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吊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878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吊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吊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荷载大、电压高的特点,要求带电作业工器具不仅需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而且应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防止因带电作业工器具损坏引发安全隐患。在铁塔上开展高压带电检修工作中,所使用的各类工器具均从地面通过起吊绳索起吊至高空的工作位置,起吊时,起吊绳索穿过塔上滑轮并形成位于滑轮两侧的主绳和尾绳,地面人员拉主绳以塔上滑轮为支点带动尾绳起吊工器具;然而在起吊过程中,因为工器具与滑轮吊点属于垂直状态,容易与起吊路径上的铁塔接触发生碰撞,或直接卡挂在铁塔主材上,因此需要提前安排人员在可能接触的位置等待工器具到达并在接触前提前撑出尾绳以避免发生碰撞,加大了作业人的劳动强度。在紧凑型杆塔上采用该方式进行起吊,起吊路径与杆塔的带电体往往较近,若工器具包含金属部件,则容易出现感应电伤人,严重影响作业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吊防撞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起吊防撞装置,起吊时的起吊绳索穿过上端滑轮并形成位于滑轮两侧的主绳和尾绳,力作用于主绳将连接在尾绳上的吊件吊起;该起吊防撞装置包括金属夹具、金属套件和绝缘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金属夹具和金属套件固定连接,金属夹具用于与尾绳可拆卸连接,金属套件与主绳滑动连接。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金属套件具有一穿孔和能打开或关闭该穿孔的锁接结构,所述主绳穿过该穿孔并与该金属套件滑动连接。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金属夹具包括一滑座、一滑块和一搭扣,滑块与滑座滑动连接,搭扣包括固定扣和拉扣部分,固定扣固设于滑座上,拉扣部分固接于滑块上,滑座与滑块之间形成有一用于夹紧尾绳的咬合空间,通过拉扣部分与固定扣搭扣锁接来带动滑块滑动并将置于咬合空间内的尾绳夹紧。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滑座上开设方形的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滑块的两对侧分别设有与该通孔的两对侧内壁滑动配合的凹槽。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拉扣部分包括一联动拉杆和一压杆,压杆近固定扣的一端与滑块枢接,联动拉杆的一端与压杆转动连接,联动拉杆的另一端用于与固定扣锁接。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联动拉杆包括一转销、一u型杆件、两对调节螺母和两锁紧螺母,转销枢设于压杆上,u型杆件的开口侧的两杆体末端与转销垂直滑动连接并分居于所述压杆的两侧,u型杆件的开口侧的两杆体分别开设有螺纹段,两锁紧螺母分别锁固于两螺纹段的末端,两螺纹段上分别适配有一对调节螺母且该对调节螺母分设在转销的两侧。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金属套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活动锁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二侧板与活动锁板枢接,第二侧板和第一侧板的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一转轴的两端,活动锁板与第一侧板的另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二转轴的两端,该活动锁板上开设有锁孔,该第二转轴的一端固接有一适配该锁孔的锁匙,该锁匙穿过锁孔并位于活动锁板的外侧面上,该活动锁板上开设有适配该锁匙之外形的锁孔,通过第二转轴的转动带动锁匙在与锁孔对齐的解锁位置和与锁孔错开的闭锁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其中: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活动锁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围合成所述穿孔,所述锁孔和锁匙构成所述锁接结构。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金属套件还包括一滚轮,该滚轮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并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连接件为柔性的绳索。

一实施例之中:所述吊件为带电作业的工器具。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该起吊防撞装置包括金属夹具、金属套件和绝缘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金属夹具和金属套件固定连接,金属夹具用于与尾绳可拆卸连接,金属套件与主绳滑动连接;主绳和尾绳上安装该防撞装置后,起吊时,通过主绳的拉力可以带动尾绳上的吊件起吊时偏离垂直位置,从而避免吊件起吊过程中与杆塔发生接触或碰撞,无需安排人员在塔上等待保护吊件以避免发生碰撞,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起吊的工作效率,大大减少碰撞次数,保证了带电作业工器具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安全性,防止了带电作业工器具损坏。

本发明所述的起吊防撞装置结构巧妙、新颖,制作成本低,方便携带,应用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夹具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夹具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夹具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套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夹具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的起吊防撞装置的整体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6,一种起吊防撞装置,起吊时的起吊绳索穿过上端滑轮并形成位于滑轮两侧的主绳和尾绳,力作用于主绳将连接在尾绳上的吊件吊起;该起吊防撞装置包括金属夹具10、金属套件20和绝缘的连接件30,连接件30的两端分别与金属夹具10和金属套件20固定连接,金属夹具10用于与尾绳可拆卸连接,金属套件20与主绳滑动连接。

请查阅图1、图2和图3,所述金属夹具10包括一滑座11、一滑块12和一搭扣13,滑块12与滑座11滑动连接,搭扣13包括固定扣131和拉扣部分,固定扣131固设于滑座11上,拉扣部分固接于滑块12上,滑座11与滑块12之间形成有一用于夹紧尾绳的咬合空间14,具体地,该咬合空间14为滑座11的一底面与滑块12的一顶面之间的间距,通过拉扣部分与固定扣131搭扣锁接来带动滑块12滑动并将置于咬合空间14内的尾绳夹紧。

所述滑座11上开设方形的上下贯通的通孔111,所述滑块12的两对侧分别设有与该通孔111的两对侧内壁滑动配合的凹槽(图中未示出),从而实现滑座11与滑块12的滑接。

所述拉扣部分包括一联动拉杆132和一压杆133,压杆133近固定扣的一端与滑块12枢接,联动拉杆132的一端与压杆133转动连接,联动拉杆132的另一端用于与固定扣131锁接。

为了使滑座11与滑块12之间的咬合空间14的夹紧极限距离可调调节(可根据起吊绳索的粗细调节咬合空间14的夹紧极限),本实施例所述的联动拉杆132包括一转销1321、一u型杆件1322、两对调节螺母1323和两锁紧螺母1324,转销1321枢设于压杆133上(即实现联动拉杆132与压杆133的转动连接),u型杆件1322的开口侧的两杆体末端与转销1321垂直滑动连接并分居于所述压杆133的两侧,u型杆件1322的开口侧的两杆体分别开设有螺纹段,两锁紧螺母1324分别锁固于两螺纹段的末端,两螺纹段上分别适配有一对调节螺母1323且该对调节螺母1323分设在转销1321的两侧。通过调节螺母1323来调节转销1321在u型杆件1322两杆体上的锁固位置,来调节联动拉杆132的有效锁接长度(u型杆件1322的盲端至转销1321之间的长度),也体现在调节滑块12的极限滑动距离,最终体现在调节咬合空间14的夹紧极限距离。除本实施例所述结构的金属夹具10以外,还可以是其他结构的金属夹具,只要能实现金属夹具与绳索的可拆卸夹紧连接的结构均可。

请查阅图4和图5,所述金属套件20具有一穿孔26和能打开或关闭该穿孔26的锁接结构,所述主绳穿过该穿孔26与该金属套件20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套件20包括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活动锁板23、第一转轴24和第二转轴25,第二侧板22与活动锁板23枢接,第二侧板22和第一侧板21的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一转轴24的两端,活动锁板23与第一侧板21的另一端分别枢接于第二转轴25的两端,该活动锁板23上开设有锁孔231,该第二转轴25的一端固接有一适配该锁孔231的锁匙251,该锁匙251穿过锁孔231并位于活动锁板23的外侧面上,通过第二转轴25的转动带动锁匙251在与锁孔231对齐的解锁位置和与锁孔231错开的闭锁位置之间转动切换;其中: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活动锁板23、第一转轴24和第二转轴25围合成所述穿孔26,所述锁孔231和锁匙251构成所述锁接结构;该锁匙251为具有一定平面形状的固件,锁孔231为与锁匙251的平面形状相同的孔,当锁匙251与锁孔231错位时,由于锁匙251位于活动锁板23的外侧面,活动锁板23受到锁匙251的卡接,不能翻转打开;当第二转轴25带动锁匙251转动到锁孔231的位置时,锁匙251能从锁孔231中脱出使活动锁板23不受锁匙251的卡接,活动锁板23得以翻转打开,从而将主绳串入穿孔26中。

所述金属套件20还包括一滚轮26,该滚轮26设于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之间并与第一转轴24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滚轮26,减小串入穿孔26中的主绳与穿孔26的内壁的摩擦,从而减少起吊阻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0为柔性的绳索。

本发明所述的起吊防撞装置尤其适用于带电检修领域中的吊件为带电作业的工器具在杆塔上的起吊。

本实施例所述的起吊防撞装置使用时,转动金属套件20的第二转轴25使锁匙251和锁孔231对应,翻开活动锁板23,打开穿孔26,然后将主绳串入穿孔26中,再使锁匙251对应锁孔231,闭合翻板,转动锁匙251使其与锁孔231错位锁接,完成主绳与起吊防撞装置的连接;将尾绳置入金属夹具10的咬合空间14中,带动压杆133下压,由压杆133带动滑块12移动并使联动拉杆132与固定扣131搭扣锁接,与此同时,尾绳被夹紧于咬合空间14中,完成尾绳与起吊防撞装置的夹紧连接,当咬合空间14与尾绳的粗细不适配时,可通过调整调节螺母1323进行调整。

本发明所述的起吊防撞装置,突破了传统高空带电检修作业过程中工器具易与杆塔发生碰撞、卡挂的局限,降低了运检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高压带电作业效率,保证了带电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