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剪式液压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8914发布日期:2019-05-21 21:05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剪式液压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剪式液压升降机。



背景技术:

剪叉式升降机是一种工厂中使用较多的设备,剪叉式升降机一般通过液压系统来升降,而液压系统中的动力源液压泵一般使用电来驱动;剪叉式升降机将重物提升或重物卸下的过程中,当重物过重或剪叉式升降机长期的磨损,导致剪叉式升降机的金属构架出现疲劳断裂,此时会导致重物和剪叉式升降机上的支撑组件一起从高处坠下,对人或工厂其它设备造成损失;剪叉式升降机将重物提升或重物卸下的过程中,当工厂突然断电,液压泵失去能量来源时,不足为液压系统继续提供动力,此时会导致重物和剪叉式升降机上的支撑组件一起从高处坠下,对人或工厂其它设备造成损失;现有的剪叉式升降机缺乏一种防止重物在提升或卸下的过程中突然下坠的机构,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双剪式液压升降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剪叉式升降机缺乏防止重物在提升或卸下的过程中突然下坠的机构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双剪式液压升降机,包括下平台、上平台、至少一个防坠机构,所述上平台相对设置于下平台上方;所述防坠机构包括油缸、进油组件、单向阀、回油组件、第一阀门,所述油缸包括缸体、第一活塞,所述缸体开设有一连通孔;所述第一活塞可滑动内置于所述缸体,并将缸体的内部空腔分割成储油腔、连通腔,所述连通腔经所述连通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进油组件包括第一筒体、第一连接管、第二活塞,所述第一筒体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筒体一端开口、另一端与所述上平台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下平台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同轴插设于所述第一筒体开口端,所述第一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活塞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且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壁;所述单向阀内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单向阀包括漏斗、密封球,所述漏斗的大径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内壁相连接,且所述漏斗的小径端靠近所述缸体设置;所述密封球内置于所述漏斗;所述回油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三活塞;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相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外壁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同轴插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三活塞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管,且所述第三活塞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内壁;所述第一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管上,且靠近所述缸体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防坠机构,重物在上升或卸下的过程中,关闭第一阀门,当双剪式液压升降机出现问题时,密封球堵住漏斗的中心通孔,第一筒体无法相对第一连接管移动,能有效的支撑重物和上平台,防止重物和上平台向下坠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图1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平台、上平台、防坠机构、升降机构及移动机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4是图3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平台、上平台、防坠机构、升降机构及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的三维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辊筒件的三维示意图;

图8是图7中P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辊体、连接轴、第二辊体、两个轴承及两个轴承座的三维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Q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剪式液压升降机,如图1至11所示,包括下平台1、上平台2、至少一个防坠机构3、升降机构4、输送机构5、移动机构6。

下平台1上端开口,且下平台1底部内壁形成有滑道。

上平台2下端开口,且上平台2顶部内壁形成有滑道,上平台2相对设置于下平台1上方。

防坠机构3包括油缸31、进油组件32、单向阀33、回油组件34、第一阀门35,油缸31包括缸体311、第一活塞312,缸体311开设有一连通孔;第一活塞312可滑动内置于缸体311,并将缸体311的内部空腔分割成储油腔、连通腔,所述连通腔经所述连通孔与外界相连通。

进油组件32包括第一筒体321、第一连接管322、第二活塞323,第一筒体321竖直设置,第一筒体321一端开口、另一端与上平台2相连接;第一连接管322与下平台1相连接,第一连接管322一端同轴插设于第一筒体321开口端,第一连接管322另一端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第二活塞323套设于第一连接管322,且第二活塞323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一筒体321内壁。

单向阀33内置于第一连接管322,单向阀33包括漏斗331、密封球332,漏斗331的大径端与第一连接管322内壁相连接,且漏斗331的小径端靠近缸体311设置;密封球332内置于漏斗331。

回油组件34包括第二连接管341、第三连接管342、第三活塞343;第二连接管341一端与第一筒体321相连通,且连通处靠近第一筒体321的另一端设置;第三连接管342与第一连接管322外壁相连接,第三连接管342一端同轴插设于第二连接管341另一端,第三连接管342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第三活塞343同轴套设于第三连接管342,且第三活塞343的外周面抵接于第二连接管341内壁。第一筒体321、第一连接管322、第二连接管341以及第三连接管342内充满液压油。

第一阀门35设置于第三连接管342上,且靠近缸体311设置,第一阀门35为电磁阀。

优选的防坠机构3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相对上平台2的四个角设置。

升降机构4包括内叉臂41、外叉臂42、第一滚轮43、第二滚轮44、至少一个液压缸45,内叉臂41和外叉臂42通过转轴铰接呈X型,内叉臂41的上端通过与上平台2铰接,外叉臂42的下端与下平台1铰接;第一滚轮43可转动连接于内叉臂41的下端,且第一滚轮43可滚动设置于下平台1内;第二滚轮44可转动连接于外叉臂42的上端,且第二滚轮44可滚动设置于上平台2内;液压缸45的缸体311与外叉臂42相铰接,液压缸45的输出轴与内叉臂41相铰接。

输送机构5包括多个辊筒件51、电机52、驱动组件53;多个辊筒件51相互平行设置于上平台2上端面,每一辊筒件51包括一辊体51a、至少两个轴承51b、至少两个轴承座51c,辊体51a可转动设置于上平台2上,轴承座51c固定于上平台2上端面,轴承51b与轴承座51c一一对应设置,且轴承51b套设于辊体51a,轴承51b外圈与轴承座51c相连接;电机52固定于上平台2;驱动组件53包括多个从动链轮531、一主链轮532、链条533,多个从动链轮531相互平行设置,且从动链轮531与辊体51a一一对应设置,从动链轮531套设于相对应的辊体51a,主链轮532平行从动链轮531设置,且主链轮532固定套设于电机52输出轴;链条533一端依次啮合连接于多个从动链轮531,链条533的另一端啮合连接于主链轮532。

优选的,辊体51a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第一辊体a1、连接轴a2、第二辊体a3,连接轴a2的直径小于第一辊体a1和第二辊体a3的直径,每一辊筒件51中轴承51b和轴承座51c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轴承51b分别套设于第一辊体a1、连接轴a2及第二辊体a3,轴承51b外圈与轴承座51c相连接。

所述移动机构6包括轨道61、四个车轮62,四个车轮62两两相对设置,且车轮62可滚动设置于轨道61上,车轮62与下平台1底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将板料放置在第一辊体a1、第二辊体a3上,液压缸45启动,液压缸45的输出轴向外伸出,使内叉臂41、外叉臂42发生相对转动;内叉臂41、外叉臂42相对转动推动上平台2向上升高,在上平台2向上升高的过程中,第一阀门35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筒体321相对第一连接管322向上运动,此时第一筒体321与第二活塞323之间围密封状态,第二连接管341相对第三连接管342向上运动,此时第二连接管341与第三活塞343之间围密封状态;第二连接管341、第一筒体321的上升时,储油腔内的液压油从油缸31进入第一连接管322,并顶开密封球332,从漏斗331中心通孔穿过漏斗331进入第一筒体321、第二连接管341内,当升降机构4出现意外或工厂意外断电时,重物和上平台2有向下坠落的趋势,但此时,第一筒体321内的液压油向第一连接管322内流动,使密封球332堵住漏斗331的中心通孔,使第一筒体321内的液压油无法向第一连接管322内流动,通过单向阀33,防止了重物和上平台2向下坠,当工人发现双剪式液压升降机出现问题后,先排除问题,然后慢慢打开第一阀门35,使第一筒体321、第二连接管341内的液压油经第三连接管342流回储油腔内,液压油回流的过程中,第一筒体321相对第一连接管322向下运动,第二连接管341相对第三连接管342向下运动,重物和上平台2向下慢慢运动;正常情况下重物从上平台2上向下卸完后,打开第一阀门35,液压缸45推动内叉臂41、外叉臂42发生相对转动;使上平台2向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防坠机构,重物在上升或卸下的过程中,关闭第一阀门,当双剪式液压升降机出现问题时,密封球堵住漏斗的中心通孔,第一筒体无法相对第一连接管移动,能有效的支撑重物和上平台,防止重物和上平台向下坠落;通过设置输送机构,当上平台将重物运送到预定位置后,启动电机,电机通过带动第一辊体、连接轴、第二辊体转动,能方便的将重物从上平台上卸下,无需人工去卸料;通过移动机构,能从一处将重物装上辊体上,然后通过车轮在轨道上的滚动,将重物移动至另一处,然后将重物升起,并将重物送到指定地点。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