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酯螺旋输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1304发布日期:2020-09-15 19:1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左酯螺旋输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左酯螺旋输送管,属于管道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螺旋输送工作原理是旋转的螺旋叶片将物料推移而进行螺旋输送输送,使物料不与螺旋输送叶片一起旋转的力是物料自身重量和螺旋输送对物料的摩擦阻力,螺旋输送旋转轴上焊的螺旋叶片,叶片的面型根据输送物料的不同有实体面型、带式面型、叶片面型等型式,螺旋输送的螺旋轴在物料运动方向的终端有止推轴承以随物料给螺旋的轴向反力,在机长较长时,应加中间吊挂轴承,现有的装置,不能很好的便于安装与拆卸,便会造成时候清洗麻烦,同时造成了往往因某一处零件损坏,需要整体进行更换的情况,为此,提供左酯螺旋输送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左酯螺旋输送管,可以很好的便于拆卸与安装,同时避免了往往因某一处零件损坏,需要整体进行更换的情况,方便工作结束后清洗,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装置的使用寿命,避免了需要更换新的部件所需的成本,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左酯螺旋输送管,包括承载管体,所述承载管体内腔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内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承载管体内腔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紧固部件,所述紧固部件包括承载块、第二螺栓孔、可调节杆、固定钳、连接凹槽、连接块与密封圈,所述承载块一侧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承载块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可调节杆,所述可调节杆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钳,所述固定钳相对侧贴覆有密封圈,所述固定钳相对侧分别设有连接凹槽与连接块,所述固定钳内侧卡扣有带动杆,所述带动杆外壁套嵌有带动环,所述带动环外壁阵列分布有螺旋片,所述带动杆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扣环,且所述各个带动杆通过卡扣环相卡扣连接。

进一步而言,所述固定钳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伸缩杆,且所述固定钳尺寸为四分之一圆。

进一步而言,所述连接块呈对称固定连接于固定钳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凹槽呈对称开设于固定钳左右两侧,且所述连接凹槽内壁周长与连接块外径周长相匹配。

进一步而言,位于左侧的所述固定钳与位于右侧的所述固定钳通过连接块与连接凹槽相卡扣连接,且所述各个固定钳尺寸均相匹配。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螺栓孔呈对称开设于承载块外侧左右两端,且所述第二螺栓孔尺寸、位置均与第一螺栓孔尺寸、位置相匹配。

进一步而言,所述承载块通过第二螺栓孔与承载管体通过第一螺栓孔相卡扣连接,且所述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左酯螺旋输送管,通过设有的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可以很好的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承载管体与紧固部件,通过设置的紧固部件可以很好的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可伸缩杆,以此来调节固定钳的大小,可以卡扣不同尺寸的带动杆,通过设置的固定钳,可以很好的通过连接凹槽与连接块相卡扣连接,通过设置的卡扣环,可以很好的连接带动杆,便于拆卸与安装,同时便于在使用后清洁与避免了往往因某一处零件损坏,需要整体进行更换的情况,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左酯螺旋输送管承载管体内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酯螺旋输送管承载管体内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左酯螺旋输送管第二螺栓孔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酯螺旋输送管固定钳调整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左酯螺旋输送管紧固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左酯螺旋输送管卡扣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承载管体;2、第一螺栓孔;3、固定螺栓;4、紧固部件;5、承载块;6、第二螺栓孔;7、可调节杆;8、固定钳;9、连接凹槽;10、连接块;11、密封圈;12、带动杆;13、带动环;14、螺旋片;15、卡扣环;16、可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所示,左酯螺旋输送管,包括承载管体1,所述承载管体1内腔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螺栓孔2,所述第一螺栓孔2内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3,所述承载管体1内腔通过固定螺栓3连接有紧固部件4,所述紧固部件4包括承载块5、第二螺栓孔6、可调节杆7、固定钳8、连接凹槽9、连接块10与密封圈11,所述承载块5一侧开设有第二螺栓孔6,所述承载块5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可调节杆7,所述可调节杆7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钳8,所述固定钳8相对侧贴覆有密封圈11,所述固定钳8相对侧分别设有连接凹槽9与连接块10,所述固定钳8内侧卡扣有带动杆12,所述带动杆12外壁套嵌有带动环13,所述带动环13外壁阵列分布有螺旋片14,所述带动杆12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扣环15,且所述各个带动杆12通过卡扣环15相卡扣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钳8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伸缩杆7,且所述固定钳8尺寸为四分之一圆,所述连接块10呈对称固定连接于固定钳8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凹槽9呈对称开设于固定钳8左右两侧,且所述连接凹槽9内壁周长与连接块10外径周长相匹配,所述连接凹槽9与连接块10可以很好的卡扣各个固定钳8。

本实施例中,位于左侧的所述固定钳8与位于右侧的所述固定钳8通过连接块10与连接凹槽9相卡扣连接,且所述各个固定钳8尺寸均相匹配,所述第二螺栓孔6呈对称开设于承载块5外侧左右两端,且所述第二螺栓孔6尺寸、位置均与第一螺栓孔2尺寸、位置相匹配,所述各个固定钳8通过连接凹槽9与连接块10卡扣固定,可以很好的卡扣不同尺寸的带动杆12。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承载块5通过第二螺栓孔6与承载管体1通过第一螺栓孔2相卡扣连接,且所述通过固定螺栓3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孔2与第二螺栓孔6,可以很好的通过固定螺栓3连接承载管体1与紧固部件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第一螺栓孔2与第二螺栓孔6,可以通过固定螺栓3协作,以此连接承载管体1与紧固部件4,通过调整紧固部件4其内部的可伸缩杆16,可以很好的调整固定钳8的大小(调整到与带动杆12尺寸相匹配),通过连接凹槽9与连接块10以此来卡扣连接各个固定钳8(固定钳8卡合后为“圆”形结构),可以很好的卡扣带动杆12,通过卡扣环15可以很好的连接带动杆12,带动杆12通过外部驱动电机进行旋转,从而带着带动环13与螺旋片14进行旋转工作。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左酯螺旋输送管,包括承载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管体(1)内腔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螺栓孔(2),所述第一螺栓孔(2)内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3),所述承载管体(1)内腔通过固定螺栓(3)连接有紧固部件(4),所述紧固部件(4)包括承载块(5)、第二螺栓孔(6)、可调节杆(7)、固定钳(8)、连接凹槽(9)、连接块(10)与密封圈(11),所述承载块(5)一侧开设有第二螺栓孔(6),所述承载块(5)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可调节杆(7),所述可调节杆(7)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钳(8),所述固定钳(8)相对侧贴覆有密封圈(11),所述固定钳(8)相对侧分别设有连接凹槽(9)与连接块(10),所述固定钳(8)内侧卡扣有带动杆(12),所述带动杆(12)外壁套嵌有带动环(13),所述带动环(13)外壁阵列分布有螺旋片(14),所述带动杆(12)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扣环(15),且所述各个带动杆(12)通过卡扣环(15)相卡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酯螺旋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8)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伸缩杆(16),且所述固定钳(8)尺寸为四分之一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酯螺旋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0)呈对称固定连接于固定钳(8)左右两侧,所述连接凹槽(9)呈对称开设于固定钳(8)左右两侧,且所述连接凹槽(9)内壁周长与连接块(10)外径周长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酯螺旋输送管,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的所述固定钳(8)与位于右侧的所述固定钳(8)通过连接块(10)与连接凹槽(9)相卡扣连接,且所述各个固定钳(8)尺寸均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酯螺旋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栓孔(6)呈对称开设于承载块(5)外侧左右两端,且所述第二螺栓孔(6)尺寸、位置均与第一螺栓孔(2)尺寸、位置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酯螺旋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块(5)通过第二螺栓孔(6)与承载管体(1)通过第一螺栓孔(2)相卡扣连接,且所述通过固定螺栓(3)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左酯螺旋输送管,包括承载管体,所述承载管体内腔左右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内腔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紧固部件包括承载块、第二螺栓孔、可调节杆、固定钳、连接凹槽、连接块与密封圈,所述承载块一侧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承载块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可调节杆,所述可调节杆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钳,通过设置的固定钳,可以很好的通过连接凹槽与连接块相卡扣连接,通过设置的卡扣环,可以很好的连接带动杆,便于拆卸与安装,同时便于在使用后清洁与避免了往往因某一处零件损坏,需要整体进行更换的情况,提高了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辉;杨柳;沈银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兄弟医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