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3188发布日期:2021-05-07 22:5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装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出于卫生、方便、节约时间等使用需求,直接可以食用的罐装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有灌装设备的裁切装置一般只是利用切刀将连续的片材切断得到单个食品,不能根据单个食品的具体形状进行裁切,不利于提高单个食品的外形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装设备,有效提高裁切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灌装设备,包括水平拖动装置及裁切装置,水平拖动装置包括

拖动支架;

拖动电机,设于拖动支架的一侧;

拖动传动机构,设于拖动支架的另一侧,包括凸轮连杆传动组件、导向杆、拖动座及拖动杆,凸轮连杆传动组件与拖动电机传动连接,导向杆与拖动杆的轴向均与输送方向一致,拖动座套设于导向杆上且拖动座连接于凸轮连杆传动组件,拖动杆固定于拖动座上;以及

夹持机构,固定于拖动杆上,且具有夹紧状态和松开状态,夹持机构处于夹紧状态时拖动电机通过拖动传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沿输送方向的正向移动,夹持机构处于松开状态时拖动电机通过拖动传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沿输送方向的反向移动复位;

裁切装置包括裁切电机、裁切传动机构、裁切模刀、前压板、后压板、前座板及后座板,前座板与后座板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前压板设于前座板的后侧,裁切模刀及后压板设于后座板的前侧,裁切电机通过裁切传动机构驱动前座板与后座板在前后方向上同步相向移动或同步背向移动,后压板、前压板及前座板上均设有与裁切模刀配合的废边出口;

所述裁切模刀的运动范围位于夹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

优选的,所述凸轮连杆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拖动凸轮、第二拖动凸轮、第一拖动连杆、第二拖动连杆及转筒,第一拖动凸轮与第二拖动凸轮均偏心套设于拖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转筒可转动设于拖动支架上,第一拖动连杆的一端与转筒连接、另一端与拖动座连接,第一拖动连杆与第一拖动凸轮的周缘抵触配合,第二拖动连杆的一端与转筒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拖动凸轮的周缘抵触配合,拖动电机通过第一拖动凸轮与第一拖动连杆的配合及第二拖动凸轮与第二拖动连杆的配合驱动拖动座沿输送方向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凸轮连杆传动组件还包括导向连杆、滑块及第三拖动连杆,导向连杆设于第一拖动连杆上,滑块可滑动设于导向连杆上,第三拖动连杆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拖动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拖动连杆上设有可转动设置的第一滚轮,第一拖动连杆通过第一滚轮与第一拖动凸轮的周缘抵触配合;所述第二拖动连杆的端部设有可转动设置的第二滚轮,第二拖动连杆通过第二滚轮与第二拖动凸轮的周缘抵触配合。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座、夹持块及夹持气缸,夹持座固定于拖动杆上,夹持块设有两个且两个夹持块可活动设于夹持座上,夹持气缸驱动两个夹持块相互靠近实现夹紧或相互远离实现松开。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沿拖动杆的轴向间隔设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后座板上设有导向柱,后压板上设有供导向柱插入的导套,导向柱的前端插设于导套中,导向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前端抵触于后压板、后端抵触于导向柱。

优选的,所述裁切传动机构包括减速器、裁切凸轮、前柄杆、后柄杆、前推杆、后推杆、联动板及联动杆,裁切凸轮偏心套设于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前推杆、后推杆及联动杆的轴向均沿前后方向设置,前柄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裁切凸轮和前推杆的后端,前推杆的前端与后座板连接,后柄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凸轮和后推杆,联动板与后推杆的后端连接,联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联动板和前座板。

优选的,所述裁切传动机构还包括前推板和后推板,前推板与前推杆的后端连接,前柄杆通过前推板与前推杆的后端连接,后推板设于后柄杆与后推杆之间,后柄杆通过后推板与后推杆的前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柄杆的后端与后柄杆的前端均套设于裁切凸轮的周向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灌装设备,裁切电机通过裁切传动机构驱动前座板和后座板同步相向移动时,前压板与后压板接触并夹紧片材,后压板在抵触作用下相对于后座板向后浮动,使裁切模刀可以对片材上需要裁切的部位进行裁切,被裁切下来的废料经废边出口脱离裁切装置。裁切完成后,裁切电机通过裁切传动机构驱动前座板和后座板同步背向移动,前压板与后压板松开经裁切得到的单个食品,该单个食品经输出装置输离灌装设备。由于后压板可相对于后座板前后浮动,便于使裁切模刀根据单个食品的形状对片材进行有效的裁切,有利于提高裁切效果。水平拖动装置拖动片材沿输送方向移动,使片材能被裁切装置裁切得到包装完成的单个食物。

2、凸轮连杆传动组件采用两套凸轮与连杆配合的结构,拖动电机通过两套凸轮连杆结构的配合实现驱动拖动座往复移动的目的,从而实现驱动拖动杆及夹持机构往复移动的目的,凸轮连杆传动组件的结构合理,能很好的满足传动要求。

3、通过导向柱与导套的配合使后压板相对于后座板前后浮动时受到有效的限位,有利于提高后压板的结构稳定性。后压板与前压板接触并相对于后座板向后浮动时,弹簧受力压缩。后压板与前压板松开时,弹簧可以带动后压板相对于后座板自动向前浮动实现复位,使后压板的位置状态能满足裁切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水平拖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水平拖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插棒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插棒装置的前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7为图6中相关构件的爆炸视图;

图8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插棒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插棒装置的接驳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c处的放大视图;

图11为棒体未插入片材上的料腔中时的示意图;

图12为棒体在料腔中向下插入到位时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灌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灌注装置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4中d处的放大视图;

图16为片材的局部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封口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封口装置的单个机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封口装置的单个机构侧视图;

图20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封口装置的单个机构俯视图;

图21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封口装置的封口机构局部示意图;

图22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裁切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一灌装设备中裁切装置的侧视图;

图24为图23中e处的放大视图。

图中,100-插棒装置,110-插棒支架,111-复位凸起,120-储料部件,121-储料电机,122-储料减速器,123-送棒转盘,1231-储棒槽,124-护板,125-转轴,130-输料件,131-第一输料通道,140-接驳组件,141-接驳台,1411-第二输料通道,142-接驳气缸,150-插棒组件,151-插针,1511-定位片,152-插棒气缸,153-上架板,1531-检测通孔,154-下架板,1541-定位孔,155-柱套,156-第一弹簧,157-导引块,158-第二弹簧,159-检测件,160-导向组件,161-导向管,1611-导向通道,162-导向气缸,163-导向板,170-防脱组件,171-第一夹块,172-第二夹块,173-第一防脱气缸,174-第二防脱气缸,180-限位组件,181-限位板,182-限位槽,200-灌注装置,211-灌注基架,212-灌注架板,213-横梁,2131-定位凸台,220-定量阀,221-阀杆,222-出料嘴,223-进料嘴,224-清洗嘴,231-第一灌注电机,232-第一灌注连杆,233-第一灌注推梁,234-第一灌注推杆,240-升降台,250-灌注嘴,261-第二灌注电机,262-第二灌注曲柄,263-第二灌注连杆,264-第二灌注推梁,265-第二灌注推杆,271-第一导向筒,272-第二导向筒,273-基板,281-灌注气缸,282-支板,300-封口装置,310-加热机构,311-加热块,312-第一基座,313-加热气缸,314-加热前推板,315-加热后推板,320-封口机构,321-封口块,3211-定型斜面,322-第二基座,323-封口气缸,324-封口前推板,325-封口后推板,330-整形机构,331-整形块,332-第三基座,333-整形气缸,334-整形前推板,335-整形后推板,340-冷压机构,341-冷压块,342-第四基座,343-冷压气缸,344-冷压前推板,345-冷压后推板,351-传动联动座,352-传动前曲柄,353-传动后曲柄,354-传动前推杆,355-传动后推杆,356-传动连杆,357-传动联动板,400-裁切装置,410-裁切电机,420-裁切模刀,431-前压板,4311-避让槽,432-后压板,433-前座板,434-后座板,435-废边出口,436-导向柱,4361-定位凸缘,437-导套,438-裁切弹簧,439-套筒,441-裁切减速器,442-裁切凸轮,443-前柄杆,444-后柄杆,445-裁切前推板,446-裁切前推杆,447-裁切后推板,448-裁切后推杆,449-联动板,4410-裁切联动杆,450-裁切基座,500-水平拖动装置,510-拖动支架,520-拖动电机,531-第一拖动凸轮,532-第二拖动凸轮,533-第一拖动连杆,534-第二拖动连杆,535-转筒,536-导向连杆,537-滑块,538-第一滚轮,539-第二滚轮,540-第三拖动连杆,550-拖动座,560-拖动杆,570-导向杆,581-夹持座,582-夹持块,583-夹持气缸,600-震动上棒装置,700-片材,701-料腔,800-棒体,900-输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4所示,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灌装设备,包括水平拖动装置500及裁切装置400。水平拖动装置500包括拖动支架510、拖动电机520、拖动传动机构及夹持机构,拖动电机520及拖动传动机构分别设于拖动支架510的相对两侧。拖动传动机构包括凸轮连杆传动组件、导向杆570、拖动座550及拖动杆560,凸轮连杆传动组件与拖动电机520传动连接,导向杆570与拖动杆560的轴向均与输送方向一致,拖动座550套设于导向杆570上且拖动座550连接于凸轮连杆传动组件,拖动杆560固定于拖动座550上。夹持机构固定于拖动杆560上,且具有夹紧状态和松开状态,夹持机构处于夹紧状态时拖动电机520通过拖动传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沿输送方向的正向移动,夹持机构处于松开状态时拖动电机520通过拖动传动机构驱动夹持机构沿输送方向的反向移动复位。裁切装置400包括裁切电机410、裁切传动机构、裁切模刀420、前压板431、后压板432、前座板433及后座板434,前座板433与后座板434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且前座板433位于后座板434的前侧。前压板431设于前座板433的后表面上,裁切模刀420及后压板432设于后座板434的前表面上,后压板432可相对于后座板434前后浮动。裁切电机410通过裁切传动机构驱动前座板433与后座板434在前后方向上同步相向移动或同步背向移动,后压板432、前压板431及前座板433上均设有与裁切模刀420配合的废边出口435。裁切模刀的运动范围位于夹持机构的输送方向上。

本实施例中,灌装设备采用左右方向上的直线输送方式,水平拖动装置500拖动片材700自左向右移动,将与左右方向水平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导向杆570及拖动杆560的轴向均沿左右方向布置,拖动电机520通过凸轮连杆传动组件驱动拖动座550、拖动杆560及夹持机构在左右方向上往复运动。灌装设备还包括机架,拖动支架510及导向杆570设于机架上。

结合图2、图3,凸轮连杆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拖动凸轮531、第二拖动凸轮532、第一拖动连杆533、第二拖动连杆534、转筒535、导向连杆536、滑块537及第三拖动连杆540,第一拖动凸轮531与第二拖动凸轮532均偏心套设于拖动电机520的电机轴上,转筒535可转动设于拖动支架510上。第一拖动连杆533的一端套设于转筒535的外部,第一拖动连杆533的中间部位设有可转动的第一滚轮538,第一滚轮538与第一拖动凸轮531的周缘抵触配合。导向连杆536固定于第一拖动连杆533上,滑块537可滑动设于导向连杆536上,第三拖动连杆540的一端与滑块537铰接,另一端与拖动座550铰接。第二拖动连杆534的一端套设于转筒535的外部,另一端设有可转动的第二滚轮539,第二滚轮539与第二拖动凸轮532的周缘抵触配合。拖动电机520通过两套凸轮连杆结构的配合驱动拖动座550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拖动杆560穿经拖动座550设置,为了提高夹持效果,夹持机构沿拖动杆560的轴向间隔设有多个。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座581、夹持块582及夹持气缸583,夹持座581固定于拖动杆560上,夹持块582设有两个且两个夹持块582可活动设于夹持座581上,夹持气缸583驱动两个夹持块582相互靠近实现夹紧或相互远离实现松开。本实施例中,两个夹持块582沿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夹持气缸583的轴向也沿前后方向布置。

拖动电机520通过拖动传动机构驱动拖动座550和拖动杆560向右移动时,夹持机构夹紧片材。拖动电机520通过拖动传动机构驱动拖动座550和拖动杆560向左移动复位时,夹持机构松开片材。

结合图22至图24,裁切装置400还包括裁切基座450,裁切电机410及裁切传动结构设于裁切基座450上,前座板433与后座板434位于裁切基座450的前侧。前压板431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前座板433的后表面上,裁切模刀420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后座板434的前表面上。废边出口435的形状与裁切模刀420的形状适配,前压板431的后表面上与后压板432的前表面上均设有与片材上灌装后的料腔相适配的凹腔。

后压板432与后座板434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定位设置、另一端接触于后压板432。本实施例中,后座板434上固定有导向柱436,后压板432上设有与导向柱436配合的导套437,导向柱436的前端插设于导套437中,导向柱436及导套370的轴向均沿前后方向布置。弹性件为裁切弹簧438,裁切弹簧438套设于导向柱436的外部。导向柱436上设有位于后座板434前侧的定位凸缘4361,裁切弹簧438的后端抵于定位凸缘4361上实现定位设置,裁切弹簧438的前端抵于后压板432的后表面上。后压板432通过导向柱436与裁切弹簧438的配合可浮动安装在后座板434的前表面上,裁切时,前压板431与后压板432相向运动夹紧片材并相对于后座板434向后移动,后压板432相对于后座板434向后浮动并使裁切弹簧438受力压缩。裁切完成后,前压板431与后压板432背向运动松开片材时,裁切弹簧438可以带动后压板432相对于后座板434向前浮动进行复位。

为了避免导向柱436在裁切时与前压板431抵触导致前、后压板不能向后移动足够的距离,前压板431的后表面上设有用于避让导向柱436的避让槽4311,使前、后压板在裁切片材时能向后移动足够的距离,保证裁切模刀420能有效的裁切片材。

裁切传动机构包括裁切减速器441、裁切凸轮442、前柄杆443、后柄杆444、裁切前推板445、裁切前推杆446、裁切后推板447、裁切后推杆448、裁切联动板449及裁切联动杆4410,裁切前推杆446、裁切后推杆448及裁切联动杆4410均可前后移动的穿设于裁切基座450上且轴向与前后方向一致。裁切前推板445固定连接于裁切前推杆446的后端,裁切前推板445的前端与后座板434连接。裁切后推板447固定连接于裁切后推杆448的前端,裁切后推杆448的前端与裁切联动板449连接,裁切联动板449位于裁切基座450的后侧。裁切联动杆4410的后端与裁切联动板449固定连接,前端与前座板433固定连接。裁切电机410竖直且固定在裁切基座450的顶部,裁切减速器441设于裁切基座450内,裁切减速器441的输入轴与裁切电机410的电机轴传动连接,裁切减速器441的输出轴的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裁切凸轮442偏心套设于裁切减速器441的输出轴上,前柄杆443的后端套设于裁切凸轮442的周向外部、前端与裁切前推板445铰接,后柄杆444的前端套设于裁切凸轮442的周向外部、后端与裁切后推板447铰接。裁切电机410通过裁切减速器441驱动裁切凸轮442转动,裁切凸轮442通过前柄杆443、裁切前推板445及裁切前推杆446驱动后座板434前后移动,裁切凸轮442同时通过后柄杆444、裁切后推板447、裁切后推杆448、裁切联动板449及裁切联动杆4410驱动前座板433前后移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裁切的稳定性,裁切前推杆446、裁切后推杆448及裁切联动杆4410均上下平行且间隔的设有两根,裁切基座450上设有与裁切前推杆446、裁切后推杆448及裁切联动杆4410配合的导套。裁切基座450大致呈箱体状,裁切减速器441、前柄杆443、后柄杆444、裁切前推板445及裁切后推板447位于裁切基座450的内部。

为了合理减小裁切装置400整体的外形尺寸,裁切联动杆4410穿经后座板434设置,后座板434上固定有与裁切联动杆4410配合的套筒439,裁切联动杆4410的前端穿经套筒439并与前座板433连接。

裁切电机410通过裁切传动机构驱动前座板433和后座板434相向移动,前压板431和后压板432在移动到位时夹紧片材并相对于后座板434向后浮动,裁切模刀420对片材700上位于两个料腔701之间的部位进行裁切,被切除的片材在裁切模刀420的带动下经废边出口435脱离裁切装置400。裁切完成后,裁切电机410通过裁切传动机构驱动前座板433和后座板434背向移动复位,前压板431与后压板432松开片材,裁切得到的单个食品脱离裁切装置400向下掉落在输出装置900的传送带上,传送带带动单个食品向右移动至脱离灌装设备。

灌装设备还包括设于插棒装置100、灌注装置200、封口装置300及输出装置900,插棒装置100、灌注装置200及封口装置300设于裁切装置的上游且自左向右依次设置,输出装置900设于裁切装置的下游。灌装设备工作时,各装置同时运行。插棒装置100将棒体800插入片材700上的料腔内,灌注装置200向插有棒体的料腔701中灌注物料,封口装置300对灌注完成后的腔体进行封口,裁切装置400切除片材700上的多余部位得到单个包装完成的插棒类食品,单个包装完成的食品通过输出装置900输离灌装设备。

结合图4至图10,插棒装置100包括插棒支架110、储料部件120、输料件130、接驳组件140、插棒组件150及导向组件160。储料部件120包括驱动件、护板124和送棒转盘123,送棒转盘123与护板124设于插棒支架110上,驱动件与送棒转盘123连接并驱动送棒转盘在竖向上转动。送棒转盘123上设有多个围绕送棒转盘的轴心线等角度均匀分布的储棒槽1231,储棒槽1231的延伸方向与送棒转盘的径向重合,护板124位于送棒转盘123的一侧且位于送棒转盘该侧储棒槽1231的延伸方向上。输料件130设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一输料通道131,第一输料通道的顶端位于送棒转盘123的下方。送棒转盘123转动至储棒槽1231的延伸方向位于竖向上时,储棒槽与第一输料通道131对接导通。接驳组件140设有在水平方向上前后往复运动的接驳台141,接驳台141上设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二输料通道1411。接驳台141向后移动到位时位于输料件130的底部,第二输料通道1411与第一输料通道131对接导通。插棒组件150包括插针151及插棒气缸152,插针151沿竖向延伸,插针151在插棒气缸152的驱动下在竖向上往复运动。导向组件160设有在竖向上往复运动的导向管161,导向管161上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导向通道1611,导向通道位于插针151的运动范围内。接驳台141向前移动到位时,接驳台141位于插针151的底部,第二输料通道1411与导向通道1611对接导通,插针151可向下插入第二输料通道1411及导向通道1611中。拖动杆560带动夹持机构往复运动的方向与第一输料通道131的延伸方向垂直,导向管161的运动方向与拖动杆560带动夹持机构往复运动的方向垂直。

储料部件120的驱动件包括固定在插棒支架110一侧的储料电机121和储料减速器122,储料电机的电机轴与储料减速器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插棒支架110的顶部设有可转动且轴向沿左右方向布置的转轴125,送棒转盘123套设于转轴125上,转轴125的一端与储料减速器12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储料电机121通过储料减速器驱动转轴125和送棒转盘123沿图8中所示的ω方向转动。护板124固定在插棒支架110的顶部,护板124沿前后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弧形且护板与送棒转盘同心设置,护板124位于送棒转盘123前侧下部的外侧,防止储棒槽1231内的棒体800脱离储棒槽。

结合图6、图7,插棒组件150还包括缺棒检测结构,缺棒检测结构包括上架板153、下架板154、柱套155、第一弹簧156、导引块157、第二弹簧158及检测件159。插棒气缸152竖直且固定在插棒支架110上,下架板154连接于插棒气缸的活塞杆,上架板153设于下架板154的顶部且可相对于下架板沿左右方向来回移动。插针151穿经上架板153与下架板154,柱套155套设于插针的顶部,上架板153设有与柱套配合的检测通孔1531,检测通孔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且长度大于柱套的外径,下架板154设有与柱套配合的定位孔1541。导引块157固定在上架板153的右端部处,插棒支架110的上部设有与导引块157配合的复位凸起111,导引块及下架板均设有与第一弹簧配合的孔,第一弹簧的一端插设于下架板上的孔中、另一端插设于导引块上的孔中。插针151上设有位于下架板154下方的定位片1511,第二弹簧158套设于插针上,第二弹簧的顶端抵于下架板的底部、底端抵于定位片上。检测件159固定在插棒支架110上且位于上架板153的右侧,检测件159信号连接于灌装设备的控制元件,具体的,检测件159优选采用红外传感器。插棒组件150下移到位时,上架板153与导引块157位于同一高度,检测件159通过检测导引块157是否发生左右移动而实现检测上架板153是否发生横向移动。

导向组件160还包括导向气缸162和导向板163,导向气缸162竖直且设于插棒支架110上,导向板163连接于导向气缸的活塞杆,导向管161设于导向板163上,导向气缸162驱动导向板163在竖向上往复运动。

结合图9,接驳组件140还包括用于驱动接驳台141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接驳气缸142,接驳台141连接于接驳气缸的活塞杆。接驳气缸142驱动接驳台141向后移动到位时,接驳台141位于输料件130的正下方,第二输料通道1411与第一输料通道131对接导通。接驳气缸142驱动接驳台141向前移动到位时,接驳台141位于插针151的正下方且位于导向管161的正上方,第二输料通道1411与导向通道1611对接导通,插针151可以向下插入第二输料通道1411及导向通道1611中。

结合图10,插棒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导向组件160底部的防脱组件170,防脱组件170包括第一夹块171、第二夹块172、第一防脱气缸173及第二防脱气缸174,第一夹块171与第二夹块172相对设置,第一、二防脱气缸都固定在插棒支架110且上下横置。第一夹块连接于第一防脱气缸的活塞杆,第二夹块连接于第二防脱气缸的活塞杆,第一防脱气缸与第二防脱气缸驱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同步相向运动或同步背向运动。插棒时,防脱组件170夹紧片材。插棒完成后,水平拖动装置拖动片材向右移动时,防脱组件松开片材。

插棒装置100还包括设于防脱组件170底部的限位组件180,限位组件180包括两块相对设置且固定在插棒支架110上的限位板181,两块限位板181之间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限位槽182。

本实施例中,转轴125上共设有六个沿横向等间距分布的送棒转盘123,每个送棒转盘上设有八个围绕送棒转盘的轴心线等角度均匀分布的储棒槽1231。相应的,第一输料通道131、第二输料通道1411、插针151、导向管161也沿横向等间距分布有六个,每个插针151上均套设有柱套155。

灌装设备还包括设于插棒装置100后侧的震动上棒装置600,震动上棒装置600包括箱体、震动机、输出机构等,待插入料腔的棒体800放置在箱体中,震动机使箱体中的棒体发生震动并使棒体在输出机构的作用下按序挨个输出。片材700经对折、加热、成型后形成如图11、图12所示用于灌注物料的料腔701,插棒装置在灌注物料前将棒体插入料腔中。

棒体800在震动上棒装置600的作用下被送入送棒转盘123上的储棒槽1231中,送棒转盘123转动至储棒槽1231的延伸方向位于竖向上时,接驳台141向后移动到位,储棒槽1231、第一输料通道131及第二输料通道1411对接导通,棒体脱离储棒槽并经第一输料通道向下落入第二输料通道1411中。随后,接驳气缸142驱动接驳台141向前移动。接驳台141向前移动到位时,第二输料通道1411与导向通道1611对接导通,此时,防脱组件170夹紧片材700并避让开料腔701。导向气缸162先驱动导向管161向下移动使导向管插入料腔701中,导向管下移到位后,插棒气缸152驱动插针151及缺棒检测结构下移。插针151下移过程中将棒体800向下插入料腔701中,如图12所示,插针带动棒体向下插入到位时,插针151在棒体的抵触作用下相对于下架板154上移一小段距离并使第二弹簧158受压变形,插针151带动柱套155向上脱离定位孔1541而与检测通孔1531配合,上架板153在第一弹簧156的作用下相对于下架板154向右移动,检测件159的输出信号发生变化,灌装设备的控制元件根据检测件159的信号变化判定该次插棒动作的六根棒体800全部插入到位。插棒完成后,插棒气缸152先行带动插针151及缺棒检测结构上移复位,导引块157在复位过程中与复位凸起111抵触带动上架板153左移复位。上架板153复位后,第二弹簧158恢复形变并带动插针151和柱套155相对于下架板154向下回落,使柱套的下端重新插入定位孔1541中。然后,导向气缸162驱动导向管161上移复位脱离片材700,防脱组件170松开片材700,水平拖动装置500拖动片材700向右移动,进入下一次插棒动作。

插棒装置100将棒体800插入料腔701中时,若其中一个导向通道1611没有棒体,与该导向通道1611对应的插针151在下移到位时不能在棒体的抵触作用下带动柱套155相对于下架板154上移,该插针上的柱套不能脱离与之配合的定位孔1541,上架板153不能在第一弹簧156的作用下相对于下架板154向右移动,检测件159的输出信号不会发生变化,灌装设备的控制元件据此判定发生缺棒情况。若灌装设备设有信号连接于控制元件的警示装置,控制元件可以命令警示装置发出警示信号进行缺棒提醒。

如图13至图16所示,灌注装置200包括灌注基架211、定量阀220、第一灌注驱动机构、升降台240、灌注嘴250及第二灌注驱动机构,定量阀220设于灌注基架211上,定量阀220设有阀杆221、进料嘴223及出料嘴222,第一灌注驱动机构与阀杆221连接并驱动阀杆221上下移动。灌注嘴250设于升降台240上且通过输料管与出料嘴222连接,第二灌注驱动机构与升降台240连接,第二灌注驱动机构通过升降台240驱动灌注嘴250上下移动,灌注嘴250的输料方向与竖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灌注基架211固定于机架上,定量阀220轴向竖直的固定在灌注基架211上。定量阀220上还设有两个清洗嘴224,清洗定量阀时,一个清洗嘴进水,另一个清洗嘴出水。定量阀220与灌注嘴250均沿左右方向并排设有六个且两者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灌注嘴250均通过输料管连接于对应定量阀上的出料嘴222。定量阀220的底部设有横置的基板273,各阀杆221的底端均与基板273连接。

第一灌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灌注电机231、第一灌注曲柄、第一灌注连杆232、第一灌注推梁233及第一灌注推杆234,第一灌注推杆234轴向竖直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有两根,灌注基架211上固定有两个轴向竖直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筒271,第一灌注推杆234穿经对应的第一导向筒271设置。第一灌注推梁233设于灌注基架211的底部且沿左右方向横置,两根第一灌注推杆234的顶端与基板273连接、底端向下穿经灌注基架211并与第一灌注推梁233连接。第一灌注电机231优选采用减速电机,第一灌注曲柄的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一灌注电机231的电机轴上、另一端与第一灌注连杆232的底端铰接,第一灌注连杆232的顶端与第一灌注推梁233铰接。第一灌注电机231通过第一灌注曲柄、第一灌注连杆232及第一灌注推梁233驱动第一灌注推杆234上下移动,第一灌注推杆234通过基板273带动各定量阀220的阀杆221同步上下移动。阀杆221向下移动时,定量阀220内的压力减小,外部的物料经进料嘴223进入定量阀220内部,实现负压进料。阀杆221向上移动时,定量阀220内的压力增大,定量阀220内的物料经出料嘴222和输料管送至灌注嘴250,并经灌注嘴250向下灌入片材上的料腔中。

第二灌注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灌注电机261、第二灌注曲柄262、第二灌注连杆263、第二灌注推梁264及第二灌注推杆265,第二灌注推杆265轴向竖直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有两根,灌注基架211的前侧设有固定设置的灌注架板212,灌注架板212上固定有两个轴向竖直且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导向筒272,第二灌注推杆265穿经对应的第二导向筒272设置。第二灌注推梁264设于灌注架板212的底部且沿左右方向横置,两根第二灌注推杆265的顶端与升降台240连接、底端向下穿经灌注架板212与第二灌注推梁264连接。第二灌注电机261优选采用减速电机,第二灌注曲柄262的一端固定套设于第二灌注电机261的电机轴上、另一端与第二灌注连杆263的底端铰接,第二灌注连杆263的顶端与第二灌注推梁264铰接。第二灌注电机261通过第二灌注曲柄262、第二灌注连杆263、第二灌注推梁264及第二灌注推杆265驱动升降台240上下移动,升降台240带动灌注嘴250同步上下移动。结合图16,将物料灌入片材700上的料腔701中时,第二灌注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240向下移动,使灌注嘴250能向下插入料腔中。灌注完成后,第二灌注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240向上移动复位,使灌注嘴250脱离片材。

本实施例中,第一灌注电机231、第一灌注曲柄、第一灌注连杆232、第一灌注推梁233、第二灌注电机261、第二灌注曲柄262、第二灌注连杆263及第二灌注推梁264设于灌注基架211和灌注架板212的底部。为了合理减小第一灌注驱动机构和第二灌注驱动机构所需的安装空间,第一灌注电机231与第二灌注电机261平行反向设置。

灌注装置200还包括灌注气缸281及支板282,灌注气缸281固定于升降台240上且其活塞杆的轴向沿前后方向设置,支板282连接于灌注气缸281的活塞杆,支板282上设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插孔,灌注嘴250插设于对应的插孔中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支板282上,灌注气缸281通过支板282驱动灌注嘴250前后移动。清洗灌注嘴250时,灌注气缸281驱动灌注嘴250向前移动至不受限的空间区域,便于使清洗后的液体向下流入放置在该区域内的废水桶或废水槽中。清洗完成后,灌注气缸281可以驱动灌注嘴250向后移动复位。

结合图15,灌注装置200还包括固定设置在灌注架板212前侧的横梁213,横梁213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且供灌注嘴250插入的定位孔,横梁213的底部设有环绕定位孔朝灌注嘴250输料方向凸出的定位凸台2131。如图16所示,定位凸台2131在生产时插设于片材700的顶部内,定位凸台撑开片材顶部的两边,使灌注嘴250能顺利向下插入料腔中。

灌注物料时,第二灌注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240向下移动,升降台带动灌注嘴250同步向下移动使灌注嘴插入片材700上的料腔701中,第一灌注驱动机构驱动阀杆221向上运动,定量阀220中的物料在压力作用下经出料嘴222、输料管及灌注嘴250被灌入料腔中。灌注完成后,第二灌注驱动机构驱动升降台240向上移动复位,升降台带动灌注嘴250同步向上移动脱离料腔701,第一灌注驱动机构驱动阀杆221向下移动,外部的物料在负压作用下经进料嘴223进入定量阀220中为下一次灌注作准备。

结合图17至图20,封口装置300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加热机构310、封口机构320、整形机构330及冷压机构340,加热机构3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加热块311及用于驱动两个加热块311同步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的加热驱动组件,封口机构3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封口块321及用于驱动两个封口块321同步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的封口驱动组件,整形机构3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整形块331及用于驱动两个整形块331同步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的整形驱动组件,冷压机构34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冷压块341及用于驱动两个冷压块341同步相向移动或背向移动的冷压驱动组件,两个加热块311在加热工位处接触,两个封口块321在封口工位处接触,两个整形块331在整形工位处接触,两个冷压块341在冷压工位处接触,加工工位、封口工位、整形工位及冷压工位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施例中,加热机构310包括第一基座312,两个加热块311设于第一基座312的前侧,加热驱动组件设于第一基座312上。加热驱动组件包括加热气缸313、加热传动结构、加热前推板314及加热后推板315,加热前推板314与加热后推板315沿前后方向并排设于第一基座的前侧,两个加热块311分别设于加热前推板314与加热后推板315相向的表面上。

封口机构320包括第二基座322,两个封口块321设于第二基座的前侧,封口驱动组件设于第二基座上。封口驱动组件包括封口气缸323、封口传动结构、封口前推板324及封口后推板325,封口前推板324与封口后推板325沿前后方向并排设于第二基座的前侧,两个封口块321分别设于封口前推板324与封口后推板325相向的表面上。结合图21,为了提高封口效果,两个封口块321在相向表面上的底侧均设有倾斜设置的定型斜面3211。

整形机构330包括第三基座332,两个整形块331设于第三基座332的前侧,整形驱动组件设于第三基座332上。整形驱动组件包括整形气缸333、整形传动结构、整形前推板334及整形后推板335,整形前推板334与整形后推板335沿前后方向并排设于第三基座的前侧,两个整形块331分别设于整形前推板334与整形后推板335相向的表面上。

冷压机构340包括第四基座342,两个冷压块341设于第四基座342的前侧,冷压驱动组件设于第四基座342上。冷压驱动组件包括冷压气缸343、冷压传动结构、冷压前推板344及冷压后推板345,冷压前推板344与冷压后推板345沿前后方向并排设于第四基座的前侧,两个冷压块341分别设于冷压前推板344与冷压后推板345相向的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加热驱动组件、封口驱动组件、整形驱动组件及冷压驱动组件采用相同的结构,相应的,加热传动结构、封口传动结构、整形传动结构及冷压传动结构四者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对各传动结构进行示例性说明。各驱动组件的气缸均竖直于对应的基座上,各气缸的活塞杆均上下移动。各传动结构均包括传动联动座351、传动前曲柄352、传动后曲柄353、传动前推杆354、传动后推杆355、传动连杆356及传动联动板357,传动联动座351连接于对应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传动前推杆354、传动后推杆355及传动连杆356均可前后移动的设于对应的基座上,传动前推杆354的前端连接于对应的后推板,传动前曲柄352的一端与传动前推杆354的后端铰接、另一端与传动联动座351铰接。传动后曲柄353的一端与传动联动座351铰接、另一端与传动后推杆355的前端铰接,传动联动板357连接于传动后推杆355的后端且位于对应基座的后方。传动连杆356的前端与对应的前推板连接、后端与传动联动板357连接。

气缸驱动传动联动座351向下移动时,传动联动座通过传动前曲柄352与传动前推杆354驱动后推板向前移动,并同时通过传动后曲柄353、传动后推杆355、传动联动板357及传动连杆356驱动前推板向后移动,从而使各机构的两个功能块能同步相向移动夹紧片材并接触。各机构夹紧片材时,各机构两个功能块的接触位置即为相应的工位,此时,两个加热块311处于加热工位,两个封口块321处于封口工位,两个整形块331处于整形工位,两个冷却块341处于冷却工位。各机构的功能块在夹紧片材时处于同一直线上,实现加工工位、封口工位、整形工位及冷压工位位于同一直线上。气缸驱动传动联动座351向上移动时,传动联动座351通过传动前曲柄352与传动前推杆354驱动后推板向后移动,并同时通过传动后曲柄353、传动后推杆355、传动联动板357及传动连杆356驱动前推板向前移动,从而使各机构的两个功能块能同步背向移动松开片材。

本实施例中,各基座上均设有与传动前推杆354、传动后推杆355及传动连杆356配合的导向套,传动前推杆354、传动后推杆355及传动连杆356通过与导向套配合架设于基座上。为了合理减小各机构的横向尺寸,传动连杆356穿经对应的后推板设置,后推板也上设有与传动连杆356配合的导向套。各基座均采用盒体式结构,各机构的气缸、传动联动座、传动前曲柄及传动后曲柄均位于基座的内部。为了提高封口装置300的工作效率,加热块311、封口块321、整形块331及冷压块341均呈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且长度一致,工作时可以同时对片材上的多个料腔所在位置进行封口。

封口装置300的四个机构同步动作,片材在加热工位受热软化,在封口工位被封口机构320的两个封口块321夹紧使片材的两边粘连在一起,随后在整形工位被整形机构330的两个整形块331夹紧进行整形,最后被冷却机构234的两个冷却块341夹紧进行冷却定型。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件159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感知上架板153发生横向位移的电子元件,如干簧管或霍尔元件等。当检测件159采用干簧管或霍尔元件时,在上架板153上加设磁铁,上架板153发生横移时,磁铁与检测件159之间的距离改变,检测件159的通断电状态也随之改变。控制元件根据检测件159通断电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获知上架板153是否发生横向移动,从而判定是否发生缺棒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件159也可以设于上架板153的左侧。

可以理解的是,送棒转盘、第一输料通道131、第二输料通道1411、插针151、导向管161、灌注嘴250、定量阀220及相关构件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和附图所示的六个,也可以设置成四个、五个、七个、八个等其他合理的个数。

可以理解的是,单个送棒转盘上储棒槽1231的具体个数也并不局限于上述记载各附图所示的八个,也可以设置成六个、七个等其他合理的个数,满足插棒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插棒装置100可以用于生产奶酪棒、棒棒糖、冰棍等插棒类食品。

可以理解的是,灌装设备的其他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可以理解的是,各夹持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有所不同。其中一个夹持块582可以与夹持座581设为一体,夹持气缸583只需设置一个。另外,夹持气缸583也可以通过传动结构驱动两个夹持块582相向转动夹紧片材或背向转动松开片材。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