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合金双管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4424发布日期:2020-12-08 13:31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铜合金双管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合金管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合金双管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铜合金管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方式下料。特别是铜合金管往往比较长,一般的需要等铜合金管全部从加工工位完成后,才能下料,如果没有承载方式,则不利于下料。一般的承载方式,大多无法转移铜合金管,因此生产效率低,因为需要将铜合金管移开后继续下料。对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合适的下料装置,方便在铜合金管加工过程中,连续下料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合金双管下料装置,以便更好地针对铜合金管进行下料,且能实现双管下料,提升了铜合金管下料的效率,便于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铜合金管双管下料装置,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上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承载柱、第二承载柱、第三承载柱和第四承载柱,第一承载柱和第二承载柱顶部利用固定螺柱固定安装有第一承载软带;第二承载柱和第三承载柱顶部固定设有工作台,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第三承载柱和第四承载柱顶部利用固定螺柱固定安装有第二承载软带;连接板上部设有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上部设有液压升降杆,液压升降杆上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推动块侧面设置有通槽,通槽中利用铰链柱铰链安装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工作台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座和第二弧形座,第一弧形座和第二弧形座均利用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第一弧形座和第二弧形座中均设有轴承;第一弧形座和第二弧形座的轴承中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端面的圆周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承载件和第二弧形承载件。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均设有活动槽,推动块上的通槽中的铰链柱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的活动槽连接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弧形座和第二弧形座均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工作台的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一弧形座和第二弧形座中均设有轴承;第一转轴穿过两个第一弧形座中的轴承设置;第二转轴穿过两个第二弧形座中的轴承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和第一弧形承载件之间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柱相互连接,第一连接柱分布在第一连接柱的长度方向上;第二弧形承载件和第二转轴之间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柱相连接,第二连接柱分布在第二转轴的长度方向上。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柱之间夹角为第一转轴第四承载柱度;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柱之间夹角为120度。

进一步地,第二承载软带和第一承载软带均设有多个,分别分布在第二弧形承载件和第一弧形承载件的长度方向上。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中,通过在两侧设置有第一弧形承载件和第二弧形承载件,方便同时下料,并在外侧设置有第一承载软带和第二承载软带进行承载,方便柔性下料,减少了对铜合金管材的磨损。该装置利用液压油缸同时控制第一弧形承载件和第二弧形承载件转动,实现同时下料,效率高。整个装置可以根据铜合金管的长度设置第一弧形承载件和第二弧形承载件的长度,方便承载和下料,适合较长的铜合金管下料处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第二承载柱;2、安装底座;3、第一承载柱;4、固定螺柱;5、第一承载软带;6、轴承;7、紧固螺栓;8、第一弧形座;9、活动槽;10、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柱;12、第一转轴;13、第二弧形承载件;14、第二连接柱;15、第二转轴;16、第二弧形座;17、第二承载软带;18、推动块;19、第二连接板;20、第四承载柱;21、第三承载柱;22、液压升降杆;23、液压油缸;24、连接板;25、工作台;26、第一弧形承载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铜合金管双管下料装置,包括安装底座2,安装底座2上部从左到右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承载柱3、第二承载柱1、第三承载柱21和第四承载柱20,第一承载柱3和第二承载柱1顶部利用固定螺柱4固定安装有第一承载软带5;第二承载柱1和第三承载柱21顶部固定设有工作台25,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4;第三承载柱21和第四承载柱20顶部利用固定螺柱4固定安装有第二承载软带17;连接板24上部设有液压油缸23,液压油缸23上部设有液压升降杆22,液压升降杆22上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18,推动块18侧面设置有通槽,通槽中利用铰链柱铰链安装有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9;工作台25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座8和第二弧形座16,第一弧形座8和第二弧形座16均利用紧固螺栓7固定安装在工作台25上;第一弧形座8和第二弧形座16中均设有轴承6;第一弧形座8和第二弧形座16的轴承6中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5,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5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4,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5端面的圆周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4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承载件26和第二弧形承载件13。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9上均设有活动槽9,推动块18上的通槽中的铰链柱通过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9上的活动槽9连接设置。第一弧形座8和第二弧形座16均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工作台25的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一弧形座8和第二弧形座16中均设有轴承6;第一转轴12穿过两个第一弧形座8中的轴承设置;第二转轴15穿过两个第二弧形座16中的轴承设置。第一转轴12和第一弧形承载件26之间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柱11相互连接,第一连接柱11分布在第一连接柱11的长度方向上;第二弧形承载件13和第二转轴15之间设有多个第二连接柱14相连接,第二连接柱14分布在第二转轴15的长度方向上。第一连接板10与第一连接柱11之间夹角为第一转轴1第四承载柱20度;第二连接板19和第二连接柱14之间夹角为120度。第二承载软带17和第一承载软带5均设有多个,分布在第二弧形承载件13和第一弧形承载件26的长度方向上。

该装置具体使用时,利用第一弧形承载件26和第二弧形承载件13下料承载铜合金管,需要下料时候,液压油缸23在外接的液压油进出控制中伸展,推动推动块18向上移动,推动块18上的铰链柱在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9中的活动槽9中向上移动,推动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9向上移动,从而推动第一转轴12和第二转轴15在轴承中转动,推动第一连接柱11向左侧、第二连接柱14向右侧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弧形承载件26向左侧、第二弧形承载件13向右侧转动,使得第一弧形承载件26上的铜合金管向左落入到第一承载软带5上、第二弧形承载件13上的铜合金管向右落入到第二承载软带17上,完成下料。液压油缸23在外接液压控制作用下,控制液压升降杆22缩回,带动推动块18下降,使得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9下移,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柱11和第二连接柱14回归原位,如图1所示,继续下料处理。该装置中,液压油缸23属于常规液压油缸,液压升降杆22的升降控制也属于常规液压油缸控制,在液压油缸23上外接进出液压油管,液压油管外接液压控制模块,属于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展开叙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