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胶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9952发布日期:2020-04-14 20:07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贴胶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胶工具,该贴胶工具尤其是适用于将双面胶贴合到待贴胶表面上。



背景技术:

胶带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大量应用。

已知存在需要贴双面胶的场合,例如,在将窗框安装到玻璃板上以形成供给最终用户的窗制品时,需要在玻璃板的四周边缘上贴上双面胶,随后利用双面胶的粘性来使得窗框能稳定在玻璃板上。然而,可理解到,人工贴双面胶将会非常费时费力。

为此,现有技术中已开发出用于手持贴双面胶的工具。操作者可以手持该工具直接将双面胶中的胶面贴到所需的表面上、例如是玻璃板的任意边缘面上,然后在需要安装时撕下双面胶中的背衬纸即可。

然而,现实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在粘贴双面胶时,常规的胶面可能不是期望的粘贴到玻璃板上的胶质。相反,由离型纸背衬的那面胶的物理或化学特性才是符合待贴合表面的粘贴要求的。然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可能不便于将这一面直接做成暴露的胶面,或者说直接做成暴露的胶面可能会损失其物理/化学特性。

因此,在贴胶工业领域中始终存在一种对可以将双面胶的被背衬的胶面直接贴到待贴合表面上、同时将离型纸重新覆盖到暴露的胶面上的手持工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胶工具,该贴胶工具包括:胶纸安装构件,胶纸源能安装在该胶纸安装构件上并能从其退绕,其中,该胶纸包含胶带和用于背衬该胶带的离型纸,该胶带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粘性面和第二粘性面,在该胶纸源中,该离型纸背衬该第一粘性面;其中,该贴胶工具还包括:离型纸分离区域,该离型纸能在该离型纸分离区域处与该胶带的该第一粘性面分离;位于该离型纸分离区域下游的胶纸预粘合机构,该胶带的该第二粘性面在该胶纸预粘合机构处预粘合到该离型纸上;以及布置在该胶纸预粘合机构下游的胶纸按压构件,预粘合的胶纸能经由该胶纸按压构件以该第一粘性面被按压到待贴胶表面上。

借助该贴胶工具,除了可以完成在将原本被背衬的胶面直接贴合到待贴胶表面上的同时将双面胶的暴露面重新覆盖有离型纸这一功能外,由于存在预粘合过程,因而还能在贴胶过程中确保离型纸和胶面的可靠的再粘附。另外,当将所需的胶面贴合到待贴合表面上时,可以使得待贴合表面与胶带之间发生褶皱或气泡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优选的是,该贴胶工具还包括各自布置在该离型纸分离区域下游以及该胶纸预粘合机构上游的离型纸引导机构和胶带引导机构,该离型纸引导机构和该胶带引导机构相对于彼此定位成使得经由它们引导的该离型纸与该胶带逐步接近,其中,该胶带的该第二粘性面朝向该离型纸。

借助这种离型纸引导机构和胶带引导机构,可以使得在胶纸预粘合过程中的预粘合程度更高,进而提高后续贴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离型纸分离区域可以位于该胶纸安装构件的上方,而该离型纸引导机构和该胶带引导机构位于该胶纸安装构件的下方。由此,可以借助胶带和离型纸本身的重力使其顺利传递,同时还可以降低整个贴胶工具的重心。

更有利的是,在该离型纸分离区域内可设置有离型纸导向元件,该离型纸导向元件将经分离的该离型纸导向成远离该胶带。借助该离型纸导向元件,可以使得经分离的离型纸不会再重新回到胶带上,并且还能同时确保离型纸与胶带的分离点不会大幅变动,从而影响胶带和离型纸在传递过程中的张紧力。

在一优选方案中,该离型纸导向元件可以构造成导向轮,该导向轮包括位于两侧的凸缘,该凸缘构造成使该导向轮能卡在安装于该胶纸安装构件的该胶纸源上。由于导向轮能卡合在胶纸源头上,则不会由于逐步解卷胶纸而导致系统内的张紧度产生大幅变化。

为了将导向轮始终卡在胶纸源上、而无须额外确保其不掉落,该导向轮有利地可构造成与弹性机构相关联,以使该导向轮能以一弹性压力保持向胶纸源偏置。

此外,前述胶纸按压构件可包括压胶轮,该压胶轮能直接在该待贴胶表面上滚动。压胶轮的滚动阻力小,方便在待贴胶表面上高效贴胶。

特别是,该胶纸按压构件还可以包括胶带引导斜面,该预粘合的胶纸借助该胶带引导斜面传递到该压胶轮上。在此情况下,预粘合的胶纸可以借助胶带引导斜面再传递到压胶轮上,以使得整个传递过程更为平顺和稳定,尤其是当压胶轮的直径较大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胶纸按压构件可以包括主体,该主体在其面向该待贴胶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凹槽,该胶带引导斜面和该压胶轮均设置在该凹槽内。由此,在贴胶过程中可以从外部看不到内部的实际贴胶情况。此外,这种主体还能有助于该贴胶工具稳定在待贴胶表面上或者至少起到导向作用。

更佳的是,在该离型纸引导机构的上游还可以布置有至少一个离型纸张紧机构,以确保离型纸的张紧力,避免其脱开、松弛、甚至掉出。

特别有利的是,该离型纸引导机构和该胶带引导机构可以构造成固定的引导轮,该引导轮包括位于两侧的凸缘,该离型纸和该胶带经由这些凸缘之间的轮面引导,该凸缘之间的间距设计成可调节的,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胶纸。由此,能提高贴胶工具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贴胶工具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贴胶工具的另一方向上的立体图;

图3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贴胶工具的主视图;

图4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贴胶工具的侧视图;

图5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贴胶工具的俯视图;以及

图6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贴胶工具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注意参考的附图并非都按比例绘制,而是可扩大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且在这方面,附图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贴胶工具100将由胶纸源供应的胶纸(含粘性胶带)施加到待贴胶表面上。在此,胶纸源可以是常见的胶纸卷或者可提供一条连续长度的胶纸的其它胶纸源。在此,可以将术语“胶纸源”理解为,应当提供、尤其是连续地提供至少一段长度足以从贴胶工具100施加到待贴胶表面上的胶纸。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胶纸”包括将粘附到待贴胶表面上的胶带和用于背衬该胶带的离型纸(通常,离型纸的正反两面均可以背衬胶带的粘性面)。离型纸的厚薄及其它尺寸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计。胶带包括彼此相对的两面,即第一粘性面和第二粘性面。

当胶纸源为一卷胶纸时,将胶带的与离型纸直接接触(在本文中,等同于背衬)的一面称为第一粘性面,而在该卷胶纸解卷时向环境露出的另一面则称为第二粘性面。在此,术语“第一”和“第二”仅仅起到区分两种粘性面的作用,而没有重要性或者次序上的区分作用。可以理解到,第一粘性面和第二粘性面的物理(例如,颜色)、化学(所包含的胶的材质)等特性优选是不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相同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贴胶工具100可包括装置本体10,该装置本体10用于承载贴胶工具100的各个构件(下文将详细描述)。有利地,该装置本体10可构造成基板的形式,即贴胶工具100的各个构件可直接安装到该基板上。

为了减少贴胶工具100的重量,从而有利于操作人员的手持操纵,可以设想仅包含用于安装各个构件的基板,而无需设置盖住各个构件的传统装置的外壳。还有利的是,呈基板的形式的装置本体10为平坦的且平面的。尤其是,该基板可以与按压胶带的表面、尤其是与待胶合物体的第一待胶合表面为大致垂直地定向。

贴胶工具100包括胶纸安装构件20,胶纸源、例如包含离型纸和胶带的一卷胶纸可以安装到该胶纸安装构件20上。借助该胶纸安装构件20,操作人员可以十分平稳地从胶纸源扯出一条胶纸,并且不用始终用双手来控制胶带的施用。

当胶纸源是一卷胶纸时,胶纸安装构件20可以构造成胶带托盘或者托架,即、可以直接将胶带卷套装到该胶带托盘或者托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胶纸安装构件20可构造成包括内部托架以及从内部托架在其两侧径向延伸出的一对凸缘。在此,可以设想,内部托架和两侧凸缘的尺寸可设计成正好能使胶带卷以如下程度卡入其内,即,既不会产生相对于胶带托盘或托架的松动,也不会使得将胶带从胶带托盘或托架上取下进行更换的难度过大。

当然,也可以理解到,胶纸源和胶纸安装构件20的安装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胶纸源安装到呈框架形式的胶纸安装构件20之中,或者其它可设想的方式。

更具体来说,胶纸安装构件20、例如胶纸托盘可构造成可动地或者固定地连接到装置本体10、例如基板上、尤其是其如图1-2中所示的最上侧处。但也可设想其它胶纸安装构件20相对于装置本体10的位置,而不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下游”和“上游”是相对于胶带施用方向、更准确地说胶带在整个贴胶工具中的传递路径而言的,其中,术语“向下游”是从胶纸安装构件朝向胶带施用位置或者待贴胶表面的方向,而术语“向上游”是从胶带施用位置或者待贴胶表面朝向胶纸安装构件20的方向。因此,“在…的下游”是指更接近于胶带施用位置或者待贴胶表面的位置,而“在…的上游”则是指更接近于胶纸安装构件20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贴胶工具100可包括离型纸分离区域30,在该离型纸分离区域中,胶带与离型纸分离。更具体来说,离型纸与其所背衬的胶带的第一粘性面分离开来。

如图1-2中所示,离型纸分离区域30优选地设置在安装于2020上的胶纸源的顶部区域处或附近。在此情况下,离型纸和胶带从胶纸源的顶部开始分离。但也可以设想相对于胶纸源的其它有利区域,例如位于胶纸源的水平两侧面中的一者附近。

如图1中最清楚所示,胶纸源为顺时针缠绕起来的一卷胶纸。从该卷胶纸的一位点起(例如,图1中所示的顶部区域处或附近),从胶带上撕下或揭下离型纸。该位点通常也可以称为胶纸源的起撕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撕下的离型纸向外(即,图1中为向后方)翻,以使得离型纸的原本背衬第一粘性面的内侧(即、离型纸的朝向胶纸源的中心的一侧)通过这种翻转而朝向外(即、变为外侧)。

特别有利的是,在离型纸分离区域30内设置有离型纸导向元件,该离型纸导向元件将经分离的离型纸导向成远离粘性的胶带。在不存在这种离型纸导向元件的情况下,尽管离型纸也能逐步远离胶带,但离型纸与胶带的分离点(或胶纸源的起撕点)可能会随时间变化或者随张紧力的变化而改变位置,尤其是可能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胶纸源的顶部向下变动到其底部。这样会造成整个胶带和离型纸传递过程的不可靠性,例如脱落、松弛等问题会出现。当存在这种离型纸导向元件时,则由于经分离的离型纸能抵靠于该离型纸导向元件,所以不会出现分离点的大幅变动。

优选的是,上述离型纸导向元件可构造成导向轮35,该导向轮35包括位于两侧的凸缘。可以理解到,当离型纸位于该导向轮35上时,术语“两侧”是指沿离型纸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两侧的凸缘构造成使该导向轮能卡在安装于胶纸安装构件20的胶纸源上。

更佳的是,两侧的凸缘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例如,凸缘中的一个可以是固定的,而另一个可相对于其运动,以减小或增大二者之间的间距。由于调节手段是本领域中已知的,因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到,当这种间距是可调节时,该贴胶工具100即可用于宽度不同的多种类型的胶纸/胶带了(例如,6-40毫米宽的各种胶纸,但也不限于此宽度范围)。换言之,贴胶工具的适应性特别良好。

此外,为了让该导向轮35能可靠地卡合在胶纸源上,有利地,导向轮构造成与弹性机构(例如,弹簧元件)相关联,以使导向轮能以一定的弹性压力保持向胶纸源偏置。例如,如图6中更清楚所示,导向轮35可以与一杆件可动连接。例如,与导向轮35固定相连的滑块可以在该杆件的凹槽内滑动,但也可以设想其它可动连接方式。该杆件可以可枢转地连接到装置本体10、例如是基板上。

在杆件与基板连接之处可设有螺旋弹簧,以抵抗朝向预定方向的枢转。向与预定方向相反方向的枢转则可以借助其它止挡件来阻挡。例如,如图6中所示,当杆件向左枢转时,该杆件未被位于其左侧的基板的一部分(例如,竖直支架)所阻挡,进而无法进一步向左枢转。

由此,导向轮35可以受到来自该弹簧的弹性力,而始终稳定地卡合在胶纸源上。当然,还可以设想将弹性机构直接作用于该导向轮上,以确保其不会不期望地离开胶纸源。

此外,可以理解到,优选的是导向轮仍然可以相对于胶纸源沿周向作一定运动,以更好地调节离型纸在传递过程中的张紧力,避免因张紧力突然过高而发生断裂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贴胶工具100可包括位于离型纸分离区域30下游、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安装在胶纸安装构件20上的胶纸源的下游的胶纸预粘合机构70。胶带的第二粘性面(即,并不是原本被离型纸背衬的那一面)在该胶纸预粘合机构70处预粘合到离型纸上(无论是否是原本背衬着第一粘性面的离型纸的同一面)。

该胶纸预粘合机构70例如可以也构造成一个相对于工具基板固定的滚轮。优选地,离型纸和胶带的第二粘性面在该胶纸预粘合机构70之前已经充分靠近彼此。借助该胶纸预粘合机构70在工具中的定位,可使得离型纸和胶带的第二粘性面发生粘合。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预粘合”是指至少发生一定的粘合,而不一定二者完全或充分粘合在一起。由于存在该预粘合过程,因此可确保离型纸和胶带的第二粘性面后续可靠地粘合在一起,以重新形成带有离型纸的胶纸/胶带。

但也可以设想,胶纸预粘合机构70可以是促使离型纸和胶带的第二粘性面预粘合在一起的任何机构,例如,胶纸预粘合机构70可以是两个间距很小的滚轮,它们的间距小到仅供离型纸和胶带通过、但却又不会卡住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当离型纸和胶带传递经过它们之间时,可以产生至少一定的粘合作用。

类似地,胶纸预粘合机构70也可构造成导向轮,该导向轮包括位于两侧的凸缘,两侧的凸缘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例如,凸缘中的一个可以是固定的,而另一个可相对于其运动,以减小或增大二者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于宽度不同的多种类型的胶纸/胶带。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贴胶工具100还可以包括离型纸引导机构50和胶带引导机构60,它们各自布置在离型纸分离区域30的下游以及胶纸预粘合机构70的上游,以分别引导离型纸和胶带。在贴胶工具100中,该离型纸引导机构50和该胶带引导机构60可相对于彼此定位成:使得经由它们引导的离型纸与胶带能逐步接近,其中胶带的第二粘性面朝向离型纸。借助这种接近,离型纸和胶带的第二粘性面可以在预粘合之前就充分接近,以显著提高预粘合的效率和效果。

另外,离型纸引导机构50和胶带引导机构60还可以起到张紧离型纸和胶带(或调节它们在传递过程中的张力)的作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中所示,离型纸引导机构50和胶带引导机构60可以构造成固定的引导轮。这些引导轮也类似地可以包括位于两侧的凸缘,其中,离型纸和胶带经由凸缘之间的轮面引导(即,与轮面直接接触)。同样,这些凸缘之间的间距也能设计成可调节的,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胶纸和离型纸。

此外,如图1-2中所示,在离型纸引导机构50的上游还可以布置有至少一个离型纸张紧机构80。离型纸的柔性通常大于胶带的柔性,因此可以有助于减小离型纸由于其柔性而脱开、松弛、甚至缠结的风险。可以理解到,尽管胶带可以包括不太柔性的材料,但也可以在胶带引导机构60的上游布置至少一个胶带张紧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贴胶工具100还可以包括布置在胶纸预粘合机构70下游的胶纸按压构件40。预粘合的胶纸能经由该胶纸按压构件40以第一粘性面被按压到待贴胶表面上。尤其是,预粘合的离型纸和胶带的第二粘性面可以通过该胶纸按压构件40进一步充分粘合在一起。

更具体来说,该胶带按压构件40可以构造成压胶轮的形式,该压胶轮可相对于待贴胶物体滚动。例如,当待贴胶物体为固定不动时,压胶轮可以向前滚动。压胶轮的滚动中心轴线可以基本上平行于待贴胶表面,优选地也与胶纸安装构件20的中心轴线平行。

可以理解到,胶带与胶带按压构件40、例如压胶轮接触,然后再藉由该胶带按压构件40被按压到待贴胶物体上。压胶轮的表面可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材料、诸如橡胶。替代地,胶带也可以在被胶带按压构件按压到待贴胶物体上之前已经与待贴胶表面接触,而胶带按压构件用于使这种接触转化成牢固的粘附,同时避免胶带会脱离已贴胶表面。因此,现有技术中使用者在施加胶带后再用手按压胶带的步骤可以省去。

此外,胶纸按压构件还可以包括胶带引导斜面。在此情况下,预粘合的胶纸可以借助胶带引导斜面再传递到压胶轮上,以使得整个传递过程更为平顺和稳定,尤其是当压胶轮的直径较大时。

另外,胶带引导斜面相对于待贴胶表面的斜度可以是预先确定的,但也可以是能调节的。例如,胶带引导斜面可以相对于待贴胶表面呈一锐角,尤其是小于30度、更佳地小于2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带引导斜面可以与压胶轮紧邻,但也可以与压胶轮间隔开一段距离。但可以理解到,压胶轮与胶带引导斜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必须确保压胶轮可以在待贴胶表面上自由滚动,而不会受到来自胶带引导斜面的干扰(否则这将破坏压胶轮的既定功能)。

例如,胶纸按压构件可包括主体(如图1-2中所示的块状主体)。该主体在其面向待贴胶表面的一侧(在图3中所示的下侧)开设有凹槽或通道。较佳地,胶带引导斜面和压胶轮二者或者其中一者设置在该凹槽或通道内。凹槽或通道是否相对于主体居中则不是必要的。

胶纸按压构件的主体上的该凹槽除了用于接纳上述各个部分或部件之外,还可以便于胶带施用装置相对于待贴胶表面定向。例如,可以将包含待贴胶表面的物体、例如一块长板定位在主体的该凹槽之内,从而在胶带施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了胶带施用装置和待贴胶表面之间的偏移或者歪斜。

此外,凹槽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有利地选择。例如,可以将整个胶纸按压构件直接放置于待贴胶表面上,以使得待贴胶表面甚至位于该凹槽之内,因而从外部观察不到整个胶带施用过程(即、观察不到胶带引导斜面和压胶轮、甚至是待贴胶表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凹槽设计成深度较浅,从而露出例如压胶轮等。

可以理解到,上文提及的各个构件、尤其是离型纸引导机构50、胶带引导机构60、胶带按压构件40的表面材料均可提供一定摩擦度,但又不会使摩擦大到阻碍胶带传递的程度。优选地,贴胶工具100的前述构件的表面(例如,各轮的周缘面)材料为金属或者合金,但也可以为聚合材料。

最后,在贴胶工具100的装置本体10上还可安装有手柄12,以供操作人员使用。尤其是,该手柄12可以较佳地安装在装置本体10上靠近后部下方的位置,以使得当操作人员手持该手柄时,不会挡住操作人员观察胶带和待贴胶表面之间的施用情况的视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胶带的第一粘性面贴合到待贴合表面上之后,该胶带的背离待贴合表面的第二粘性面是被离型纸覆盖住的,从而能在后续期望时再将该离型纸撕开或揭下,以露出第二粘性面供其它部件贴合上来。

如前所述,由于第一粘性面与第二粘性面可能不同的物理和/或化学特性,因此在储存胶纸源(即、一卷胶纸)时需要将离型纸背衬到第一粘性面上,以确保其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在较长时间内不变化。当然,也可以出于其它原因而必须使离型纸背衬到第一粘性面上。但同时,需要将第一粘性面贴合到待贴胶表面上,因此又要使二者分离开。另外,在将胶带贴合到待贴胶表面上之后,可以利用第二粘性面而使待贴胶表面与另一构件之间进行牢固粘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粘性面是包含色彩的粘性面,由于其包含色彩的胶质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因而在胶带还处于一卷胶纸中的状态下需要将第一粘性面由离型纸来背衬。但当将胶带贴合到一玻璃的边缘上时,又需要使该包含色彩的第一粘性面(而不能是第二粘性面)直接贴合到玻璃上,以产生期望的视觉效果。与此同时,背离玻璃的第二粘性面则由离型纸覆盖,因而可以在后续过程中贴合到其它非玻璃的材质上。

下面,以将玻璃板与框架相粘合的应用为例来具体阐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贴胶工具100的贴胶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并不限于此。

首先,将一卷胶纸安装到该贴胶工具100的胶纸安装构件20上。此时,离型纸背衬到胶带的第一粘性面上。

然后,手动地或者借助其它自动装置将胶纸中地离型纸从一位点开始撕离胶带的第一粘性面。该区域称为离型纸分离区域30。

有利的是,在离型纸分离区域30内设置有离型纸导向元件,该离型纸导向元件将经分离的离型纸导向成远离胶带。

随后,将离型纸绕到至少一个离型纸张紧元件上,以使得其在传递过程中保持张紧。

接着,离型纸和胶带分别借助各自的引导机构而引导成彼此逐步靠近。在此,是离型纸与胶带的第二粘性面逐步接近,而不是第一粘性面。

在这下游处,离型纸和胶带的第二粘性面在胶纸预粘合机构70处预粘合到离型纸上。即,胶带又重新粘合回离型纸上,只是背衬到的面发生了变化。

最后,借助位于更下游的胶纸按压构件,预粘合的胶纸能以未被背衬到的第一粘性面被按压到待贴胶表面上、例如玻璃板边缘上。此时,第二粘性面由离型纸覆盖住。

当需要将框架粘合到玻璃板边缘上以组合成窗框时,再将离型纸从第二粘性面手动或自动地揭下即可。

尽管在各附图中参照了玻璃板边缘应用的实例来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但应当理解到,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实施例可应用至具有相似结构和/或功能的其它待贴胶表面(例如,甚至同时包含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待贴胶表面)上等。

前面的描述已经给出了许多特征和优点,包括各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以及装置和方法的结构和功能的细节。本文的意图是示例性的,并不是穷尽性的或限制性的。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对由所附权利要求所表达的术语的宽泛上位含义所指示的全部范围内做出各种改型,尤其是在结构、材料、元素、部件、形状、尺寸和部件的布置方面,包括这些方面在此处所描述的原理范围内的结合。在这些各种改型未偏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程度内,意味着它们也包含于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