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升降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368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手动升降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手动升降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中置柜,即金属铠装中置移开式开关设备,体积大、功能全,常用来为发电厂、工厂、企业以及居民小区等完成配电工作。中置柜种类比较多,可以分为进出线开关柜、计量柜、互感器柜等,每种类型的中置柜的体积和大小均有差异。

中置柜内的开关多设置为自动保护装置,常见,最上层为相互隔离的母线和仪表室,中间层为断路器室,最下层为电缆室。在实际使用时,中置柜的大小需要依据使用环境进行灵活设定。中置柜通常用在终端用户上,在中置柜内的每层都设计有多个小箱子,在每个小箱子内都装有相应的线缆和电子元器件,在使用前,首先,要将各个小箱子搬运到指定位置,之后,对各个小箱子分别进行组装,最后,对组装好的各个小箱子进行接线和电气信号的测试。

但是,由于中置柜的体积和规格差异较大,在用转运车对各个小箱子进行搬运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各个小箱子放置到中置柜的不同分层上,由于中置柜各个分层的高度不一,运用人工将小箱子放到中置柜过高或者过低的位置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手动升降装置及系统,通过设置托板、升降杆、固定杆、升降扳手和水平锁紧件等,能够将小箱子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位置上。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手动升降装置,包括:托板、升降杆、固定杆、升降扳手和水平锁紧件;

托板水平设置,且,托板的底部与升降杆的一端相连;

升降杆远离托板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

固定杆套装在升降杆的外周,且,固定杆的内侧面设置有与螺纹相配合的花纹;

升降扳手连接在升降杆的外侧面上,且,在升降扳手的作用下,升降杆能沿固定杆上下运动;

水平锁紧件安装在托板与升降杆的交接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滑槽、牵引件、滑块和垂直锁紧件;

滑槽纵向设置在托板的底面上;

滑块的底部与升降杆活动相连;

滑槽的材质为铁;

滑块上设置有磁铁;

牵引件与滑块相连,滑块与滑槽卡接,且,滑块在牵引件的作用下沿滑槽滑动;

垂直锁紧件安装在滑槽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手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弹性垫,弹性垫覆盖在托板的上表面,且,弹性垫的形状与托板相适应。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手动升降装置还包括标尺,标尺贴附在升降杆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升降扳手包括连接部和手持部,连接部和手持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手持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手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安装孔,安装孔设置在固定杆的底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防滑纹路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手动升降系统,包括:运转车和上述手动升降装置;

手动升降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运转车底部的顶面上。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手动升降系统还包括推杆,推杆固定连接在运转车的底板上,且,推杆用于推动运转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手动升降系统还包括万向轮,万向轮有四个,分别设置在运转车底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动升降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手动升降装置包括:托板、升降杆、固定杆、升降扳手和水平锁紧件,托板水平设置,且,托板的底部与升降杆的一端相连,升降杆远离托板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固定杆套装在升降杆的外周,且,固定杆的内侧面设置有与螺纹相配合的花纹,升降扳手连接在升降杆的外侧面上,且,在升降扳手的作用下,升降杆能沿固定杆上下运动,水平锁紧件安装在托板与升降杆的交接处。在具体使用时,使用者通过手动转动升降扳手从而带动升降杆进行上下运动,从而使托板达到预先设定的位置,并能运用水平锁紧件将托板位置进行固定,这样,使用者就能运用托板搬运小箱子,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能有效节省人力。

进一步的,该手动升降装置中还包括:滑槽、牵引件、滑块和垂直锁紧件,并且,滑槽纵向设置在托板的底面上,滑槽的材质为铁,滑块上设置有磁铁,即滑槽和滑块可以通过铁和磁铁的配合来实现沿托板底面的滑动,滑块的底部与升降杆活动相连,牵引件与滑块相连,滑块与滑槽卡接,且,滑块在牵引件的作用下沿滑槽滑动,垂直锁紧件安装在滑槽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托板升降到指定高度时,使用者拉动牵引件,使滑块运动,进而实现在托板上的左右滑动,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调整托板的重心位置,当托板上的载重物品重心不稳定时,可以通过调整托板来实现重量的匹配,从而方便了搬运。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手动升降装置的结构连接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手动升降装置的结构框架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手动升降系统的结构连接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手动升降系统的结构框架图。

图标:1-托板;2-升降杆;3-升降扳手;4-螺纹;5-固定杆;6-运转车;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中置柜在发电厂、工矿企事业单位等场所中应用广泛,中置柜的种类繁多,每种类型的中置柜的体积和大小均有差异。为了安全和接线方便,在中置柜内的每层内都设计有多个小箱子,在每个小箱子内都装有电子元器件及连接线,在投入使用之前,首先,需要将各个小箱子搬运到应用场所的指定位置,之后,需要对各个小箱子分别进行组装,并要按照电气连接图对组装好的各个小箱子进行接线和电气信号的测试。

由于中置柜的体积和规格差异都比较较大,在用转运车对中置柜内的各个小箱子进行搬运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各个小箱子放置到中置柜的不同分层上,由于中置柜各个分层的高度各不相等,这样,工人将小箱子放到中置柜过高或者过低的位置时,首先,要找准要放置的位置,之后,由人力将小箱子举起来或者放下去,在这个举动过程中操作费时费力。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手动升降装置及系统,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出的手动升降装置包括:托板1、升降杆2、固定杆5、升降扳手3和水平锁紧件,在该装置中,托板1水平设置,托板1是物流搬运设备的一种,常见的托板1有实木托板1、塑料托板1和金属托板1等,实木托板1不易腐烂、耐磨、耐高温,但质量较大,塑料托板1轻薄、厚度小、防水性能好,但抗冲击能力弱,当负重较大时,易损坏,金属托板1质地轻盈坚硬、耐磨、抗冲击能力强,并且,价格低廉,因此,应用最为广泛。此外,金属托板1用来承载重物(例如,中置柜)时,可以有效降低动力机构的负荷。手动升降装置还包括弹性垫,弹性垫覆盖在托板1的上表面,并且,弹性垫的形状与托板1相适应,弹性垫的设置不仅增强了托板1的摩擦力,使托板1承载重物更加安全,还使得托板1的磨损减小到最小程度。

在本装置中,托板1的底部与升降杆2的一端相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简单便捷,托板1的底部与升降杆2的一端通常都是焊接在一起或者是一体成型的,这样,二者连接比较坚固,耐受能力强。托板1与升降杆2的连接关系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和客户的需求进行灵活设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该装置中,升降杆2的选取需要考虑具体使用场景,例如,根据中置柜要安装的最大高度来确定选取的升降杆2的高度,根据要搬运的中置柜的规格(例如,重量)来选取直径合适的升降杆2。另外,在升降杆2上还贴附有标尺,随着升降杆2的上下运动,标尺的刻度值能够进行相应的实时显示,方便了使用。

在升降配合机构中,升降杆2远离托板1一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4,当升降杆2竖直设置时,升降杆2的上端与托板1的底部相连,升降杆2的下端的外表面上盘旋有螺纹4,螺纹4设置的长度依据升降杆2的升降幅度进行设定,当中置柜设置的高度较大时,需要的升降幅度较大,螺纹4设置的长度相应也大;当中置柜设置的高度较小时,需要的升降幅度较小,螺纹4设置的长度相应也小,上述两种情况还要保证螺纹4设置的长度略大于所需的升降幅度。螺纹4设置的间隙大小依据升降杆2的升降精度进行设定,即当升降杆2所需的升降精度较大时,可将相应的螺纹4的间隙缩小,当升降杆2所需的升降精度较小时,相应的螺纹4的间隙可以设置宽大,一方面,保证升降过程中,升降杆2能够达到任意所需位置;另一方面,使得升降操作能够尽量省力。此外,螺纹4的设置方向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灵活选取。

与升降杆2相配合使用的为固定杆5,在本设计中固定杆5套装在升降杆2的外周,并且,固定杆5的内侧面设置有与螺纹4相配合的花纹,即以固定杆5内侧面的花纹与升降杆2外表面的螺纹4的旋转配合实现升降杆2的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升降过程。

在本装置中,升降过程的动力来源为升降扳手3,升降扳手3连接在升降杆2的外侧面上,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常见,升降扳手3为两部分,升降扳手3包括连接部和手持部,连接部和手持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这样,方便用力,并且,在手持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膜,以方便使用者通过防滑膜握持升降扳手3,并且,在升降扳手3的作用下,升降杆2能沿固定杆5上下运动,即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手部的力量带动升降扳手3运动,升降扳手3进一步带动升降杆2使其螺纹4与固定杆5的花纹相互咬合,实现升降杆2的上下运动,升降杆2的运动进一步带动托板1上下运动实现对中置柜的上下摆放。

此外,水平锁紧件安装在托板1与升降杆2的交接处,在不使用时,水平锁紧件仅固定在托板1与升降杆2的交接处即可,当升降杆2达到指定高度的位置时,需要使用水平锁紧件将其进行固定,使水平锁紧件支撑在托板1与升降杆2之间,并且,水平锁紧件、托板1与升降杆2之间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以使托板1能够承载最大的重量。

此外,在该手动升降装置中还包括滑槽、牵引件、滑块和垂直锁紧件,滑槽纵向设置在托板1的底面上,滑槽的深度、形状和长度等的设计与托板1的厚度相适应。滑槽的材质为铁,滑块上设置有磁铁,滑槽和滑块通过铁和磁铁的配合来实现沿托板1底面的滑动,滑块的底部与升降杆2活动相连,牵引件与滑块相连,滑块与滑槽卡接,且,滑块在牵引件的作用下沿滑槽滑动,垂直锁紧件安装在滑槽上。即当托板1升降到指定高度时,使用者拉动牵引件,使滑块运动,进一步,使升降杆2实现在托板1上的左右滑动,通过该设置,能够有效调整托板1的重心位置,当托板1上的载重物品重心不稳定时,可以通过调整托板1来实现重量的匹配。

为了便于将手动升降装置进行安装,手动升降装置中还包括安装孔,安装孔设置在固定杆5的底部,常见,安装孔为贯穿孔,安装孔的大小、位置可根据使用环境进行灵活设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手动升降装置包括托板1、升降杆2、固定杆5、升降扳手3和水平锁紧件,其中,托板1水平设置,并且,托板1的底部与升降杆2的一端相连,升降杆2远离托板1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4,固定杆5套装在升降杆2的外周,并且,固定杆5的内侧面设置有与螺纹4相配合的花纹,升降扳手3连接在升降杆2的外侧面上,并且,在升降扳手3的作用下,升降杆2能沿固定杆5上下运动,水平锁紧件安装在托板1与升降杆2的交接处,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升降扳手3实现升降杆2与固定杆5的配合,进而使托板1停留在合适的位置上,从而减小了人工搬运中置柜进行上下运动的繁琐,有效节约了人力消耗。

实施例2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手动升降系统包括:运转车6和上述的手动升降装置,在该手动升降系统中,手动升降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运转车6底部的顶面上,并且,手动升降系统中还包括推杆,推杆固定连接在运转车6的底板上,并且,推杆的数量和设置以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进行灵活设定,推杆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推动运转车6,但是,鉴于运转车6顶面还需要安装手动升降装置,推杆可设置为伸缩杆,在手动升降装置使用之前,将推杆缩到运转车6顶面的最底端;当手动升降装置使用完毕之后,将推杆拉到运转车6顶面,以方便推动。此外,手动升降系统中还包括万向轮7,万向轮7有四个,四个万向轮7分别设置在运转车6底部的两侧,在推动运转车6时,万向轮7的设置有效节省了使用者的人力。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手动升降系统包括:运转车6和上述的手动升降装置,手动升降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运转车6底部的顶面上,通过将手动升降装置和运转车6进行配合使用,有效节省了搬运过程中的人力消耗。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