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封闭落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7009发布日期:2019-01-22 18:2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自封闭落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块状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封闭落料斗。



背景技术:

在矿山、冶炼行业,块状物料在不同工序段流动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溜槽、料斗等设施作为两道工序之间的衔接,在使用这些设施过程中块状物料与溜槽、料斗等产生相对运动造成磨损,同时为了配合各工序的作业,需要在料斗的出料端加装闸门来调整或者控制物料的下料速度。对于接触大块物料的溜槽或者料斗通常的做法是在溜槽或者料斗内衬耐磨钢板之类的耐磨件。敞开溜槽内铺设的耐磨件的磨损情况以及更换都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封闭式的料斗内衬耐磨件的磨损检查与更换都比较难。

料斗的这种结构有以下缺陷:1、耐磨钢板内衬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不可控的脱落风险,无法及时发现,脱落下来的耐磨钢板内衬通常会卡在下一道工序输胶带运输机皮带和两边的护板之间,将皮带撕裂;同时,落料斗内衬一旦脱落,无法在现场对旧的耐磨钢板内衬拆除及其更换,只有整体将外层漏斗的料仓上拆除下来,重新更换好耐磨衬板后再安装上去,不能利用停产的短暂间隙来更换。2、控制落料速度的闸门结构复杂,操作麻烦,每次停车时都要关闭闸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更换、结构简单的自封闭落料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封闭落料斗,包括横向管道以及用于与料仓的出口处构成可拆卸式连接的竖向管道,竖向管道的出口端与横向管道的入口端由倾斜向管道衔接为一体式结构,倾斜向管道与横向管道之间的夹角θ为待输送物料的安息角,落料斗下方与振动给料机衔接。

上述方案中,自封闭落料斗为一体式结构,内部没有耐磨钢板内衬,避免了撕裂输送皮带的风险,从外部观察振动落料斗磨损后,将落料斗整体从料仓上拆卸下来更换即可,同时利用物料的安息角,实现停车后物料的自封闭,省去了闸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散料在堆放时能够保持自然稳定状态的最大角度(单边对地面的角度),称为“安息角”。在这个角度形成后,再往上堆加这种散料,就会自然溜下,保持这个角度,只会增高,同时加大底面积。在土堆、煤堆、粮食的堆放中,经常可以看见这种现象,不同种类的散料安息角各不相同。本发明便是利用自然安息角这一原理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自封闭落料斗,包括横向管道12以及用于与料仓的出口处构成可拆卸式连接的竖向管道11,竖向方形管道11的出口端与横向管道12的入口端由倾斜向管道13衔接为一体式结构,倾斜向管道13与横向管道12之间的夹角θ为待输送物料的安息角,落料斗下方接振动给料机。落料斗的上端安装在料仓的下部,落料斗的下面是振动给料机,落料斗的结构包括横向部分、竖向部分和倾斜部分,自封闭落料斗为一体式结构,内部没有耐磨钢板内衬,避免了撕裂输送皮带的风险,从外部观察振动落料斗磨损后,将落料斗整体从料仓上拆卸下来更换即可,同时利用物料的安息角,实现停车后物料的自封闭,省去了闸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了防止停车时,物料从横向管道12出口端掉落,倾斜向管道13最上部管壁的延长线与横向管道12底部管壁的交点到横向管道12出口端的距离δ大于等于0。这样即使是最外侧的物料由于惯性直线掉落至横向管道12内,也不会从横向管道12出口端掉落。

由于倾斜向管道13是受物料冲击磨损的管道,倾斜向管道13的壁厚大于横、竖向管道11、12的壁厚。倾斜向管道13底部的壁厚大于其他部位的壁厚。对于倾斜向管道13而言,底部是受物料冲击磨损最厉害的部位,所以讲此部位钢板加厚。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磨损规律的观察,不同部位使用不同厚度的耐磨钢板制成,保证落料斗各部位使用寿命一致。

优选的,竖向管道11和倾斜向管道13均为方形管,横向管道12为三方组成的导料罩,下方为敞开式,下方敞开部分用于与振动给料机的面板连接。竖向管道11形状是一个方管,倾斜向管道13也是一个方管,横向管道12是一个三方组成的导料罩,前端是敞开的,下方也是敞开的,下方敞开部分用于与振动给料机接触,物料落在振动给料机的面板上,前端部分敞开是用于物料从这里被输送到下一道工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更换且结构简单的自封闭落料斗,包括横向管道以及用于与料仓的出口处构成可拆卸式连接的竖向管道,竖向管道的出口端与横向管道的入口端由倾斜向管道衔接为一体式结构,倾斜向管道与横向管道之间的夹角θ为待输送物料的安息角,落料斗下方与振动给料机衔接。上述方案中,落料斗为一体式结构,直接用耐磨钢板制作,根据不同部位磨损情况,选取不同厚度的耐磨钢板,不采用内衬耐磨钢板的复合结构,避免了内衬脱落到下道工序设备胶带运输机上撕裂输送皮带的风险。同时利用物料的安息角,实现停车后物料的自封闭,省去了闸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姚书俊;丁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13
技术公布日:2019.0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