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续包材机构及直线捆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0376发布日期:2018-08-14 19:3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续包材机构及直线捆扎机。



背景技术:

在药品或食品的包装中,纸盒包装比较常见,而在纸盒包装的基础上为了方便储藏和运输等,还将多个纸盒包装的药品或食品进行包膜或捆扎处理,这样,就需要用到直线捆扎机。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直线捆扎机,如图1所示,多个纸盒01在传送平台02上由左至右移动,在传送平台02的上方和下方各设有一个提供包材03的包材辊04,包材03阻挡在,多个纸盒01在传送平台02上堆垛并穿过移动至包材03处,通过包材03将多个纸盒01包裹捆扎,同时切刀(图中未示出)动作,将包材03切断并使包裹在多个纸盒01上的包材03焊接,完成包装。

现有技术的直线捆扎机,在持续不断的工作后,包材逐渐消耗,等包材消耗完后,需要停止设备运行,然后人工更换包材,待更换完毕后,才能再次开启设备继续进行包装作业。另外,在更换包材时,需要将原包材全部去掉,且将新包材按照预设的路线穿设(例如穿过多个导膜轴,以及在纸盒01运动的位置预先将上下两部分包材连接等),因此,一方面更换包材比较麻烦,另一方面设备无法连续作业,大大降低了包装的产量,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续包材机构及直线捆扎机,更换包材方便简单,且设备可以连续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续包材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体上以提供包材的第一包材辊和第二包材辊,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焊接切刀和夹包材件,所述焊接切刀和所述夹包材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包材辊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所述间隙,所述第二包材辊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所述间隙,并被所述夹包材件夹持,所述焊接切刀动作时,可将所述间隙内的所述第一包材辊的包材和第二包材辊的包材切断,并使所述第一包材辊穿过所述间隙的包材与所述第二包材辊未穿过所述间隙的包材焊接,所述第一包材辊未穿过所述间隙的包材与所述第二包材辊穿过所述间隙的包材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包材件为一个,所述焊接切刀为两个,为第一焊接切刀和第二焊接切刀,所述第一焊接切刀和所述第二焊接切刀分别位于所述夹包材件的两侧,所述间隙包括所述第一焊接切刀和所述夹包材件之间的第一间隙,以及所述第二焊接切刀和所述夹包材件之间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包材辊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包材辊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所述第二间隙,并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所述第一间隙,被所述夹包材件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上设有用于引导包材传送的导轴,靠近导轴的位置设有压紧件,所述导轴和所述压紧件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包材辊的包材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当所述压紧件动作时,可将穿过所述第三间隙的包材与所述导轴的相对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包材辊上设有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包材辊上的包材量是否足够,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焊接切刀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包材辊上的包材量不足时,控制所述焊接切刀动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焊接切刀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包材辊上设有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包材辊上的包材量是否到达预警值,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包材辊上的包材量到达预警值时,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焊接切刀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均为接近开关,且所述第一检测装置靠近所述第一包材辊的中心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包材件上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二包材辊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所述间隙,并伸入所述定位槽内,以被所述夹包材件夹持。

优选地,所述压紧件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续包材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体上以提供包材的第一包材辊和第二包材辊,支撑体上还设置有焊接切刀和夹包材件,且焊接切刀和夹包材件之间具有间隙,第一包材辊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间隙,以为设备提供包材,第二包材辊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间隙,并被夹包材件夹持,这样,在设备正常作业时,先消耗第一包材辊的包材,当第一包材辊的包材被消耗完后,焊接切刀动作,将所述间隙内的第一包材辊的包材和第二包材辊的包材切断,同时,使第一包材辊穿过间隙的包材与第二包材辊未穿过间隙的包材焊接,这样,第一包材辊穿设在设备内的一部分包材(即第一包材辊穿过间隙的包材)与第二包材辊的包材连接,使设备此时作业时,开始使用第二包材辊的包材,实现自动连续提供包材,当然,第一包材辊未穿过间隙的剩余包材以及第二包材辊穿过所述间隙的包材(即被夹包材件夹持的包材前端)为废料,通过在焊接切刀动作时将两者自动焊接,由此还可将废料用第一包材辊回收。相比较现有技术,当第一包材辊的包材消耗完毕时,通过焊接切刀动作,可以实现将供给设备的包材换成第二包材辊的包材,因此,设备可以连续作业。另外,由于焊接切刀动作的过程中,使第一包材辊穿设在设备内的一部分包材直接与第二包材辊的包材焊接,进而不用像现有技术的将原包材全部取出,新包材再重新穿设在设备内,因此,更换包材方便简单。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续包材机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线捆扎机,包括上述中任一项的自动续包材机构。

进一步地,包括箱体,所述自动续包材机构的支撑体为所述箱体,所述自动续包材机构的所述第一包材辊、所述第二包材辊、所述焊接切刀以及所述夹包材件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捆扎机,由于包括上述中任一项的自动续包材机构,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更换包材方便简单,且设备可以连续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直线捆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续包材机构的第一包材辊的包材为设备供给包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续包材机构的第一包材辊的包材为设备供给包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续包材机构的第二包材辊的包材为设备供给包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续包材机构的第二包材辊的包材为设备供给包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捆扎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纸盒;02-传送平台;03-包材;04-包材辊;1-第一包材辊;11-第一检测装置;12-第二检测装置;2-第二包材辊;21-第三检测装置;22-第四检测装置;3-焊接切刀;31-第一焊接切刀;32-第二焊接切刀;4-夹包材件;41-定位槽;5-间隙;51-第一间隙;52-第二间隙;6-导轴;7-压紧件;8-第三间隙;9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续包材机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固定在支撑体上以提供包材的第一包材辊1和第二包材辊2,支撑体上设置有焊接切刀3和夹包材件4,焊接切刀3和夹包材件4之间具有间隙5,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间隙5,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间隙5,并被夹包材件4夹持,焊接切刀3动作时,可将间隙5内的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和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切断,并使第一包材辊1穿过间隙5的包材与第二包材辊2未穿过间隙5的包材焊接,第一包材辊1未穿过间隙5的包材与第二包材辊2穿过间隙5的包材焊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续包材机构,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固定在支撑体上以提供包材的第一包材辊1和第二包材辊2,支撑体上还设置有焊接切刀3和夹包材件4,且焊接切刀3和夹包材件4之间具有间隙5,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间隙5,以为设备提供包材,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间隙5,并被夹包材件4夹持,这样,在设备正常作业时,先消耗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当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被消耗完后,焊接切刀3动作,将间隙5内的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和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切断,同时,使第一包材辊1穿过间隙5的包材与第二包材辊2未穿过间隙5的包材焊接,这样,第一包材辊1穿设在设备内的一部分包材(即第一包材辊穿过间隙5的包材)与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连接,使设备此时作业时,开始使用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实现自动连续提供包材,当然,第一包材辊1未穿过间隙5的剩余包材以及第二包材辊2穿过间隙5的包材(即被夹包材件4夹持的包材前端)为废料,通过在焊接切刀3动作时将两者自动焊接,由此还可将废料用第一包材辊1回收。相比较现有技术,当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消耗完毕时,通过焊接切刀3动作,可以实现将供给设备的包材换成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因此,设备可以连续作业。另外,由于焊接切刀3动作的过程中,使第一包材辊1穿设在设备内的一部分包材直接与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焊接,进而不用像现有技术的将原包材全部取出,新包材再重新穿设在设备内,因此,更换包材方便简单。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续包材机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2和图3,当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消耗完毕后,通过焊接切刀3动作,令第二包材辊2开始供给包材,接下来,当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消耗完毕后,就需要再更换包材辊了,为实现持续的包材供给,可以是在第二包材辊的供给包材的过程中,人为调整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位置,使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间隙5,并预先安装下个包材辊,使包材辊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间隙5,并被夹包材件4夹持,进而可以进行下个包材辊的包材自动更换。当然,为了可以简化操作,且方便操作,如图2和图3所示,夹包材件4为一个,焊接切刀3为两个,为第一焊接切刀31和第二焊接切刀32,第一焊接切刀31和第二焊接切刀32分别位于夹包材件4的两侧,间隙5包括第一焊接切刀31和夹包材件4之间的第一间隙51,以及第二焊接切刀32和夹包材件4之间的第二间隙52,这样,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第一间隙51,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第二间隙52,并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第一间隙51,被夹包材件4夹持。当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消耗完毕后,通过第一焊接切刀31动作,将供给设备的包材更换为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当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正在使用时,如图4和图5所示,可将第一包材辊1和废料一同拆除并安装新的包材辊,或在第一包材辊上重新安装新的包材,并使新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穿过第一间隙51,并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第二间隙52,被夹包材件4夹持,这样,当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消耗完毕时,第二焊接切刀32动作,将第二间隙52内的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和新包材切断,并使第二包材辊2穿过第二间隙52的包材与未穿过第二间隙52的新包材焊接,第二包材辊2未穿过第二间隙52的包材与穿过第二间隙52的新包材焊接,进而实现供给设备的第二包材辊的包材更换为新包材。通过上述操作在设备持续生产的过程中,可预先安装新包材,实现了继续不断的自动更换包材,且不影响设备运行。

包材在设备内部的行进过程中需要经过多种结构,例如重力导轴等,重力导轴是利于导轴自身的重力作用,可预先拉拽一定长度的包材,以供设备使用,当焊接切刀3动作时,切断包材和焊接新旧包材同时完成,在此过程中,由于重力导轴的作用,可能会拉拽包材,使正在熔化焊接过程中的包材被拉断,因此,为了防止设备内部其他结构的拉拽影响焊接切刀3的切断焊接作用,如图2所示,支撑体上设有用于引导包材传送的导轴6,靠近导轴6的位置设有压紧件7,导轴6和压紧件7之间具有第三间隙8,这样,让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依次穿过第一间隙51和第三间隙8,在焊接切刀3动作前或动作时,令压紧件7动作,将穿过第三间隙8的包材与导轴6的相对位置固定,可以避免设备内部其他结构对包材的拉拽传递至焊接切刀3的切断焊接处,进而避免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设备包材更换的自动控制,如图2所示,还包括控制装置,第一包材辊1上设有第一检测装置11,第一检测装置11用于检测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是否足够,第一检测装置11和焊接切刀3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用于当第一检测装置11检测到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不足时,控制焊接切刀3动作。通过设置控制装置和第一检测装置11,可以检测设备供给的包材量是否消耗完毕,且当当第一检测装置11检测到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不足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焊接切刀3动作,以实现包材更换的自动控制。

焊接切刀3动作时,不仅需要切断包材,还需要将新旧包材被切断的的两侧焊接,其中,切刀功能可以是焊接切刀3前端安装的切刀来实现,焊接功能可以是通过对焊接切刀3加热,使其可以将保持熔接在一起。一直保持焊接切刀3处于较高温度,可以保证焊接切刀3在动作时可以切断和焊接,但是,一方面使设备能耗较高,另一方面包材在从间隙5内通过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碰到焊接切刀3而熔断或加热变形。因此,优选采用焊接切刀3在动作时才进行加热。另外,由于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焊接切刀3动作前需要对焊接切刀3进行预加热。参照图2,还包括用于加热焊接切刀3的加热装置,第一包材辊1上设有第二检测装置12,第二检测装置12用于检测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是否到达预警值,第二检测装置12和加热装置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还用于当第二检测装置12检测到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到达预警值时,控制加热装置对焊接切刀3加热。这样,通过第二检测装置12检测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是否到达预警值,可以使控制装置控制加热装置对焊接切刀3进行预加热,进而实现切刀功能,且节省能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备持续工作中,包材辊的包材一直消耗,且互相更换,例如,如图4所示,设备用的包材为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那么同样的,为了实现设备包材更换的自动控制,以及对焊接切刀3的预加热,第二包材辊2上也可以设置第三检测装置21和第四检测装置22,且第三检测装置21和第四检测装置22均与控制装置连接,其中,第三检测装置21用于检测第二包材辊2上的包材量是否足够,第四检测装置22用于检测第二包材辊2上的包材量是否到达预警值。另外,参照图2和图3,设备的包材由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更换为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是第一焊接切刀31动作,参照图4和图5,设备的包材由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更换为第一包材辊1的包材,是第二焊接切刀32动作,因此,控制装置应可以通过第一检测装置11和第三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控制对应的焊接切刀3动作,且可通过第二检测装置12和第四检测装置22检测信息控制对应的加热装置对对应的焊接切刀3预加热。

优选地,第一检测装置11和第二检测装置12均为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是一种无需与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当物体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不需要机械接触及施加任何压力即可使开关动作,进而实现检测。另外,由于第一检测装置11用于检测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是否足够,而第二检测装置12用于检测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是否到达预警值,其中预警值为预设的值,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得到,使加热装置从该时间点至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不足时的时间点内,可将焊接切刀3加热至可实现焊接的温度。可预知的,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达到预警值时的包材量是大于第一包材辊1上的包材量不足时的包材量的,因此,第一检测装置11靠近第一包材辊1的中心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同样的,第三检测装置21和第四检测装置22也可以为接近开关,且第三检测装置21靠近第二包材辊2的中心轴设置。另外,控制装置可以是电脑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且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在设备上设置操作面板,方便操作输入。

夹包材件4可以将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前端夹持,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在焊接切刀3将包材切断时,第一包材辊1未穿过间隙5的剩余包材以及第二包材辊2穿过间隙5的包材(即被夹包材件4夹持的包材前端)也被焊接,且该部分作为废料可以被第一包材辊1收集,因此,夹包材件4可以将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前端夹持的同时,优选地在废料收集时可以顺利将该部分包材释放,如图3所示,夹包材件4上设有定位槽41,第二包材辊2的包材沿包材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穿过间隙5,并伸入定位槽41内,以被夹包材件4夹持。通过包材伸入定位槽41内可以使包材被夹包材件4夹持,而且夹持力不会很大,当该部分包材为废料时,可以顺利收集。

压紧件7需要可以将通过第三间隙8的包材与导轴6的相对位置固定,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优选地,压紧件7为气缸。气缸结构简单易实现,且与控制装置容易配合工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线捆扎机,包括上述中任一项的自动续包材机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捆扎机,由于包括上述中任一项的自动续包材机构,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即,更换包材方便简单,且设备可以连续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线捆扎机,由于在捆扎时需要上下两个包材共同作用,因此,如图6所示,可以设置两套上述的自动续包材机构,分别位于包装平台的上下两侧,这样,上下两侧的包材均可以实现自动更换包材。

由于在直线捆扎机运行过程中,包材持续消耗,且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直线捆扎机持续工作,为了方便预先安装新的包材,如图6所示,包括箱体9,自动续包材机构的支撑体为箱体9,自动续包材机构的第一包材辊1、第二包材辊2、焊接切刀3以及夹包材件4均设置在箱体9的外侧壁上。将自动续包材机构的结构设置在箱体9的外侧壁上,可以在直线捆扎机持续工作的过程中,方便地预先安装新的包材,保证直线捆扎机的包材持续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续包材机构,不仅可以适用于直线捆扎机,还可以适用于使用包材辊的其他包装机,例如,打包机和薄膜包装机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