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149发布日期:2018-12-28 19:2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于将管纱自动投入到自动络筒机内,但是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管纱大小头投放方向错误,管纱线头散落影响运动,管纱堆积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采用提升部件、待料平台和落料分拣机构的配合,提升部件主要将进料部件中的管纱通过驱动元件带动皮带提升至规定高度,排序待料后经由大小头识别装置进入落料斗。保证了管纱大小头投放方向正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包括提升部件、待料平台、落料分拣机构和落料斗;

所述提升部件包括两边的提升架及中间通过驱动元件带动的提升带,所述提升部件底端为管纱上料区,管纱上料区接前级的进料装置;所述提升带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能够拖放管纱的楔形搭扣;当一个楔形搭扣经过管纱上料区时,将一个管纱托起,沿着提升带上升。

上述提升带由驱动元件驱动,该驱动元件可以是减速电机,也可以是其他驱动元件,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元件为减速电机,且安装在顶部;根据需要该驱动元件也可以安装在底部或者其他部位。

所述待料平台设置于提升带的顶部,在待料平台端部设有让楔形搭扣豁口,与提升带对接,将管纱从提升带上接到待料平台上;所述待料平台向下倾斜,当管纱离开提升带后,受重力影响,即会自动沿待料平台向下滚动。沿待料平台向下倾斜面上顺序设置有第一插片装置和第二插片装置,每个插片装置包括设置于待料平台底部的插片驱动气缸和能够由插片驱动气缸驱动上下运动的插片,所述插片向上运动时伸出待料平台表面,且两个插片之间仅够容纳1个管纱;管纱由两个插片装置交替作用,使管纱依次向后运动来控制管纱运动的先后顺序。即本待料平台具有一定的斜度,管纱到所述待料平台上后会受重力影响,自动向下滚落,此时,先被第1个插片挡住;待2个插片中的管纱移走后,第2个插片升起,随后第1个插片降下,将后续管纱放入,2个插片间仅够容纳1个管纱;管纱放入后,第1个插片再次升起,将后续管纱继续挡住;当第2个插片前方工位的管纱完成相应的动作后,第2个插片降下,将2个插片间的那个管纱释放,使该管纱沿平台斜度继续运动到后续工位。

所述落料分拣机构设置于待料平台末端,在落料分拣机构所在的平台两侧,分别设有大小头识别开关;所述落料分拣机构两端各设有一个V形管纱头托板,每个V形管纱头托板能够由相应的托板气缸驱动沿滑轨朝向落料分拣机构中心和远离落料分拣机构中心运动;所述落料斗设置于落料分拣机构底部。当管纱被第2个插片降下释放后,受重力影响,沿待料平台滚过去,滚落到落料分拣机构上;管纱滚落到分拣机构前,2个托板气缸都伸出朝向落料分拣机构中心运动,2个V形管纱头托板被驱动升到相对距离最小,这样管纱滚落下来,管纱的2端可以正好落在两端的V形管纱头托板上。此时,管纱的大头由于直径较大,会触发大小头识别开关,就能判断该侧是大头;此时管纱大头对应托板气缸带动V形管纱头托板沿远离落料分拣机构中心方向运动,管纱大头处顺着落料斗下落到达整理部件后完成插管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带中下部设置有剪线器,所述剪线器固定于提升带两侧的提升架上,所述剪线器包括一个引导槽口,引导槽口处对应设置有一把剪刀,剪刀与剪线器驱动气缸连接,剪线器驱动气缸运动带动剪刀开合。管纱上升过程中,如意外产生飘落的线头,会被缠到剪线器的引导槽口内,剪线器内设有剪刀,规律运动,可将相应的线头剪断,以防线头对设备产生缠绕。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搭扣为两段式,分为左右两个楔形凸起,楔形凸起的末端固定于提升带上。方便后续管纱转移到待料平台上,并保证管纱在提升时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大小头识别开关为压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落料分拣机构中间为空腔,所述落料斗上部开口较大,与落料分拣机构的两侧相连接;落料斗向下逐渐收小。这样当管纱落下时,能够随落料斗的形状,调整为大头向下的竖直状态,向下滑落,方便后续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采用提升部件、待料平台和落料分拣机构的配合,提升部件主要将进料部件中的管纱通过驱动元件带动皮带提升至规定高度,排序待料后经由大小头识别装置进入落料斗。保证了管纱大小头投放方向正确。

提升部件的中下部设有剪线器,其规律性动作,将可能散落出来的线头及时剪掉,防止影响管纱运动,也防止产生过长的线头,卡入设备运动部件中,影响设备正常运转。提升中缠绕的纱线由设置在提升架上的剪线器清剪。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的局部视图;

图3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剪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楔形搭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待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待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落料分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落料分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输送投纱部件,2为整理部件,3为提升部件,4为进料部件,5为驱动元件,6为待料平台,8为提升带,9为剪线器,10为管纱,11为楔形搭扣,12为落料斗,13为第一插片,14为第二插片,15为第一插片驱动气缸,16为第二插片驱动气缸,17为托板气缸,18为V形管纱头托板,19为大小头识别开关,20为管纱落槽,31为第一提升部件,32为第二提升部件,41为第一进料部件,42为第二进料部件,61为让楔形搭扣豁口,91为剪线器驱动气缸,92为剪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包括输送投纱部件1,整理部件2,提升部件3,进料部件4。如图2所示,进料部件4可根据需要设置为2个,分别为第一进料部件41和第二进料部件42,提升部件3也对应的设置为2个,分别为第一提升部件31和第二提升部件32。

如图3、4所示,自动络筒机自动找头设备用提升及分拣装置,包括提升部件3、待料平台6、落料分拣机构和落料斗12。

提升部件3包括两边的提升架及中间通过驱动元件5带动的提升带8。如图5所示,提升部件3底端为管纱上料区,管纱上料区接前级的进料装置。提升带8上均匀布置有若干个能够拖放管纱10的楔形搭扣11。如图7所示,楔形搭扣11为两段式,分为左右两个楔形凸起,楔形凸起的末端固定于提升带上。当一个楔形搭扣经过管纱上料区时,将一个管纱托起,沿着提升带上升,并保证管纱在提升时的稳定。

如图6所示,提升带8中下部设置有剪线器9,剪线器9固定于提升带两侧的提升架上,剪线器9包括一个引导槽口,引导槽口处对应设置有一把剪刀92,剪刀92与剪线器驱动气缸91连接,剪线器驱动气缸91运动带动剪刀92开合。管纱上升过程中,如意外产生飘落的线头,会被缠到剪线器的引导槽口内,剪线器内设有剪刀,规律运动,可将相应的线头剪断,以防线头对设备产生缠绕。

上述提升带由驱动元件驱动,该驱动元件可以是减速电机,也可以是其他驱动元件,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元件为减速电机,且安装在顶部。根据需要该驱动元件也可以安装在底部或者其他部位。

如图8所示,待料平台6设置于提升带8的顶部,在待料平台6端部设有让楔形搭扣豁口61,与提升带对接,将管纱从提升带上接到待料平台上。待料平台6向下倾斜,当管纱离开提升带后,受重力影响,即会自动沿待料平台向下滚动。如图9、10所示,沿待料平台向下倾斜面上顺序设置有第一插片装置和第二插片装置,每个插片装置包括设置于待料平台6底部的插片驱动气缸和能够由插片驱动气缸驱动上下运动的插片,插片向上运动时伸出待料平台表面,且两个插片之间仅够容纳1个管纱。管纱由两个插片装置交替作用,使管纱依次向后运动来控制管纱运动的先后顺序。即本待料平台具有一定的斜度,管纱到待料平台上后会受重力影响,自动向下滚落,此时,先被第1个插片挡住。待2个插片中的管纱移走后,第2个插片升起,随后第1个插片降下,将后续管纱放入,2个插片间仅够容纳1个管纱。管纱放入后,第1个插片再次升起,将后续管纱继续挡住。当第2个插片前方工位的管纱完成相应的动作后,第2个插片降下,将2个插片间的那个管纱释放,使该管纱沿平台斜度继续运动到后续工位。

如图11、12所示,落料分拣机构设置于待料平台6末端,在落料分拣机构所在的平台两侧,分别设有大小头识别开关19如压簧片。落料分拣机构两端各设有一个V形管纱头托板18,每个V形管纱头托板18能够由相应的托板气缸17驱动沿滑轨朝向落料分拣机构中心和远离落料分拣机构中心运动。落料斗12设置于落料分拣机构底部。当管纱被第2个插片降下释放后,受重力影响,沿待料平台滚过去,滚落到落料分拣机构上。管纱滚落到分拣机构前,2个托板气缸都伸出朝向落料分拣机构中心运动,2个V形管纱头托板被驱动升到相对距离最小,这样管纱滚落下来,管纱的2端可以正好落在两端的V形管纱头托板上。此时,管纱的大头由于直径较大,会触发大小头识别开关,就能判断该侧是大头。此时管纱大头对应托板气缸带动V形管纱头托板沿远离落料分拣机构中心方向运动,管纱大头处顺着落料斗下落到达整理部件后完成插管动作。

优选的,落料分拣机构中间为空腔,落料斗12上部开口较大,与落料分拣机构的两侧相连接。落料斗12向下逐渐收小。这样当管纱落下时,能够随落料斗的形状,调整为大头向下的竖直状态,向下滑落,方便后续操作。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