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个单点卸料阀的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2870发布日期:2018-09-18 23:0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多个单点卸料阀的供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粉料产品或粒料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同一种产品常常由多种不同的物料混合而成,实际生产时,常常需要将不同的物料单独制造成型,然后再将单独制造成型的各种物料混合在一起,此时就需要利用输送管道将各种物料输送至同一位置,在利用管道输送物料时,需要在管道上安装用于开启或关闭管道的料阀,现有技术中料阀的构造复杂,安装或拆卸亦费时费力,使用极其不便,致使物料的输送成本过高,同时不利于物料输送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个单点卸料阀的供料系统,提升物料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物料的输送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多个单点卸料阀的供料系统,包括混料箱及与混料箱连通的卸料阀,卸料阀包括阀体,阀体设有进料孔及与进料孔连通的出料孔,进料孔贯穿阀体,出料孔的一端与进料孔连通形成连通口,出料孔的另一端贯穿阀体,出料孔与混料箱连通;所述阀体装设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位于阀体外侧,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突伸入阀体内,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阀芯,阀芯用于开启或关闭连通口;所述卸料阀的数量为多个,混料箱的数量为多个,不同卸料阀的进料孔相互连通,不同卸料阀的出料孔分别与不同的混料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连通口为圆形,阀芯为圆锥形,阀芯设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阀芯的横截面半径逐渐缩小,第一端的横截面半径大于连通口的横截面半径,第二端的横截面半径小于连通口的横截面半径,第一端容设于进料孔内,第二端用于突伸入出料孔内。

优选地,所述阀体设有与进料孔连通的气孔,阀体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气孔的电磁阀,电磁阀位于阀体外侧。

优选地,所述混料箱装设有过滤筒,混料箱设有与出料孔连通的混料腔,过滤筒包括装设于混料箱的筒体及装设于筒体内的滤芯,滤芯设有进料腔及连通进料腔与混料腔的滤孔,进料腔用于连通外界物料。

优选地,所述过滤筒还包括装设于筒体内的固定板、装设于筒体上端并用于遮盖固定板的筒盖,滤芯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滤芯均装设于固定板,多个滤芯的进料腔经由固定板、筒盖之间的间隙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所述混料箱还装设有插板阀,混料腔的上端分别与滤芯及出料孔连通,混料腔的下端经由插板阀与外界连通;插板阀包括装设于混料箱的板体、滑动连接于板体的阀片、装设于板体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阀片连接,板体设有贯穿板体的卸料孔,卸料孔与混料腔连通,阀片用于开启或关闭卸料孔。

优选地,所述板体包括主板及装设于主板的盖板,主板设有滑槽,盖板遮盖滑槽,阀片滑动连接于滑槽内,卸料孔贯穿主板及盖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气缸分别位于板体的两端,卸料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两个第二气缸连接的阀片相互抵接,两个第二气缸连接的阀片均显露于卸料孔内,两个第二气缸连接的阀片显露于卸料孔内的面积不相等;所述插板阀还包括第一密封圈及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一个第二气缸的阀片与板体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圈用于密封另一个第二气缸的阀片与板体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气缸连接的阀片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有让料斜面,两个第二气缸连接的阀片的让料斜面形成与混料腔连通的V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将外界的粒料或粉料等物料与进料孔连通,需要向混料箱内输送物料时,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带阀芯缩回,使得阀芯打开连通口,对混料箱抽气,使得与混料箱连通的出料孔产生吸力,进而将外界物料吸入混料箱内;本实用新型的卸料阀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及维修,大大降低卸料阀的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提升物料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物料的输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卸料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卸料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板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卸料阀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混料箱 2—卸料阀 3—阀体

4—进料孔 5—出料孔 6—连通口

7—第一气缸 8—阀芯 9—气孔

11—电磁阀 12—过滤筒 13—筒体

14—滤芯 15—固定板 16—筒盖

17—插板阀 18—板体 19—阀片

191—容槽 192—第一密封圈 193—第二密封圈

21—第二气缸 22—主板 23—盖板

24—滑槽 25—让料斜面 26—接头组件

27—第一管头 28—第二管头 29—卡圈

31—第一凸圈 32—第二凸圈 33—第一半圈

34—第二半圈 35—容置弧槽 36—螺柱

37—螺帽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多个单点卸料阀的供料系统,包括混料箱1及与混料箱1连通的卸料阀2,混料箱1为中空结构,卸料阀2包括阀体3,阀体3为中空结构,阀体3设置有进料孔4及与进料孔4连通的出料孔5,进料孔4贯穿阀体3,出料孔5的一端与进料孔4连通形成连通口6,出料孔5的另一端贯穿阀体3,出料孔5与混料箱1连通;所述阀体3装设有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位于阀体3外侧,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突伸入阀体3内,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连接有阀芯8,优选地,阀芯8 安装在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的自由端,在本实用新型的卸料阀2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的伸缩实现阀芯8的来回移动,进而实现阀芯 8对连通口6的开启或关闭。

实际使用时,将外界的粒料或粉料等物料与进料孔4连通,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进料孔4的两端均与物料连通,亦可将进料孔4的两端与不同的物料连通,需要向混料箱1内输入物料时,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连带阀芯8缩回,使得阀芯8打开连通口6,对混料箱1抽气,使得与混料箱1 连通的出料孔5产生吸力,进而将外界物料经由进料孔4吸入出料孔5内,进入出料孔5的物料被吸入混料箱1内,进入混料箱1内的各种物料在混料箱1内完成混合;本实用新型供料系统的卸料阀2的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及维修,大大降低卸料阀2的制造成本与使用成本,提升物料的输送效率,同时降低物料的输送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口6为圆形,阀芯8为圆锥形,阀芯8设置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阀芯8的横截面半径逐渐缩小,第一端的横截面半径大于连通口6的横截面半径,第二端的横截面半径小于连通口6的横截面半径,第一端容设在进料孔4内,第二端用于突伸入出料孔5内。

在卸料阀2的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关闭连通口6时,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伸出,进而驱动阀芯8移动,使得阀芯8的第二端突伸入出料孔5内,直至阀芯8密封住连通口6,进而实现卸料阀2的连通口6的关闭;优选地,阀芯8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如硅胶等,利用硅胶的柔软特性,防止阀芯8与出料孔5的侧壁之间留有缝隙,使得阀芯8充分封闭出料孔5,提升卸料阀2 的关闭效果。

本实施例中,阀芯8的第一端的横截面半径大于连通口6的横截面半径,相较于阀芯8的第一端的横截面半径等于连通口6的横截面半径,当第一气缸7驱动阀芯8关闭连通口6时,由于阀芯8长时间使用会产生磨损,有效避免阀芯8因磨损而不能充分封闭连通口6。

所述阀体3设有与进料孔4连通的气孔9,阀体3装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气孔9的电磁阀11,电磁阀11位于阀体3外侧。本实施例中,阀体3装设有容设在气孔9内的气管,气管突伸出阀体3的一端突伸入电磁阀11内,实际使用时,电磁阀11用于开启或关闭气管与外界空气的连通。在卸料阀2 使用的过程中,当与出料孔5连通的混料箱1通过抽气方式输送物料时,进料孔4内产生负压,进而将物料经由出料孔5吸入到混料箱1中,假如负压产生的吸力较大,调控电磁阀11打开气孔9,利用气孔9的进气降低负压对物料的吸力,防止因吸力过大而导致物料被拉伤的现象发生。此外,当外界物料与阀体3之间关闭之后,电磁阀11打开气孔9,利用外界的进气确保阀体3内的残余物料全部被吸入混料箱1中。

所述进料孔4的中心轴线与出料孔5的中心轴线均为直线,相较于弯曲状的进料孔4或弯曲状的出料孔5,降低物料在进料孔4内流动时或者在出料孔5内流动时碰撞阀体3的内壁的频率,防止物料被碰伤;同时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在物料流速一定的情况下,确保物料可以快速的流经进料孔4或出料孔5,缩短物料在阀体3内的停留时间。

所述进料孔4的中心轴线与出料孔5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实际使用时,可以将进料孔4的两端分别输入不同的物料,使得不同的物料在进入出料孔 5内时即可实现初步的混合,辅助提升物料混合的良率。

所述进料孔4关于出料孔5的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当物料经由进料孔 4的两端进入阀体3内后,确保经由进料孔4两端进入的物料尽可能同时流入出料孔5内,避免因出料孔5的中心轴线两侧的阀体3受力不均而致使阀体3产生抖动,确保卸料阀2在使用过程中的平稳性,延长卸料阀2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供料系统的使用寿命。

所述进料孔4的中心轴线与出料孔5的中心轴线交叉设置,进料孔4的中心轴线与出料孔5的中心轴线共面设置,相较于进料孔4的中心轴线与出料孔5的中心轴线位于不同的平面内,在进料孔4与出料孔5的加工制造过程中,使得进料孔4与出料孔5可以经由同一定位基准定位,提升进料孔4 与出料孔5的加工效率,辅助降低阀体3的加工制造成本。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所述混料箱1装设有过滤筒12,混料箱1设有与出料孔5连通的混料腔,过滤筒12包括装设在混料箱1外侧的筒体13及装设在筒体13内的滤芯14,滤芯14设置有进料腔及连通进料腔与混料腔的滤孔,进料腔用于连通外界物料。实际使用时,外界的物料与过滤筒12的进料腔连通,然后对混料箱1的混料腔进行抽气,进而经外界的物料经由进料腔、滤孔进入混料腔内,经由过滤筒12进入混料腔内的物料与经由阀体3 进入混料腔内的物料充分混合;利用滤芯14滤除物料中尺寸较大的颗粒,提升物料的混合良率。

所述过滤筒12还包括装设在筒体13内的固定板15、装设在筒体13上端并用于遮盖固定板15的筒盖16,固定板15大致为圆形平板,滤芯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滤芯14均装设在固定板15的下端,多个滤芯14的进料腔经由固定板15、筒盖16之间的间隙与外界连通。利用多个滤芯14同时过滤外界的物料,提升经由过滤筒12进入混料腔内的效率;此外,当一个滤芯 14堵塞之后,其它的滤芯14可以正常运作,待本实用新型的供料系统停机时再对堵塞的滤芯14进行维修。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所述混料箱1还装设有插板阀17,混料腔的上端分别与滤芯14及出料孔5连通,混料腔的下端经由插板阀17与外界连通;插板阀17包括装设在混料箱1下端的板体18、滑动连接在板体18上的阀片 19、装设在板体18上的第二气缸21,第二气缸21的活塞杆与阀片19连接,板体18上设置有贯穿板体18的卸料孔,卸料孔与混料腔连通,第二气缸21 用于驱动阀片19开启或关闭卸料孔。

当混料腔内的物料混合完成之后,第二气缸21驱动阀片19缩回,打开卸料孔使得混料腔与卸料孔连通,然后向混料腔内充气,进而将混料腔内混合完成后的物料经由卸料孔排出到预定位置。本实施例中,混料腔的下端呈圆锥状,沿从上到下的方向,混料腔的下端的横截面半径逐渐缩小;当需要排出混料腔内的物料时,借助物料自身的重力作用辅助提升物料的排出效率。

所述板体18包括主板22及装设在主板22上的盖板23,主板22上设置有滑槽24,滑槽24自主板22的外表面凹设而成,阀片19滑动连接在滑槽 24内,盖板23遮盖住滑槽24防止阀片19从滑槽24内掉落,卸料孔沿上下方向贯穿主板22及盖板23。通过将板体18拆分成主板22与盖板23两部分,方便滑槽24的加工制作,辅助降低插板阀17的加工成本,提升插板阀17 的生产效率。

所述第二气缸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气缸21分别位于板体18的左右两端,卸料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两个第二气缸21连接的阀片19彼此靠近的一端用于相互抵接,两个第二气缸21连接的阀片19均显露在卸料孔内,两个第二气缸21连接的阀片19显露于卸料孔内的面积不相等。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二气缸21连接的阀片19遮盖卸料孔面积的四分之三,另一个第二气缸21连接的阀片19遮盖卸料孔面积的四分之一。实际使用时,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者可以有选择性地调整卸料孔的开度大小,例如,当需要混料腔内的物料以较低的流量流出时,仅开启遮盖卸料孔四分之一面积的阀片19。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板阀17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92及第二密封圈193,第一密封圈192用于密封一个第二气缸21的阀片19与板体18之间的间隙,第二密封圈193用于密封另一个第二气缸21的阀片19与板体18之间的间隙;在插板阀17的使用过程中,利用密封圈密封住阀片19与板体18之间的间隙,防止流经卸料孔的粉料或粒料经由阀片19与板体18之间的间隙漏出,提升插板阀17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中,板体18上设有彼此间隔的两个容槽191,容槽191分别自主板22、盖板23彼此靠近的一侧凹设而成,一个容槽191 用于容设第一密封圈192,另一个容槽191用于容设第二密封圈193,容槽 191未贯穿主板22或盖板23,即容槽191为盲槽,密封圈大致呈环形,密封圈容设在容槽191内,密封圈的内环面用于抵触阀片的外表面,进而实现对阀片与板体1之间间隙的密封。优选地,密封圈采用软性材料制成,如硅胶等。

两个所述第二气缸21连接的阀片19彼此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让料斜面 25,当两个第二气缸21的阀片19彼此抵接在一起时,两个第二气缸21连接的阀片19的让料斜面25形成与混料腔连通的V槽,通过设置让料斜面25,大大减小两个第二气缸21连接的阀片19相互抵接时的接触面积,避免两个第二气缸21连接的阀片19彼此抵接时夹伤物料。

所述卸料阀2的数量为多个,混料箱1的数量为多个,不同卸料阀2的进料孔4相互连通,不同卸料阀2的出料孔5分别与不同的混料箱1连通,实际使用时,不同卸料阀2的进料孔4经由外界管道连通,不同卸料阀2的出料孔5分别经由外界管道与不同混料箱1的混料腔连通,当然,不同混料箱1的过滤筒12可以经由同一管道与外界的物料连通。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所述卸料阀2还包括接头组件26,接头组件26 包括第一管头27、与第一管头27连通的第二管头28、连接第一管头27与第二管头28的卡圈29,第一管头27包括装设在进料孔4内或装设在出料孔5 内的第一管体、自第一管体的外表面突伸而出并用于抵接在阀体3上的第一凸圈31,第二管头28包括与外界管道连接的第二管体、自第二管体的外表面突伸而出并用于抵接在外界管道上的第二凸圈32,卡圈29大致呈环状,卡圈29套设在第一凸圈31及第二凸圈32的外侧。通过在阀体3上配置接头组件26,确保外界管道可以方便地与阀体3连接到一起,在安装卸料阀2的过程中,由于接头组件26安装在阀体3上,同时亦避免因接头组件26的存放位置被遗忘而浪费较多找寻接头组件26的时间,提升卸料阀2的组装效率,进而提升供料系统的组装效率。

所述第一凸圈31贴设在第二凸圈32上,卡圈29包括第一半圈33及与第一半圈33连接的第二半圈34,第一半圈33、第二半圈34均大致呈半环状,第一半圈33、第二半圈34均设有容置弧槽35,容置弧槽35自凸圈的内弧面凹设而成,第一凸圈31的一侧、第二凸圈32的一侧均容设在第一半圈33 的容置弧槽35内,第二凸圈32的另一侧、第二凸圈32的另一侧均容设在第二半圈34的容置弧槽35内,利用容置弧槽35两侧的侧壁挡至第一凸圈31、第二凸圈32,防止第一管头27、第二管头28从卡圈29上脱落。

实际组装时,先将第一管头27的第一管体装入到进料孔4内或出料孔5 内,直至第一管头27的第一凸圈31抵接在阀体3的外表面上,并将第二管头28的第二管体装入到外界管道内,直至第二管头28的第二凸圈32抵接在外界管道的端面上,然后将第一凸圈31与第二凸圈32抵接贴设在一起,然后利用第一半圈33卡住第一凸圈31的一侧及第二凸圈32的一侧,利用第二半圈34卡住第二凸圈32的另一侧及第二凸圈32的另一侧,最后再将第一半圈33与第二半圈34组装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半圈33的一端与第二半圈34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半圈33 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螺柱36,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圈33的一端与第二半圈 34的一端经由枢轴枢接在一起,螺柱36经由枢轴枢接在第一半圈33的另一端上,第二半圈34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容设螺柱36的卡槽,卡槽自第二半圈 34的另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实际使用时,转动螺柱36,便于螺柱36进入到卡槽内;螺柱36的外侧螺接有用于压持在第二半圈34上的螺帽件37;实际组装时,当第一半圈33与第二半圈34卡住第一凸圈31与第二凸圈32之后,转动螺柱36使得螺柱36进入到卡槽内,然后将螺帽件37螺接到螺柱36的外侧,转动螺帽件37直至螺帽件37压持在第二半圈34的外表面上,进而将第一半圈33与第二半圈34固定在一起。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3为中空的球状,相较于长方体状的阀体3,球状的阀体3的内侧壁为平滑过渡的球面,当物料流经阀体3 的内部时,物料抵触阀体3的球状内表面,确保物料平稳地流动,提升阀体 3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