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蒜苔集中捆扎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9410阅读:9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蒜苔集中捆扎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蒜苔集中捆扎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农村种植经济作物的兴趣越来越高,大蒜就是一种收入较高的经济作物,在全国农村存在很大的种植面值。大蒜在生长过程中,会结出蒜苔,近几年随着大蒜价格的不断升高,极大的刺激了农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使得大蒜种植面积再一次扩大,随着大蒜种植面积的扩大,导致蒜苔的产量也不断的升高,因蒜苔的成熟期较短,导致蒜苔的抽取时间较为集中,一些大蒜种植大户,一般都会雇佣临时工进行抽蒜苔,人工抽取蒜苔时,一般是一只手抽,一只手拿蒜苔,待抽取一定量时,将蒜苔捆扎好,然后继续抽取,工人为多抽取蒜苔,一般不会将蒜苔前端整理齐之后再捆扎,这样导致成捆的蒜苔前端较凌乱,一些商贩在收取蒜苔时,看见凌乱的蒜苔要么不收,要么就把价格压低,一些农民为将蒜苔卖个好价格,只有重新整理蒜苔,然后再进行售卖,在重新整理蒜苔时,一般通过人工两手攥住蒜苔,然后在一个平面上,来回上下晃动蒜苔,以达到整理对齐目的,上述方式在长时间工作下,劳动强度较大,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蒜苔集中捆扎辅助装置,该装置通过蒜苔整理管的上下晃动,实现了位于蒜苔整理管内蒜苔前端的对齐整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蒜苔集中捆扎辅助装置,包括整机支架、导向管、往复滑杆、蒜苔整理管、铰接连杆和驱动电机,在所述整机支架中间位置设置一中间带有贯通孔的支撑板,所述导向管竖直套置在所述贯穿孔内,在所述往复滑杆的侧壁中部开设有四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导向滑槽,所述往复滑杆套置在所述导向管内,在所述导向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与四个所述导向滑槽相对应的支撑臂,在每一个所述支撑臂前端均竖直设置一所述蒜苔整理管,所述蒜苔整理管包括上半管和下半管,在所述上半管与下半管之间存在一环形捆扎槽,所述上半管上下贯通,所述下半管底部设置一圆形挡板,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整机支架上,且位于往复滑杆下方,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置一驱动盘,在所述驱动盘上设置一沿其径向方向分布的第一铰接孔,所述铰接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孔内,另一端与铰接在所述往复滑杆底部。

优选地,在所述驱动盘上还设置一位于所述铰接孔外侧的第二铰接孔。

优选地,在所述圆形挡板的上平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皮垫。

优选地,在所述上半管的上部设置一上大下小的喇叭套。

优选地,所述上半管的上平面与所述下半管的底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350mm≤H≤5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往复滑杆可快速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四个蒜苔整理管上下运动,放入蒜苔整理管内的蒜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其前端可在下半管内对齐,继而实现了机械代替人工整理蒜苔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上半管与下半管之间的捆扎穿线槽可顺利实现蒜苔整理管内的蒜苔的初步捆扎,提高了捆扎效率,同时,在蒜苔整理管内进行蒜苔初步捆扎,可防止蒜苔前端再次发生凌乱,从而提高了提高了蒜苔捆扎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为导向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半管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整机支架、11支撑板、2导向管、21导向滑槽、3往复滑杆、31支撑臂、4蒜苔整理管、41上半管、411喇叭套、42下半管、43环形捆扎槽、5铰接连杆、6驱动电机、61驱动盘、611第一铰接孔、612第二铰接、H上半管的上平面与下半管的底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蒜苔集中捆扎辅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整机支架1、导向管2、往复滑杆3、蒜苔整理管4、铰接连杆5和驱动电机6,在所述整机支架1中间位置设置一中间带有贯通孔的支撑板11,所述导向管2竖直套置在所述贯穿孔内,在所述导向管2的侧壁中部开设有四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导向滑槽21(如图3所示),所述往复滑杆3套置在所述导向管内2,在所述往复滑杆3的侧壁上设置有四个与四个所述导向滑槽21相对应的支撑臂31,在每一个所述支撑臂31前端均竖直设置一所述蒜苔整理管4,所述蒜苔整理管4包括上半管41和下半管42,在所述上半管41与下半管42之间存在一环形捆扎槽43,所述上半管41上下贯通,所述下半管42底部设置一圆形挡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蒜苔从上半管41内进入到下半管42内,为便于蒜苔顺利从上半管41入口进入,在此,在上半管41上部设置一上大下小的喇叭套411。为防止在晃动过程中,蒜苔从上半管41内滑出,在此,将上半管41的上平面与下半管42的底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H(350mm≤H≤500mm)设置为400mm,这样可保证蒜苔的整个长度均在蒜苔整理管4内,在晃动时蒜苔不容易发生滑出现象,进一步地,为最大程度降低圆形挡板对蒜苔前端的伤害,在此,在圆形挡板上设置一层橡胶皮垫。

所述驱动电机6设置在整机支架1上,且位于往复滑杆3下方,在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上套置一驱动盘61,在所述驱动盘61上设置一沿其径向方向分布的第一铰接孔611,所述铰接连杆5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孔611内,另一端与铰接在所述往复滑杆3底部,随着驱动盘61的转动,往复滑杆3可进行上下往复运动,为便于调整往复滑杆3的上下运动幅度,在此,在驱动盘61上还设置一位于所述第一铰接孔611外侧的第二铰接孔612。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四个蒜苔整理管4内放好适量的蒜苔,然后启动驱动电机6,蒜苔整理管4开始进行下上往复运动,待蒜苔整理管4运动一段时间后,将驱动电机6停止,然后,将捆扎带穿过捆扎穿线槽43,将蒜苔初步捆扎好,最后,将蒜苔从蒜苔整理管4内拿出,蒜苔拿出之后重复进行上述工作,便可进行持续蒜苔整理。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