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7362发布日期:2018-11-20 21:4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管包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包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品质的钢管需求量越来越多,其中,高品质的钢管需要钢管包装,避免划伤钢管表面,影响产品质量,目前,钢管包装生产中,常用的是人工包装,需要人工将包装袋打开,然后装入钢管,生产效率低,其中,在包装袋装入钢管时,钢管因是圆形易滚落,对操作工人操作时易造成危险,增加企业潜在成本。

因此,针对上述钢管包装的缺点,需对钢管包装技术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在于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钢管包装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钢管包装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

底板、滚筒支架、吸附装置、移动吸附装置、钢管支架及控制器,所述滚筒支架设置在底板上,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底板上,用于将包装袋撑开,所述移动吸附装置设置在底板上,用于将钢管套入包装袋,所述钢管支架设置在底板上,用于支撑钢管,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底板上,包括:控制线依次连接的位移传感器、重力感应器、控制芯片及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装置设有真空吸孔,用真空将包装袋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吸附装置设有移动轨道,用于规划移动吸附装置移动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钢管支架设有升降装置,用于移动吸附装置移动至钢管支架附近时钢管支架下降,使包装袋装入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中的重力感应器设置在钢管支架上,待钢管放在钢管支架上发出信号至控制器,位移传感器实时反馈移动吸附装置位置,并将移动吸附装置的位置传至控制芯片,根据控制面板设定的程序,控制芯片发出信号控制钢管支架升降装置、移动吸附装置及吸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管包装设备,其优点在于:通过底板上设置的滚筒支架放置包装袋卷筒,吸附装置将包装袋打开,移动吸附装置将包装袋套入钢管,钢管支架支撑钢管,其中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控制程序控制吸附装置打开包装袋,移动吸附装置固定包装袋开口并移动位置,使包装袋内套入钢管,钢管支架根据控制器接收的位移传感器发出的移动吸附装置位置进行升降,避免包装袋套入钢管时与钢管支架干涉,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节约人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管包装设备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管包装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管包装设备,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管包装设备,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

底板10、滚筒支架20、吸附装置30、移动吸附装置40、钢管支架50及控制器60,所述滚筒支架20设置在底板10上,所述吸附装置30设置在底板10上,用于将包装袋撑开,所述移动吸附装置30设置在底板10上,用于将钢管套入包装袋,所述钢管支架50设置在底板10上,用于支撑钢管,所述控制器60设置在底板10上,包括:控制线依次连接的位移传感器61、重力感应器62、控制芯片63及控制面板64,其中设置在钢管支架50上的重力感应器62在感应到钢管放置在其上的重力时,发出信号至控制芯片63,控制芯片63根据设定的程序控制依次控制吸附装置30、移动吸附装置40、钢管支架50,使包装袋装入钢管。

具体的,所述吸附装置30设有真空吸孔,用真空吸附包装袋的外表面,将包装袋打开,简单实用。

具体的,所述移动吸附装置40设有移动轨道41,用于规划移动吸附装置40移动方向。

具体的,所述钢管支架50设有升降装置,用于控制器60中的位移传感器61感应移动吸附装置40移动至钢管支架50附近时,控制器60控制钢管支架50下降,使包装袋装入钢管,避免钢管支架50干涉包装袋装入钢管。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60中的重力感应器62设置在钢管支架50上,待钢管放在钢管支架50上发出信号至控制器60,位移传感器61实时反馈移动吸附装置40位置,并将移动吸附装置40的位置传至控制芯片63,根据控制面板64设定的程序,控制芯片63发出信号控制钢管支架50升降装置、移动吸附装置40及吸附装置30,使设备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维修维护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所提供的一种钢管包装设备,其优点在于:通过底板上设置的滚筒支架放置包装袋卷筒,吸附装置将包装袋打开,移动吸附装置将包装袋套入钢管,钢管支架支撑钢管,其中控制器根据设定的控制程序控制吸附装置打开包装袋,移动吸附装置固定包装袋开口并移动位置,使包装袋内套入钢管,钢管支架根据控制器接收的位移传感器发出的移动吸附装置位置进行升降,避免包装袋套入钢管时与钢管支架干涉,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节约人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