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式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453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斗式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升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斗式提升机。



背景技术:

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使用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杂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甜高粱等为饲料原料,并添加磷酸三钙、抗生素、抗氧化剂、防霉剂、黏结剂、着色剂、增味剂以及保健与代谢调节药物等各种添加剂混合而成,添加剂用于强化饲养效果,配合饲料生产和贮存。

现有技术中,在现代化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常使用斗式提升机将饲料或者其他原料运输到高处。斗式提升机,斗式提升机具有输送量大,供应物料通过振动台投入料斗后机器自动连续运转向上运送,具有提升高度高,运行平稳可靠,寿命长等显著优点。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4310350U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饲料生产过程中的提升机,包括壳体、进料口、出料口、主动轮、从动轮、传送带和料斗,出料口和进料口分别安装在壳体侧面的上下部,传送带套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其上分布有多个料斗。料斗在进料口处转入物料,传送带将料斗向高处运送,料斗于出料口处在重力或者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卸料。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物料容易残留在斗式提升机的畚斗里,影响设备的提升效率,并且,畚斗里的物料残留过多,时间长会发生霉变,也会造成底板结料,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物料容易残留在斗式提升机的畚斗里,影响设备的提升效率,并且,畚斗里的物料残留过多,时间长会发生霉变,也会造成底板结料,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斗式提升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斗式提升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头轮和尾轮,所述头轮和/或尾轮与一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头轮以及尾轮的外围啮合有环形的畚斗带,所述畚斗带上设置有多个畚斗,所述机箱内部于所述畚斗向上运动的一侧为提升区、于所述畚斗向下运动的一侧为清洁区,所述机箱于所述清洁区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畚斗上设置有用于给所述畚斗加热的加热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清洁装置对畚斗内残留物料进行清洁,避免物料残留,进而避免物料在畚斗内发生霉变或者底板结料,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加热装置给畚斗进行加热,降低畚斗内的物料粘附性,便于后续清洁装置对畚斗内部进行清洁,清洁效果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装置包括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并向内延伸形成空腔,所述转动体沿其中心向外延伸出至少一个转动杆,至少一个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出气口并向内延伸形成出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空腔通过通气管与一外部的空气泵传动连接;

所述出气口倾斜向上朝向所述畚斗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气泵工作,外部空气通过通气管进入转动体的空腔内,再通过出气通道从转动杆的出气口喷出,朝向畚斗喷射气流,对畚斗进行清洁,清洁方式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畚斗内部的加热片、加热电源以及用于启闭所述加热片以及加热电源的导电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电件导通加热片以及加热电源,加热片在加热并将热量传递给畚斗,对畚斗及其内物料进行加热,降低物料的粘附性,减少残留在畚斗内的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体与所述机箱转动连接,位于所述清洁区的所述畚斗与所述转动杆交错设置,所述导电件为一端导电的柱状设置,所述导电件滑移设置在所述畚斗远离所述畚斗带的一端顶璧、且其导电的一端伸入所述畚斗内,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畚斗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导电件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当所述畚斗运动到所述转动杆时,所述畚斗与所述转动杆抵接,所述转动杆挤压并驱动所述导电件朝向所述畚斗内部运动、导通所述加热片和加热电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畚斗向下运动,并与转动杆抵接,畚斗继续向下运动,带动与其抵接的转动杆转动,转动杆与导电件接触、并挤压导电件,导电件导通加热片和加热电源,加热片发热并给畚斗进行加热,加热只在转动杆与其抵接的时候,加热效率高,节约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体通过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清洁区内,所述转动体与所述畚斗带的转动方向相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体在畚斗的带动下与畚斗带的转动方向相反运动,无需额外地提供转动的动力。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其出气口对畚斗的吹扫位置会自动地由近及远,清洁的效果良好。

进一步的,所述清洁装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清洁装置沿所述机箱内壁上下均匀分布,多个所述清洁装置与位于所述清洁区的多个所述畚斗一一对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清洁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畚斗进行清洁,并对同一畚斗进行多次清洁,清洁效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畚斗的最大接触距离为二者接触时所述畚斗沿所述转动杆长度方向长度的1/3~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既避免转动杆与畚斗接触距离太大,无法分开,又避免转动杆与畚斗接触距离太小,转动杆抵压导电件以导通加热片和加热电源的时间太短,使得加热片无法对畚斗进行有效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于提升区的侧壁设置有用于观察内部情况的观察窗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观察窗口便于工作人员肉眼直观提升区的工作情况,及时根据工况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畚斗带为环链、板链或者皮带。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头轮和/或尾轮传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工作,电机的转轴转动,驱动头轮和/或尾轮转动,进而驱动提升带带动料斗上升或者下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清洁装置对畚斗内残留物料进行清洁,避免物料残留,进而避免物料在畚斗内发生霉变或者底板结料,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2)通过设置加热装置给畚斗进行加热,降低畚斗内的物料粘附性,便于后续清洁装置对畚斗内部进行清洁,清洁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斗式提升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加热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箱;11、进料口;12、出料口;13、观察窗口;2、支座;21、头轮;22、尾轮;23、畚斗带;3、畚斗;4、驱动装置;5、清洁装置;51、支架;52、转动体;521、进气口;522、空腔;53、转动杆;531、出气口;532、出气通道;61、加热片;62、加热电源;63、导电件;64、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斗式提升机,包括机箱1,在机箱1靠近其底部设置有进料口11,在机箱1靠近其顶部设置有出料口12。物料从抵触的进料口11进,从高处的出料口12出。如图3所示,机箱1内设置有支座2,支座2的上端设置有头轮21、下端设置有尾轮22,头轮21以及尾轮22的外围啮合有一环形的畚斗带23,畚斗带23上均匀的设置有多个畚斗3。本实施例中,畚斗带23为环链,可以避免打滑和易变形等问题,传送效果更加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畚斗带23也可以为板链或者皮带。头轮21和/或尾轮22与驱动装置4传动连接,驱动装置4工作,驱动畚斗带23运动,进而驱动畚斗3带动其内的物料运动,进行物料的运输。

其中,如图3所示,机箱1内部畚斗3向上运动的一侧、也即具有进料口11的一侧为提升区H,畚斗3向下运动的一侧、也即具有出料口12的一侧为清洁区G。

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组件,电机的转轴与头轮21和/或尾轮22传动连接。电机工作,电机的转轴转动,驱动头轮21和/或尾轮22转动,进而驱动畚斗带23带动畚斗3上升或者下降。

如图1所示,机箱1于提升区H的侧壁设置有观察窗口13,便于工作人员肉眼直观提升区H的工作情况,及时根据工况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机箱1于清洁区G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清洁装置5,畚斗3上设置有用于给畚斗3加热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给畚斗3及其内物料进行加热,降低畚斗3内物料的粘附性,清洁装置5对畚斗3内残留物料进行清洁,避免物料残留,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清洁装置5包括支架51、转动体52以及至少一个的转动杆53,本实施例中,转动杆53有三个,三个转动杆53沿转动体52的中心均匀向外延伸。转动体52转动设置在支架51伸入清洁区G的一端,转动体52的转动轴与畚斗带23的转动轴平行、且二者的转动方向相反。位于清洁区的畚斗3与转动杆53交错设置,当畚斗3运动到转动杆53时,畚斗3与转动杆53抵接并挤压,驱动转动杆53转动,转动体52可在畚斗3的带动下运动,无需额外提供转动的动力。转动体52上开设有进气口521并向内延伸形成空腔522,转动杆53上开设有朝向畚斗3内部设置的出气口531并向内延伸形成出气通道532,出气通道532与空腔522相连通,空腔522可通过通气管与一外部的空气泵传动连接。优选的,同一转动杆53上的出气口531有多个,沿转动杆53长度方向分布,增加气流出口,清洁效果更加好。

外部的空气泵工作,外部空气通过通气管进入转动体52的空腔522内,再通过出气通道532从转动杆53的出气口531喷出,朝向畚斗3喷射气流,对畚斗3进行清洁,清洁方式简单,方便。使用吹扫方式对畚斗3进行清洁,无需碰撞畚斗3,也就不会损伤畚斗3,也不会影响斗式提升机的物料传送。而转动杆53在转动过程中,其出气口531对畚斗3的吹扫位置会自动地由近及远进行变化,清洁的效果良好。

如图3所示,清洁装置5有多个,多个清洁装置5沿机箱1内壁上下均匀分布,多个清洁装置5与位于清洁区G的多个畚斗3一一对应,可以同时对多个畚斗3进行清洁,并可以对同一畚斗3进行多次清洁,清洁效率高。

如图5和图6所示,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畚斗3内部的加热片61、加热电源62以及用于启闭加热片61以及加热电源62的导电件63。导电件63导通加热片61与加热电源62,加热片61在电流热效应作用下加热,将热量传递给畚斗3,对畚斗3及其内物料进行加热,降低物料对畚斗3的粘附性,减少残留在畚斗3内的物料,并且降低残余物料板结或者霉变的几率,便于后续清洁装置5进行清洁,清洁效率高。

如图5所示,导电件63呈柱状滑移设置在畚斗3远离畚斗带23的一端顶璧,导电件63伸入畚斗3内的一端导电,导电件63突出畚斗3外的一端呈半球状设置。畚斗3向下运动并与转动杆53抵接,畚斗3继续向下运动,带动与其抵接的转动杆53转动。转动杆53与导电件63接触、并挤压导电件63,导电件63导通加热片61和加热电源62,加热片61发热并给畚斗3进行加热,加热只在转动杆53与其抵接的时候,也就是卸料完毕、往回运动并进行清洁的时候进行,加热效率高,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电源。

如图5所示,导电件63与畚斗3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件64,本实施例中为弹簧,用于导电件63复位。

转动杆53与畚斗3的最大接触距离为转动杆53与畚斗3接触时畚斗3沿转动杆53长度方向长度的1/3~1/2,既避免转动杆53与畚斗3接触距离太大,后期二者无法分开,又避免转动杆53与畚斗3接触距离太小,转动杆53抵压导电件63以导通加热片61和加热电源62的时间太短,使得加热片61无法对畚斗3进行有效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物料从进料口11进入畚斗3内,电机工作,驱动畚斗带23转动,从而带动畚斗3运动。位于提升区H的畚斗3将物料运送到高处,在出料口12位置,在重力、离心力或者二者混合力的作用下卸料,卸完料的畚斗3从清洁区G运动下降。

清洁区G的畚斗3在下降过程中与转动杆53接触并逐渐抵接,转动杆53开启导电件63,导电件63连通加热片61与加热电源62,加热片61在电流热效应作用下发热,将热量传递给畚斗3,对畚斗3及其内物料进行加热,降低物料的粘附性,减少残留在畚斗3内的物料,并且降低残余物料板结或者霉变的几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外部的空气泵工作,转动杆53的出气口531喷射气流,对畚斗3进行清洁,清洁方式简单,方便。

转动杆53在畚斗3的推动下转动,无需额外地提供转动的动力,结构简单。转动杆53在转动过程中,其出气口531对畚斗3的吹扫位置会自动地由近及远,清洁的效果良好,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