固定座5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头固定孔51,前述的主轴轴头14在依次途经内、外摩擦制停机构2、3和压盘4后探入轴头固定孔51内与主轴轴头固定座5固定,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设置在机架8上并且与前述的内摩擦制停机构2相配合,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7同样设置在机架8上并且与外摩擦制停机构3相配合。

在前述链轮主轴轴套11的左端和右端各构成有一链轮主轴轴套法兰盘112,前述的梯级传动链轮12通过前述的梯级传动链轮固定螺钉122与链轮主轴轴套法兰盘112背对链轮主轴轴套11的一侧固定。

在前述梯级传动链轮12对应于前述摩擦制停机构容纳腔131的位置并且围绕梯级传动链轮1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销轴螺杆孔121,在销轴螺杆孔121上配设有销轴螺杆1211。

前述的内摩擦制停机构2包括一内摩擦盘21、一第一内摩擦片22、一第二内摩擦片23和一内制动盘24,在内摩擦盘21上并且围绕内摩擦盘2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销轴螺杆配合孔211,该销轴螺杆配合孔211与前述的销轴螺杆孔121相对应并且套置在前述的销轴螺杆1211上,在内摩擦盘21上并且位于销轴螺杆配合孔211的内侧同样围绕内摩擦盘2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连结螺钉孔212,在该连结螺钉孔212上配设有连结螺钉2121,该连结螺钉2121穿过前述的外摩擦制停机构3,并且在该连结螺钉2121的基部(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设置有蝶形弹簧片21212,第一内摩擦片22位于内摩擦盘21与内制动盘24之间,并且该第一内摩擦片22朝向内摩擦盘21的一侧与内摩擦盘21接触,而第一内摩擦片22朝向内制动盘24的一侧与内制动盘24接触,在内制动盘24朝向前述外摩擦制停机构3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内制动盘24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凸起于内制动盘24的表面的内制动盘制动齿块241,各两相邻的内制动盘制动齿块24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内动盘制动舌探入腔2411,第二内摩擦片23位于内制动盘24与外摩擦制停机构3之间,并且该第二内摩擦片23朝向内制动盘24的一侧与内制动盘24接触,而第二内摩擦片23朝向外摩擦制停机构3的一侧与外摩擦制停机构3接触,设置在前述机架8上的前述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在对应于内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2411的位置与内制动盘24相配合,前述的压盘4与前述的连结螺钉2121连结,前述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7的结构是与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的结构相同的。

前述的外摩擦制停机构3包括一外摩擦盘31、一第一外摩擦片32、一第二外摩擦片33和一外制动盘34,在外摩擦盘31上围绕外摩擦盘31的圆周方向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连结螺钉2121的位置开设有外摩擦盘连结螺钉通孔311,连结螺钉2121穿过该外摩擦盘连结螺钉通孔311,第一外摩擦片32位于外摩擦盘31与外制动盘34之间,并且该第一外摩擦片32朝向外摩擦盘31的一侧与外摩擦盘31接触,而第一外摩擦片32朝向外制动盘34的一侧与外制动盘34接触,在外制动盘34朝向前述压盘4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外制动盘34的圆周方向以间隔状态构成有外制动盘制动齿块341,各两相邻的外制动盘制动齿块341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外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3411,第二外摩擦片33位于外制动盘34与压盘4之间,并且该第二外摩擦片33朝向外制动盘34的一侧与外制动盘34接触,而第二外摩擦片33朝向压盘4的一侧与压盘4接触,设置在前述机架8上的前述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7在对应于外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3411的位置与外制动盘34相配合,前述的压盘4在对应于前述外摩擦盘连结螺钉通孔311的位置与前述连结螺钉2121连结,前述第二内摩擦片23朝向外摩擦盘31的一侧与外摩擦盘31接触。

请重点见图1,在前述内摩擦盘21朝向前述第一内摩擦片22的一侧构成有一内摩擦盘摩擦片腔213,在前述内制动盘24朝向第一内摩擦片22的一侧构成有一内制动盘第一摩擦片腔242,并且在内制动盘24朝向前述第二内摩擦片23的一侧构成有一内制动盘第二摩擦片腔243,前述第一内摩擦片22朝向内摩擦盘21的一侧与内摩擦盘摩擦片腔213接触,而第一内摩擦片22朝向内制动盘24的一侧与内制动盘第一摩擦片腔242接触,第二内摩擦片23朝向内制动盘24的一侧与内制动盘第二摩擦片腔243接触。

在前述外摩擦盘31朝向前述第二内摩擦片23的一侧构成有一外摩擦盘第一摩擦片腔312,并且在外摩擦盘31朝向前述第一外摩擦片32的一侧构成有一外摩擦盘第二摩擦片腔313,在前述外制动盘34朝向前述第一外摩擦片32的一侧构成有一外制动盘第一摩擦片腔342,并且在外制动盘34朝向前述第二外摩擦片33的一侧构成有一外制动盘第二摩擦片腔343,在前述压盘4朝向第二外摩擦片33的一侧构成有一压盘摩擦片腔41,第一外摩擦片32朝向外摩擦盘31的一侧与前述的外摩擦盘第二摩擦片腔313接触,而第一外摩擦片32朝向外制动盘34的一侧与前述外制动盘第一摩擦片腔342接触,第二外摩擦片33朝向外制动盘34的一侧与前述外制动盘第二摩擦片腔343接触,第二外摩擦片33朝向压盘4的一侧与前述压盘摩擦片腔41接触,前述第二内摩擦片23朝向外制动盘31的一侧与前述外摩擦盘第一摩擦片腔312接触。

在前述的压盘4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外摩擦盘连结螺钉通孔311的位置开设有压盘连结螺钉孔42,该压盘连结螺钉孔42套置在前述连结螺钉2121上并且由旋配在连结螺钉2121末端的连结螺钉限定螺母21211限定。依据专业常识,由前述蝶形弹簧片21212的作用而使前述的第一、第二内摩擦片22、23、第一外摩擦片32以及第二外摩擦片33压紧。

请参见图3和图4并且结合图1和图2,前述的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包括电机61、电机支架62、电机齿轮63、转轴64、扇形齿轮65、制动块座66、制动块67、拉杆68和扭簧69,电机61固定在电机支架62上,电机支架62固定在前述机架8上,电机齿轮63固定在电机61的电机轴611上,转轴64的中部通过转轴轴承座641转动地支承在电机支架62上,扇形齿轮65在对应于电机齿轮63的位置固定在转轴64上并且与电机齿轮63相啮合,扭簧69套置在转轴64上,该扭簧69的第一扭簧脚691抵挡在电机支架62上,而扭簧69的第二扭簧脚692定位在扇形齿轮65上,制动块座66其上的制动块座螺孔662固定在前述的机架8上,该制动块座66形成有一制动块活动腔661,制动块67设置在制动块活动腔661内,并且该制动块67的一端固定在一制动块轴671的中部,而该制动块轴671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转动地支承在制动块活动腔661的活动腔上侧壁和活动腔下侧壁上,制动块67的另一端构成有一制动舌672,拉杆68的一端与制动块轴671的下端固定,而拉杆68的另一端固定有一拉杆连接座,该拉杆连接座与前述转轴64的端部连接,当前述制动块67的制动舌672展出前述制动块活动腔661时,该制动舌672探入到前述内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2411内对内制动盘24制动,而当制动舌672回复到制动块活动腔661内时,该制动舌672退出内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2411而解除对内制动盘24的制动。

由图4所示,在前述制动块活动腔661的活动腔底壁上并且位于活动腔底壁的一端开设有一挡凸配合腔6611,在前述制动块67的一端并且朝向活动腔底壁的一侧形成有一制动块挡凸673,该制动块挡凸673探入挡凸配合腔66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电机61为力矩电机。

请参见图5,依据图5的示意并且结合先有技术如CN103787187B(自动扶梯的梯级链条防跑偏装置)以及CN103738822A(自动扶梯的梯级链条结构)可知:在前述链轮主轴轴套11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前述的梯级传动链轮12以及电机驱动链轮13,并且在链轮主轴轴套11上固定有扶手传动链轮113,前述的内、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7彼此面对面设置于机架8上。进而可知,前述的内摩擦制停机构2以及外摩擦制停机构3各有一对。

在使用状态下,在机架1上并且在对应于电机驱动链轮13的位置设置有电子测控装置(图中未示出),由电子测控装置检测电机驱动链轮13的脉冲信号,并且将所检测到的脉冲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箱,由电气控制箱对前述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的结构体系的电机61以及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7的结构体系的等效于前述电机61的外制动电机71(图5示)进行控制。

当自动扶梯出现故障例如链条断裂或突然停电时,那么由电子测控装置测知电机驱动链轮13停止运动的状况,并将信号反馈给电气控制器,由电气控制器发出指令,使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以及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7工作。以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为例,电机61工作,由电机轴611带动电机齿轮63,由电机齿轮63带动扇形齿轮65,扇形齿轮65在克服扭簧69的反作用力下带动转轴64转过一个角度,同时由转轴64通过拉杆连接座带动拉杆68,由于拉杆68朝向制动块轴671的一端的拉杆头681与拉杆头连接板6811连接(图4示),而拉杆头连接板6811与制动块轴671的下端固定,因而在拉杆68被转轴64带动的同时,由拉杆68带动制动块轴671,使制动块67转过一个角度,此外制动块67的制动舌672展出制动块活动腔661并且对应到内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2411内对内制动盘24制动。以相同方式,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7的外制动电机71工作,对外制动盘34制动,从而由内、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7的共同作用而分别对内、外摩擦制停机构2、3实施制停,避免梯级传动链轮12逆转,进而避免自动扶梯下溜,以确保安全。

当故障排除后并且在电机61停止工作的状态(失电状态)下,在扭簧69的作用下使前述转轴64向相反方向转动一个角度,按前述相反过程,制动舌672退出内制动盘制动舌探入腔2411回复至制动块活动腔661内,解除对内制动盘24的制动。外制动电机71同例,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对内、外摩擦制停机构2、3实施制停时,内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6的电机61先予外制动盘制动执行机构7的外制动电机71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