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理料装盒用自动送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0379发布日期:2018-08-14 19:3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盒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领域,当食品加工完成后,需要将其放入包装袋或包装盒中,现有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将食品放入其中。这种方式不仅人工成本高、人工效率低,且由于人工操作,容易造成食品的卫生问题。

虽然随着自动化设备的逐步发展,有些食品已经采用机械方式进行包装。但是在沙琪玛加工领域中,由于沙琪玛一般都采用两道包装工序,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第一道工序,即沙琪玛外包覆一层透明塑料纸后,通过人工将包装有透明塑料纸的沙琪玛放入外包装袋或盒中。而外包装袋或盒通常是折叠的,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拿取、撑开、放入等繁琐工作,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理料装盒用自动送盒装置,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食品理料装盒用自动送盒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上下敞开的放盒筐,所述放盒筐的一侧设有防止盒体掉落的盒体限位机构;

所述盒体限位机构的前方设有第一下盒机构,所述第一下盒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上的第二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上的第一吸盘组,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做前后运动,在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第一吸盘组做前后转动运动;

在所述第一下盒机构的前方设有第二下盒机构,所述第二下盒机构包括上下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上下移动机构上的第二吸盘组,在所述上下移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第二吸盘组做上下运动;

所述第一吸盘组和所述第二吸盘组均包括至少一个吸盘装置;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至少两个所述吸盘装置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带动各机构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人工将盒体放置于放盒筐,在盒体限位机构的作用下,放盒筐内的盒体不会直接掉落。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第一转动机构工作,带动第二转动机构往后转动,此时,第二转动机构工作,带动第一吸盘组的吸盘装置朝向后方放盒筐内的盒体,第一转动机构带动第二转动机构继续往后转动,第一吸盘组的吸盘碰到最底部的盒体,并吸住盒体,第一转动机构带动第二转动机构往前运动,吸盘进而往前运动,克服第一转动机构带动第二转动机构的作用,将盒体从放盒筐内吸出。然后,在第一转动机构往前运动的同时,第二转动机构带动第一吸盘组转动,吸盘装置带着盒体从后方转动到前方,将盒体放置于第二吸盘组的上方。最后,上下移动机构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吸盘组向上移动,第二吸盘组的吸盘装置碰到上方的盒体,并吸住盒体后,第一吸盘组的吸盘装置释放盒体。上下移动机构带动第二吸盘组向下移动,将盒体带出后,第二吸盘组释放盒体,实现盒体的一次自动送盒工序。

所述盒体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盒筐底部框架一侧的滚轮组、设置在框架另外三侧的限位板。限位板卡住盒体的三侧,滚轮组作为弹性侧,当第一吸盘组的吸盘装置吸住盒体向前运动时,在滚轮组的导向作用下,盒体能从滚轮组侧得到释放,从放盒筐内吸出。

为了适应更多规格盒体的送盒,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结构:

每个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设有限位用左右移动机构,所述限位用左右移动机构连接限位用前后移动机构,所述限位用前后移动机构连接限位用上下移动机构。通过限位用左右、前后、上下移动机构,调节限位板在放盒筐底部框架上的位置,更好的限定不同规格的盒体。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凸轮机构、与所述凸轮机构连接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凸轮机构将驱动机构的转动运动转化为前后往复运动,整个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果突出。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两端通过轴承与第一转动机构固定;

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有所述第一吸盘组。第二转动机构跟随第一转动机构做前后运动,并带动第一吸盘组做转动。

在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侧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二转动杆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于两侧的连接板上;

在其中一侧的连接板上设有辅助导向杆,所述辅助导向杆插接于辅助连接块上,并与所述辅助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辅助连接块转动连接于机架上。在第一转动机构做前后运动过程中,为了确保运动的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增设辅助导向杆,由于辅助连接块固定于机架上,并与机架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机构带动连接板、第二转动杆前后运动时,辅助连接块做转动,而辅助导向杆在随第一转动机构前后转动过程中,在辅助连接块上上下滑动运动,保证了连接板的可靠运动。

所述第一吸盘组包括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固定的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四周设有吸盘装置,所述吸盘装置优选采用气动吸盘装置,所述气动吸盘装置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第二吸盘组与所述第一吸盘组采用相同结构,即:所述第二吸盘组包括与所述上下移动机构固定的固定板,在所述固定板的四周设有吸盘装置,所述吸盘装置优选采用气动吸盘装置,所述气动吸盘装置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装置。

在所述第二吸盘组的前方还竖向设有挡板,挡板位于所述第二吸盘组的吸盘装置吸住的盒体最前方的运动轨迹的路径上。在第二吸盘装置向下运动过程中,挡板挡住下落的盒体最前端,此时,由于第二吸盘装置继续向下运动,则盒体会呈现撑开的过程,为下一工序做准备。

还包括将盒体送出的盒体输送机构,所述盒体输送机构包括两侧的盒体输送轨道,设置在两个盒体输送轨道之间的盒体输送带,每个所述盒体输送轨道上沿输送方向竖向设有一排限位杆,两侧四个限位杆为一组在所述盒体输送带上形成矩形限位框;

所述第二吸盘组位于所述盒体输送带输送方向的后方,且位于所述矩形限位框中;

所述盒体输送机构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装置。在第二吸盘组吸住盒体向下运动过程中,将盒体落入矩形限位框内后,释放盒体。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盒体输送机构的盒体输送轨道向前运动,带动盒体向前输送至盒体输送带上,实现盒体的一次送出。待盒体送出后,第二吸盘组继续向上运动,吸住另一个盒体,将其带到矩形限位框内。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食品的盒体送盒工序中,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送盒,工作效率极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一种食品理料装盒用自动送盒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上下敞开的放盒筐2,放盒筐2沿着机架倾斜设置,倾斜角不大于90度。放盒筐2的一侧设有防止盒体掉落的盒体限位机构。盒体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放盒筐2底部框架一侧的滚轮组、设置在框架另外三侧的限位板。限位板卡住盒体的三侧,滚轮组作为弹性侧,当第一吸盘组的吸盘装置吸住盒体向前运动时,在滚轮组的导向作用下,盒体能从滚轮组侧得到释放,从放盒筐2内吸出。为了适应更多规格盒体的送盒,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结构:每个限位板的一侧设有限位用左右移动机构,限位用左右移动机构连接限位用前后移动机构,限位用前后移动机构连接限位用上下移动机构。通过限位用左右、前后、上下移动机构,调节限位板在放盒筐2底部框架上的位置,更好的限定不同规格的盒体。

盒体限位机构的前方设有第一下盒机构,第一下盒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机构3、设置在第一转动机构3上的第二转动机构4、设置在第二转动机构4上的第一吸盘组5,在第一转动机构3的带动下第二转动机构4做前后运动,在第二转动机构4的带动下第一吸盘组5做前后转动运动。第一转动机构3包括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连接的凸轮机构、与凸轮机构连接的第一转动杆31,第一转动杆31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1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凸轮机构将驱动机构的转动运动转化为前后往复运动,整个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效果突出。在第一转动杆31的两侧设有连接板32,第二转动机构4包括第二转动杆41,第二转动杆41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固定于两侧的连接板32上。第二转动杆41上固定有第一吸盘组5。第二转动机构4跟随第一转动机构3做前后运动,并带动第一吸盘组5做转动。在其中一侧的连接板32上设有辅助导向杆33,辅助导向杆33插接于辅助连接块34上,并与辅助连接块34滑动连接,辅助连接块34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

第一吸盘组5包括与第二转动机构4固定的固定板,在固定板的四周设有吸盘装置51,吸盘装置51优选采用气动吸盘装置,气动吸盘装置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装置。

在第一下盒机构的前方设有第二下盒机构,第二下盒机构包括上下移动机构6、设置在上下移动机构6上的第二吸盘组7,在上下移动机构6的带动下第二吸盘组7做上下运动。第二吸盘组7与第一吸盘组5采用相同结构,即:第二吸盘组7包括与上下移动机构6固定的固定板,在固定板的四周设有吸盘装置71,吸盘装置71优选采用气动吸盘装置,气动吸盘装置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装置。在第二吸盘组7的前方还竖向设有挡板8,挡板8位于第二吸盘组7的吸盘装置吸住的盒体最前方的运动轨迹的路径上。在第二吸盘装置向下运动过程中,挡板8挡住下落的盒体最前端,此时,由于第二吸盘装置继续向下运动,则盒体会呈现撑开的过程,为下一工序做准备。

第一转动机构3、第二转动机构4、上下移动机构6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装置的控制,带动各机构的工作。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采用现有的通用控制技术,其控制方式方法不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因此不具体阐述。

还包括将盒体送出的盒体输送机构,盒体输送机构包括两侧的盒体输送轨道91,设置在两个盒体输送轨道91之间的盒体输送带,每个盒体输送轨道91上沿输送方向竖向设有一排限位杆92,两侧四个限位杆92为一组在盒体输送带上形成矩形限位框。第二吸盘组7位于盒体输送带输送方向的后方,且位于矩形限位框中。盒体输送机构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人工将盒体放置于放盒筐2,在盒体限位机构的作用下,放盒筐2内的盒体不会直接掉落。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第一转动机构3工作,带动第二转动机构4往后转动,此时,第二转动机构4工作,带动第一吸盘组5的吸盘装置朝向后方放盒筐2内的盒体,第一转动机构3带动第二转动机构4继续往后转动,第一吸盘组5的吸盘碰到最底部的盒体,并吸住盒体,第一转动机构3带动第二转动机构4往前运动,吸盘进而往前运动,克服第一转动机构3带动第二转动机构4的作用,将盒体从放盒筐2内吸出。

在第一转动机构3做前后运动过程中,为了确保运动的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增设辅助导向杆33,由于辅助连接块34固定于机架1上,并与机架1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机构3带动连接板32、第二转动杆41前后运动时,辅助连接块34做转动,而辅助导向杆33在随第一转动机构3前后转动过程中,在辅助连接块34上上下滑动运动,保证了连接板32的可靠运动。

然后,在第一转动机构3往前运动的同时,第二转动机构4带动第一吸盘组5转动,吸盘装置带着盒体从后方转动到前方,将盒体放置于第二吸盘组7的上方。最后,上下移动机构6向上移动,带动第二吸盘组7向上移动,第二吸盘组7的吸盘装置碰到上方的盒体,并吸住盒体后,第一吸盘组5的吸盘装置释放盒体。

上下移动机构6带动第二吸盘组7向下移动,在第二吸盘组7吸住盒体向下运动过程中,将盒体落入矩形限位框内后,释放盒体。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盒体输送机构的盒体输送轨道91向前运动,带动盒体向前输送至盒体输送带上,实现盒体的一次送出。待盒体送出后,第二吸盘组7继续向上运动,吸住另一个盒体,将其带到矩形限位框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