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双升降组合液压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48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双升降组合液压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升降机领域。



背景技术:

厂区占地面积较大,新建厂房高度12-18米左右,5T、10T梁式吊车配备较多,综合故障维修次数较多,需要多人作业时需要专业的可升降大维修平台,因此存在以下问题:

1、如果雇佣车载起重机,小时计费,单次费用较高,且工作平台太小仅能1-2人作业,需要更换的大维修部件无法方便携带;

2、使用叉车作业,需要配备特制维修平台,升降高度有限,安全无法保证;

3、无动力升降平台,升降时需要单梁吊车辅助,吊车故障时无法使用;

4、固定式升降平台可升降高度高但无法移动作业,使用场地受限;

5、如果采购市场现有可移动套筒式或叉式升降机: 1)因结构原因,升降高度有限,8米以上平台较少;随升起高度增加侧摆幅度较大、8米后极为不稳,工人安全感欠缺;2) 支腿为螺纹螺杆结构,操作及稳定性较差;3)作业平台面积有限,不适应多人同时作业;4)较重物料,还需平台人员自行搬运安装,负担较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常规升降机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双升降组合液压升降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移动式双升降组合液压升降机,升降机主体包括外主体7、中升降体6和内升降体5,外主体7、中升降体6和内升降体5为套筒式结构,外主体7和中升降体6之间、中升降体6和内升降体5之间通过角轮组件4连接,两侧的2个主油缸8通过重载链条连接角轮组件4,主油缸8连接液压控制箱9,内升降体5上部设有工作平台1。

所述工作平台1中心位置安装副升降体2,副升降体2下部连接副油缸3,副油缸3连接液压控制箱9。

所述外主体7下部安装4个液压支腿10,液压支腿10分别连接支腿油缸。

所述角轮组件4包括支撑角轮13、轴承14、固定支板15和销轴16,中升降体6和内升降体5上设有固定支板15,支撑角轮13安装于外主体框架立柱12和中升降体立柱17之间或中升降体立柱17和内升降体框架立柱之间,支撑角轮13通过轴承14和销轴16固定于固定支板15上,外主体框架立柱12、中升降体立柱17和内升降体框架立柱为方钢管,支撑角轮13为90°支撑角轮。

所述支腿油缸、主油缸8、副油缸3各独立配有单向止回阀和手动控制阀。

所述外主体7下部底座上安装4个行走轮11。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双升降组合液压升降机,就位后稳定性较好,无需吊车辅助,自行升降,并且操作极为简单,实现全部液压自动化,运行平稳,安全有保障;升降高度可调节范围大,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双升降组合液压升降机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动式双升降组合液压升降机脚轮组件部分结构图。

图中:1、工作平台,2、副升降体,3、副油缸,4、角轮组件,5、内升降体,6、中升降体,7、外主体,8、主油缸,9、液压控制箱,10、液压支腿,11、行走轮,12、外主体框架立柱,13、支撑角轮,14、轴承,15、固定支板,16、销轴,17、中升降体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双升降组合液压升降机结构如图1所示,升降机主体包括外主体7、中升降体6和内升降体5,外主体7、中升降体6和内升降体5为套筒式结构,外主体7和中升降体6之间、中升降体6和内升降体5之间通过角轮组件4连接,两侧的2个主油缸8通过重载链条连接角轮组件4,角轮组件4包括支撑角轮13、轴承14、固定支板15和销轴16,中升降体6和内升降体5上设有固定支板15,支撑角轮13安装于外主体框架立柱12和中升降体立柱17之间或中升降体立柱17和内升降体框架立柱之间,支撑角轮13通过轴承14和销轴16固定于固定支板15上,外主体框架立柱12、中升降体立柱17和内升降体框架立柱为方钢管,支撑角轮13为90°支撑角轮。主油缸8连接液压控制箱9,内升降体5上部设有工作平台1。工作平台1中心位置安装副升降体2,副升降体2下部连接副油缸3,副油缸3连接液压控制箱9。外主体7下部安装4个液压支腿10,液压支腿10分别连接支腿油缸。支腿油缸、主油缸8、副油缸3各独立配有单向止回阀和手动控制阀。外主体7下部底座上安装4个行走轮11。

主体结构:底座装有4条行走轮,并配有牵引架可移动作业,升降机主体采用套筒式:外、中、内三体框架结构,外主体2.4米*2.4米高度为4米,两侧安装主油缸;框架全部采用方钢管焊接;三框架体相互间四角使用90°滚轮双向支撑,实现无辅助导轨槽钢;顶部工作平台2.4米*2.4米配有折叠护栏;平台中心位置有隐藏式的辅助体平台宽度1.2米*0.8米,采用人、物双用结构,并配有独立油缸;整体高度4.5米。

升降传动部分:两侧主油缸升降,通过重载链条及动滑轮组合,实现三体联动,工作平台高度最高可升至11米,稳定性较好;辅助平台可独立升至2米。

动力部分:机载液压系统,提供总动力。支腿油缸、主体油缸、辅助油缸均单独控制,并各独立配有单向止回阀,供油线路采用高压钢制防爆油管;配备手动控制阀,断电时手动下降

控制系统:采用220V电源接入,配电箱控制箱集成;配备遥控器,实现机上机下协同作业;并有系统工作警示灯,急停开关,断电保护措施。

该平台整体就位后稳定性较好,无需吊车辅助,自行升降,并且操作极为简单,实现全部液压自动化;平台面积较大,满足了人多、物资多的特殊要求,尤其更换吊梁的电动葫芦总成的过程中,辅助平台的使用大大减少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无论实用性及安全性均得到极大保障,为快速及时排除故障,解决高空作业难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