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5573发布日期:2018-07-11 00:3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保鲜产品领域,尤指一种真空盖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将水果、蔬菜等新鲜食物或其它不耐放的食物买回来后,一般会用保鲜袋装好放进冰箱或直接放进冰箱里保存,但是有一部分食物在冷藏过后会影响口感,而一些封闭式保鲜盒只能隔绝空气的流通,不能排除内部的空气。而现有真空盖无法显示抽真空状态,且现有打开真空盖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保鲜效果好的真空盖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盖结构,包括盖体和真空指示器,所述盖体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用于与容器开口处连接外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的盖体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的顶壁沿所述盖体向下延伸形成容置腔体,所述的容置腔体底部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气孔,所述气孔上方设有打开/闭合气孔的真空指示器,所述真空指示器设有气密性光滑面,所述的气密性光滑面上设有在大气进入容置腔体后使气密性光滑面脱离气孔周缘的机构。当容置腔体被抽真空时,所述的气密性光滑面与气孔周缘面性接触并堵住气孔,弹性压柱会在大气压下压缩,抽真空完成时,弹性压柱缩短一定长度,表示被抽真空的容器已经达到真空状态。当气密性光滑面与气孔周缘分离时,所述的气孔与容置腔体连通。气密性光滑面不限于光滑平面、光滑斜面、光滑曲面等。利用大气压原理,真空盖内抽真空,盖体外气压高于盖体内气压,所以盖体无法打开,放气时,按压真空指示器的顶端,使气密性光滑面与气孔的上表面分离,空气进入容器内部,使盖体内外气压平衡,从而打开真空盖。

优选地,所述的真空指示器上还设有在真空状态下变形的真空变形体,所述真空变形体设在气密性光滑面上方。

优选地,所述的真空变形体为弹性压柱。弹性压柱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螺纹状、光滑面形状,凸包等形状。

优选地,所述的真空变形体为薄壁,所述的薄壁厚度小于真空指示器的平均厚度。

优选地,所述使气密性光滑面脱离气孔周缘的机构,包括杠杆和放气按钮,所述杠杆上设有卡口,所述的气密性光滑面上表面设有卡块,所述杠杆通过卡口卡块卡合连接,放气按钮设有向下延伸的凸点,所述凸点抵止在杠杆上。当需要打开真空罐时,按下放气按钮,凸点会顶到到杠杆的一端,杠杆的另一端在力的作用下翘起,带动气密性光滑面上的卡位翘起,真空指示器底部周围一圈气密性光滑面与气孔周缘面脱离,大气压进入,真空容器即可打开。

优选地,所述使气密性光滑面脱离气孔周缘的机构,由气密性光滑面沿轴向下延伸形成凹槽和放气按钮构成,所述的放气按钮设有向下延伸的凸点,所述的凸点抵止在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凸点为筋条或凸环。

优选地,所述的放气按钮顶面设有可视窗口,真空指示器外露在圆孔外,可以让人们直观看到真空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按钮固定圈,所述按钮固定圈套设在放气按钮的凸环上且与盖体连接,使放气按钮固定在盖体内。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光滑面的下表面设有凸台,通过凸台顶到出气孔内。

优选地,还包括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设在盖体内,所述盖体通过弹性密封件与容器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真空指示器与盖体的配合,再通过抽真空机就可以对容器进行真空处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鲜效果显著,通过使气密性光滑面离开气孔周缘,便可打开盖体。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真空指示器,可以直接指示容器当前状态是否真空。若弹性压柱缩短或薄壁中部下陷,表明容器当前是真空状态。若弹性压柱/薄壁恢复原位,表明容器当前不是真空状态。可以让人很直观的观看到容器的真空状态。放气按钮,当需要放气的时候,只需要按下放气按钮,就可以很轻松的打开容器的真空状态,使人很容易打开真空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盖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真空指示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非真空状态下的部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非真空状态下的部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非真空状态下的部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非真空状态下的部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真空指示器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实施例非真空状态下的部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盖体;11.气孔;12.顶壁;13.侧壁;14.容置腔体;2.真空指示器;21.光滑面;211.凸台;212.卡块;22.弹性压柱;23.薄壁;3.放气按钮;31.凸点;32.凸环;4.按钮固定圈;5.杠杆;51.卡口;6.弹性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真空盖结构,包括盖体1、真空指示器2、杠杆5、放气按钮3、弹性密封圈6,所述盖体1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内壁设有内螺纹,用于与容器开口处连接外螺纹配合连接,在盖体1和容器间通过弹性密封圈6密封连接,密封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卡扣、紧配合等可拆卸连接方式,所述的盖体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的顶壁沿所述盖体向下延伸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上设有沿轴向贯通的气孔11,所述真空指示器2设在容置腔体内并设于气孔11上方,所述真空指示器2有一圈气密性光滑面21,所述气密性光滑面21上表面设有弹性压柱22,所述气密性光滑面21下表面设有凹位,所述凹位设有凸台211,通过凸台211顶到出气孔11内,使气密性更好,所述的气密性光滑面上设有在大气进入容置腔体后使气密性光滑面脱离气孔周缘的机构,所述气密性光滑面21与气孔周缘在真空状态时紧密贴合。使气密性光滑面脱离气孔周缘的机构包括杠杆5和放气按钮3,所述杠杆5上设有卡口,所述弹性压柱穿设杠杆5的卡口内,所述的气密性光滑面上表面设有卡块212,所述杠杆5通过卡口卡块卡合连接,放气按钮3设有向下延伸的凸点31,本实施例中凸点31为筋条,凸点31起到碰撞杠杆并传递压力作用便可,所述凸点31抵止在杠杆5上。当需要打开真空罐时,按下放气按钮3,凸点31会顶到到杠杆5的一端,杠杆5的另一端在力的作用下翘起,带动气密性光滑面6上的卡位翘起,真空指示器底部周围一圈气密性光滑面与气孔周缘面脱离,大气压进入,真空容器即可打开。

优选地,所述真空指示器2为弹性伸缩件,弹性压柱和气密性光滑面一体成型,抽真空时弹性压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压缩,当恢复大气压时,弹性压柱回复原状。

优选地,所述的放气按钮3顶面设有可视窗口,弹性压柱外露在圆孔外,可以让人们直观看到真空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按钮固定圈4,所述按钮固定圈4套设在放气按钮3的凸点上且与盖体连接,使放气按钮3固定在盖体内。

实施例2

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真空盖结构,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变化例,变化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使气密性光滑面脱离气孔周缘的机构由气密性光滑面沿轴向下延伸形成凹槽和放气按钮3构成,所述的放气按钮3设有向下延伸的凸点31,所述的凸点31抵止在凹槽内。按下放气按钮3,放气按钮3底部拉动凹槽向下移动,从而导致气密性光滑面与气孔11周缘上表面脱离,从而外界大气压进入,真空盖便可轻松打开。此种真空盖结构可以方便拆卸清洗。拆卸的时候用力将露在出气孔下边的真空指示器底部这部分向上顶起,真空指示器和放气按钮一起与盖体脱离,可以方便清洗。真空指示器和放气按钮之间也是通过弹性卡住,方便拆卸清洗。

实施例3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真空盖结构,实施例3是实施例2的变化例,变化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容置腔体上设有沿轴向贯通的通孔,在通孔周缘设有若干个气孔11,使气密性光滑面脱离气孔周缘的机构由气密性光滑面沿轴向下延伸形成凹槽和放气按钮3构成,放气按钮3设有向下延伸的凸环32,凹槽卡置于通孔内,凸环32卡于凹槽中,放气时,按下放气按钮3,放气按钮3的凸环32拉动凹槽向下移动,使气密性光滑面翘起从而导致气密性光滑面与气孔11周缘上表面脱离,空气进入容器内部,从而可以轻松打开真空盖。

实施例4

请参阅图7-8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真空盖结构,实施例4是实施例3的变化例,变化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真空指示器也可作为放气按钮使用,所述的真空变形体为薄壁,所述的薄壁厚度小于真空指示器的平均厚度,当真空状态时,薄壁中部向下陷,非真空状态时,恢复原状,按压真空指示器,使气密性光滑面翘起从而脱离气孔周缘。

实施例5

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真空盖结构,实施例5是实施例2的变化例,变化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使气密性光滑面脱离气孔周缘的机构为真空指示器本身,真空指示器也可作为放气按钮使用,所述的真空变形体为薄壁,所述的薄壁厚度小于真空指示器的平均厚度,当真空状态时,薄壁中部向下陷,按压真空指示器,使真空指示器周围一圈气密性光滑面翘起,从而与气孔周缘上表面脱离,外界大气压进入,真空盖便可轻松打开,薄壁恢复原状,可以方便拆卸清洗。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