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机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9926发布日期:2019-06-14 22:45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转载机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场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载机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转载机和皮带运输机一般首尾相连,共同将综采工作面开采出的煤炭运输至矿井外。

现有技术中,转载机机头一般骑跨在皮带运输机机尾上,沿着皮带运输机机尾上的滑道与皮带运输机机尾共同随着综采工作面前移。发明人在实现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结构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转载机机头与皮带运输机机尾之间的高度差随着巷道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当转载机机头与皮带运输机机尾之间的高度差较大时,皮带运输机机尾上的煤炭无法通过转载机机头运输出,导致皮带运输机机尾出现堆煤的问题,降低了煤炭的运输效率;第二,一般通过人工拉动皮带运输机机尾移动,转载机机头增加了皮带运输机机尾的重量,不仅增加了人工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皮带运输机机尾底部的磨损程度,增加了工作材料的消耗。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载机提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转载机机头与皮带运输机机尾之间的高度差,避免皮带运输机机尾堆煤,提高煤炭的运输效率,同时可在人工拉移皮带运输机机尾时减小受力,降低皮带运输机机尾底部的磨损,减小工作材料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载机提升装置,包括转载机机头,还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第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载机机头上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第二端均朝向所述转载机机头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缸体和第一活柱,所述第一活柱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上;所述第二支撑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缸体和第二活柱,所述第二活柱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上;所述第一活柱和所述第二活柱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载机机头上相对设置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活柱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至所述转载机机头,所述第二活柱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至所述转载机机头。

可选的,所述第一活柱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活柱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转载机机头上相对设置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活柱穿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活柱穿设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中,两个均为液压千斤顶。

可选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油路与液压支架的油路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中,至少有一个为气压千斤顶。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中,至少有一个为手摇千斤顶。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第一端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转载机机头的前进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载机提升装置,转载机机头工作时,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柱的第二端均抵接在巷道的地面上。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和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第二支撑柱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柱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整体地调节转载机机头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而使转载机机头可以在多种巷道环境中与皮带运输机机尾之间的高度差保持在恒定值,避免皮带运输机机尾堆煤,增加煤炭的运输效率;此外,当皮带运输机机尾需要移动时,提升转载机机头,使转载机机头与皮带运输机机尾相分离,以减小皮带运输机机尾受到的摩擦力,降低皮带运输机机尾上的部件受到的磨损程度,减小工作材料的消耗,减轻人工拉移皮带运输机机尾时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转载机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转载机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载机提升装置,包括转载机机头1、第一支撑柱2和第二支撑柱3。

请同时参照图1,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柱3的第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载机机头1上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柱3的第二端均朝向所述转载机机头1的底部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第二支撑柱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转载机机头1工作时,第一支撑柱2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柱3的第二端均抵接在巷道的地面上。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柱2的第一端和第一支撑柱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第二支撑柱3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柱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整体地调节转载机机头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而使转载机机头1可以在多种巷道环境中与皮带运输机机尾之间的高度差保持在恒定值,避免皮带运输机机尾堆煤,增加煤炭的运输效率;此外,当皮带运输机机尾需要移动时,提升转载机机头1,使转载机机头1与皮带运输机机尾相分离,以减小皮带运输机机尾受到的摩擦力,降低皮带运输机机尾上的部件受到的磨损程度,减小工作材料的消耗,减轻人工拉移皮带运输机机尾时的负担。

较佳的,所述第一支撑柱2可以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缸体21和第一活柱23,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活柱23上,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缸体21上。所述第一活柱23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21上,以实现第一支撑柱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稳定可靠,便于实施。所述第二支撑柱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缸体31和第二活柱33,所述第二活柱33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31上,以实现第二支撑柱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调,稳定可靠,便于实施。所述第一活柱23和所述第二活柱33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载机机头1上相对设置的两侧,共同调节转载机机头1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活柱23通过第一连接板22连接至所述转载机机头1,所述第二活柱33通过第二连接板32连接至所述转载机机头1,以使第一活柱23与转载机机头1之间、第二活柱33与转载机机头1之间均留有一定的间隙,避免发生位置干扰。

较佳的,所述第一活柱23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2上,所述第二活柱33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2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2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转载机机头1上相对设置的两侧。焊接固定具有结构稳定可靠的优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板2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活柱23穿设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以增加第一活柱23与第一连接板2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的稳定性。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活柱33穿设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以增加第二活柱33和第二连接板3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2和所述第二支撑柱3中,两个均为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具有支撑稳定地优势。

较佳的,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油路与液压支架的油路相连通,液压支架可以为本申请中的液压千斤顶提高油压,同时液压支架和转载机机头1共同掘进,可以提高油路的利用效率。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过程,所述第一支撑柱2和所述第二支撑柱3中,至少有一个为气压千斤顶。气压千斤顶采用了内部稳定气缸,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气压千斤顶摇摆运动,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2和所述第二支撑柱3中,至少有一个为手摇千斤顶,手摇千斤顶为机械式驱动,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3的第一端之间的连线垂直于所述转载机机头1的前进方向,以避免干扰位于转载机机头1下方的皮带运输机机尾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载机提升装置,转载机机头1工作时,第一支撑柱2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柱3的第二端均抵接在巷道的地面上。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柱2的第一端和第一支撑柱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第二支撑柱3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柱3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整体地调节转载机机头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进而使转载机机头1可以在多种巷道环境中与皮带运输机机尾之间的高度差保持在恒定值,避免皮带运输机机尾堆煤,增加煤炭的运输效率;此外,当皮带运输机机尾需要移动时,提升转载机机头1,使转载机机头1与皮带运输机机尾相分离,以减小皮带运输机机尾受到的摩擦力,降低皮带运输机机尾上的部件受到的磨损程度,减小工作材料的消耗,减轻人工拉移皮带运输机机尾时的负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