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963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瓶内胆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保温瓶内胆的顶部与底部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切除一定的余量。通常而言,上述切除过程需要使用夹持装置夹持保温瓶内胆。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研究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保温瓶内胆的夹持装置存在以下缺陷:不能实现保温瓶内胆的精确旋转;不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的保温瓶内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温瓶内胆的夹持装置不能实现保温瓶内胆的精确旋转以及不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的保温瓶内胆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电机、主动轮、传动带、从动轮、第一夹持机构、第一装卸机构、第二夹持机构以及第二装卸机构;其中,所述电机装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主动轮装设在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从动轮装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主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一夹持机构装设在所述从动轮上;所述第一装卸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组合安装;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装设在所述支撑架上,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装卸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组合安装。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从动轮组合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安装环、第一固定仿形块、第二固定仿形块以及活动仿形块;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仿形块以及第二固定仿形块固定在所述安装环的环内;所述活动仿形块在所述安装环的环内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装卸机构包括:气缸、拉钩以及拉杆;其中,所述拉杆与所述活动仿形块相连;所述拉钩装设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气缸拉动所述拉钩;所述拉钩拉动所述拉杆;所述拉杆拉动所述活动仿形块;所述拉钩脱离所述拉杆后,所述拉杆通过回位弹簧回位。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上加工有通孔;所述电机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的构造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的构造相同;所述第二装卸机构的构造与所述第一装卸机构的构造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夹持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夹持保温瓶内胆;通过所述第一装卸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装卸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实现对保温瓶内胆的装卸;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转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带动保温瓶内胆转动。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夹持装置能够实现保温瓶内胆的精确旋转,并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保温瓶内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一个侧面的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另一个侧面的构造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支撑架、101-通孔、102-固定板、200-电机、201-主动轮、202-传动带、203-从动轮、300-第一夹持机构、301-安装环、302-第一固定仿形块、303-第二固定仿形块、304-活动仿形块、400-第一装卸机构、401-气缸、402-拉钩、403-拉杆、500-第二夹持机构、600-第二装卸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一个侧面的构造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装置另一个侧面的构造图。所述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100、电机200、主动轮201、传动带202、从动轮203、第一夹持机构300、第一装卸机构400、第二夹持机构500以及第二装卸机构600。其中,所述电机200装设在所述支撑架100上。所述主动轮201装设在所述电机200的转动轴上。所述从动轮203装设在所述支撑架100上。

所述主动轮201通过所述传动带202带动所述从动轮203。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装设在所述从动轮203上。所述第一装卸机构400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组合安装。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00装设在所述支撑架100上,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装卸机构600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00组合安装。

所述支撑架100上设有套筒(未图示),所述套筒上设有轴承(未图示),所述轴承与所述从动轮203组合安装。

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包括:安装环301、第一固定仿形块302、第二固定仿形块303以及活动仿形块304。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仿形块302以及第二固定仿形块303固定在所述安装环301的环内。所述活动仿形块304在所述安装环301的环内移动。

所述第一装卸机构400包括:气缸401、拉钩402以及拉杆403。其中,所述拉杆403与所述活动仿形块304相连。所述拉钩402装设在所述气缸401的活塞杆上。

所述气缸401拉动所述拉钩402。所述拉钩402拉动所述拉杆403。所述拉杆403拉动所述活动仿形块304。所述拉钩402脱离所述拉杆403后,所述拉杆403通过回位弹簧(未图示)回位。

所述支撑架100上加工有通孔101。所述电机200通过固定板102固定在所述通孔101内。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00的构造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的构造相同;

所述第二装卸机构600的构造与所述第一装卸机构400的构造相同。

参考图1和图2,下面将简要概述所述夹持装置的工作过程:

所述气缸401拉动所述拉钩402,所述拉钩402拉动所述拉杆403,所述拉杆403拉动所述活动仿形块304,使得所述第一固定仿形块302、所述第二固定仿形块303以及所述活动仿形块304三者间的空间增大。保温瓶内胆放入所述第一固定仿形块302、所述第二固定仿形块303以及所述活动仿形块304三者之间。所述气缸401伸出,使得所述拉钩402脱离所述拉杆403。然后,所述拉杆403通过回位弹簧回位,使得所述活动仿形块304与入所述第一固定仿形块302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仿形块303能够一起夹紧多种规格的保温瓶内胆。卸载保温瓶内胆时,所述第一装卸机构400的所述气缸401拉回所述拉钩402。所述拉钩402拉动所述拉杆403,进而拉开所述动仿形块304与所述第一固定仿形块302以及所述第二固定仿形块303之间的间距。保温瓶内胆得以从所述第一固定仿形块302、所述第二固定仿形块303以及所述活动仿形块304之间取出。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00与所述第二装卸机构600夹持和装卸保温瓶内胆的过程与上述第一夹持机构300以及上述第一装卸机构400夹持和装卸保温瓶内胆的过程相同。

所述电机200驱动所述主动轮201转动。所述主动轮201通过所述传动带202带动所述从动轮20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00转动。最终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带动保温瓶内胆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00夹持保温瓶内胆;通过所述第一装卸机构400与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配合,以及所述第二装卸机构600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00,实现对保温瓶内胆的装卸;通过所述电机200驱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机构500转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00带动保温瓶内胆转动。因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夹持装置能够实现保温瓶内胆的精确旋转,并能够适用于多种规格的保温瓶内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夹持装置能够夹持对象并不限于保温瓶内胆。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