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1826发布日期:2019-05-17 22:4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线缆传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绕线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领域,例如地下电缆、起重机或吊机上吊索、钓竿中钓线、金属线材绕线等收放线操作;常规的绕线装置采用卷筒或线轮(通常为圆柱形)正/反转的方式来实现线缆的收线及放线,并且将线缆卷绕在卷筒或线轮。然而,由于上述装置中通常采用一个卷筒或线轮进行收线、放线,在被处理对象的质量较重或电机和卷筒或线轮之间的齿轮或连接套有磨损时,常常会出现线缆打滑的问题,不仅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还会极大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同时,由于设备中设置有体积较大的卷筒或线轮,因此需要在设备中规划较大区域来安装卷筒或线轮,使得设备的空间利用率降低,设备整体体积增大。

此外,在采用卷筒或线轮来进行收放线时,当留在卷筒或线轮上的线缆的保护圈过多、卷筒或线轮的直径较小使得在受载的情况下,线缆会由于受力不均匀而引起线缆的应力积聚,产生绕绳,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鸟笼”状散股,容易发生在线缆卸载后出现“乱绳”的问题,使得线缆在使用时无法正常放线,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装置中设置导绳器或应力释放器,或者设置较大的卷筒或线轮的直径,来克服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线装置,通过传送带运动进而将线缆卷绕在传送带上,通过将绕线装置的纵向体积转化成横向,使得将绕线装置布置在狭长空间内成为可能,不仅能够防止线缆受力不均匀出现的绕绳问题,还能够提高设备中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线装置,通过传送带运动进而将线缆卷绕在传送带上,通过将绕线装置的纵向体积转化成横向,使得将绕线装置布置在狭长空间内成为可能,不仅能够防止线缆受力不均匀出现的绕绳问题,还能够提高设备中空间的利用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绕线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绕线驱动装置,所述绕线驱动装置包括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上设有线,所述绕线驱动装置运行时,线随所述同步带的运动绕在所述同步带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带上设有用于固定线的卡环,所述卡环与所述同步带一体成型;所述卡环将线固定在所述同步带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绕线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同步带的主动带轮、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及所述从动带轮分别固定安装在绕线轴及销轴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绕线轴及所述销轴固定安装在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上;所述绕线轴安装手轮的一端为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一梯形齿;这种安装方式将整个所述绕线装置通过左右两个弧形板套装在所述壳体内,当绕在所述绕线装置上的线出现断裂及扰乱时可整体将所述绕线装置取出更换绕在在绕向装置上的线。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绕线轴上,所述主动带轮的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在所述第一摩擦片的右边安装有压紧套,所述压紧套穿过所述右弧形板的一端安装有手轮及绕线手柄。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轮上手轮轴的末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梯形齿相适配的第二梯形齿,所述手轮轴的中部轴向焊接有弹簧片,在空心轴出口方向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在所述弹簧片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卡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设弹簧按钮。

为了便于将整个所述绕线装置从所述壳体内取出,只需要按下弹簧按钮拔出所述手轮,在按下弹簧按钮的时,所述凸起通过按压产生的力与所述凹槽分开,此时所述手轮的轴从所述空心轴内脱离;将所述绕线装置套装在所述壳体内时,直接将所述手轮轴插入所述空心轴,所述手轮轴上的第二梯形齿卡在所述空心轴上第一梯形齿之间,焊接在所述手轮轴上的弹簧片上的凸起卡入所述空心轴内壁上的凹槽内,防止绕线装置在收放线的时候将手轮甩出。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摩擦片的左边设有内衬套,所述绕线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左弧形板并通过弹性挡圈固定。

所述第一摩擦片及所述第二摩擦片的主要作用在于用于制动,同时,所述第一摩擦片、所述第二摩擦片、所述压紧套、所述内衬套可固定所述主动带轮在所述绕线轴上的位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手轮为一种离合器手轮,所述手轮包括制动盘、制动爪,所述制动盘固定安装在所述绕线轴上,所述手轮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按钮的孔,所述制动爪安装在按钮上位于所述手轮内,所述制动盘为一种棘轮,所述制动爪为一种棘爪;当放线时,所述制动爪与所述制动盘处于分离的状态,此时,所述绕线轴为自由状态并带动所述主动带轮转动,缠绕在所述同步带上的线随着所述同步带的运行放出去;当放线结束时,按下所述按钮带动所述制动爪,使得所述制动爪与所述制动盘啮合,此时,所述绕线轴停止转动,所述同步带也停止运行,停止放线;当收线时,再次按动所述按钮,所述制动爪与所述制动盘分开,使用者摇动手柄开始收线,收线结束后,按下所述按钮,以防止绕线轴反转自由放线;所述离合器手轮采用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实现绕线装置的放线及收线。

更进一步的,所述销轴穿过分别穿过所述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并通过所述弹性挡圈固定;在所述销轴的两端开设有弹性挡圈槽,所述销轴穿过所述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后将所述弹性挡圈安装在弹性挡圈槽内,以防止所述销轴左右窜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力驱动;电力驱动包括安装在所述绕线轴上的被动轮,所述被动轮通过传动同步带连接在电机输出轴的主动轮上,电机通过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电机上安装有编码器,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来实现线的收放。

所述电力驱动包括同步带传动方式、齿轮传动方式、链轮传动方式以及摩擦传动方式。

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将线绕固定在所述卡环内,转动所述绕线手柄带动绕线轴正转,同步带在运动的同时,线随着在同步带的带动下缠绕在所述同步带上;需要放线时,所述绕线轴处于自由状态,放线的长度达到需求时在离合器手轮的作用下,所述绕线轴停止转动,缠绕在所述同步带上的线停止放线;同样在所述离合器手轮的作用下,所述绕线轴开始反转,实现收线。

在本发明中,可将皮带代替同步带,相应的将同步带轮更换成皮带轮;也可直接通过线将主动皮带轮及被动皮带轮相连,实现绕线及放线,这种方式是将缠绕的第一圈线通同步带及皮带的作用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绕线驱动装置可装配在闲置的空间内,最大化的利用了闲置空间;

2、将线绕在同步带上,同步带传动的稳定性更高,不会出现不均匀、松弛、紊乱、线压线的现象;

3、绕线装置固定安装在左右弧形板上再套装在壳体内,便于绕线装置的安装及更方便使用者更换绕线装置上的线;

4、应用在鱼竿上时,实现电动放线收线的同时,使得鱼竿的重心后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4为第一梯形齿与第二梯形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同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5中皮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左弧形板;102、右弧形板;2、绕线驱动装置;201、同步带;2011、卡环;202、主动带轮;203、从动带轮;204、绕线轴;2041、第一梯形齿;205、销轴;206、第一摩擦片;207、第二摩擦片;208、压紧套;209、内衬套;210、弹性挡圈;211、主动轮;212、主动轮二;213、锥齿;214、被动轮二;215、锥齿轮;3、线;4、手轮;401、制动盘;402、制动爪;403、按钮;404、孔;405、手轮轴;406第二梯形齿;407、弹簧片;408、弹簧按钮;5、绕线手柄;6、电机;601、被动轮一;602、传动同步带;603、输出轴;604、主动轮;605、摩擦轮;7、锥齿轮传动;8、皮带;801、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绕线驱动装置2,所述绕线驱动装置2包括同步带201,所述同步带201上设有线3,所述绕线驱动装置2运行时,线3随所述同步带201的运动绕在所述同步带201上。

如图5所示,通过所述同步带201上设置的卡环2011将钓鱼线固定在所述卡环2011上,所述卡环2011与所述同步带201一体成型。

所述绕线轴204及所述销轴205固定安装在左弧形板101及右弧形板102上;所述绕线轴204安装手轮4的一端为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一梯形齿2041。

所述绕线驱动装置2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同步带201的主动带轮202、从动带轮203,所述主动带轮202及所述从动带轮203分别固定安装在绕线轴204及销轴205上,所述绕线轴204及所述销轴205固定安装在左弧形板101及右弧形板102上,然后将所述绕线装置直接套装在所述壳体1内。

在所述绕线轴204上,所述主动带轮202的两端对称安装有第一摩擦片206、第二摩擦片207,在所述第一摩擦片206的右边安装有压紧套208,所述压紧套208穿过右弧形板102的一端安装有手轮4及绕线手柄5;所述第二摩擦片207的左边设有内衬套209,所述绕线轴20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左弧形板101并通过弹性挡圈210固定;所述销轴205分别穿过所述左弧形板101及右弧形板102并通过所述弹性挡圈210固定。

所述第一摩擦片206及所述第二摩擦片207的主要作用在于制动,同时,所述第一摩擦片206、所述第二摩擦片207、所述压紧套208、所述内衬套209可固定所述主动带轮202在所述绕线轴204上的位置。

所述手轮4上的手轮轴405末端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梯形齿2041相适配的第二梯形齿406,所述手轮轴405的中部轴向焊接有弹簧片406,在空心轴出口方向的内壁上设有凹槽,在所述弹簧片406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卡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弹簧片406的另一端设弹簧按钮407。

为了便于将整个所述绕线驱动装置2从所述壳体1内取出,只需要按下弹簧按钮408拔出所述手轮4,在按下弹簧按钮408的时,所述凸起通过按压产生的力与所述凹槽分开,此时所述手轮轴405从所述空心轴内脱离;将所述绕线驱动装置2套装在所述壳体1内时,直接将所述手轮轴405插入所述空心轴,所述手轮轴405上的第二梯形齿406卡在所述空心轴上第一梯形齿2041之间,焊接在所述手轮轴405上的弹簧片407上的凸起卡入所述空心轴内壁上的凹槽内,防止绕线驱动装置在收放线的时候将手轮4甩出。

如图6所示,所述手轮4为一种离合器手轮,所述手轮4包括制动盘401、制动爪402,所述制动盘401固定安装在所述绕线轴204上,所述手轮4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安装按钮403的孔404,所述制动爪402安装在按钮403上位于所述手轮4内。

当放线时,所述制动爪402与所述制动盘401处于分离的状态,此时,所述绕线轴204为自由状态并带动所述主动带轮202转动,缠绕在所述同步带201上的钓鱼线随着所述同步带201的运行放出去;当放线结束时,按下所述按钮403带动所述制动爪402,使得所述制动爪402与所述制动盘401啮合,此时,所述绕线轴204停止转动,所述同步带201也停止运行,停止放线;当收线时,再次按动所述按钮403,所述制动爪402与所述制动盘401分开,使用者摇动绕线手柄5开始收线,收线结束后,按下所述按钮403,以防止所述绕线轴204反转或自由自由放线;所述离合器手轮4采用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实现绕线装置的放线及收线。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原理类似,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绕线驱动装置2为电力驱动;将所述绕线轴204与所述销轴205的位置交换,电力驱动包括安装在所述绕线轴204上的被动轮一601,所述被动轮一601通过传动同步带602连接在电机6输出轴603的主动轮604上,电机6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板101上,电机6上安装有旋转编码器,通过控制电机6的正反转来实现线3的收放;在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启动按钮、放线按钮、收线按钮、暂停按钮,在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控制器,在控制器内设定程序,使用者只需点触触摸屏上的按钮即可实现线的收放工作,减轻使用者的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3

如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结构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电机6通过锥齿轮传动7连接有摩擦轮605,在所述摩擦轮605的轮缘上设有与所述从动带轮203轮缘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电机6带动所述摩擦轮605转动,通过摩擦力带动所述从动带轮203转动,所述同步带201运动并带动所述主动带轮202转动,所述线3随着所述同步带201的运动绕在所述同步带20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锥齿轮传动7的作用同转向器,可实现在不改变所述左弧形板101及右弧形板102大小的情况下实现绕线驱动装置2的电力驱动。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结构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绕线轴204上安装有主动轮211,在所述销轴205上安装有被动轮二214;通过线3将所述主动轮211及所述被动轮二214相连,所述线3第一圈绕在所述主动轮211及所述被动轮二214上后将第一圈的线3打结,缠绕在所述主动轮211及所述被动轮二214上的第一圈的线3作为剩余线3的载体。

实施例5

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与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的结构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绕线轴204上安装有主动轮211,在所述销轴205上安装有被动轮二214,所述主动轮211及所述被动轮二214通过皮带8相连,在皮带8上设有用于固定线3的线孔801,线3固定在所述线孔801上,并随主动轮211及被动轮二214的转动缠绕在皮带8上。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的结构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主动带轮202与所述绕线轴204一体成型,并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从动带轮203与所述销轴205一体成型,并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左弧形板101及右弧形板102上。

实施例7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的结构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销轴205上安装有主动轮二212,所述主动轮二212的缘边上设有锥齿213,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603上安装有与所述锥齿相啮合的锥齿轮215,开启所述电机6带动所述锥齿轮215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轮二212转动,所述同步带201运动,所述线3随着所述同步带201的运动绕在所述同步带201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