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2813发布日期:2018-12-14 22:2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接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接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极片的自动接料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子电池主要包括正极、隔膜、负极、有机电解液和电池外壳构成。其中正负极包括正负电极片和分别设置在正负电极片上的极耳构成。在利用电极片生产电池的过程中,当一个物料卷上的电极片用完后需要将另一个物料卷上的电极片对接在其尾端,以使得后续的工序能够正常进行。现有的接料方式多采用工人手工接带,这种方式不但作业效率低,而且接带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电极片损伤和报废。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加工设备进行改进,一方面使得两个物料卷能够自动对接,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使其更贴合实际的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将第一物料卷上电极片的首端自动接到第二物料卷上电极片的尾端,并用胶带粘贴固定。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接料装置,所述自动接料装置包括机架、贴胶机构、切断机构和压紧机构;

所述贴胶机构包括第一胶带吸盘和第二胶带吸盘,所述第一胶带吸盘和所述第二胶带吸盘相对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胶带吸盘和所述第二胶带吸盘能够吸附胶带,胶带用于粘贴第一物料卷上电极片和第二物料卷上电极片;

所述切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带吸盘的一侧,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切刀和丝杠,所述切刀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丝杠能够带动所述切刀从内侧向外侧移动,从而切断物料;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多个压紧吸盘,所述多个压紧吸盘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带吸盘的两侧和所述第二胶带吸盘的两侧;所述多个压紧吸盘能够在物料切断之前压紧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贴胶机构还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筒与所述第一胶带吸盘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筒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的缸筒与所述第二胶带吸盘连接,所述第四气缸的缸筒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从而,所述第一气缸带动所述第一胶带吸盘实现纵向移动,所述第二气缸带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一胶带吸盘实现横向移动;同理,所述第三气缸带动所述第二胶带吸盘实现纵向移动,所述第四气缸带动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一胶带吸盘实现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切断机构还包括切刀支架和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设置于所述切刀支架上,所述驱动气缸带动所述丝杠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四个压紧吸盘,分别为第一压紧吸盘、第二压紧吸盘、第三压紧吸盘和第四压紧吸盘;所述第一压紧吸盘和所述第二压紧吸盘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带吸盘的两侧;所述第三压紧吸盘和所述第四压紧吸盘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胶带吸盘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第五气缸、第六气缸、第七气缸和第八气缸,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压紧吸盘连接;所述第六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压紧吸盘连接;所述第七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压紧吸盘连接;所述第八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四压紧吸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底端的第一气涨轴和第二气涨轴;所述第一气涨轴用于固定第一物料卷,所述第二气涨轴用于固定第二物料卷;所述第一气涨轴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胶带吸盘的一侧;所述第二气涨轴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二胶带吸盘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物料端部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压杆支架、压杆和第九气缸,所述压杆支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压杆通过所述第九气缸与所述压杆支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多个过辊,所述多个过辊均匀分布于所述机架上。

具体的,所述过辊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涨轴和所述第二压紧吸盘之间,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涨轴和所述第四压紧吸盘之间,还设置于第一压紧吸盘和所述固定机构之间,以及还设置于所述第三压紧吸盘的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过辊上设有过辊调整槽。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的端面与所述过辊的辊筒面配合,所述第九气缸能够带动所述压杆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过辊,从而压紧或者放松所述第一物料卷端部的电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接料盒,所述接料盒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靠近所述固定机构,所述接料盒用于回收被切断的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机架上靠近所述第二气涨轴的一侧,所述感应器感知与第二物料卷的距离。

在作业前,先将第一物料卷安装在第一气涨轴上,安装位置确认后,第一气涨轴锁定并点击手动放卷按钮;然后牵引第一物料卷上的电极片绕过多个过辊后,依次经过第二压紧吸盘、第一胶带吸盘和第一压紧吸盘后,又绕过多个过辊直至接料盒;由于最后一个过辊上设有固定机构也即上述压杆,压杆在第九气缸的作用下向下压,压杆将第一物料卷的末端固定在最后一个过辊上;至此第一物料安装完成。接着,抽出所述第一胶带吸盘,将胶带贴在第一胶带吸盘面上,并通过压缩空气吸附胶带,吸附完成后再将所述第一胶带吸盘推送至原位置;至此,胶带准备完成。

正常工作时,第二气涨轴上固定的第二物料卷为后续的加工工序供给电极片,所述第二物料卷上的电极片绕过多个过辊之后,依次经过第四压紧吸盘、第二胶带吸盘和第三压紧吸盘后,又绕过多个过辊,传向后续的加工空间中。而第一气涨轴上固定的第一物料卷上的电极片作为待接物料设置于所述第二物料卷相对的一侧。

第二物料卷上的物料不断被消耗,当感应器感知与第二物料卷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即物料卷将耗尽时,后续的工序暂时停止;此时,四个压紧吸盘在与其连接的气缸作用下同时动作,将第一物料卷的电极片和第二物料卷的电极片压紧;然后,在驱动气缸和丝杠的作用下,切刀从内侧向外侧移动切割电极片;切割完成后,切刀回到初始位置;接着,第一胶带吸盘和第二胶带吸盘在与其连接的气缸作用下同时动作,将切断后的第二物料卷电极片的首端与第一物料卷电极片的末端首次贴合并合压数秒,然后两个胶带吸盘分开再贴合压紧,如此往复数次,使得胶带与电极片连接处充分贴合。

当以上动作都完成后,四个压紧吸盘互相分开,两个胶带吸盘也分开,后面的工序低速运行,待两个电极片连接的地方经过冲切模具后,后面的工序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的伺服系统进行改进,实现了将第一物料卷上电极片的首端接入第二物料卷上电极片的尾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两个电极片不但接料精度高,而且接料效率高;

(2)由于是在现有的伺服系统上增加器件进行改进,其改造的成本低,对于设备的利用率也高;

(3)所述自动接料装置中的器件多为独立器件,因此便于维护以及检测;

(4)所述自动接料装置中设有接料盒,能够接收余料,防止接带过程中,余料掉落和碎屑散落;

(5)所述自动接料装置中的气缸等驱动机构能够通过人机控制面板进行控制,能够方便准确地设定参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接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接料装置接料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切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过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胶带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接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对应标记为:1-第一胶带吸盘;2-第二胶带吸盘;3-机架;4-切刀;5-丝杠;6-驱动气缸;7-切刀支架;8-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第三气缸;11-第四气缸;12-第一压紧吸盘;13-第二压紧吸盘;14-第三压紧吸盘;15-第四压紧吸盘;16-第五气缸;17-第六气缸;18-第七气缸;19-第八气缸;20-第一气涨轴;21-第二气涨轴;22-压杆支架;23-压杆;24-第九气缸;25-过辊;251-辊筒;252-过辊轴;253-过辊调整槽;26-接料盒;27-第一物料卷;28-第二物料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一: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接料装置,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能够将第一物料卷27上电极片的首端自动接到第二物料卷28上电极片的尾端,并用胶带粘贴固定;所述自动接料装置包括机架3、贴胶机构、切断机构和压紧机构;

所述贴胶机构包括第一胶带吸盘1和第二胶带吸盘2,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和所述第二胶带吸盘2设置于所述机架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和所述第二胶带吸盘2能够吸附胶带,胶带用于粘贴第一物料卷27上电极片和第二物料卷28上电极片;

所述切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的下侧,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切刀4和丝杠5,所述切刀4与所述丝杠5连接,所述丝杠5能够带动所述切刀4从内侧向外侧移动,从而切断物料;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四个压紧吸盘,分别为第一压紧吸盘12、第二压紧吸盘13、第三压紧吸盘14和第四压紧吸盘15;所述第一压紧吸盘12和所述第二压紧吸盘1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三压紧吸盘14和所述第四压紧吸盘15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胶带吸盘2的上下两侧。所述四个压紧吸盘能够在物料切断之前压紧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贴胶机构还包括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第三气缸10和第四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8的缸筒与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9的缸筒与所述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三气缸10的缸筒与所述第二胶带吸盘2连接,所述第四气缸11的缸筒与所述第三气缸10的活塞杆连接。

从而,所述第一气缸8带动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实现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气缸9带动所述第一气缸8和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实现左右移动;同理,所述第三气缸10带动所述第二胶带吸盘2实现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气缸11带动所述第三气缸10和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实现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切断机构还包括切刀支架7和驱动气缸6,所述驱动气缸6设置于所述切刀支架7上,所述驱动气缸6带动所述丝杠5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还包括第五气缸16、第六气缸17、第七气缸18和第八气缸19,所述第五气缸16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压紧吸盘12连接;所述第六气缸17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压紧吸盘13连接;所述第七气缸18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三压紧吸盘14连接;所述第八气缸19的活塞杆与所述第四压紧吸盘15连接。所述第五至第八气缸能够带动第一至第四压紧吸盘实现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3底端左右两侧的第一气涨轴20和第二气涨轴21;所述第一气涨轴20用于固定第一物料卷27,所述第二气涨轴21用于固定第二物料卷28。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物料端部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压杆支架22、压杆23和第九气缸24,所述压杆支架22设置于所述机架3上,所述压杆23通过所述第九气缸24与所述压杆支架2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多个过辊25,所述多个过辊25均匀分布于所述机架3上。

具体的,所述过辊25设置于所述第一气涨轴20和所述第二压紧吸盘13之间,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气涨轴21和所述第四压紧吸盘15之间,还设置于第一压紧吸盘12和所述固定机构之间,以及还设置于所述第三压紧吸盘14的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过辊25包括辊筒251和过辊轴252,所述辊筒251设置于所述过辊轴252的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过辊25上设有过辊调整槽253。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23的端面与所述过辊25的辊筒面配合,所述第九气缸24能够带动所述压杆23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过辊25,从而压紧或者放松所述第一物料卷27端部的电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接料盒26,所述接料盒26设置于所述机架3上,且靠近所述固定机构,所述接料盒26用于回收被切断的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机架3上靠近所述第二气涨轴21的一侧,所述感应器感知与第二物料卷28的距离。

进一步的,两个胶带吸盘和四个压紧吸盘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进一步的,各个气缸以及吸盘上都设有压缩空气接头。

在作业前,先将第一物料卷27安装在第一气涨轴20上,安装位置确认后,第一气涨轴20锁定并点击手动放卷按钮;然后牵引第一物料卷27上的电极片绕过多个过辊25后,依次经过第二压紧吸盘13、第一胶带吸盘1和第一压紧吸盘12后,又绕过多个过辊25直至接料盒26;由于最后一个过辊25上设有固定机构也即上述压杆23,压杆23在第九气缸24的作用下向下压,压杆23将第一物料卷27的末端固定在最后一个过辊25上;至此第一物料卷27安装完成。接着,抽出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将胶带贴在第一胶带吸盘面上,并通过压缩空气吸附胶带,吸附完成后再将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推送至原位置;至此,胶带准备完成。

正常工作时,第二气涨轴21上固定的第二物料卷28为后续的加工工序供给电极片,所述第二物料卷28上的电极片绕过多个过辊25之后,依次经过第四压紧吸盘15、第二胶带吸盘2和第三压紧吸盘14后,又绕过多个过辊25,传向后续的加工空间中。而第一气涨轴20上固定的第一物料卷27上的电极片作为待接物料设置于所述第二物料卷28相对的一侧。

第二物料卷28上的物料不断被消耗,当感应器感知与第二物料卷28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即物料卷将耗尽时,后续的工序暂时停止;此时,四个压紧吸盘在与其连接的气缸作用下同时动作,将第一物料卷27的电极片和第二物料卷28的电极片压紧;然后,在驱动气缸6和丝杠5的作用下,切刀4从内侧向外侧移动切割电极片;切割完成后,切刀4回到初始位置;接着,第一胶带吸盘1和第二胶带吸盘2在与其连接的气缸作用下同时动作,将切断后的第二物料卷28电极片的首端与第一物料卷27电极片的末端首次贴合并合压数秒,然后两个胶带吸盘分开再贴合压紧,如此往复数次,使得胶带与电极片连接处充分贴合。

当以上动作都完成后,四个压紧吸盘互相分开,两个胶带吸盘也分开,后面的工序低速运行,待两个电极片连接的地方经过冲切模具后,后面的工序正常进行。

实施例二:

结合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接料装置,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能够将第一物料卷27上电极片的首端自动接到第二物料卷28上电极片的尾端,并用胶带粘贴固定;所述自动接料装置包括机架3、贴胶机构、切断机构和压紧机构;

所述贴胶机构包括第一胶带吸盘1和第二胶带吸盘2,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和所述第二胶带吸盘2设置于所述机架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和所述第二胶带吸盘2能够吸附胶带,胶带用于粘贴第一物料卷27上电极片和第二物料卷28上电极片;

所述切断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的下侧,所述切断机构包括切刀4和丝杠5,所述切刀4与所述丝杠5连接,所述丝杠5能够带动所述切刀4从内侧向外侧移动,从而切断物料;

所述压紧机构可以为多个独立相对设置的压块,也可以为中间带有切割空间的整个压块,所述压块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靠近或者远离电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可以为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气缸,也可以为丝杠等直线运动的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贴胶机构还包括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第三气缸10和第四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8的缸筒与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连接,所述第二气缸9的缸筒与所述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三气缸10的缸筒与所述第二胶带吸盘2连接,所述第四气缸11的缸筒与所述第三气缸10的活塞杆连接。

从而,所述第一气缸8带动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实现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气缸9带动所述第一气缸8和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实现左右移动;同理,所述第三气缸10带动所述第二胶带吸盘2实现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气缸11带动所述第三气缸10和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实现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切断机构中的切刀4距离电极片的距离预先已经设计好,在丝杠5的带动下能够直接切断左右电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3底端左右两侧的第一气涨轴20和第二气涨轴21;所述第一气涨轴20用于固定第一物料卷27,所述第二气涨轴21用于固定第二物料卷28。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物料端部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压杆支架22、压杆23和第九气缸24,所述压杆支架22设置于所述机架3上,所述压杆23通过所述第九气缸24与所述压杆支架2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多个过辊25,所述多个过辊25均匀分布于所述机架3上。

进一步的,所述过辊25包括辊筒251和过辊轴252,所述辊筒251设置于所述过辊轴252的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过辊25上设有过辊调整槽253。

进一步的,所述压杆23的端面与所述过辊25的辊筒面配合,所述第九气缸24能够带动所述压杆23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过辊25,从而压紧或者放松所述第一物料卷27端部的电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接料盒26,所述接料盒26设置于所述机架3上,且靠近所述固定机构,所述接料盒26用于回收被切断的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接料装置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机架3上靠近所述第二气涨轴21的一侧,所述感应器感知与第二物料卷28的距离。

进一步的,两个胶带吸盘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进一步的,各个气缸以及吸盘上都设有压缩空气接头。

在作业前,先将第一物料卷27安装在第一气涨轴20上,安装位置确认后,第一气涨轴20锁定并点击手动放卷按钮;然后牵引第一物料卷27上的电极片绕过多个过辊25后,依次经过压紧机构和第一胶带吸盘1后,又绕过多个过辊25直至接料盒26;由于最后一个过辊25上设有固定机构也即上述压杆23,压杆23在第九气缸24的作用下向下压,压杆23将第一物料卷27的末端固定在最后一个过辊25上;至此第一物料卷27安装完成。接着,抽出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将胶带贴在第一胶带吸盘面上,并通过压缩空气吸附胶带,吸附完成后再将所述第一胶带吸盘1推送至原位置;至此,胶带准备完成。

正常工作时,第二气涨轴21上固定的第二物料卷28为后续的加工工序供给电极片,所述第二物料卷28上的电极片绕过多个过辊25之后,依次经过压紧机构和第二胶带吸盘2后,又绕过多个过辊25,传向后续的加工空间中。而第一气涨轴20上固定的第一物料卷27上的电极片作为待接物料设置于所述第二物料卷28相对的一侧。

第二物料卷28上的物料不断被消耗,当感应器感知与第二物料卷28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即物料卷将耗尽时,后续的工序暂时停止;此时,压紧机构动作,将第一物料卷27的电极片和第二物料卷28的电极片压紧;然后,在丝杠5的作用下,切刀4从内侧向外侧移动切割电极片;切割完成后,切刀4回到初始位置;接着,第一胶带吸盘1和第二胶带吸盘2在与其连接的气缸作用下同时动作,将切断后的第二物料卷28电极片的首端与第一物料卷27电极片的末端首次贴合并合压数秒,然后两个胶带吸盘分开再贴合压紧,如此往复数次,使得胶带与电极片连接处充分贴合。

当以上动作都完成后,压紧机构和两个胶带吸盘互相分开,后面的工序低速运行,待两个电极片连接的地方经过冲切模具后,后面的工序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