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系统的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3356发布日期:2018-12-22 08:5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梯系统的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沿着导轨被引导的轿厢的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系统用于在建筑的不同楼层之间运输乘客。为此目的,轿厢在电梯井内在楼层之间移动。通常,轿厢为此目的而通过悬缆连接于配重,其中,缆线在被动滑轮上延伸。另一方面,替代的电梯系统不再使用任何配重,而是借助直线电机进行驱动,直线电机集成在轨和轿厢中。此类的配备有直线电机的电梯系统例如从ep1507329或ep1818305中熟悉。由于在此类电梯系统中免除了悬缆,因此驱动器和致动器都接合在轿厢的导轨上。因此,有必要确保轿厢沿着导轨被牢固地引导。脱轨可能导致驱动器和制动器都不再能够运行。这会导致轿厢跌落。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能够可靠地防止轿厢脱轨的方式改进电梯系统。

该目的通过包括如下电梯系统而得到解决,该电梯系统包括导轨和轿厢,轿厢能够沿着导轨沿驱动方向移动,其中,第一导向元件连接于轿厢。在本文中,导轨包括第一导向段,第一导向段具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段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一导向槽中,并且当轿厢移动时,第一导向元件在第一导向槽中受到引导。在第一导向槽中引导第一导向元件为轿厢的位置提供了额外的保证。因此,第一导向槽的宽度限定了与第一导向元件的最大间隙。如果第一导向元件与其标称位置偏离太远,那么其将会与导向槽的横向边缘接触,这防止了进一步的偏离。通过这种方式,导向槽的宽度限定了与标称位置的最大偏离。在这种情况下,导向槽平行于驱动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发展中,电梯系统包括第二导向元件,第二导向元件布置为与第一导向元件紧紧相邻并连接于轿厢,其中,第二导向元件同样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一导向槽中,并且随着轿厢移动而在第一导向槽中受到引导。这具有额外的优点,即在第一导向元件故障、尤其缺失的情况下,帮助沿着导轨稳固地引导轿厢。引导还设计具有冗余度,以便防止在任何情况下脱轨。

本文中的表述相邻意在表示尤其两个导向元件关于驱动方向布置在相同的高度。然而,也可以在两个导向元件之间设置沿驱动方向的偏移。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导向元件通常呈现为导轮,在轿厢移动时,导轮与导轨接触。导轮允许在运行期间稳固地引导同时具有低磨损。作为替代,第一导向元件也可以呈现为滑靴,在轿厢移动时,滑靴与导轨接触。不同于在轿厢移动时沿着导轨滚动的导轮,滑靴沿着导轨滑动。

第二导向元件在本发明的变体中呈现为紧急停止件,在正常运行模式期间轿厢移动时,紧急停止件与导轨展现一定距离。在第一导向元件故障、尤其缺失的情况下,紧急停止件与导轨接触并以这种确保轿厢免于脱轨。

因此,本发明也涉及用于在导轮缺失的情况下固定电梯系统的轿厢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电梯系统包括导轨和可以沿着导轨移动的轿厢,其中,当轿厢移动时,导轮沿着导轨滚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导向元件连接于轿厢并且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一导向槽中,第一导向槽布置在导轨上的第一导向段中。当轿厢移动时,第二导向元件在第一导向槽中受到引导,使得在导轮缺失的情况下,轿厢通过第一导向槽中的第二导向元件被确保防止脱轨。在这种情况下,导轮自身因此不必在导向槽中受到引导,而在适当的情况下仅有第二导向元件在导向槽中受到引导。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导向元件呈现为紧急停止件,在正常运行模式期间轿厢移动时,紧急停止件与导轨展现一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在故障、尤其缺失的情况下,导轮的紧急停止件与导轨接触,并且以这种方式确保防止轿厢脱轨。

具体而言,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在导轮缺失的情况下固定电梯系统的轿厢的方法,其中,电梯系统包括导轨和可以沿着导轨移动的轿厢。在这种情况下,电梯系统包括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二者都连接于轿厢。在电梯系统的第一运行状态下,第一导向元件与导轨接触,而第二导向元件处于与导轨一定距离处。这是电梯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在第一导向元件已经失效的第二运行状态(紧急运行)下,第二导向元件与导轨接触。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第二导向元件因此固定轿厢以便防止脱轨。这里同样地,为此目的,第二导向元件优选由导向槽来引导。在这种运行状态下,电梯系统不能在正常运行模式期间继续运行,但是至少可以使轿厢沿着导轨移动到疏散楼层而没有任何理由害怕轿厢脱轨。

上述的电梯系统和两种前述的方法都可以进行改进,尤其是因为第一导向段包括第二导向槽,其中,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布置在第一导向段的相对侧上,使得第一导向段的区域上出现t形的横截面。此外,轿厢连接于第三导向元件,第三导向元件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二导向槽中,并且随着轿厢移动而在第二导向槽中受到引导。因此,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三导向元件与第一导向段的相对侧上的导轨接触,并在其之间接收第一导向段。一方面,该实施例帮助固定和稳定引导,这是因为第一导向元件的和第三导向元件的压力作用在相反的方向上。另一方面,优点在于,两个导向元件(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三导向元件)都在其自身的导向槽中受到引导,使得获得了尤其稳固的引导。

最优选地,此外,电梯系统包括第四导向元件,第四导向元件布置为与第三导向元件紧紧相邻并且连接于轿厢。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导向元件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二导向槽中,并且随着轿厢移动而在第二导向槽中受到引导。这具有如下附加优点,在第三导向元件故障、尤其缺失的情况下,帮助轿厢沿着导轨的固定引导。引导还设计具有冗余度,以便防止在任何情况下脱轨。

尤其第三导向元件执行为导轮,而第四导向元件相应地执行为紧急停止件—类似于第一导向元件和第二导向元件的实施例的紧急停止件。

在电梯系统的改进变体中,导轨包括具有第三导向槽的第二导向段。同时,轿厢连接于第五导向元件,第五导向元件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三导向槽中,并且随着轿厢移动而在第三导向槽中受到引导。整体引导布置的稳定性因此增加。

如通过介绍的方式所提及的,导向布置的创造性实施例尤其与电梯系统相关,该电梯系统包括用于使轿厢沿导轨移动的直线驱动器。在此类电梯系统中,驱动器通常至少部分地集成在导轨中,使得不受控制的脱轨可能导致驱动器的故障。因此,对于轿厢尤其重要的是保持在引导件中。此外,此类电梯系统中的轿厢通常包括接合在导轨上的制动机构。这是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避免轿厢脱轨的进一步的原因。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具体而言:

图1绘示电梯系统的示意图;

图2绘示穿过第一运行状态下的支撑框架和导轨的剖面;

图3绘示第二运行状态下的同一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电梯系统11的示意图;电梯系统11包括导轨13和轿厢15。轿厢能够沿着导轨13沿驱动方向17移动。轿厢15包括电梯舱体19和支撑框架21。电梯系统11呈现为所谓的背包式(rucksack)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导轨13仅布置在轿厢15的一侧上。在轿厢15移动时沿着导轨13滚动的导轮23布置在轿厢15的支撑框架21上。

轿厢15通过直线电机25来驱动。直线电机25包括沿着导轨13延伸的静止部件27和连接于轿厢15的活动部件29。

图2绘示沿着图1所示的轿厢15的下部区域中的剖面线31穿过支撑框架21和导轨13的剖面。沿着轿厢15的上部区域中的剖面线32的剖面具有类似的外观,这是因为下部引导件和上部引导件具有相同的实施方式。导轨13具有基本u形形状,该u形形状具有不同区域,轿厢的导向元件接合在这些不同的区域中。直线电机25布置在导轨13的中心区域中。直线电机25包括活动部件29,活动部件29含有两个永磁体33。这些永磁体形成直线电机25的次级部件。导轨13的一部分是直线电机25的静止部件27,静止部件27呈现为初级部件,其至少部分地围绕两个永磁体23。

此外,导轨13包括第一导向段35,第一导向段35具有第一导向槽37。第一导向元件39形状配合地(positively)接合在第一导向槽37中。第一导向元件39连接于支撑框架21,并因此连接于轿厢15。第一导向槽37平行于驱动方向17延伸。当轿厢15移动时,第一导向元件39因此在第一导向槽37中受到引导。第一导向元件39在第一导向槽37中形状配合式接合稳固轿厢15以防止从导轨13脱轨。在所示的表示电梯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的第一运行状态下,第一导向元件39与导轨13接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元件39呈现为导轮23的形式。当轿厢15移动时,第一导向元件39因此沿着导轨13滚动。

第二导向元件41布置为与第一导向元件39紧紧相邻,并且也连接于支撑框架21并因此连接于轿厢15。第二导向元件41也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一导向槽37中,并且随着轿厢15移动而在第一导向槽37中受到引导。在所示的第一运行状态下,第二导向元件41位于距导轨13一定距离处。第二导向元件41呈现为紧急停止件43。在第一导向元件39故障的情况下,第二导向元件41接管轿厢15的安全性并因此防止轿厢15脱轨。这将参照图3来详细解释。

第一导向段35还包括第二导向槽45,其中,第一导向槽37和第二导向槽45布置在第一导向段35的相对侧上,使得第一导向段35的区域上出现t形的横截面。第三导向元件47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二导向槽45中,第二导向槽45连接于支撑框架21并因此连接于轿厢15。当轿厢15移动时,第三导向元件47在第二导向槽45中受到引导。在当前情况下,第三导向元件47呈现为导轮23,当轿厢15在导轨13上移动和滚动时,导轮23与导轨13接触。第四导向元件49布置为与第三导向元件47紧紧相邻,并且连接于支撑框架21并因此连接于轿厢15。第四导向元件49也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二导向槽45中,并且随着轿厢15移动而在第二导向槽45中受到引导。在所示的第一运行状态下,第四导向元件49位于距导轨13一定距离处。第四导向元件49呈现为紧急停止件43,以便在第三导向元件47故障的情况下接管轿厢15在第二导向槽45中的稳固。

此外,制动机构51连接于支撑框架21,以便使轿厢15减速。在所示实施例中,制动机构51接合在第一导向段35的相对侧上。

第一导向元件39和第三导向元件47与第一导向段35的相对侧上的导轨13接触,并在其之间接收第一导向段35。第一导向元件39和第三导向元件47在各种情况下都呈现为导轮23,其中,转动轴线彼此平行延伸。这种转动轴线彼此平行延伸并且第一导向段35在相对的导轮之间的布置确定轿厢15在垂直于转动轴线且垂直于驱动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这意味着轿厢15与定位导轨13的井壁53的距离因此固定。设置第五导向元件55和第六导向元件57,以便确定轿厢15在依然缺失的横向方向(垂直于驱动方向17)上的位置。为此,导轨13包括第二导向段59,第二导向段59具有第三导向槽61,第五导向元件55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三导向槽61中,并且当轿厢15移动时,第五导向元件55在第三导向槽中受到引导。第五导向元件55呈现为导轮23,导轮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导向元件39和第二导向元件47的转动轴线延伸,并且垂直于驱动方向17。第六导向元件57也呈现为导轮23,并且与第一导向段35的导轨13接触。第六导向元件57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五导向元件55的转动轴线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第六导向元件57未接合在导向槽中。然而,作为替代,也可以在此处设置用于在轿厢15移动时引导第六导向元件57的相应导向槽。

先前的解释仅涉及在图2中左侧所示的导轨13和支撑框架21的区域。一方面为了使力更均匀地分布在轿厢15的后部上并且另一方面为了设计具有冗余度的整体引导机构,设计在右侧所示的区域中具有类似的呈现。在当前情况下,右侧的设计甚至呈现为关于左侧所呈现设计的镜像。下面简要解释右手区域中的设计,其中,镜像对称的部件的附图标记增大100。为了详细描述,在这方面请参照前述关于左侧所示区域的章节。

导轨13包括第三导向段135,第三导向段135具有第四导向槽137。第七导向元件139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四导向槽137中。第七导向元件139连接于支撑框架21,并从而连接于轿厢15。第四导向槽137平行于驱动方向17延伸。当轿厢15移动时,第七导向元件139在该过程中在第四导向槽137中受到引导。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七导向元件139呈现为导轮23的形式。当轿厢15移动时,第七导向元件139因此沿着导轨13滚动。

第八导向元件141布置为与第七导向元件139紧紧相邻,并且还连接于支撑框架21并因此连接于轿厢15。第八导向元件141也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四导向槽137中,并且随着轿厢15移动而在第四导向槽137中受到引导。在所示的第一运行状态下,第八导向元件141位于距导轨13一定距离处。第八导向元件141呈现为紧急停止件43。

第三导向段135还包括第五导向槽145,其中,第四导向槽137和第五导向槽145布置在第三导向段135的相对侧上,使得第三导向段135的区域上出现t形的横截面。第九导向元件147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五导向槽145中,第五导向槽145连接于支撑框架21并因此连接于轿厢15。当轿厢15移动时,第九导向元件147在第五导向槽145中受到引导。在当前情况下,第九导向元件147呈现为导轮23,当轿厢15在导轨13上移动和滚动时,导轮23与导轨13接触。第十导向元件149布置为与第九导向元件147紧紧相邻,并且连接于支撑框架21并因此连接于轿厢15。第十导向元件149也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五导向槽145中,并且随着轿厢15移动而在第五导向槽145中受到引导。在所示的第一运行状态下,第十导向元件149位于距导轨13一定距离处。第十导向元件149呈现为紧急停止件43,以便在第九导向元件147故障的情况下接管轿厢15在第五导向槽中的稳固。

在右侧所示的区域中还存在制动机构51,制动机构51连接于支撑框架21并且相应地接合在第三导向段135的相对侧上。

导轨13还包括第四导向段159,第四导向段159具有第六导向槽161,第十一导向元件155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六导向槽161中,并且当轿厢15移动时,第十一导向元件155在第六导向槽161中受到引导。第十一导向元件155呈现为导轮23。还设置了第十二导向元件157,第十二导向元件157也呈现为导轮23并且与第三导向段135的导轨13接触。

图3绘示第二运行状态,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第一导向元件39已经失效,并且尤其是不再存在第一导向元件39。在该第二运行状态下,第二导向元件41确保在第一导向槽37中稳固地引导轿厢15。由于第一导向元件39缺失,支撑框架21相对于导轨13倾斜,并且呈现为紧急停止件43的第二导向元件41与第一导向段35中的导轨13接触。当然,在这种运行状态下,电梯系统的正常运行模式不再是可能的。然而,形状配合地接合在第一导向槽37中的第二导向元件41确保可靠地防止轿厢15脱轨。因此,轿厢15可以至少移动到疏散楼层,而不会损害轿厢15中乘客的安全性。这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导向元件47、139或147之一缺失的情况。

附图标记表

电梯系统11

导轨13

轿厢15

驱动方向17

电梯舱体19

支撑框架21

导轮23

直线电机25

静止部件27

活动部件29

第一剖面线31

第二剖面线32

永磁体33

第一导向段35

第一导向槽37

第一导向元件39

第二导向元件41

紧急停止件43

第二导向槽45

第三导向元件47

第四导向元件49

制动机构51

井壁53

第五导向元件55

第六导向元件57

第二导向段59

第三导向槽61

第三导向段135

第四导向槽137

第七导向元件139

第八导向元件141

第五导向槽145

第九导向元件147

第十导向元件149

第十一导向元件155

第十二导向元件157

第四导向段159

第六导向槽16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