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8894发布日期:2018-11-20 22:0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卸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卸料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采样,是按规定方法采取有代表性煤样的过程。煤炭采样流程包括机械自动采样、破碎、缩分等过程。在采集的煤样中,大部分煤样经破碎、缩分后作为弃样,沿着溜槽滑落到输送机的皮带上。弃样的重量一般在50-70kg,粒度为小于6mm或者小于13mm,此粒度级的煤粉极易产生煤尘,而且排料口距离皮带的高度大约在60cm左右,在连续排料时,容易造成弃样落料点附近的煤尘浓度较大,给采样室的环境卫生造成严重的危害,影响采样人员的工作。

目前,减少降尘的方法是在溜槽的排料口安装排料装置。排料装置通过配重控制的方式密封溜槽的排料口。当溜槽内的弃样达到一定重量时,在弃样自重的作用下,溜槽内的挡煤板向下倾斜,弃样直接落至输送机的皮带上。在应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挡煤板对排料口的密封不严,煤粉可穿过挡煤板直接落到皮带上,降尘效果不理想,而且挡煤板动作不灵活,排料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卸料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卸料装置,其包括:驱动部、防尘罩和旋转斗轮,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旋转斗轮转动,所述防尘罩上具有用于安装溜槽的安装孔,所述旋转斗轮上具有多个用于盛放所述溜槽排出的物料的料斗,所述旋转斗轮位于所述防尘罩内部,所述料斗位于所述安装孔下部。

可选地,相邻所述料斗之间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用于与所述溜槽的溜槽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料斗沿所述旋转斗轮的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料斗沿所述旋转斗轮转动方向的两个内壁分别为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密封部沿所述旋转斗轮转动方向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相等。

可选地,所述料斗垂直于旋转斗轮转动方向的截面和密封部垂直于旋转斗轮转动方向的截面均为扇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角为45°。

可选地,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料斗的进料口上,所述挡板与所述料斗的第一内壁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的朝向与所述旋转斗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挡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

可选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防尘罩和旋转斗轮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为电机,所述电机位于防尘罩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卸料装置通过设置驱动部、防尘罩和旋转斗轮,旋转斗轮安装在防尘罩内,料斗随着旋转斗轮的转动将煤粉洒在胶带机的皮带上,将现有技术中煤粉的直落改为缓速送料,可避免煤粉直接坠落在皮带上,降低煤粉的起尘,而且通过驱动部驱动旋转斗轮转动,可保证卸料速度,提高卸料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卸料装置,其包括:驱动部、防尘罩2和旋转斗轮1。

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旋转斗轮1转动,所述防尘罩2上具有用于安装溜槽3的安装孔,所述旋转斗轮1上具有多个用于盛放所述溜槽3排出的物料的料斗11,所述旋转斗轮1位于所述防尘罩2内部,所述料斗11位于所述安装孔下部。

卸料装置工作时,如图1所示,物料(例如弃样:煤粉)从溜槽3滑落到防尘罩2内的料斗11内,驱动部带动旋转斗轮1逆时针转动,物料随着旋转斗轮1的旋转,落在旋转斗轮1下方运转的胶带机的皮带4上。

其中,料斗11的进料口与溜槽3的排料口的尺寸匹配,进料口的边沿可与排料口的边沿抵接,起到间歇性密封排料口的作用,以减小煤尘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卸料装置通过设置驱动部、防尘罩和旋转斗轮,旋转斗轮安装在防尘罩内,料斗随着旋转斗轮的转动将煤粉洒在胶带机的皮带上,将现有技术中煤粉的直落改为缓速送料,可避免煤粉直接坠落在皮带上,降低煤粉的起尘,而且通过驱动部驱动旋转斗轮转动,可保证卸料速度,提高卸料速率。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相邻料斗11之间设置有密封部12,密封部12用于与所述溜槽3的排料口的溜槽壁抵接,不仅可提高料斗11与溜槽3的排料口密封效果,还可减缓煤粉进入料斗11的速度,更好地降低煤粉的起尘。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11沿所述旋转斗轮1的周向均匀分布,以更好地控制料斗11的进料和卸料,进一步地降低煤粉的起尘。如图1所示,料斗11的数量为4个,密封部12的数量也为4个。

可选地,料斗11垂直于旋转斗轮1转动方向的截面为扇形,密封部12垂直于旋转斗轮1转动方向的截面也为扇形,以使旋转斗轮1更好地转动。在图1中,垂直于旋转斗轮1的转动方向,即垂直于纸面方向。

较佳地,所述料斗11沿所述旋转斗轮1转动方向的两个内壁分别为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θ,所述密封部12沿所述旋转斗轮1转动方向的两个侧壁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θ与第二夹角相等,以方便密封部12的设置,降低旋转斗轮1的生产成本。

在图1的实施例中,料斗11的两个内壁分别与相邻密封部12的两个侧壁重合,以减少煤粉的泄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旋转斗轮1的直径约为800mm,溜槽3为中空的方型柱,溜槽3穿过安装孔,溜槽3的排料口位于防尘罩2内。溜槽3的排料口的尺寸为400*400mm。

溜槽3上位于旋转斗轮1转动方向的两个相对的溜槽壁3a和3b,溜槽壁3a的下端比溜槽壁3b的下端短N,N等于旋转斗轮1的半径,在保证料斗11与排料口密封性的情况下,还不妨碍旋转斗轮1的转动。

每个料斗11所能装的煤粉量计算如下:

每个装料的料斗的容积:V料斗;

旋转斗轮轴向长度:h=40cm;

假想旋转斗轮体积:V斗;

旋转斗轮的半径:R=40cm;

弃料密度:ρ煤=1300kg/m3

V料斗=1/8*V斗=1/8*3.14*402*40*0.013=0.02512m3

则料斗11可装的弃煤量=V料斗*ρ煤=1300*0.02512=32.656kg。

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θ=45°,一个料斗11与其相邻的一个密封部12组成四分之一的旋转斗轮1,以便更好地控制煤粉进入料斗11的速率,降低煤粉的起尘。当料斗11进料时,相邻两个密封部12分别抵靠在排料口的溜槽壁3a和3b的内侧,可将料斗11与溜槽3之间更好地密封。

优选地,溜槽壁3a的外侧安装有软质皮带,可与旋转斗轮1接触,以密封溜槽3。

同样地,溜槽壁3b的内侧设置有挡皮,挡皮与密封部12接触,以阻止溜槽3内的煤尘向外扩散。

进一步地,卸料装置还包括:挡板13,所述挡板13设置在所述料斗11的进料口上,所述挡板13与所述料斗11的第一内壁形成开口,所述开口的朝向与所述旋转斗轮1的转动方向相反,挡板13可对料斗11内的煤粉起到固定保持的作用,避免旋转斗轮1的料斗11提前卸料,降低煤粉的降落高度,降低煤粉的起尘。如图1所示,每个料斗11上均安装一个挡板13。

优选地,所述挡板13垂直于所述第一内壁,在保证料斗11的容量的基础上,还可更好地固定和保持料斗11内的煤粉。

进一步地,卸料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防尘罩2和旋转斗轮1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以保证防尘罩2和旋转斗轮1的安装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位于溜槽壁3a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为电机,所述电机位于防尘罩内部,以减小煤尘的扩散,更好地降尘。电机与旋转斗轮1通过固定转轴14连接。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