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包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0498发布日期:2018-06-15 22:2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源包膜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加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背光源包膜机。



背景技术:

背光源被广泛应用于触摸屏、背光源、LCD/LCM、手机、平板电脑、GPS、太阳能电池等行业。随着背光源应用越来越广,对其需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于传统采取人工或半人工的包膜的方法不仅包膜质量差、不整齐,而且包膜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不能满足当前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源包膜机,在对背光源进行包膜时不需要人工的参与,包膜的质量好,整齐,包膜的效率高,满足当前生产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源包膜机,包括用于输送背光源的进料输送带、工作台及出料输送带;背光源包膜机还包括用于供膜片的供膜装置,用于将背光源推至膜片处的推料装置,用于将背光源与膜片进行压合的压合装置,用于切断膜片的切膜装置及用于将切断膜片的背光源送到出料输送带的送料装置。

进一步,所述供膜装置包括装设于工作台的第一安装板,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板的若干个导膜辊筒,用于输送膜片的送膜机构及用于输送背光源的送料输送带。

进一步,所述送膜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送料输送带设置于两个送膜机构之间;所述送膜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板的送膜辊筒及用于驱动送膜辊筒的第一电机。

进一步,所述推料装置设置于供膜装置的输入端;所述推料装置包括推料手、第一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及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包括第一气缸筒及在第一气缸筒内伸缩运动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包括第二气缸筒及在第二气缸筒内伸缩运动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气缸筒固定连接于工作台,所述第二气缸筒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塞杆,所述推料手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一气缸筒一侧设置有第一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压合装置设置于供膜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固定装设于工作台的第二安装板,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板的第一压合辊筒和第二压合辊筒及驱动第二压合辊筒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压合辊筒和第二压合辊筒之间设有用于压合背光源与膜片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切膜装置设置于压合装置的输出端;所述切膜装置包括固定装设于工作台的第一支撑架,固定装设于第一支撑架的第三伸缩气缸,固定连接于第三伸缩气缸的第三安装板,固定装设于第三安装板的切刀及设置于第一支撑架一侧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包括第三气缸筒及在第三气缸筒内伸缩运动的第三活塞杆,所述第三气缸筒固定装设于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于第三活塞杆。

进一步,所述切膜装置还包括若干根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安装板,导向杆另一端贯穿于第一支撑架。

进一步,所述切膜装置还包括用于压紧膜片的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所述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以切刀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切刀两侧,所述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固定装设于第三安装板。

进一步,所述送料装置设置于切膜装置的输出端;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用于夹取包膜后的背光源的机械手,驱动机械手移动的第四伸缩气缸,支撑第四伸缩气缸的第二支撑架,驱动第二支撑架滑动的丝杆机构及驱动丝杆机构运动的第三电机。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连接于丝杆机构的底板部,设置于底板部两侧的侧板部及远离底板部连接于两侧板部的导轨板;所述导轨板包括滑槽及连接于滑槽的滑板;所述滑板经螺钉可固定于滑槽;所述第四伸缩气缸固定连接于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背光源包膜机在对背光源进行包膜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的参与,包膜的质量好,整齐,包膜的效率高,满足当前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供膜装置第一视觉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膜装置第二视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切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进料输送带1,工作台2,出料输送带3,供膜装置4,第一安装板41,导膜辊筒42,送膜机构43,送膜辊筒431,第一电机432,皮带433,传动轮434,张紧辊筒435,送料输送带44,推料装置5,推料手51,第一伸缩气缸52,第一气缸筒521,第一活塞杆522,第二伸缩气缸53,第二气缸筒531,第二活塞杆532,第一传感器54,压合装置6,第二安装板61,第一压合辊筒62,第二压合辊筒63,第二电机64,间隙65,切膜装置7,第一支撑架71,第三伸缩气缸72,第三气缸筒721,第三活塞杆722,第三安装板73,切刀74,第二传感器75,导向杆76,第一压紧板77,第二压紧板78,送料装置8,机械手81,第四伸缩气缸82,第二支撑架83,底板部831,侧板部832,导轨板833,滑槽8331,滑板8332,螺钉8333,丝杆机构84,第三电机8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包膜机,包括用于输送背光源的进料输送带1、工作台2及出料输送带3;背光源包膜机还包括用于供膜片的供膜装置4,用于将背光源推至膜片处的推料装置5,用于将背光源与膜片进行压合的压合装置6,用于切断膜片的切膜装置7及用于将切断膜片后的背光源送到出料输送带3的送料装置8。

背光源经进料输送带1输送到供膜装置4,推料装置5检测到背光源到位后将背光源推至膜片处,在推料装置5继续推动背光源前进的过程中,膜片包裹着背光源的正面和底面。然后包有膜片的背光源进入压合装置6,压合装置6对背光源和膜片进行压合,经压合装置6处理后膜片更好地贴合在背光源上。经过压合处理的背光源进入切膜装置7,切膜装置7检测背光源到位后然后将膜片切断,膜片切断后送料装置8将包有膜片的背光源送到出料输送带3。本申请的背光源包膜机在对背光源进行包膜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的参与,包膜的质量好,整齐,包膜的效率高,满足当前生产的需求。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供膜装置4包括装设于工作台2的第一安装板41,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板41的若干个导膜辊筒42,用于输送膜片的送膜机构43及用于输送背光源的送料输送带44。

所述送膜机构43设置有两个,所述送料输送带44设置于两个送膜机构43 之间;所述送膜机构43包括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板41的送膜辊筒431及用于驱动送膜辊筒431的第一电机432。

背光源经进料输送带1输送到送料输送带44上,背光源在送料输送带44 继续往前输送,推料装置5检测到背光源到位后将背光源推至膜片前。背光源到达膜片时第一电机432转动,第一电机432带动送膜辊筒431转动,送膜辊筒 431与导膜辊筒42之间或导膜辊筒42与导膜辊筒之间经皮带433和传动轮434 传递转动力。随着背光源前进和送膜辊筒431的转动,缠绕在送膜辊筒431与若干个导膜辊筒42上的膜片就会贴合在背光源的正面和底面,同时推料装置5继续推动背光源前进,这样膜片就完全地包裹着整块背光源。在包膜过程中,皮带 433出现松弛现象时可以通过张紧辊筒435进行调节。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料装置5设置于供膜装置4的输入端;所述推料装置5包括推料手51、第一伸缩气缸52、第二伸缩气缸53及第一传感器 54;所述第一伸缩气缸52包括第一气缸筒521及在第一气缸筒521内伸缩运动的第一活塞杆522;所述第二伸缩气缸53包括第二气缸筒531及在第二气缸筒 531内伸缩运动的第二活塞杆532;所述第一气缸筒521固定连接于工作台2,所述第二气缸筒531固定连接于第一活塞杆522,所述推料手51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塞杆532;所述第一气缸筒521一侧设置有第一传感器54。

背光源经进料输送带1输送到供膜装置4的输入端;第一传感器54检测到背光源到位后,第二伸缩气缸53动作,第二活塞杆532伸出带动推料手51往上升起;然后第一伸缩气缸52动作,第一活塞杆522伸出带动推料手51顶持着背光源往压合装置6前进。在推料装置5的推动作用下,背光源的前进的速度比供膜装置4的供膜速度快,使膜片更好的包裹背光源。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合装置6设置于供膜装置4的输出端;所述压合装置6包括固定装设于工作台2的第二安装板61,转动连接于第二安装板61的第一压合辊筒62和第二压合辊筒63及驱动第二压合辊筒63转动的第二电机64;所述第一压合辊筒62和第二压合辊筒63之间设有用于压合背光源与膜片的间隙65。

包有膜片的背光源从供膜装置4的输出端输送出来然后进入压合装置6时,第二电机64驱动第二压合辊筒63转动,第二压合辊筒63带动背光源前进,在背光源前进的过程中带动第一压合辊筒62转动。膜片与背光源经过间隙65,在这过程中,第一压合辊筒62与第二压合辊筒63同时对膜片与背光源进行压合,使膜片更好的贴合在背光源上。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切膜装置7设置于压合装置6的输出端;所述切膜装置7包括固定装设于工作台2的第一支撑架71,固定装设于第一支撑架71的第三伸缩气缸72,固定连接于第三伸缩气缸72的第三安装板73,固定装设于第三安装板73的切刀74及设置于第一支撑架71一侧的第二传感器75;所述第三伸缩气缸72包括第三气缸筒721及在第三气缸筒721内伸缩运动的第三活塞杆722,所述第三气缸筒721固定装设于第一支撑架71,所述第三安装板 73固定连接于第三活塞杆722。

经过压合装置6处理的背光源进入切膜装置7,当第二传感器75检测背光源到位时,第三伸缩气缸72动作,第三活塞杆722伸出带动第三安装板73和切刀74下降,切刀74把膜片切断,切断后的膜片包裹着背光源的正面和底面。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切膜装置7还包括若干根导向杆76,所述导向杆76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安装板73,导向杆76另一端贯穿于第一支撑架 71。

为了使切刀74更加准确地切断膜片,通过若干根导向杆76作为第三安装板 73的运动导轨,限定第三安装板73的运动方向,使第三安装板73下落的位置更加准确,从而达到切刀74准确切膜的目的。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切膜装置7还包括用于压紧膜片的第一压紧板77和第二压紧板78,所述第一压紧板77和第二压紧板78以切刀74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切刀74两侧,所述第一压紧板77和第二压紧板78固定装设于第三安装板73。

需要对膜片切断时,膜片需要保持静止状态。如果膜片不是静止状态时,切刀74就不能准确切断膜片,从而出现废品,增加了成本。为了防止不能准确切膜现象出现,所以设置了第一压紧板77和第二压紧板78。需要切膜时,第三安装板73下降,第一压紧板77和第二压紧板78分别压紧膜片,同时切刀74切断膜片。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装置8设置于切膜装置7的输出端;所述送料装置8包括用于夹取包膜后的背光源的机械手81,驱动机械手81移动的第四伸缩气缸82,支撑第四伸缩气缸82的第二支撑架83,驱动第二支撑架83 滑动的丝杆机构84及驱动丝杆机构84运动的第三电机85。

膜片经切膜装置7切断后,第三电机85转动,经丝杆机构84带动第二支撑架83往切膜装置7移动,到达设定位置后,第四伸缩气缸82动作,驱动机械手 81夹取包膜后的背光源。然后第三电机85反转,经丝杆机构84带动第二支撑架83往出料输送带3运动,到达设定位置后,第四伸缩气缸82动作,驱动机械手81放下包膜后的背光源。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架83包括连接于丝杆机构84的底板部831,设置于底板部831两侧的侧板部832及远离底板部831连接于两侧板部832的导轨板833;所述导轨板833包括滑槽8331及连接于滑槽8331的滑板 8332;所述滑板8332经螺钉8333可固定于滑槽8331;所述第四伸缩气缸82固定连接于滑板8332。

两块滑板8332可根据夹取产品的形状在滑槽8331上滑动调节两滑板8332 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螺钉8333固定滑板8332的位置。通过改变两块滑板8332 之间的距离来夹取不同规格的产品,使第二支撑架83应用范围更广。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