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动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1098发布日期:2018-10-09 22:08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手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活中,很多场合都需要用到升降装置,例如信号升降灯、快捷照明车、旗杆等等;升降装置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各种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现场夜间抢险、抢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手动升降装置多数通人工手动升降再通过绳索固定,手动升降存在操作不方便,人工牢度强度大;

也有整套的自动升降装置具有负载大、噪音小、升降快、抗震性小、自落缓冲性能强、平稳等优点,但是其价格昂贵,操作维护复杂,不具有普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人工劳动强度小、成本低且具有普适性的新型手动升降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手动升降装置,包括手摇柄、固定基座和旋转台,所述旋转台水平连接于固定基座,所述手摇柄贯穿固定基座,手摇柄设置于旋转台的内腔;

所述旋转台还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底座和第一旋转台、第二旋转台;所述底座的内腔设置有两个轴承,底座的外侧边缘设置有限位杆;

所述第一旋转台由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的圆管构成,所述第一圆台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圆台上开设有若干个孔;所述第二旋转台设置有第三圆台,所述第三圆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台,第三圆台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旋转台的第一凸台穿过所述第二旋转台第三圆台的通孔,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间还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通过密封圈连接于所述底座。

优选的,所述固定基座上设置有安装板和连接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由U形槽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扭簧的两端相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台的两侧还设置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手摇柄包括摇把、摇杆,摇杆为圆柱形,摇杆的一端设置有长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旋转台的第一凸台穿过第二旋转台第三圆台的通孔,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间还设置有扭簧;扭簧通过密封圈连接于与底座,使得升降装置的结构简化、操作方便、人工劳动强度小、降低了成本且具有普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旋转台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旋转台的立体图。

图中,1-手摇柄,2-固定基座,2-1-安装板,2-2-连接槽,3-旋转台,4-底座,5-第一旋转台,6-第二旋转台,7-扭簧,8-轴承,9-密封圈,10-限位杆,11-第一凸台,12-第一圆台,13-第二圆台,14-第三圆台,15-卡槽,16-通孔,17-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手动升降装置,包括手摇柄1、固定基座2和旋转台3,旋转台3水平连接于固定基座2,手摇柄1贯穿固定基座2,手摇柄1设置于旋转台3的内腔;

旋转台3还包括具有中空结构的底座4和第一旋转台5、第二旋转台6;底座4的内腔设置有两个轴承8,底座4的外侧边缘设置有限位杆10;

第一旋转台5由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台12和第二圆台13的圆管构成,第一圆台1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凸台11,第二圆台13上开设有若干个孔;第二旋转台6设置有第三圆台14,第三圆台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台17,第三圆台14上还开设有通孔;第一旋转台5的第一凸台11穿过第二旋转台6的第三圆台13的通孔16,第一凸台11与第二凸台17间还设置有扭簧7;扭簧7通过密封圈9连接于底座4。

另外的,固定基座2上设置有安装板2-1和连接槽2-2。

进一步的,连接槽2-2由U形槽钢制成。

另外的,扭簧7的两端相向设置。

进一步的,手摇柄包括摇把、摇杆,摇杆为圆柱形,摇杆的一端设置有长槽。

进一步的,第二旋转台6的两侧还设置有卡槽15。

具体实施例二

本具体实施例中手摇柄的摇杆为方形代替具体实施例一中的圆柱形摇杆的手摇柄。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