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杆型混凝土构件吊装用辅助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2787发布日期:2019-06-13 11:2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杆型混凝土构件吊装用辅助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政工程施工领域 ,尤其是一种长杆型混凝土构件吊装用辅助件。



背景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中大型混凝土构件吊装、翻身,但是由于中大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大,自重较大,一般需要两台吊机完成空中翻转,因此该翻身的方法不但受到场地的限制,而且所产生的费用较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长杆型混凝土构件吊装用辅助件,通过辅助件的底部设置圆弧面结构,使用一台吊机即可实现长杆型混凝土构件的空中翻转。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长杆型混凝土构件吊装用辅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具有用于承插长杆型混凝土构件的承插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承插口以下的圆弧翻转面,所述圆弧翻转面的形状、大小满足于使所述承插口的开口位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的要求所述辅助件包括套筒和翻转体,所述承插口位于所述套筒的顶端,所述圆弧面位于所述翻转体的底面。

所述辅助件包括套筒和翻转体,所述套筒与所述翻转体相连接固定;所述承插口开设于所述套筒的顶端,所述翻转体的底面为所述圆弧翻转面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置加强圈,所述加强圈位于所述套筒与所述翻转体的连接处。

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设置加强圈,所述加强圈位于所述套筒与所述翻转体的连接处。

所述套筒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位于所述圆弧翻转面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配合一台吊机即可完成长杆型混凝土构件的吊装、翻身,使得施工成本降低,同时提高了施工速度;对设备以及场地的限制较小;便于对施工精度,即长杆型混凝土构件的姿态进行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吊装施工作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所示,图中标号1-7分别表示为:承插口1、套筒2、圆弧翻转面3、翻转体4、加强圈5、混凝土构件6、支撑脚7。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长杆型混凝土构件吊装用辅助件主要用于施工过程中大型混凝土构件6的吊装、翻身;即,配合吊机将运输过程中呈水平状态放置的大型混凝土构件6翻转至所需的竖直状态。

如图1所示,辅助件包括套筒2以及设置于套筒2下方翻转体4。套筒2的顶端具有承插口1,承插口1用于插入混凝土构件6。套筒2的截面为圆形,套筒2的结构与混凝土构件6的结构相适配,套筒2用于固定、支撑混凝土构件6的一端。将套筒2安装在混凝土构件6的底部,在固定、支撑混凝土构件6的同时,将混凝土构件6完全包覆于套筒2内部,使得混凝土构件6的底部不接触地面,保护混凝土构件6底部的棱角或者外露的钢筋不受损坏。

如图1所示,翻转体4与套筒2固定连接,翻转体4的形状、大小满足于使承插口1的开口位置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的要求。翻转体4的底面与侧面形成圆弧翻转面3,当辅助件的承插口1竖直向上放置时,其套筒2与地面的接触面位于圆弧翻转面3上。施工过程中使用吊车的起吊混凝土构件6时,辅助件的底部沿圆弧翻转面3翻动,此时,辅助件通过翻转体4的圆弧翻转面3作为翻转面与地面接触,从而减少了辅助件翻转时的摩擦阻力,更容易完成翻身。

如图1所示,套筒2的外壁上设置加强圈5,加强圈5位于套筒2与翻转体4的连接处,加强圈5用于增强套筒2的刚性和稳定性;在加强圈5上设置两个支撑脚7,两个支撑脚7分别位于翻转体4的圆弧翻转面3的两端,在施工过程中起到支撑的作用。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1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辅助件的套筒2与翻转体4为一体结构,套筒2的内部与翻转体4的内部联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将混凝土构件6的底部通过承插口1可插入至翻转体4的内部。

本实施例在具体施工时,如图2所示,将辅助件的翻转体4的圆弧翻转面3与地面接触,使承插口1朝向水平放置的混凝土构件6,将水平放置的混凝土构件6的底部插入到承插口1中,并将混凝土构件6的底部完全包覆于套筒2内,将混凝土构件6的另一端通过吊绳与吊车连接,通过吊车对混凝土构件6进行吊装翻转,在翻转过程中,辅助件绕圆弧翻转面3转动,从而使承插口1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与此同时,承插在承插口1内的混凝土构件6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从而完成其翻转。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