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8456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型物件于出货前需以塑胶袋进行真空包装的技术,特别有关于一种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产品或物件在产制完成后常见以真空方式进行包装,且知真空包装一般上都仰赖塑胶袋来装填物件,而后将袋内空气抽离,续对塑胶袋进行封口,而完成袋内物件的真空包装作业。

在此,以市面上所见的手机面板出货前的真空包装作业为例,说明该面板于产制后会先逐一的摆放于一载盘内,并且将已摆放有面板的多个载盘堆迭成一方型体,而后利用塑胶袋容置该方型物件,并进行真空包装作业。除了上述载盘之外,坊间很多呈现方型的物件,在出货前也需进行真空包装。

真空包装物件的作业是在防范物件于出货后的搬运期间容易发生受潮的问题,例如于海运、陆运过程中所易遭遇的冷、热温度的影响、或水气、潮湿等的天候因素的影响。因此,物件在出货前需进行真空包装,以避免物件因上述因素而发生受潮影响品质或损坏的现象。

在真空包装过程中,由于塑胶袋的质地松软且容易塌陷,特别是在于每当要掀开塑胶袋的开口来装填物件过程,并不利于自动化机具进行掌控,因此,截至目前为止,市面上使用塑胶袋对物件(特别是方型物件)进行真空包装的作业程序,只见采用人工操作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改善现有技术只能采用人为手动操作方式对方型物件进行真空包装欠缺包装效率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架体,移动式的配置于一工作平台的上方;

多个第一吸附点,布设于该架体上,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围绕形成一四边形第一吸附面域,该第一吸附面域对应一四边形塑胶袋的四个端边,所述四个端边包含三个封闭端边及一开口端边;

多个第二吸附点,分别布设于该架体上及该工作平台内而围绕形成两相对应的四边形第二吸附面域,该架体上的所述多个第二吸附点所围绕形成的第二吸附面域坐落于第一吸附面域之中,且所述第二吸附面域小于第一吸附面域,所述两个第二吸附面域中分别有至少两个第二吸附点建构形成一短边线,且上、下相对应的两个短边线分别邻近该塑胶袋的开口端边;

一输送带,配置于该工作平台的一侧,该输送带的另一侧移动式的配置有一载台;

一对舌状拨杆,分别滑设于该载台上;

一舌状吸嘴,固设于该载台上的该一对舌状拨杆之间;及

一对压板,移动式的配置于该输送带的上方及下方,该一对压板中至少有一压板为电热压板。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袋接受该第一吸附面域中多个第一吸附点的吸附而呈平张状。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塑胶袋置料区站及一物件装填区站,该塑胶袋摆放于该塑胶袋置料区站内接受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的吸附而呈平张状的移动至该工作平台压持定位,且该工作平台坐落于该物件装填区站内。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输送带配置于该塑胶袋置料区站及一真空包装区站之间,该输送带载运该塑胶袋置料区站内已装填方型物件的塑胶袋移动至真空包装区站内,该载台及该一对压板分别坐落于该真空包装区站内。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架体配置于该塑胶袋置料区站及该物件装填区站之间往复移动。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吸附面域中由至少两个第一吸附点建构形成一长边线,该长边线邻近该塑胶袋的开口端边。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长边线与短边线相互共线。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相对应的第二吸附面域分别吸附该塑胶袋的顶面及底面相对远离而掀开该开口端边,进而形成一口字形的容置口。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平台一侧移动式配置有四个拨片,所述四个拨片分别植入该口字形的容置口内,并撑持该容置口的四个端角。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拨片一侧分别配置一有用来夹持所述端角的夹爪。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包含两臂部,所述两臂部之间形成一能张开及闭合的夹口。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工作平台的一侧配置有一滑台,该方型物件接受该滑台的载运而通过该容置口置入该塑胶袋内。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对舌状拨杆及该吸嘴经由该载台的带动而植入该塑胶袋的容置口内。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对舌状拨杆以一相对靠近该吸嘴的距离植入该塑胶袋的容置口内,并以一相对远离该吸嘴的距离撑开该塑胶袋的容置口。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胶袋的容置口经由该一对舌状拨杆的撑开而形成一个一字形缝隙。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对舌状拨杆沿一第一直线路径移动至该相对靠近该吸嘴的距离或该相对远离该吸嘴的距离。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对舌状拨杆与该吸嘴坐落于该第一直线路径上。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一对压板沿一第二直线路径上、下压合该一字形缝隙外围的塑胶袋表面,且该第二直线路径与该第一直线路径相互垂直。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针对于方型物件进行自动化的真空包装作业,可提升方型物件于生产线出货前的真空包装效率。

除此之外,有关本实用新型可供据以实施的相关技术细节,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图式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a至图2m分别是执行图1方法的的动作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侧视图;

图6a至图6j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拨片与夹爪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塑胶袋;11封闭端边;12开口端边;13容置口;14端角;15顶面;16底面;17一字形缝隙;20第一吸附点;21第一吸附面域;22 长边线;30a、30b第二吸附点;31a、31b第二吸附面域;32a、32b短边线;41 拨片;42夹爪;42a臂部;42b驱动器;42c夹口;50a、50b拨杆;51a、51b 线性滑轨;60吸嘴;61气体流道;70a、70b压板;71a、71b垂向气压缸;81 第一双轴向移动机构;81a垂向驱动器;81b水平向驱动器;82第二双轴向移动机构;82a、82b水平向驱动器;83第三双轴向移动机构;83a垂向驱动器;83b 水平向驱动器;91a塑胶袋置料区站;91b物件装填区站;91c真空包装区站; 92工作平台;93架体;94载台;95滑台;96输送带;97方型物件;98支撑架; A、B直线路径;h1、h2距离;S1至S11实施例的步骤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是通过一种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方法可以容易地被实施,该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方法包括依序执行下列S1至S11步骤:

步骤S1:建构第一吸附面域

请合并参阅图2a及图2b,说明规划一塑胶袋置料区站91a及一物件装填区站91b,该塑胶袋置料区站91a内摆放有多个塑胶袋10,该塑胶袋10是呈四边形,该四边形的塑胶袋10是由三个封闭端边11及一开口端边12所围绕形成,该物件装填区站91b内设有一提供塑胶袋10定位的工作平台92;该塑胶袋置料区站91a内所摆放的多个塑胶袋10是接受多个第一吸附点20的吸附而移动至物件装填区站91b内的工作平台92上,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20建构出对应塑胶袋10的所述封闭端边11及开口端边12的一四边形的第一吸附面域21;在具体实施上,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20是布设于一架体93上,该架体93能在塑胶袋置料区站91a及物件装填区站91b之间往复移动,凭借该架体93的带动而使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20吸附塑胶袋10移动至物件装填区站91b内的工作平台 92上。

步骤S2:第一吸附面域吸附塑胶袋呈平张状

请参阅图2c,说明由上述可知,塑胶袋10因其质地松软而容易塌陷,为了便于对塑胶袋10进行掌控,本实用新型凭借多个第一吸附点20所建构出对应塑胶袋10的所述封闭端边11及开口端边12的第一吸附面域21,令该第一吸附面域21中的多个第一吸附点20对应吸附该塑胶袋10的所述三个封闭端边11 及该开口端边12,而使塑胶袋10呈平张状,能有效的避免塑胶袋10塌陷,以利于进行后续掀开塑胶袋10的开口的作业。

步骤S3:移动塑胶袋至工作平台压持定位

请参阅图2d,说明以该第一吸附面域21中的多个第一吸附点20吸附塑胶袋10之后,使塑胶袋10呈平张状的移动至工作平台92上压持定位,使该塑胶袋10的底面16与工作平台92紧密接触。

步骤S4:建构第二吸附面域

请再次参阅图2d,说明该工作平台92上的塑胶袋10的上方及下方分别布建有由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所述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分别建构出两相对应的四边形的第二吸附面域31a、31b;在具体实施上,所述多个第二吸附点30a是与多个第一吸附点20布设于同一架体93上,凭借该架体93的带动而使多个第二吸附点30a移动至物件装填区站91b内的工作平台92上的塑胶袋10 的上方。所述两相对应的第二吸附面域31a、31b在实施上是小于第一吸附面域 21,当该架体93移动至物件装填区站91b内的工作平台92的上方时,在架体 93与工作平台92之间所形成的塑胶袋定位空间中,所述两相对应的第二吸附面域31a、31b是分别含藏于第一吸附面域21之中,换句话说,使所述两第二吸附面域31a、31b上的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能确实的吸附到塑胶袋10。此外,凭借上述第一吸附点20吸附塑胶袋10移动至工作平台92上压持定位的动作,使第二吸附面域31a、31b上的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与该塑胶袋10的顶面15及底面16紧密接触,以利于后续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分别吸附该塑胶袋10的顶面15及底面16。

步骤S5:第二吸附面域吸附塑胶袋张开形成容置口

请参阅图2e,说明凭借第二吸附面域31a、31b上的多个第二吸附点30a、 30b分别吸附该塑胶袋10的顶面15及底面16朝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由上述可知,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20所建构出的第一吸附面域21是对应塑胶袋10的所述封闭端边11及开口端边12,更具体的说,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20中的至少两个第一吸附点20所建构形成的一长边线22邻近该塑胶袋10的开口端边 12(如图2b所示),由于第二吸附面域31a、31b上的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 是用来掀开该塑胶袋10的开口端边12,因此,所述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 中的至少两个第二吸附点30a、30b所建构形成的两个相对应的短边线32a、32b 邻近该塑胶袋10的开口端边12,也就是该长边线22与两短边线32a、32b在实施上相互共线。使两第二吸附面域31a、31b上的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分别吸附该塑胶袋10的顶面15及底面16朝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时能掀开该塑胶袋 10的开口端边12,进而形成一口字形的容置口13。此外,所述两第二吸附面域 31a、31b上的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分别吸附该塑胶袋10的顶面15及底面 16朝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20会释放该塑胶袋10,以利于该塑胶袋10的开口端边12形成容置口13。

请合并参阅图2f及图2g,说明本实用新型还包含四个拨片41,当该塑胶袋 10的开口端边12掀动形成容置口13之后,使用四个拨片41植入该容置口13 内并分别朝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如图2f所示),进而撑持该容置口13的四个端角14,且所述四个拨片41撑持该容置口13的四个端角14之后,并使用四个夹爪42夹持四个端角14(如图2g所示),能有效的避免该容置口13受到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或闭合状况,以利于后续方型物件装填至塑胶袋10内的作业。

步骤S6:方型物件通过容置口置入塑胶袋内

请参阅图2h,说明通过容置口13将方型物件置入塑胶袋10内,接着,使所述四个拨片41及四个夹爪42停止撑持及夹持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并将所述四个拨片41及四个夹爪42带离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以利于后续塑胶袋10的封口作业。

步骤S7:拨杆及吸嘴植入塑胶袋的容置口

请参阅图2i,说明该塑胶袋10因缺少拨片41的撑持与夹爪42的夹持,以及塑胶袋10的质地松软等因素,使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因塌陷呈不规则状;将一对舌状拨杆50a、50b及一舌状吸嘴60以同步移动的方式植入该塑胶袋10 的容置口13内,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与该吸嘴60在实施上是坐落于一直线路径A上,且该吸嘴60是介于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之间,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是以一相对靠近该吸嘴60的距离h1植入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 13内,该距离h1在实施上是小于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的宽度,以利于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与该吸嘴60植入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内。

步骤S8:拨杆撑开塑胶袋的容置口形成一字形缝隙

请参阅图2j,说明将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沿直线路径A朝相对远离该吸嘴60的方向移动,进而撑持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使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形成一字形缝隙17,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在实施上是以一相对远离该吸嘴60的距离h2撑开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

步骤S9:吸嘴导引负压至塑胶袋内建立真空

请参阅图2k,说明该吸嘴60内具有一气体流道61,当该吸嘴60植入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内之后,该吸嘴60经由气体流道61持续导引负压至塑胶袋10内,以撷取塑胶袋10内的空气,由于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经由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的撑持形成一字形缝隙17,该一字形缝隙17的面积小于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的面积,因此该吸嘴60撷取塑胶袋10内的空气时能减少外界空气进入塑胶袋10内,以利于塑胶袋10内形成真空状态。

步骤S10:压板压合一字形缝隙

请参阅图2l,说明将一对压板70a、70b分别配置于该一字形缝隙17的上方及下方,该一对压板70a、70b能沿一直线路径B上、下压合该一字形缝隙17 外围的塑胶袋10表面,且该一对压板70a、70b在上、下压合瞬间同步移动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及该吸嘴60脱离该一字形缝隙17,使该一字形缝隙17 经由该一对压板70a、70b的压持而紧密闭合,以避免外界空气经由该一字形缝隙17进入塑胶袋10内,进而维持该塑胶袋10内的真空状态,该直线路径B在实施上是与该直线路径A相互垂直。

步骤S11:对一字形缝隙进行封口

请参阅图2m,说明当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及该吸嘴60脱离该一字形缝隙17之后,凭借该一对压板70a、70b的压持而使该一字形缝隙17紧密闭合,再以高温对该一字形缝隙17进行封口作业,该一对压板70a、70b中在实施上至少有一压板为电热压板,以便于在压合该一字形缝隙17的后进行封口作业。

另一方面,请合并参阅图3、图4及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还所提供的方型物件的真空包装装置,包括多个第一吸附点20、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一对拨杆50a、50b、吸嘴60及一对压板70a、70b。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20是布设于一架体93上,所述多个第一吸附点20能经由架体93的带动而沿X-Z轴向移动,进而以吸附方式撷取塑胶袋置料区站 91a内所摆放的塑胶袋10移动至物件装填区站91b内的工作平台92上。进一步的说,该架体93在实施上是配置于一第一双轴向移动机构81上,该第一双轴向移动机构81包括一垂向驱动器81a及一水平向驱动器81b,该垂向驱动器81a 能带动架体93沿Z轴向移动,该水平向驱动器81b能带动架体93沿X轴向移动。

所述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是分别布设于该架体93上及工作平台92内,其中该架体93上的第二吸附点30b能经由架体93的带动而移动至物件装填区站91b内的工作平台92的上方,使该架体93上的第二吸附点30a与该工作平台92内的第二吸附点30b所分别建构形成的第二吸附面域相互对应。

该工作平台92一侧移动式的配置有四个长条状的拨片41,所述四个拨片 41能沿X-Y轴向移动,进而植入该容置口13内,并凭借所述四个拨片41分别朝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而撑持该容置口13的四个端角14。进一步的说,所述四个拨片41在实施上是配置于一第二双轴向移动机构82上,该第二双轴向移动机构82包括两水平向驱动器82a、82b,其中该水平向驱动器82a能带动拨片41 沿Y轴向移动而植入该容置口13内,该水平向驱动器82b能带动拨片41沿X 轴向移动而撑持该容置口13的四个端角14。

请合并参阅图3及图7,说明所述四个拨片41一侧分别配置一有用来夹持所述端角14的夹爪42,所述夹爪42包含两臂部42a及一驱动器42b,凭借驱动器42b的驱动而使两臂部42a相对远离而张开夹口42c,或者使两臂部42a相对接近而闭合夹口42c(如图6e所示),进而夹持所述四个拨片41所撑持的该容置口13的四个端角14。

请合并参阅图3及图4,说明该工作平台92的一侧配置有一滑台95,该能接受滑台95的载运而移动至工作平台92的上方。当两第二吸附面域31a、31b 上的多个第二吸附点30a、30b分别吸附该塑胶袋10的顶面15及底面16朝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而掀开该塑胶袋10的开口端边12形成容置口13之后,使方型物件97能凭借该滑台95的载运而通过容置口13置入塑胶袋10内(如图6f所示)。更进一步的说,该工作平台92内配置有一支撑架98,当方型物件97经由滑台95的载运而移动至工作平台92的上方并置入塑胶袋10内时,该支撑架98 能向上方移动来撑持方型物件97,使该滑台95能复归原位,以便于装填有方型物件97的塑胶袋10进行封口作业。

请合并参阅图3、图4及图5,说明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是分别滑设于一载台94上,该载台94是移动式的配置于一输送带96的一侧,该输送带96 是配置于该物件装填区站91b与一真空包装区站91c之间,该输送带96能载运物件装填区站91b内已装填方型物件97的塑胶袋10移动至真空包装区站91c 内,以利于进行后续的封口作业。

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能经由载台94的带动而沿Y-Z轴向移动,进而植入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内。进一步的说,该载台94在实施上是配置于一第三双轴向移动机构83上,该第三双轴向移动机构83包括一垂向驱动器83a 及一水平向驱动器83b,该垂向驱动器83a能带动载台94沿Z轴向移动,该水平向驱动器83b能带动载台94沿Y轴向移动。更具体的说,由于塑胶袋10因其质地松软而容易塌陷的特性,导致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的位置较低,因此需要调整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的高度,以便于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 植入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内。

该吸嘴60是固设于该载台94上,且坐落于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之间,该吸嘴60能经由载台94的带动而植入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内。进一步的说,该吸嘴60与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是坐落于一直线路径A上,且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能沿该直线路径A朝吸嘴60的位置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该直线路径A在实施上是平行于X轴向。更具体的说,该一对舌状拨杆50a、 50b是分别经由一线性滑轨51a、51b而滑设于载台94上,使该一对舌状拨杆 50a、50b能沿该直线路径A往复移动,进而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该吸嘴60。

该一对压板70a、70b是配置于该真空包装区站91c内的输送带96的上方及下方,更具体的说,该一对压板70a、70b是配置于输送带96上所摆放的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的上方及下方(如图6f所示)。该一对压板70a、70b在实施上是分别连接有一垂向气压缸71a、71b,当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经由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撑开而形成一字形缝隙17后,该一对压板70a、70b分别经由垂向气压缸71a、71b的驱动而沿一直线路径B上、下压合该一字形缝隙17 外围的塑胶袋10表面,该直线路径B在实施上是平行于Z轴向,也就是说该直线路径B与该直线路径A相互垂直。该一对压板70a、70b中在实施上至少有一压板为电热压板,使该一对压板70a、70b载压合该一字形缝隙17之后,接着对该一字形缝隙17进行封口。

根据上述配置,请接续参阅图6a至图6j,依序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解说图,说明该架体93上的第一吸附点20以负压吸持的方式撷取塑胶袋置料区站 91a内所摆放的塑胶袋10(如图6a所示),该架体93上的第一吸附点20在撷取塑胶袋10的后移动至物件装填区站91b内,并将塑胶袋10压持定位于工作平台92上(如图6b所示),使该架体93上的第二吸附点30a及工作平台92内的第二吸附点30b分别与塑胶袋10紧密接触,接着,该架体93上的第二吸附点30a 与工作平台92内的第二吸附点30b分别吸附该塑胶袋10的顶面15及底面16 朝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如图6c所示),同时该架体93上的第一吸附点20释放塑胶袋10,以利于掀开塑胶袋10的开口端边12形成容置口13,然后,四个拨片41植入容置口13并朝相对远离的方向移动(如图6d所示),进而撑持该容置口13的四个端角14,并凭借夹爪42夹持四个端角14(如图6e所示),该方型物件97接受滑台95的载运而通过容置口13置入塑胶袋10内,续令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及该吸嘴60经由载台94的带动而植入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 内(如图6f所示),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朝相对远离吸嘴60的方向移动,进而撑开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使该塑胶袋10的容置口13形成一字形缝隙 17(如图6g所示),该吸嘴60以负压撷取塑胶袋10内空气的方式,使塑胶袋10 内形成真空状态(如图6h所示),接着,该一对压板70a、70b分别由上方及下方来压合该一字形缝隙17外围的塑胶袋10表面(如图6i所示),并同步将该一对舌状拨杆50a、50b及该吸嘴60由该一字形缝隙17中抽离,使该一字形缝隙17 能经由该一对压板70a、70b的压持而紧密闭合,最后,凭借该一对压板70a、 70b中至少有一压板为电热压板,以高温来对塑胶袋10进行封口作业(如图6j 所示)。

以上实施例仅为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