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现场吨包加料割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5109发布日期:2019-02-01 20:43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钻井现场吨包加料割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钻井现场吨包加料割袋装置,钻具测量辅助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钻井现场的泥浆材料如膨润土及加重材料等多使用吨包形式包装,便于现场快速配置泥浆,且使用机械设备吊装可以节省装卸的人力,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吨包袋子在长时间未使用或多次重复使用的情况下会出现老化,拉伸强度降低,在使用机械设备吊起吨包在加料漏斗进行加料时,人员手臂伸到袋子下部使用刀子割袋,物料落入漏斗中。割袋过程中存在袋子吊绳断裂,人员受到伤害的风险。而且在投料过程中,人工破袋的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工作环境较差,容易引起尘肺病,不利于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钻井现场吨包加料割袋装置,可以快速高效地割破吨包下部进行加料,避免人为划割袋子下部可能产生的危害。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钻井现场吨包加料割袋装置,包括割袋的刀具,所述刀具的根部铰接在刀把的右端,所述刀把连接在水平轴的右端,所述水平轴的两端分别插接于轴套中且可沿轴套水平滑动,所述水平轴的中部设有水平轴驱动销,所述水平轴驱动销插接于摆臂的腰形长槽中,所述摆臂的下端铰接与摆臂铰座上;所述摆臂铰座的一侧固定有气缸铰座,所述气缸铰座上铰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所述摆臂的下部;所述水平轴驱动销上套装有滚轮,所述滚轮嵌在所述摆臂的腰形长槽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吨包到达漏斗上方后,推动摆臂向右摆动,水平轴驱动销在摆臂的腰形长槽中滑动,使得水平轴沿轴套水平滑动,刀把及刀具随水平轴向前滑动,刀具将吨包的底部划开,物料漏入漏斗中。当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即推动摆臂向右摆动,摆臂驱动水平轴及刀具向前滑动,将吨包划开;当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推动摆臂向左摆动,摆臂驱动水平轴及刀具复位,准备下一次划袋动作。滚轮沿摆臂的腰形长槽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延长水平轴驱动销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把上设有容纳刀具的收刀槽。在不划袋时可以将刀具收进收刀槽中,防止误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具设有五组,呈左右对称设置,左右两侧刀具的轴线与中间刀具的轴线呈60°夹角。刀尖将吨包的底部划破后,外侧刀根之间的间距更大,将豁口扩大,使下料更加顺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具为双刃刀具。刀具前进或后退都可以将吨包划破,提高破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钻井现场吨包加料割袋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钻井现场吨包加料割袋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刀具的一种实施例。

图中:1.刀具;2.刀把;2a.收刀槽;3.水平轴;4.轴套;5.水平轴驱动销;5a.滚轮;6.摆臂;6a.腰形长槽;7.摆臂铰座;8.气缸铰座;9.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钻井现场吨包加料割袋装置,包括割袋的刀具1,刀具1的根部铰接在刀把2的右端,刀把2连接在水平轴3的右端,水平轴3的两端分别插接于轴套4中且可沿轴套4水平滑动,水平轴3的中部设有水平轴驱动销5,水平轴驱动销5插接于摆臂6的腰形长槽6a中,摆臂6的下端铰接与摆臂铰座7上。

吨包到达漏斗上方后,推动摆臂6向右摆动,水平轴驱动销5在摆臂6的腰形长槽6a中滑动,使得水平轴3沿轴套4水平滑动,刀把2及刀具1随水平轴3向前滑动,刀具1将吨包的底部划开,物料漏入漏斗中。

刀具1优选为双刃刀具,刀具1前进或后退都可以将吨包划破,提高破袋效率。

如图2所示,摆臂铰座7的一侧固定有气缸铰座8,气缸铰座8上铰接有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摆臂6的下部。当气缸9的活塞杆伸出时,即推动摆臂6向右摆动,摆臂驱动水平轴3及刀具1向前滑动,将吨包划开;当气缸9的活塞杆缩回时,推动摆臂6向左摆动,摆臂驱动水平轴3及刀具1复位,准备下一次划袋动作。

水平轴驱动销5上套装有滚轮5a,滚轮5a嵌在摆臂6的腰形长槽6a中。滚轮5a沿摆臂6的腰形长槽6a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延长水平轴驱动销5的使用寿命。

刀把2上设有容纳刀具1的收刀槽2a,在不划袋时可以将刀具1收进收刀槽2a中,防止误伤。

图3所示为刀具的实施例之一,刀具1设有五组,呈左右对称设置,左右两侧刀具1的轴线与中间刀具1的轴线呈60°夹角。刀尖将吨包的底部划破后,外侧刀根之间的间距更大,将豁口扩大,使下料更加顺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