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1683发布日期:2019-10-19 03:3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与一般土木工程如道路、铁路、桥梁和房屋建筑等的施工有许多相同之处,例如:主要施工对象多为土方、石方、混凝土、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等项目。但是,水利工程的施工也有其独自的特点:水利工程承担挡水、蓄水和泄水的任务,因而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承压、防渗、抗冲、耐磨、抗冻和抗裂等性能都有特殊要求,需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在管道内铺设管线,管线在铺设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在铺设过程中由于线管的弯曲,而且不能控制放线的速度,线缆极易堵塞管道,导致工人只能将管线拔出,再进行送线,效率低下;2、在进行放线时,由于线缆具有一定的弹性,极容易颤动,影响放线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结构简单,可调节线缆的松紧度,不易堵塞管道,降低线缆的颤动,提高放线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定位组件、两根固定柱以及用于调节线缆松紧度的调节机构,两根所述固定柱竖直且对称设置;所述下夹板水平设置在两根所述固定柱之间,所述下夹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固定柱固定连接;所述上夹板设置在两根所述固定柱之间并位于所述下夹板的上方,所述上夹板的一端与其中一所述固定柱铰接;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另一所述固定柱上并位于所述上夹板另一端的上方,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上夹板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定位组件的作用下所述上夹板的下侧靠近或远离所述下夹板的上侧;所述上夹板和所述下夹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夹住线缆的夹槽;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夹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时,牵引机设置在上夹板的另一侧,缠绕有线缆的线筒通过支架架设在调节机构远离上夹板的一侧;在埋管放线的过程中,将线筒上的线缆的一端依次穿过调节机构和夹槽并固定在牵引机构上进行放线;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线缆的松紧度,避免线缆在放线的过程中发生颤动;通过人工调节定位组件使得上夹板的下侧靠近或远离下夹板的上侧以夹紧或松开线缆,使用者可以轻松控制埋管时的放线速度,有效防止了线缆堵塞管线,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埋线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调节线缆的松紧度,不易堵塞管道,降低线缆的颤动,提高放线的效率,实用性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和定位螺丝,所述定位块设置在另一所述固定柱上并位于所述上夹板的上方;所述定位块上竖直设有螺孔,所述定位螺丝竖直且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孔内,所述定位螺丝的下端与所述上夹板的另一端抵接,拧紧或拧松所述定位螺丝使所述上夹板靠近或远离所述下夹板以夹住或松开线缆。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人工拧紧或拧松定位螺丝使得上夹板的下侧靠近或远离下夹板的上侧,从而夹紧或松开线缆,操作简便,不易堵塞管道,实用性较强。

进一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上压辊、下压辊和两根导向柱,两根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在所述上夹板的一侧;所述下压辊水平设置在两根所述导向柱之间并与所述下夹板平行,所述下压辊的两端与两根所述导向柱转动连接;所述上压辊水平设置在两根所述导向柱之间并位于所述下压辊的上方,所述上压辊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动组件与两根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线缆从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穿过,上压辊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动组件沿两根导向柱上下移动以靠近或远离下压辊,从而调节线缆的松紧度,降低线缆颤动,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螺母、弹簧和滑块,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并位于所述下压辊一端的上方;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并位于所述弹簧的上方,所述上压辊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柱的上部设有螺纹段,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段上并位于所述滑块的上方;拧紧或拧松所述螺母使得所述滑块下移或上移以使所述上压辊靠近或远离所述下压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线缆从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穿过,通过拧紧或拧松螺母使得滑块下移或上移以使上压辊靠近或远离下压辊,在此过程中弹簧对滑块产生向上的弹力以将滑动固定住,从而调节线缆的松紧度,降低线缆颤动,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固定柱和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分别设有支撑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板增加固定住以及导向柱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夹槽为半圆形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半圆形夹槽与线缆的形状相匹配,以便更好的进行埋管放线。

进一步,所述夹槽的侧壁上设有软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夹槽的侧壁与线缆之间的刚性接触,保护线缆。

进一步,所述上夹板的一端通过铰链与其中一所述固定柱铰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夹板和下夹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夹板,2、下夹板,3、固定柱,4、夹槽,5、定位块,6、定位螺丝,7、上压辊,8、下压辊,9、导向柱,10、螺母,11、弹簧,12、滑块,13、螺纹段,14、支撑板,15、线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施工埋管放线装置,包括上夹板1、下夹板2、定位组件、两根固定柱3以及用于调节线缆松紧度的调节机构,两根固定柱3竖直且对称设置;下夹板2水平设置在两根固定柱3之间,下夹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固定柱3固定连接,通常采用焊接,方便拆装;上夹板1设置在两根固定柱3之间并位于下夹板2的上方,上夹板1的一端与其中一固定柱3铰链铰接,结构简单;定位组件设置在另一固定柱3上并位于上夹板1另一端的上方,定位组件与上夹板1的另一端抵接,在定位组件的作用下上夹板1的下侧靠近或远离下夹板2的上侧;上夹板1和下夹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用于夹住线缆的夹槽4,夹槽4由夹板的对应侧内凹形成;调节机构设置在上夹板1的一侧。安装时,牵引机设置在上夹板1的另一侧,缠绕有线缆的线筒15通过支架架设在调节机构远离上夹板1的一侧;在埋管放线的过程中,将线筒15上的线缆的一端依次穿过调节机构和夹槽4并固定在牵引机构上进行放线;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线缆的松紧度,避免线缆在放线的过程中发生颤动;通过人工调节定位组件使得上夹板1的下侧靠近或远离下夹板2的上侧以夹紧或松开线缆,使用者可以轻松控制埋管时的放线速度,有效防止了线缆堵塞管线,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埋线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调节线缆的松紧度,不易堵塞管道,降低线缆的颤动,提高放线的效率,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中,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块5和定位螺丝6,定位块5设置在另一固定柱3上并位于上夹板1的上方,定位块5焊接在固定柱3上;定位块5上竖直设有螺孔,定位螺丝6竖直且螺纹连接在螺孔内,定位螺丝6的下端与上夹板1的另一端抵接,拧紧或拧松定位螺丝6使上夹板1靠近或远离下夹板2以夹住或松开线缆。放线过程中,通过人工拧紧或拧松定位螺丝6使得上夹板1的下侧靠近或远离下夹板2的上侧,从而夹紧或松开线缆,操作简便,不易堵塞管道,实用性较强。

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包括上压辊7、下压辊8和两根导向柱9,两根导向柱9竖直设置在上夹板1的一侧;下压辊8水平设置在两根导向柱9之间并与下夹板2平行,下压辊8的两端与两根导向柱9转动连接;上压辊7水平设置在两根导向柱9之间并位于下压辊8的上方,上压辊7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动组件与两根导向柱9滑动连接;滑动组件包括螺母10、弹簧11和滑块12,弹簧11套设在导向柱9上并位于下压辊8一端的上方;滑块12滑动设置在导向柱9上并位于弹簧11的上方,滑块12的中心竖直设有供导向柱9通过的通孔,上压辊7的一端与滑块12转动连接;导向柱9的上部设有螺纹段13,螺母10螺纹连接在螺纹段13上并位于滑块12的上方;拧紧或拧松螺母10使得滑块12下移或上移以使上压辊7靠近或远离下压辊8。放线过程中,线缆从上压辊7和下压辊8之间穿过,通过拧紧或拧松螺母10使得滑块12下移或上移以使上压辊7靠近或远离下压辊8,使得上压辊7下压线缆,从而调节线缆的松紧度;在此过程中弹簧11对滑块产生向上的弹力以将滑动12固定住,从而调节线缆的松紧度,降低线缆颤动,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固定柱3和每根导向柱9的下端分别设有支撑板14,支撑板14分别与固定柱3和导向柱9一体成型,通过支撑板14增加固定柱3以及导向柱9的稳定性。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夹槽4为半圆形夹槽,半圆形夹槽与线缆的形状相匹配,以便更好的进行埋管放线;夹槽4的侧壁上设有软层,避免夹槽4的槽壁与线缆的刚性接触,保护线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线筒15上的线缆的一端依次穿过上压辊7和下压辊8之间的缝隙以及夹槽4并固定在牵引机构上进行放线;放线过程中,通过人工调节螺母10的位置以调节上压辊7和下压辊8之间的缝隙,使得上压辊7下压线缆,从而调节线缆的松紧度,避免线缆在放线的过程中发生颤动;通过人工定位螺丝6使得上夹板1的下侧靠近或远离下夹板2的上侧以夹紧或松开线缆,使用者可以轻松控制埋管时的放线速度,有效防止了线缆堵塞管线,大大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埋线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