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体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1621发布日期:2019-02-19 19:2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玻璃瓶体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瓶防破碎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玻璃瓶体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瓶耐腐蚀、密封性能好、无色透明,在食品、医疗、教育、科学实验等领域大量使用。为节约成本,大多数玻璃瓶都需要回收、清洗以后重复使用,多个玻璃瓶在收集和清洗过程中很容易相互碰撞,造成瓶体破碎、报废。另外,在医疗、教育、科学实验工作中,使用玻璃瓶的时候经常需要在玻璃瓶上连接软导管、输液管、导线等各种管线,如果这些管线太短则不方便操作,如果管线太长、散落在玻璃瓶周围又容易形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玻璃瓶体防护装置,用于在堆放玻璃瓶的时候隔离瓶体,防止瓶体相互碰撞,降低使用玻璃瓶的破碎率,同时又可以为连接在玻璃瓶上的管线提供固定、收纳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璃瓶体防护装置包括环状的卡箍,所述卡箍的外侧面均匀分布多个夹板和销轴,所述夹板和销轴间隔设置,夹板和销轴的轴线均平行于卡箍,所述销轴为圆柱体,夹板是内径匹配销轴的环槽状结构。

所述夹板和销轴的高度与卡箍的宽度相等;所述卡箍的一侧带有缺口,卡箍的内部带有夹层空腔,所述夹层空腔中设置有弹性材料制成的骨架,所述骨架的两端带有可相互咬合的齿凸。

所述销轴的两端带有半球状的球头,所述球头的直径与销轴的直径相等。

由于采了上述结构,该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将其套装在玻璃瓶瓶体上可以隔离瓶体,防止堆放在一起的瓶体相互碰撞,降低玻璃瓶在收集、清洗、运输过程中的破碎率,同时又可以为连接在玻璃瓶上的管线提供固定、收纳装置,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玻璃瓶体防护装置包括环状的卡箍1,所述卡箍1的外侧面均匀分布多个夹板2和销轴3,卡箍1、夹板2和销轴3采用硅胶、塑料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一体成型,所述夹板2和销轴3间隔设置,夹板2和销轴3的轴线均平行于卡箍1,所述销轴3为圆柱体,夹板2是内径匹配销轴3的环槽状结构,其内腔直径与销轴3的直径相同,且槽口的宽度小于销轴3的直径,使另一卡箍上的销轴可以卡进夹板2中且不容易脱落。使用时将卡箍1套装在玻璃瓶的瓶体上,一个玻璃瓶上的销轴3插进相邻的另一个玻璃瓶上的夹板2中,相互之间有销轴和夹板隔离,并且相对位置固定,可以避免瓶体相互碰撞。使用时可以将软导管、输液管和导线等管线卡在空闲的夹板2中,利用夹板2的环槽状结构夹住管线,将其理顺、收紧,避免因周围人员走动意外碰触管线造成安全隐患。

所述夹板2和销轴3的高度与卡箍1的宽度相等;如图2所示,所述卡箍1的一侧带有缺口5,形成开放的环形,使其具有更大的适应性,既能适合特定直径的玻璃瓶,也能适应直径略大的玻璃瓶。卡箍1的内部带有夹层空腔,所述夹层空腔中设置有弹性材料制成的骨架4,如图3所示,所述骨架4的两端带有可相互咬合的齿凸6。骨架4为环形弹片,具有较好的弹性,将骨架4插进卡箍1的夹层空腔中可以增加卡箍1的弹性,适应不同直径的玻璃瓶使用,当玻璃瓶的直径略小于卡箍1直径的时候,骨架4的两端相互重叠,两端的齿凸6咬合在一起,增加抱紧瓶体的压力,使其抱紧瓶体,避免卡箍从瓶体上滑落。

如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销轴3的两端带有半球状的球头7,所述球头7的直径与销轴3的直径相等。为了连接相邻的两个玻璃瓶上的防护装置,使用时可以将其中一个玻璃瓶的销轴3从另一玻璃瓶的夹板2的的槽口处挤进去,但是在夹板2的槽口21较窄、弹性较差的时候,这种挤进去的连接方式比较费力,且长期使用对夹板2的磨损较大;销轴3端部的球头7可以方便将销轴3从夹板2的两端插进去,轻松省力、可以避免销轴3挤进槽口21的时候对夹板2造成过度磨损。另外,在多个防护装置叠放的时候,上、下层防护装置同轴放置,使上层防护装置上的销轴3的球头7插进下层防护装置的夹板2中,可以将其位置固定,方便存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