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废旧橡胶轮胎钢丝在化工和制药中应用时的给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9675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汽车废旧橡胶轮胎钢丝在化工和制药中应用时的给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或制药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废旧橡胶轮胎钢丝在化工和制药中应用时的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化工、制药等行业中大量使用单质铁作为还原剂。例如在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为了将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需要加入单质铁作为还原剂。在制药生产过程中,也常常利用单质铁来作为还原剂进行合成反应。

申请人在2013年4月17日申请了名称为汽车废旧橡胶轮胎中钢丝的制备方法及在化工和制药中的应用,专利号为ZL201310131957.5的发明专利。通过该发明专利获得的钢丝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给料斗进行给料,然而对于给料的流量需要采取一定办法进行控制,由于钢丝制品本身的特殊性,流动性很差,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针对这种产品进行有效流量控制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废旧橡胶轮胎钢丝在化工和制药中应用时的给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废旧橡胶轮胎钢丝在化工和制药中应用时的给料装置,包括一个内筒体,所述内筒体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内隔板,且所述内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平齐,所有所述内隔板的内侧边缘连接成一体,外侧边缘连接在所述内筒体的内壁上,所述内筒体外设有一个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下端高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且所述外筒体通过多个外隔板连接固定在所述内筒体上,所述外隔板与所述内隔板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所述外隔板下端边沿呈外高内低的斜楔形,且所述外隔板下端边沿的高点与所述外筒体的下端平齐,外隔板下端边沿的低点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平齐,所述外筒体下端边沿依次紧挨地安装有多个扇形的挡板,每个所述挡板的上端铰接在所述外筒体的下边沿,且所有挡板相互拼装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壳体,所述挡板的内壁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抵触,与每个挡板对应地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该挡板的气缸,且该挡板通过控制臂与对应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外筒体和内筒体形成一个双层结构,再通过内隔板和外隔板隔离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空间,用于独立的装料和下料。同时每个独立的空间对应一块挡板,挡板的打开或者封闭用来实现装料和下料。挡板通过控制臂在气缸的作用下实现打开和关闭,其张开的幅度由气缸进行控制。所有挡板均处于关闭状态时就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壳体,这种锥形结构便于在挡板部分打开时进行下料,同时内隔板和内筒体的下端也抵触在挡板上,将内筒体内外两部分空间分隔开来。

进一步,为了便捷地安装气缸,便于气缸的使用,所述气缸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筒体上,且所述气缸竖直向下设置。

进一步,为了实时获取外筒体和内筒体内物料的重量信息,便于通过相应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所述外筒体外壁的上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辅助内隔板和挡板的安装固定,所述内筒体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一根立柱,该立柱向下延伸到所述挡板的下端处,且所有所述内隔板的内侧边缘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制造和控制,通过将外筒体和内筒体内设置多个独立的空间,并配合对应的挡板来进行装料和放料,有效地针对钢丝制品作为物料在下料时流量的控制,保证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废旧橡胶轮胎钢丝在化工和制药中应用时的给料装置,具有一个内筒体2,内筒体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多个内隔板3,且内隔板3的下端与内筒体2的下端平齐。所有内隔板3的内侧边缘连接成一体,外侧边缘连接在内筒体2的内壁上。内筒体2外设有一个外筒体1,外筒体1外壁的上部设置有称重传感器9。外筒体1的下端高于内筒体2的下端,且外筒体1通过多个外隔板4连接固定在内筒体2上。外隔板4与内隔板3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外隔板4下端边沿呈外高内低的斜楔形,且外隔板4下端边沿的高点与外筒体1的下端平齐。外隔板4下端边沿的低点与内筒体2的下端平齐,外筒体1下端边沿依次紧挨地安装有多个扇形的挡板5,每个挡板5的上端铰接在外筒体1的下边沿,且所有挡板5相互拼装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壳体。挡板5的内壁与内筒体2的下端抵触,与每个挡板5对应地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该挡板5的气缸6,且该挡板5通过控制臂7与对应气缸6的活塞杆连接。气缸6通过固定架8固定安装在外筒体1上,且气缸6竖直向下设置。内筒体2的中心处竖直设置有一根立柱10。该立柱10向下延伸到挡板5的下端处,且所有内隔板3的内侧边缘固定连接在立柱10上。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外筒体1和内筒体2形成一个双层结构,再通过内隔板3和外隔板4隔离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空间,用于独立的装料和下料。同时每个独立的空间对应一块挡板5,挡板5的打开或者封闭用来实现装料和下料。挡板5通过控制臂7在气缸6的作用下实现打开和关闭,其张开的幅度由气缸6进行控制。所有挡板5均处于关闭状态时就形成一个上大下小的圆锥形壳体,这种锥形结构便于在挡板5部分打开时进行下料,同时内隔板3和内筒体2的下端也抵触在挡板5上,将内筒体2内外两部分空间分隔开来。为了及时知道加入物料的总重量,在外筒体1上设置有称重传感器9,并位置相对地设置。同时通过设置立柱10在内隔板3的中心处,可以通过在立柱10上设置扣装结构来帮助挡板5进行固定,同时将内隔板3安装固定在立柱10上,起到结构支撑和加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位置较高处,同时安装好相应的上料设备和物料承接设备。在加入物料前,保证所有挡板5均处于关闭状态,使得整个实用新型成为一个能够盛装的容器,然后向外筒体1和内筒体2内加入作为物料的钢丝段。该钢丝段取自汽车的废旧橡胶轮胎,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裁定,一般在4cm以上。钢丝段进入到由外筒体1、内筒体2、外隔板4和内隔板3隔成的各个独立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个优选结构的组合,外隔板4和内隔板3的数量都为四个,将外筒体1和内筒体2内的空间各分隔成八个独立的空间,与之对应的,挡板5的数量为八个。在钢丝段的实际使用中,需要对其单位时间内的加入量进行控制,具体的办法就是通过相应的单个气缸6来打开对应挡板5的幅度来实现,也可以用多个挡板5配合打开来扩大控制的量的范围。当挡板5打开较小角度时,首先下滑落出的钢丝段是内筒体2内的钢丝段,只有在内筒体2内钢丝段落完后,继续打开挡板5,外筒体1内的钢丝段才能下落。如此,有效地采用了多种方式控量下料,也避免了单次大量下料造成的钢丝段相互插接形成网状,不易于反应的情况。气缸6通过PLC远程控制系统控制空压机和电磁阀进行工作。在实际使用中,作为相同使用效果的代替,气缸6也可以采用液压油缸等其他装置进行替换,只要能有效地控制挡板5的打开和关闭,以及控制打开的幅度即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