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布机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7361发布日期:2020-11-03 23:3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布机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布机,尤其是一种拉布机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制衣过程中,拉布是制衣的第一道工序,拉布及裁布的质量是制作出符合规格的衣服的重要前提。布料经过叠布机构叠放整齐后,被放置到布匹架上,松布过程中,需要将布匹架上的布匹运送至拉布机中,目前一般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布匹架上的布匹进行转送,然后再通过人工方式将布匹的布头牵引至拉布机的输入辊中,该种方式不仅耗费人力,而且作业效率低,因此需要进行自动化的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布机上料装置,实现拉布机自动化上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布机上料装置,按物料输送方向依次包括布匹架、转运机构、提升机构和夹布机构;

所述布匹架包括框架、设于框架底部的脚轮和若干设在框架上的托板;

所述转运机构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升降平台、驱动升降平台升降的第一驱动机构、两个相互平行且安装在升降平台上的伸缩叉臂和驱动伸缩叉臂伸缩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底架、设在底架上方的顶架和设在两侧的侧架,侧架的下端与底架连接,侧架的上端与顶架连接,所述升降平台设在两侧架之间,所述顶架与底架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导向杆,所述升降平台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配合的导向孔;所述伸缩叉臂包括固定臂节、第一活动臂节、第二活动臂节、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所述固定臂节固定在升降平台上,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设在两第一侧板前端之间的前固定板、设在两第一侧板后端之间的后固定板和两根横向穿过两所述第一侧板的链轮轴,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设有若干第一滚轮,所述链轮轴上套有齿轮,链轮轴伸出第一侧板外的一端设有链轮,两根链轮轴上的链轮之间通过第三链条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节包括底板、设在底板两侧的第二侧板和设在底板底部两侧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若干第二滚轮,所述底板的前端枢接第一过渡轮,所述底板的后端枢接第二过渡轮,第一过渡轮与第二过渡轮错开设置,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第二活动臂节包括承托板和设在承托板底部两侧的第二滑槽,所示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滚轮配合;所述第一链条的一端固定在前固定板上,第一链条的另一端绕过第二过渡轮后与第二活动臂节的前端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链条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动臂节后端的底部,第二链条的另一端绕过第一过渡轮后固定在后固定板上;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固定架和固定在固定架两端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倒置设置,升降气缸的伸缩轴下端设有能将托板提起的连接件;

所述夹布机构包括安装架、设在安装架上的气动夹、用于驱动安装架垂直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三驱动机构前后运动的第四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转运机构的伸缩叉臂可以将储存在布匹架中的多层托板连同布匹依次取出并转运至提升机构的下方;提升机构可以将托板从伸缩叉臂上取下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夹布机构可以将放置在托板上的布匹的布头夹紧并牵引至拉布机中;整个上料过程由多个自动化设备共同协作完成,作业效率高。

作为改进,所述托板包括边框和设在边框内的金属网,所述托板的两侧顶部设有供吸盘吸附的吸附板,所述吸附板的表面光滑,所述边框内于所述金属网的下方设有两块平行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边框焊接,支撑板的两侧向上弯折形成翻边,支撑板的底部与边框的底部平齐。

作为改进,所述前固定板的上端设有连接座,所述第一链条与连接座之间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呈凸形,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链条的链节通过销轴连接,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连接座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活动臂节的底板前端设有第一缺槽,第一活动臂节的底板后端设有第二缺槽,所述第一过渡轮设在第一缺槽内,第二过渡轮设在第二缺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活动臂节的底板底部两侧设有第一l型板,第一l型板与底板围成所述第一滑槽;第二活动板臂节的承托板底部两侧设有第二l型板,第二l型板与承托板围成所述第二滑槽;所述底板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滚轮处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滚轮的上部设在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承托板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滚轮处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滚轮的上部设在第二限位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在顶架一端的第一电机、设在机架两侧的提升链条和设在底架上且用于连接两侧提升链条的第一传动轴,所述升降平台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座与两侧的提升链条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其中一侧的提升链条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升降平台上的第二电机和第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叉臂的第三链条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底架的正面两侧设有导向片,两导向片之间形成供布匹架导入的喇叭形导向口。

作为改进,所述立杆与立板之间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实现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与悬臂之间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实现滑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提升机构的连接件包括安装板和设在安装板上的气动钩板。

作为改进,所述安装架呈t形,其包括立杆和设在立杆下端的横杆,所述气动夹安装在所述横杆上并呈一字排列;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座、第三电机、第一同步带和第一同步带轮,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垂直的立板和底板,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立板上,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同步带轮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杆的两端,所述立板上枢接有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和同步带轮在立板上呈三角形分布,第一同步带依次绕过第一张紧轮、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张紧轮;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悬臂、第四电机、第二同步带、设在悬臂一端的第二同步带轮和设在悬臂另一端的第三同步带轮,所述第二同步带设在第二同步带轮与第三同步带轮之间,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同步带轮连接,所述安装座通过连接座与第二同步带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转运机构的伸缩叉臂可以将储存在布匹架中的多层托板连同布匹依次取出并转运至提升机构的下方;提升机构可以将托板从伸缩叉臂上取下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夹布机构可以将放置在托板上的布匹的布头夹紧并牵引至拉布机中;整个上料过程由多个自动化设备共同协作完成,作业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布匹架立体图i。

图4为布匹架立体图ii。

图5为布匹架正面视图。

图6为转运机构立体图i。

图7为转运机构立体图ii。

图8为转运机构俯视图。

图9为伸缩叉臂立体图。

图10为伸缩叉臂俯视图。

图11为伸缩叉臂仰视图。

图12为伸缩叉臂前端面示意图。

图13为提升机构俯视图。

图14为提升机构侧面视图。

图15为夹布机构立体图i。

图16为夹布机构立体图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拉布机上料装置,按物料输送方向依次包括布匹架1、转运机构2、提升机构3和夹布机构4。

如图1至3所示,所述布匹架1包括框架11、设于框架11底部的脚轮14、若干设在框架11上的托板12和设在托板12下方的牵引板15。所述框架11呈矩形,其截面形状大致与托板12相同,所述框架11包括四个立柱111,四个立柱111的顶部之间通过顶部横梁相互连接,宽度方向的两根立柱111的下部之间设有下横梁112。所述牵引板15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下横梁112上,agv牵引车的顶升机构可以作用在牵引板15上,agv牵引车可以带动整个布匹架,实现布匹架的自动搬运。所述立柱111为铝型材,立柱111的侧面设有安装槽,长度方向相邻的两个立柱111之间设有若干托杆16,托杆16的底部设有三角形的支撑脚17,该支撑脚17通过螺栓锁紧在立柱111的安装槽中,因此,框架11上的托杆数量和托杆16的高度可以调整,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或布匹的类型设置托板12的数量和间隔。所述托板12包括矩形的金属边框121和设在边框121内的金属网122,金属网122的表面与边框121的顶面平齐,托板12主要由边框121和金属网122构成,金属网122具有一定的强度,且可以减轻托板12的重量。所述托板1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顶部设有供吸盘吸附的吸附板13,所述吸附板13的表面光滑,吸盘可以可靠的吸附在吸附板13上,吸附板13的长度与边框121的宽度近似,本实施例的吸附板13为不锈钢板,其通过铆接固定在边框121上。所述边框121内于所述金属网122的下方设有两块平行设置的支撑板18,两支撑板18之间的距离根据两叉臂之间的距离而设,支撑板18的位置即叉臂作用在托板12上的位置;所述支撑板18的两端分别与边框121焊接,支撑板18的两侧向上90°弯折形成翻边,该翻边结构可以加强支撑板18的强度,使其不容易变形;支撑板18的底部与边框121的底部平齐;自动化的搬运设备通过叉臂对托板12进行搬运时,叉臂承托在支撑板18的底部,从而将托板12从框架11中取出,支撑板18起到加强托板12承托部位的作用,同时提供叉臂水平度较好的面进行接触。

如图6、7所示,所述转运机构2包括机架21、设在机架21上的升降平台23、驱动升降平台23升降的第一驱动机构24、两个相互平行且安装在升降平台23上的伸缩叉臂22和驱动伸缩叉臂22伸缩的第二驱动机构26。

如图6至8所示,所述机架21包括底架211、设在底架211上方的顶架212和设在两侧的侧架213,侧架213的下端与底架211连接,侧架213的上端与顶架212连接。所述升降平台23设在两侧架213之间,所述顶架212与底架211的两端之间分别设有导向杆25,所述升降平台23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杆25配合的导向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4包括设在顶架212一端的第一电机241、设在机架21两侧的提升链条242和设在底架211上且用于连接两侧提升链条242的第一传动轴243,第一电机241驱动一侧的提升链条242,该提升链条242通过底部的第一传动轴243带动另一侧的提升链条242同步;所述升降平台23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座与两侧的提升链条242连接,两侧提升链条242的同步运动可以带动升降平台23平稳的升降。所述底架211的正面两侧设有导向片27,两导向片27之间形成喇叭形导向口,用于将布匹架导至正确的位置,便于伸缩叉臂22对接每一层的托板。

如图9至12所示,所述伸缩叉臂22包括固定臂节21、第一活动臂节22、第二活动臂节23、第一链条24和第二链条25;所述固定臂节21、第一活动臂节22和第二活动臂节23大致呈长条形,三者的长度基本相同,宽度基本相同固定臂节21可以固定在升降架上,工作时,固定臂节21的位置不变,第一活动臂节22和第二活动臂节23则可以进行伸缩。所述固定臂节21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侧板211、设在两第一侧板211前端之间的前固定板213、设在两第一侧板211后端之间的后固定板219和两根横向穿过两所述第一侧板211的链轮轴214。所述第一侧板211的内侧上部设有若干第一滚轮212,第一滚轮212一字排列,所述第一滚轮212为滚珠轴承,第一滚轮212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侧板211上。所述链轮轴214上套有齿轮215,链轮轴214伸出第一侧板211外的一端设有链轮216,两根链轮轴214上的链轮216之间通过第三链条218连接,电机可以通过齿轮或链条带动其中一根链轮轴214转动,第三链条218实现两根链轮轴214的同步;所述第一侧板211的外侧设有作用在第三链条218的张紧链轮217,可以调节第三链条218的张紧度。所述第一活动臂节22包括底板221、设在底板221两侧的第二侧板222和设在底板221底部两侧的第一l型板229。第一l型板229与底板221围成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滚轮212与所述第一滑槽配合,使第一活动臂节22能够沿固定臂节21直线运动;所述底板221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滚轮212处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沿底板221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滚轮212的上部设在第一限位槽内,可以使第一滚轮212沿直线运动。所述第二侧板222的内侧上部设有若干第二滚轮223,第二滚轮223一字排列,所述第二滚轮223为滚珠轴承,第二滚轮223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第二侧板222上。所述底板221的前端枢接第一过渡轮224,所述底板221的后端枢接第二过渡轮227,第一过渡轮224与第二过渡轮227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活动臂节22的底板221前端设有第一缺槽225,第一活动臂节22的底板221后端设有第二缺槽226,所述第一过渡轮224设在第一缺槽225内,第二过渡轮227设在第二缺槽226内。所述底板22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齿轮215啮合的齿条228,所述齿条228沿底板22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活动臂节23包括承托板231、设在承托板231底部两侧的第二l型板232和铺设在承托板231顶面的胶垫。第二l型板232与承托板231围成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滚轮223与所述第二滑槽配合,使第二活动臂节23能够沿第一活动臂节22直线运动。所述承托板231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滚轮223处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沿底板221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滚轮223的上部设在第二限位槽内,可以使第二滚轮223沿直线运动。胶垫用于增加承托板231表面的摩擦力,使其在托举物品时不会滑落。

如图9至12所示,所述第一链条24的一端固定在前固定板213上,第一链条24的另一端绕过第二过渡轮227后与第二活动臂节23的前端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链条2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动臂节23后端的底部,第二链条25的另一端绕过第一过渡轮224后固定在后固定板219上。所述前固定板213的上端设有连接座,所述第一链条24与连接座之间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呈凸形,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链条24的链节通过销轴连接,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与连接座连接,通过螺栓可以调节第一链条24的松紧,另外,第一链条24和第二链条25的其他固定端也可以采用连接头进行固定。

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6包括固定在升降平台23上的第二电机261和第二传动轴262,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伸缩叉臂22的第三链条连接,第二电机通过第二传动轴带动两个伸缩叉臂22同时运动,实现对布匹架上的托板的转运。

伸缩叉臂22的原理:外部驱动机构驱动其中一根链轮轴214,该被驱动的链轮轴214通过第三链条218带动另外一根链轮轴214,工作时可实现两根链轮轴214同时同向旋转;链轮轴214带动齿轮215旋转,由于齿轮215与第一活动臂节22底部的齿条228啮合,齿轮215的旋转可转换为第一活动臂节22的直线运动,在第一链条24和第二链条25的作用下,第一活动臂节22能与第二活动臂节23联动,即当第一活动臂节22相对固定臂节21伸出时,第二活动臂节23相对第一活动臂节22伸出,当第一活动臂节22相对固定臂节21回缩时,第二活动臂节23相对第一活动臂节22回缩。

转运机构原理:当需要对布匹架上的布匹进行转运时,首先将布匹架移动到靠近机架21的正面一侧;然后启动第一启动机构将升降平台23调至合适的高度;然后启动第二驱动机构26,使伸缩叉臂22向布匹架一侧伸出,伸缩叉臂22可以将布匹架上放置有布匹的托板取出;然后伸缩叉臂22收缩并向反方向伸出,实现布匹由一侧的布匹架中转运至另一侧的拉布机中。

如图13、14所示,所述提升机构3包括矩形的固定架31和固定在固定架31两端的升降气缸32。所述固定架31固定在梁横梁的一端,横梁的另一端固定在机架的顶架上,使固定架31悬挂在转运机构一侧的上方。所述升降气缸32倒置设置,升降气缸32的伸缩轴下端设有能将托板提起的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33包括安装板331和设在安装板331上的气动钩板332或真空吸盘,本实施例选用气动钩板;所述气动钩板包括气缸和钩板,通过气缸的伸缩轴控制钩板的翻转,当钩板装置水平状态时,可以勾住托板的两端,然后通过升降气缸32可以将整块托板进行升降。所述固定架31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导杆33,导杆33与所述导向孔配合,使安装板的升降运动更平稳。

如图15、16所示,所述夹布机构4包括安装架、设在安装架上的气动夹411、用于驱动安装架垂直方向运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和用于驱动第三驱动机构前后运动的第四驱动机构。所述安装架呈t形,其包括立杆49和设在立杆49下端的横杆412,立杆49与横杆412相互垂直,立杆49与横杆412均为铝合金型材,其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气动夹411安装在所述横杆412上并呈一字排列,本实施例中,横杆412上一共设有三个气动夹411,分别分布在横杆412的两端及中间,用于夹持在布头的两端及中间位置。所述气动夹411包括气缸和夹头,气缸的伸缩杆驱动夹头开合运动。为实现气动夹411能够精准夹持布头,在横杆412上还设有检测探头,用于检测布头的位置。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l形的安装座、第三电机410、第一同步带413和第一同步带轮414。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垂直的立板48和底板47,所述第三电机410固定在立板48的一侧上,第三电机410的输出轴穿过立板48后与第一同步带轮414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41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杆49的两端,所述立板48上枢接有第一张紧轮415和第二张紧轮416,第一张紧轮415、第二张紧轮416和同步带轮在立板48上呈三角形分布,第一同步带413依次绕过第一张紧轮415、第一同步带轮414和第二张紧轮416,第三电机410的正反转带动第一同步带轮414的正反转,进而带动第一同步带413,从而实现安装架的升降;所述立杆49与立板48之间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实现滑动连接,使安装架的升降运动更平稳。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悬臂46、第四电机41、第二同步带43、设在悬臂46一端的第二同步带轮42和设在悬臂46另一端的第三同步带轮45。所述第二同步带43设在第二同步带轮42与第三同步带轮45之间,所述第四电机41的输出轴与第二同步带轮42连接,所述安装座通过连接座44与第二同步带43连接,第四电机41通过驱动第二同步带43带动安装座及安装架前后运动;所述底板47与悬臂46之间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实现滑动连接,使安装架的前后运动更平稳。所述横杆412、立杆49和悬臂46相互垂直,实现安装架的z轴运动和y轴运动;悬臂的一端固定在提升机构3的固定架上。折叠的布匹连同托板被转运到位后,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架达到布匹的正上方,然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架下降至布匹的布头位置,然后气动夹411夹住布匹的布头,然后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架上升,安装架通过气动夹411将布匹的布头拉起,最后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安装架前后移动,将布头牵引至拉布机中。

本实用新型上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布匹通过叠布机叠放在托板上;

(2)将托板连同叠放的布匹放入布匹架上分层设置;

(3)利用人工或agv牵引车将布匹架转运至转运机构的一侧;

(4)转运机构的伸缩叉臂向布匹架一侧伸出,伸缩叉臂承托在托板底部的支撑板上,然后将托板连通布匹从布匹架上取出;

(5)伸缩叉臂回缩并向另一侧伸出,从而将托板转运至转运机构的另一侧;

(6)提升机构下降并将承托在伸缩叉臂上的托板抓紧,待伸缩叉臂回缩离开托板底部后,提升机构将托板放置在工作台上;

(7)夹布机构的安装架下降,气动夹将布匹的布头夹住后,安装架上升并前后移动将布头牵引至拉布机的输入端,完成上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转运机构的伸缩叉臂可以将储存在布匹架中的多层托板连同布匹依次取出并转运至提升机构的下方;提升机构可以将托板从伸缩叉臂上取下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夹布机构可以将放置在托板上的布匹的布头夹紧并牵引至拉布机中;整个上料过程由多个自动化设备共同协作完成,作业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