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爪机构及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5375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扣爪机构及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扣爪机构及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内重型料斗之间的转料工作,主要是依靠行车将放在固定平台上的料斗尾部吊起,将其中的工件倾倒到平台下的空料斗中,操作不便且不安全,还会占用行车较长的工作时间,影响行车的其他吊装工作。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卸料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需要人工来参与料斗固定过程;

占用行车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扣爪机构,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料斗需要卸料时其可以自动卡住料斗,其固定料斗的效果较佳,此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行车将料斗运输到位后即完成了该任务,释放了行车的工作时间,该结构设计合理,机构紧凑,整体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卸料装置,其包括上述提到的扣爪机构,其具有该扣爪机构的全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扣爪机构,其包括:

扣爪座,所述扣爪座具有工作面;

扣爪,所述扣爪设置有扣爪部、转动部、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和容纳部,所述扣爪部相对位于所述扣爪的一端且能够与所述工作面形成限位空间,所述转动部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扣爪座,所述第一抵接部相对位于所述扣爪的另一端,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扣爪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扣爪部与所述第一抵接部之间且相对靠近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容纳部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所述容纳部向内凹陷形成容纳空间;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可滑动的连接于所述扣爪座,所述锁紧件具有第三抵接部;

所述扣爪机构具有所述第三抵接部抵住所述第一抵接部且使所述扣爪部靠近所述工作面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三抵接部抵住所述第二抵接部的第二状态,以及所述第三抵接部的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使所述扣爪部远离所述工作面的第三状态。

具体的,在料斗需要卸料时该扣爪机构可以自动卡住料斗,其固定料斗的效果较佳,此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行车将料斗运输到位后即完成了该任务,释放了行车的工作时间,该结构设计合理,机构紧凑,整体实用性强。

可选的,所述扣爪座的远离所述工作面的一侧具有容纳腔,所述锁紧件的一端可滑动的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三抵接部的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扣爪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三抵接部抵住所述限位部。

可选的,所述锁紧件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嵌设槽,所述扣爪机构还包括回复件,所述回复件的一端与所述扣爪座连接,所述回复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嵌设槽内且与所述锁紧件连接,所述回复件令所述锁紧件具有远离所述扣爪座且使所述第三抵接部抵住所述第一抵接部的运动趋势。

可选的,所述扣爪机构还包括抵接块,所述抵接块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锁紧件连接,所述抵接块相对于所述锁紧件凸出且形成所述第三抵接部。

可选的,所述扣爪机构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锁紧件远离所述扣爪座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扣爪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锁紧件相对位于两个所述扣爪之间且用于同时驱使两个所述扣爪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对应所述第三抵接部的一侧呈平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抵接部的对应所述第三抵接部的一侧呈平面。

可选的,所述容纳部的靠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呈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卸料装置,其包括料斗、翻转架、底座、驱动件、控制件和上述提到的扣爪机构,所述翻转架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底座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架转动,所述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件,所述料斗的底部设置有固定部;

所述扣爪座与所述翻转架连接,所述翻转架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扣爪的通孔,所述工作面对应于所述翻转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锁紧件对应于所述翻转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卸料装置具有所述锁紧件脱离所述底座且所述扣爪部扣住所述固定部的第四状态,以及所述锁紧件抵住所述底座且所述扣爪部张开对应所述固定部的第五状态。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在料斗需要卸料时该扣爪机构可以自动卡住料斗,其固定料斗的效果较佳,此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行车将料斗运输到位后即完成了该任务,释放了行车的工作时间,该结构设计合理,机构紧凑,整体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扣爪机构第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扣爪机构第二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扣爪机构第三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扣爪机构第四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扣爪机构第五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扣爪机构第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扣爪机构第二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扣爪机构第三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扣爪机构第四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扣爪机构第五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卸料装置第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卸料装置第二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翻转架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翻转架及其相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卸料装置;10-扣爪机构;20-料斗;21-H型钢;22-槽钢;30-翻转架;40-底座;50-驱动件;11-扣爪座;111-工作面;112-容纳腔;113-限位部;12-扣爪;121-扣爪部;122-转动部;123-第一抵接部;124-第二抵接部;125-容纳部;13-锁紧件;131-第三抵接部;132-嵌设槽;14-回复件;15-抵接块;16-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扣爪机构10,其包括:

扣爪座11,扣爪座11具有工作面111;

扣爪12,扣爪12设置有扣爪部121、转动部122、第一抵接部123、第二抵接部124和容纳部125,扣爪部121相对位于扣爪12的一端且能够与工作面111形成限位空间,转动部122可转动的连接于扣爪座11,第一抵接部123相对位于扣爪12的另一端,转动部122位于扣爪部121与第一抵接部123之间,第二抵接部124位于扣爪部121与第一抵接部123之间且相对靠近第一抵接部123,容纳部125位于第一抵接部123与第二抵接部124之间,容纳部125向内凹陷形成容纳空间;

锁紧件13,锁紧件13可滑动的连接于扣爪座11,锁紧件13具有第三抵接部131;

扣爪机构10具有第三抵接部131抵住第一抵接部123且使扣爪部121靠近工作面111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三抵接部131抵住第二抵接部124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三抵接部131的部分或全部位于容纳空间内且使扣爪部121远离工作面111的第三状态。

图1、图4中的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一状态下。

图2中的扣爪机构10处于第二状态下。

图3、图5中的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三状态下。

以图1-图3中的相对位置作介绍,扣爪机构10在第一状态下,该第三抵接部131抵住第一抵接部123,扣爪12处于卡死状态,其不能相对转动,当锁紧件13向上移动时,第三抵接部131抵住第二抵接部124,该过程中扣爪12不动,当锁紧件13继续向上移动时,第三抵接部131抵住第二抵接部124且驱动扣爪12转动,扣爪12顺时针转动,最终第三抵接部131卡设于容纳部125内,此时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三状态下。

需要锁紧件13复位时,锁紧件13向下移动,第三抵接部131顺着容纳部125与第一抵接部123之间的区域下滑,在此过程中,第三抵接部131抵住该区域且驱动扣爪12转动,扣爪12逆时针转动,最终该第三抵接部131抵住第一抵接部123,此时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一状态下。

扣爪座11上的工作面111用于放置待夹持的结构,一般的,其对应于限位空间内,当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扣爪部121与工作面111形成的限位空间卡住该待夹持的结构,实现稳定的夹持。当需要放开夹持的结构时,锁紧件13向上移动,使扣爪部121远离工作面111,相当于扣爪12张开,此时该夹持的结构可以相对于扣爪机构10脱离。

锁紧件13与扣爪座11是滑动连接的,扣爪座11和锁紧件13可以设置滑槽、凸起等结构,以辅助锁紧件13滑动。

具体的,在料斗20需要卸料时该扣爪机构10可以自动卡住料斗20,其固定料斗20的效果较佳,此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行车将料斗20运输到位后即完成了该任务,释放了行车的工作时间,该结构设计合理,机构紧凑,整体实用性强。

可选的,扣爪座11的远离工作面111的一侧具有容纳腔112,锁紧件13的一端可滑动的伸入容纳腔112内,第三抵接部131的部分或全部位于容纳腔112内,扣爪座11设置有限位部113,第一状态下,第三抵接部131抵住限位部113。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扣爪座11的上方可以设置盖板,其可以打开或关闭容纳腔112。通过容纳腔112的设置,可以使得这部分相关结构均位于封闭的腔室内,避免外部杂质进入,也可以提高扣爪机构10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的,锁紧件13位于容纳腔112的一端设置有与容纳腔112连通的嵌设槽132,扣爪机构10还包括回复件14,回复件14的一端与扣爪座11连接,回复件14的另一端位于嵌设槽132内且与锁紧件13连接,回复件14令锁紧件13具有远离扣爪座11且使第三抵接部131抵住第一抵接部123的运动趋势。

该回复件14可以选用弹簧,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弹性机构。

该回复件14的设置,扣爪机构10不受外力时,锁紧件13在回复件14的作用下,第三抵接部131始终抵住第一抵接部123,也就是说,该扣爪机构10始终处于第一状态下。

可选的,扣爪机构10还包括抵接块15,抵接块15通过紧固件与锁紧件13连接,抵接块15相对于锁紧件13凸出且形成第三抵接部131。

本实施例中,该紧固件选用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通过紧固件实现抵接块15与锁紧件13的可拆卸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锁紧件13上只要相对凸出,且能够实现扣爪12转动的结构均可以理解为第三抵接部131,上述提到的第三抵接部131抵住限位部113以实现限位作用,也可以是该锁紧件13自带的凸出结构用于抵接限位部113,该凸出的结构也可以认为是第三抵接部131的部分。

可选的,扣爪机构10还包括转动件16,转动件16可转动的连接于锁紧件13远离扣爪座11的一端。

转动件16的设置,当外部结构抵住锁紧件13,以驱使锁紧件13移动时,该转动件16可以减小磨损。

本实施例中转动件16选用轴承,具体实施时,任何一种可转动的部件,且能够实现抵住效果的结构均可以。

可选的,第一抵接部123的对应第三抵接部131的一侧呈平面。

该第三抵接部131的用于抵住第一抵接部123的一侧也是呈平面的,以图1-图3中的相对位置作介绍,也就是说第三抵接部131的右侧是平面的,两者均采用平面的设置,当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一状态下时,平面与平面的接触可以有效避免该扣爪12转动,以实现更好的卡死作用。

可选的,第二抵接部124的对应第三抵接部131的一侧呈平面。

以图1、图2中的相对位置作介绍,可以理解的,第三抵接部131的上端面和第二抵接部124的下端面均是平面的,通过平面的设置,当第三抵接部131抵住第二抵接部124并继续向上滑动时,其可以有效驱动扣爪12转动。

可选的,容纳部125的靠近容纳空间的一侧呈圆弧面。

圆弧面的设置,当扣爪机构10需要复位时,第三抵接部131顺着圆弧面到达第一抵接部123处,不同状态之间可以实现稳定的转换。

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23所处的平面和第二抵接部124所处的平面垂直设置。该容纳部125与第一抵接部123、第二抵接部124相连的部分均可以采用圆弧过渡。以实现锁紧件13的稳定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爪机构10,扣爪机构10的工作原理是:

初始状态,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一状态下,如图1,此时扣爪12的第一抵接部123抵住第三抵接部131,其相对位置被限制,不能相对于扣爪座11转动。

在外力的作用下,该锁紧件13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抵接部123逐渐脱离第三抵接部131,该扣爪12可以相对于扣爪座11转动,第三抵接部131运动到抵住第二抵接部124时,扣爪机构10处于第二状态下,如图2。

外力继续作用下,锁紧件13继续上滑,此时第三抵接部131抵住第二抵接部124,并驱动扣爪12转动,第三抵接部131顺着第二抵接部124与容纳部125相连的区域逐渐进入到容纳空间内,此时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三状态下,如图3。

外力取消或减弱后,锁紧件13在回复件14的作用下向下滑动,第三抵接部131顺着容纳部125与第一抵接部123相连的区域向下移动,并驱动扣爪12转动,最终第三抵接部131抵住限位部113并同时抵住第一抵接部123,使扣爪12处于卡死状态。该过程完成扣爪机构10的复位,使其处于第一状态下,如图1。

实施例2

请参考图6-图10,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扣爪机构10,实施例1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实施例1已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扣爪12的数量为两个,锁紧件13相对位于两个扣爪12之间且用于同时驱使两个扣爪12转动。

本实施例中,扣爪机构10采用对称的结构设计,两个扣爪12的扣爪部121相互靠近实现夹持固定外部待夹持的结构,两个扣爪12的扣爪部121相互远离,该夹持的结构可以相对于扣爪机构10脱离。

图6、图9中的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一状态下。

图7中的扣爪机构10处于第二状态下。

图8、图10中的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三状态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的扣爪12数量为一个,本实施例中的扣爪12数量为两个,当然了,具体实施时,对应不同的待夹持结构,该扣爪12的数量可以选用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

实施例3

请参考图11-图15,本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卸料装置100,其包括料斗20、翻转架30、底座40、驱动件50、控制件和上述提到的扣爪机构10,翻转架30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底座40,驱动件50与底座40连接且用于驱动翻转架30转动,控制件用于控制驱动件50,料斗20的底部设置有固定部。

扣爪座11与翻转架30连接,翻转架30设置有用于穿设扣爪12的通孔,工作面111对应于翻转架30远离底座40的一侧,锁紧件13对应于翻转架30靠近底座40的一侧,卸料装置100具有锁紧件13脱离底座40且扣爪部121扣住固定部的第四状态,以及锁紧件13抵住底座40且扣爪部121张开对应固定部的第五状态。

扣爪机构10的结构可以参考实施例1或2,该卸料装置100具有扣爪机构10的所有功能。

图11中的卸料装置100处于第四状态下,对应的,图14中的扣爪机构10卡住料斗20。

图12中的卸料装置100处于第五状态下,对应的,图15中的扣爪机构10脱离料斗20。

本实施例中的料斗20底部安装有两个槽钢22和一个H型钢21,H型钢21相对位于中部,槽钢22相对位于两端。该槽钢22和H型槽形成料斗20的固定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任何料斗20底部相对凸出且能够被扣爪机构10卡住的结构均可以认为是固定部。

本实施例中翻转架30中部的扣爪机构10选用实施例2中的扣爪机构10,翻转架30两端的扣爪机构10选用实施例1中的扣爪机构10。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50可以为油缸、气缸、电缸等驱动装置。

控制件也可以为PLC,或者控制器等。以实现程序化自动控制,使用者只需要按动按钮即可控制翻转架30的转动。

卸料装置100的原理是:

初始状态下,翻转架30贴靠在底座40上,底座40抵住锁紧件13,使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三状态下,此时可以理解为扣爪部121是张开的,如图12和图15。

料斗20通过行车放置在翻转架30上后,行车即可离开,此时料斗20底部的H型钢21和槽钢22对应于扣爪部121与工作面111之间的区域,此时若执行卸料指令,驱动件50驱动翻转架30相对于底座40转动,料斗20逐渐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锁紧件13逐渐脱离底座40,锁紧件13在回复件14的作用下强制复位,使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一状态下,此时扣爪部121相对靠近工作面111且将H型钢21和槽钢22卡设在限位空间内,料斗20不能相对于翻转架30脱离。如图11和图14。

卸料完成后,翻转架30在驱动件50的作用下贴靠在底座40上,与此同时,锁紧件13抵住底座40,使扣爪机构10处于第三状态下,扣爪部121张开,料斗20可以通过行车实现转运。

整个卸料过程中,扣爪机构10与底座40抵接的结构为转动件16,其可以减小磨损,并且有利于锁紧件13移动。

整个锁扣过程采用纯机械式设计,安全、有效,实际操作效果较佳。

该扣爪机构10无需控制系统,完全靠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自动完成扣紧和解扣工作,安全性高,可靠性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爪机构10,在料斗20需要卸料时该扣爪机构10可以自动卡住料斗20,其固定料斗20的效果较佳,此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行车将料斗20运输到位后即完成了该任务,释放了行车的工作时间,该结构设计合理,机构紧凑,整体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