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筒机抱钎组件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37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卷筒机抱钎组件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花纸筒的卷制设备,尤其是卷筒机的抱钎组件。



背景技术:

烟花纸筒是烟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部件,烟花纸筒一般采用全自动卷筒机械(业内通称卷筒机)卷制而成。在卷筒机上,抱钎组件是卷筒机构的一个工作组件,包括两根抱钎杆和一根底钎杆,抱钎杆的两端设有支撑臂,底钎杆的两端设有支撑杆,支撑臂和支撑杆的底端连接升降驱动机构,两者同时上下升降运动但行程不同。上升时将三杆体呈品字形围绕在卷筒钎杆的下方和左右两侧,将纸张夹持于抱钎杆、底钎杆和卷筒钎杆之间完成卷制,卷制完成后抱钎组件下降,以便于将卷制的纸筒退出卷筒钎杆。如此循环工作。

现有技术中,抱钎组件的升降运动由电机丝杆或汽缸驱动,其弊端在于,采用电机丝杆驱动的机构中,采用滚珠丝杆造价较高,采用梯形丝杆磨损较大,都难以适配钎杆组件的升降运动;采用汽缸驱动的机构中,汽缸受环境影响大,尤其是潮湿和灰尘易导致电磁阀损坏,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故而现有抱钎组件都存在维护成本高,造价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卷筒机抱钎杆的升降装置,造价低,运行稳定,磨损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卷筒机抱钎组件的升降装置,包括抱钎杆和底钎杆构成的抱钎组件,其特征在于,抱钎杆的支撑臂的底部连接移动主基板,移动主基板通过主滑块装置在导轨机构上;移动主基板固接在链轮链条传动机 构的链条上,链轮链条传动机构的主动链轮连接驱动电机;在主动链轮的驱动下所述链条带动移动主基板上下升降往复运动。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与移动主基板的连接方式是:支撑臂的底部由竖向螺栓顶部支撑,竖向螺栓对应的螺孔固接在移动主基板上。调节螺栓的高度即微调支撑臂及其抱钎杆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底钎杆的支撑杆的底部开设轴向槽口,固装于移动副基板上的螺杆销套装在所述轴向槽口内;移动副基板通过副滑块装置在所述导轨机构上;底端固定的压簧顶端作用于副滑块上;移动副基板和移动主基板之间通过挂钩件接触:移动主基板下降时通过挂钩件压迫移动副基板使得所述压簧压缩;移动主基板上升时,移动主基板与移动副基板脱离接触,压簧伸张推动移动副基板上升。使得底钎杆的升降运动平稳、行程准确、动作适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以链轮料条机构作为抱钎组件的升降驱动力,不但行程精准平稳符合卷筒需要,抱钎杆和底钎杆配合精准;而且运行稳定,造价低,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下降状态);

图2为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上升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卷筒机抱钎组件的升降装置包括抱钎杆2和底钎杆1构成的抱钎组件,抱钎杆2两端的支撑臂3的底部连接移动主基板15,移动主基板15通过主滑块20装置在导轨机构10上;移动主基板15固接在链轮链条传动机构的链条19上,链轮链条传动机构的主动 链轮11通过减速机构12连接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装置于机架底板14上。从动链轮装置在上方的基座18上,基座18固接机架。在主动链轮11的驱动下所述链条19带动移动主基板15上下升降往复运动。

所述支撑臂3与移动主基板的连接方式是:支撑臂3的底部底座17由竖向螺栓16的顶部支撑,竖向螺栓16对应的螺孔固接在移动主基板上。调节螺栓的高度即微调支撑臂3及其抱钎杆2的高度。

所述底钎杆1的支撑杆4的底部开设轴向槽口7,固装于移动副基板6上的螺杆销8套装在所述轴向槽口7内;调整螺杆销8在所述轴向槽口7内的位置,即可调整底钎杆1的高度。

移动副基板6通过副滑块22装置在所述导轨机构10上;底端固定的压簧9顶端作用于副滑块22上;移动副基板6和移动主基板15之间通过挂钩件5接触:移动主基板15下降时通过挂钩件5压迫移动副基板6使得所述压簧9压缩;移动主基板15上升时,移动主基板15与移动副基板6脱离接触,压簧9伸张通过副滑块22推动移动副基板6上升。使得底钎杆1的升降运动平稳、行程准确、动作适时。

为了满足卷筒需要,抱钎杆2和底钎杆1两者同时上下升降运动但行程不同:下降状态下,两根抱钎杆2比底钎杆1的位置低;上升状态下,两根抱钎杆2比底钎杆1的位置高。两根抱钎杆2经过底钎杆1时分开,超过底钎杆1后恢复靠拢状态。这一分合动作由装置在拉簧座21上的拉簧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适配于上述升降过程,抱钎杆和底钎杆配合精准,行程精准平稳,而且运行稳定,造价低,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上述的实现方式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公知的多种替代 或者变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意义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