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包装的波纹碗面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0261发布日期:2018-07-07 17:0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包装的波纹碗面流水线。



背景技术:

波纹碗面在切成块状并烘烤后,需要对其进行包装,而现在的包装方式一般都是将烘烤箱内流出的波纹碗面引导至包装流水线上,块状波纹碗面在包装流水线上流动,工人均匀分布在包装流水线一侧,并对流下的波纹碗面进行人工装袋包装,但是现有的包装流水线经常会发生以下问题:1、波纹碗面在输送带上运动时会产生碎末,而碎末容易随着转动的输送带从其两侧与机架之间的间隙掉落至地面上,从而使得整个输送带地面上都会掉有碎末,致使打扫不方便;2、输送带会将波纹碗面一直带动至流水线的出口端处,但是在流动的过程中,假如工人坐在流水线一侧,由于手不够长那么其就很难拿到另一侧及输送带中间处的产品,那么工人在不站起的情况下很难拿到波纹碗面,而站起的话又较为浪费时间,且频繁性站起也会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这就使得工人只能等输送带上游与其同侧的产品流下才能在不站起的情况下拿到并包装,那么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如下问题,站起会加强劳动强度,而等上游的产品则会降低包装效率。

如专利号为CN206579904U的一种波纹碗面包装流水线,其虽然能解决上述问题,但也存在如下缺陷,它通过引导机构将产品归集至输送带中间区域,但是在输送带宽度较宽的情况下,也只有手够长的工人在不站起的情况下能够到位于输送带中间区域的产品,而个子矮的工人由于手短必然要站起才能够到,所以该设备的适用范围不大,还有就是其引导机构是固定在机架上,不能根据输送带两侧人员分配情况进行引导机构之间间距的调节,同时输送带上的碎末还是容易从海绵防护条与输送带之间的间隙流至输送带与机架之间的间隙,并最终掉落至地面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包装的波纹碗面流水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便于包装的波纹碗面流水线,包括机架及设置在机架上由铁丝编织而成的输送带,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分流机构,且分流机构包括支撑杆、夹持杆、螺栓、直角三角形分流块及螺杆,其中支撑杆跨设在机架上,且支撑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杆两端均竖直向下设置有夹持在机架外侧壁上的夹持杆,在靠近输送带上游的支撑杆一侧设置有分流块,且分流块的其中一处直角边上设置有螺杆,其中螺杆穿过支撑杆上对应的通孔,所述输送带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拱起部。

优选的,所述螺杆穿过通孔,且其末端螺接有螺母,其中螺母紧贴在靠近输送带下游的支撑杆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分流块与输送带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距不大于0.5cm,且分流块位于两组拱起部之间,其中分流块的顶角处设置有倒圆角。

优选的,所述夹持杆上设置有三组螺孔,且三组螺孔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所述螺孔内设置有螺栓,其中螺栓的末端抵在机架上对应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拱起的拱起部能阻挡位于输送带上的碗面碎末流至输送带与机架侧壁之间的缝隙处,从而掉落至的地面上,导致地面打扫不易的且不易碎末收集的问题;同时在包装时产品会沿着分流块的斜面流向输送带的一侧,减小工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方便坐在该侧的工人包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机架,2、输送带,3、分流机构,31、支撑杆,32、夹持杆,33、螺栓,34、分流块,35、螺杆,4、通孔,5、拱起部,6、螺母,7、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便于包装的波纹碗面流水线,包括机架1及设置在机架1上由铁丝编织而成的输送带2,该输送带2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拱起部5,通过拱起的拱起部5能阻挡位于输送带2上的碗面碎末流至输送带2与机架1侧壁之间的缝隙处,从而掉落至的地面上,导致地面打扫不易的且不易碎末收集的问题,这也就使得碎末会一直流向输送带2尾部并掉落至指定的收集设备内,同时由于输送带2是由铁丝编织而成的,那么只需将其弯折从而形成拱起部分即可实现拱起部5的制作。

同时在机架1上设置有将产品引导至输送带一侧的分流机构3,其中分流机构3包括支撑杆31、夹持杆32、螺栓33、直角三角形分流块34及螺杆35,该支撑杆31跨设在机架1 上,并且在支撑杆31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通孔4,同时支撑杆31两端均竖直向下设置有夹持在机架1外侧壁上的夹持杆32,其中支撑杆31与夹持杆32为一体设置,两根夹持杆31上设置有三组螺孔7,且三组螺孔7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在螺孔7内螺接有螺栓33,其中螺栓33的末端抵在机架1上对应的外侧壁上,通过该方式将夹持杆32及支撑杆31固定在机架1上,而在需要移动支撑杆31在机架1上的位置时,只需将螺栓33拧松,从而移动支撑杆31及夹持杆32在机架1上的位置,接着拧紧螺栓33并使螺栓33顶端抵在机架1的外侧壁上即可实现固定,从而防止夹持杆32及支撑杆31在机架1上发生位移,同时在靠近输送带2上游的支撑杆31一侧设置有分流块34,且分流块34的其中一处直角边上设置有螺杆35,其中螺杆35穿过支撑杆31上对应的通孔4,且螺杆35末端由紧贴在靠近输送带2下游的支撑杆31侧壁上的螺母6锁紧,以此使得产品会沿着分流块34的斜面流向输送带2的一侧,减小该侧工人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方便坐在该侧的工人包装,如图2所示,输送带2 两侧的工人错开分布,在每个工人上游的输送带2上均设置有一组分流机构3,并且分流机构3中的分流块34的斜面朝其下游工人所处位置方向倾斜,从而使得产品能沿着分流块34 的斜面流向其下游工人所处位置。

本实施例中分流块34与输送带2的顶部表面之间的间距不大于0.5cm,且分流块34位于两组拱起部5之间,其中分流块34的顶角处设置有倒圆角。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