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9475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提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工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材提手。



背景技术:

在木工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搬运各种板材,比如木板、石膏板、刨花板、三聚氰胺板或者厚玻璃面板等。搬运这些板材多是几个人抬或者单个人背或者抱,搬运者经常会累的腰疼、臂疼,耗时费力,且徒手搬运经常会造成皮肤破损。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620314331.7公开了一种便于板材搬运的工具,包括长方形的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平板的第二平板、第三平板,所述第二平板、第三平板位于第一平板的相同侧;所述工具还包括带拐角的手柄,所述手柄通过转轴连接在第三平板的两侧,手柄的拐角位于第三平板远离第一平板的外侧,且拐角的锐角朝向第一平板所在方向;所述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平行于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的夹板,该端部悬空于第二平板、第三平板之间,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位于第一平板远离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的外侧。

从上述对比文件中不难看出,因夹板与手柄之间固定连接无法改变其与手柄之间的角度,而搬运板材的厚度不一,在搬运不同厚度板材时,会使得夹板与板材接触面平行或者成一定角度,当夹板与板材成一定角度时,只有夹板的下端边缘与板材接触,过小的接触面积,过大的重力,难免会使夹板下端在板材上留下痕迹甚至将板材折损。

由于上述技术的缺陷,故仍然需要对现有的板材搬运工具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设计提供一种轻松搬运且搬运多种宽度板材时均能提供与板材接触面积为最大以此做到保护板材的板材提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两支撑臂、手柄、夹板A和夹板B,所述夹板A包括挡板A、挡板B和挡板C,其中挡板B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挡板A的端部和挡板C的端部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挡板A与挡板C平行且相对,所述挡板C短于挡板A,所述夹板B位于挡板C的内侧,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拐角,所述拐角的一侧边向下延伸且分别通过转轴A活动连接于挡板C的两侧、通过转轴B活动连接于夹板B的两侧,所述拐角的另一侧边指向挡板A的前侧区域且端部固定连接到手柄的两端。

夹板B与支撑臂之间通过转轴B连接,所以夹板B与支撑臂所成角度可调,如此能保证在运输不同厚度的板材时,夹板B可始终与板材的表面平行,有效避免了因板材厚度不一,夹板B与板材成一定角度,出现夹板B只有一边与板材相接处,因接触面积过小、压强过大而破坏板材的现象。

其中,优选方式为:

所述手柄位于挡板A远离挡板B和挡板C的前侧区域。在搬运板材的过程中,搬运者不仅可以在低处提拉手柄以搬运小板材,对于搬运大板材时,可以直接将手柄举高至肩膀位置,因为手柄位于挡板A的前侧且远离挡板B和挡板C的方向,板材位于挡板A与夹板B之间,所以手举住手柄,板材位于手臂外侧,运输起来方便省力。

所述转轴A包括凸起A和销轴A,所述转轴B包括凸起B和销轴B,所述凸起A位于挡板C一端且中部带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销轴A,所述销轴A凸出于挡板C的两侧并穿过支撑臂上的通孔A与螺母A相配合,所述凸起B位于夹板B靠近挡板C的侧面且带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销轴B,所述销轴B凸出于夹板B4的两侧并穿过支撑臂上的通孔B与螺母B相配合,所述通孔A与通孔B并排开设于支撑臂远离手柄的一端,且通孔B位于该端部与通孔A之间。

所述转轴A包括两个短凸起A和两个短销轴A,所述转轴B包括两个短凸起B和两个短销轴B,所述两短凸起A分别位于挡板C一端的两边且中部均带通孔,通孔内均设置有短销轴A,所述两短销轴A分别凸出于挡板C的两侧并穿过支撑臂上的通孔A与螺母A相配合,所述两短凸起B位于夹板B靠近挡板C的侧面两边且均带通孔,通孔内均设置有短销轴B,所述两短销轴B分别凸出于夹板B的两侧并穿过支撑臂上的通孔B与螺母B相配合,所述通孔A与通孔B并排开设于支撑臂上远离手柄的一端,且通孔B位于该端部与通孔A之间。

所述拐角为90°拐角。90°的拐角为搬运板材时提供的夹紧力最大。

所述支撑臂上拐角与手柄所在端之间的部分为弧形,该弧形内凹方向朝向夹板A。弧形承受的力为最大。

挡板A与夹板B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垫。橡胶防滑垫增加了提手与板材接触面的摩擦力,同时也起到保护板材的作用。

所述手柄外侧覆盖有高密度海绵或者橡胶防滑垫。增加了握住手柄时的舒适感同时增大了手与手柄之间的摩擦,增大了安全系数。

所述夹板A的外侧和夹板B的靠近挡板C的表面均为平面,所述夹板A、夹板B、所有凸起和支撑臂均为航空航天铝材质,所述手柄、所有销轴、螺母A、螺母B均为钢材质制造。

所述夹板A的外侧和夹板B的靠近挡板C的表面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夹板A、夹板B、所有凸起和支撑臂均为增强尼龙材质制造,所述手柄、所有销轴、螺母A、螺母B均为钢材质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支撑臂与夹板B通过转轴连接,当搬运不同厚度板材时,两者之间的夹角可调,故夹板B与板材可始终保持平行紧密相贴,提手与板材的接触面均为平面,最大限度增加了施压面积,减小了搬运中对板材的损伤;(2)使用者通过手柄提拉即可轻松搬运板材,避免因抱、背板材导致的腰部劳损和手臂摩擦受损,且手柄上设置有高密度海绵或者橡胶垫,增加了使用的舒适性,也增加了手与手柄之间的摩擦,提高了安全系数;(3)提手与板材接触的表面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垫,不仅增加了提手与板材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搬运过程中板材掉落的可能,也增加了对板材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手柄和支撑臂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实施例1的夹板A和转轴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实施例1的夹板B和转轴B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实施例2的夹板A和转轴A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实施例2的夹板B和转轴B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实施例3的夹板B和转轴B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撑臂 11、通孔A 12、通孔B 13、拐角 2、手柄 3、夹板A 31、挡板A 32、挡板B 33、挡板C 34、凸起A 35、销轴A36、短凸起A 37、短销轴B 4、夹板B 41、凸起B 42、销轴B 43、短凸起B 44、短销轴B 5、螺母A 6、螺母B。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板材提手,包括两支撑臂1、手柄2、夹板A3和夹板B4,所述夹板A3包括挡板A31、挡板B32和挡板C33,其中挡板B32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挡板A31的端部和挡板C33的端部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挡板A31与挡板C33平行且相对,所述挡板C33短于挡板A31,所述夹板B4位于挡板C33的内侧,所述支撑臂1上设置有拐角13,所述拐角13的一侧边向下延伸且分别通过转轴A活动连接于挡板C33的两侧、通过转轴B活动连接于夹板B4的两侧,所述拐角13的另一侧边指向挡板A的前侧区域且端部固定连接到手柄2的两端。

所述手柄2位于挡板A31远离挡板B32和挡板C33的前侧区域。在搬运板材的过程中,搬运者不仅可以在低处提拉手柄2以搬运小板材,对于搬运大板材时,可以直接将手柄2举高至肩膀位置,因为手柄2位于挡板A31的前侧且远离挡板B32和挡板C33的方向,板材位于挡板A31与夹板B4之间,所以手举住位于手柄2,板材位于手臂外侧,运输起来方便省力。

夹板B4与支撑臂1之间通过转轴B连接,所以夹板B4与支撑臂1所成角度可调,如此能保证在运输不同厚度的板材时,夹板B4可始终与板材的表面平行,有效避免了因板材厚度不一,夹板B4与板材成一定角度,出现夹板B4只有一边与板材相接处,因接触面积过小、压强过大而破坏板材的现象。

所述转轴A包括凸起A34和销轴A35,所述转轴B包括凸起B41和销轴B42,所述凸起A34位于挡板C33一端且中部带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销轴A35,所述销轴A35凸出于挡板C33的两侧并穿过支撑臂1上的通孔A11与螺母A5相配合,所述凸起B41位于夹板B4靠近挡板C33的侧面且带通孔,通孔内设置有销轴B42,所述销轴B42凸出于夹板B4的两侧并穿过支撑臂1上的通孔B12与螺母B6相配合,所述通孔A11与通孔B12并排开设于支撑臂1远离手柄2的一端,且通孔B12位于该端部与通孔A11之间。

所述拐角13为90°拐角。90°的拐角13为搬运板材时提供的夹紧力最大。

所述支撑臂1上拐角13与手柄2所在端之间的部分为弧形,该弧形内凹方向朝向夹板A3。弧形承受的力为最大。

挡板A31与夹板B4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垫。橡胶防滑垫增加了提手与板材接触面的摩擦力,同时也起到保护板材的作用。

所述手柄2外侧覆盖有高密度海绵或者橡胶防滑垫。增加了握住手柄2时的舒适感同时增大了手与手柄2之间的摩擦,增大了安全系数。

所述夹板A的外侧和夹板B的靠近挡板C的表面均为平面,所述夹板A3、夹板B4、所有凸起和支撑臂1均为航空航天铝材质,所述手柄2、所有销轴、螺母A5、螺母B6均为钢材质制造。

实施例2:如图1~2和5~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板材提手,包括两支撑臂1、手柄2、夹板A3和夹板B4,所述夹板A3包括挡板A31、挡板B32和挡板C33,其中挡板B32的两侧端部分别与挡板A31的端部和挡板C33的端部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挡板A31与挡板C33平行且相对,所述挡板C33短于挡板A31,所述夹板B4位于挡板C33的内侧,所述支撑臂1上设置有拐角13,所述拐角13的一侧边向下延伸且分别通过转轴A活动连接于挡板C33的两侧、通过转轴B活动连接于夹板B4的两侧,所述拐角13的另一侧边指向挡板A的前侧区域且端部固定连接到手柄2的两端。

夹板B4与支撑臂1之间通过转轴B连接,所以夹板B4与支撑臂1所成角度可调,如此能保证在运输不同厚度的板材时,夹板B4可始终与板材的表面平行,有效避免了因板材厚度不一,夹板B4与板材成一定角度,出现夹板B4只有一边与板材相接处,因接触面积过小、压强过大而破坏板材的现象。

所述转轴A包括两个短凸起A36和两个短销轴A37,所述转轴B包括两个短凸起B43和两个短销轴B44,所述两短凸起A36分别位于挡板C33一端的两边且中部均带通孔,通孔内均设置有短销轴A37,所述两短销轴A37分别凸出于挡板C33的两侧并穿过支撑臂1上的通孔A11与螺母A5相配合,所述两短凸起B43位于夹板B4靠近挡板C33的侧面两边且均带通孔,通孔内均设置有短销轴B44,所述两短销轴B44分别凸出于夹板B4的两侧并穿过支撑臂1上的通孔B12与螺母B6相配合,所述通孔A11与通孔B12并排开设于支撑臂1上远离手柄2的一端,且通孔B12位于该端部与通孔A11之间。

所述拐角13为90°拐角。90°的拐角13为搬运板材时提供的夹紧力最大。

所述支撑臂1上拐角13与手柄2所在端之间的部分为弧形,该弧形内凹方向朝向夹板A3。弧形承受的力为最大。

挡板A31与夹板B4相对的表面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垫。橡胶防滑垫增加了提手与板材接触面的摩擦力,同时也起到保护板材的作用。

所述手柄2外侧覆盖有高密度海绵或者橡胶防滑垫。增加了握住手柄2时的舒适感同时增大了手与手柄2之间的摩擦,增大了安全系数。

所述夹板A的外侧和夹板B的靠近挡板C的表面均为平面,所述夹板A3、夹板B4、所有凸起和支撑臂1均为航空航天铝材质,所述手柄2、所有销轴、螺母A5、螺母B6均为钢材质制造。

实施例3: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板材提手,其他部件与实施例1的结构构成相同,只在夹板A3的外侧表面、夹板B4远离挡板A31的表面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夹板A3、夹板B4、所有凸起和支撑臂1均为增强尼龙材质制造,所述手柄2、所有销轴、螺母A5、螺母B6均为钢材质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用过程为:将板材的中部边缘放于挡板A31与挡板C33之间,并使板材边缘顶住挡板B32,一手固定住夹板A3,另一只手向上拉动手柄2,使得挡板A31和夹板B4紧贴板材,然后向上提拉板材;卸载板材时,将板材放下,向下按手柄2,使得夹板B4脱离板材,取下提手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