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输送机用纠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1162发布日期:2021-03-12 10:5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输送机用纠偏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皮带输送机用纠偏杆。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已被电力、冶金、煤炭、化工、矿山、港口等行业广泛采用,是成为各国争先发展的行业。皮带输送机包括皮带驱动滚筒、皮带从动滚筒、托辊组40、底辊70和皮带,皮带绕着皮带驱动滚筒、托辊组40、皮带从动滚筒和底辊底辊70运行,将放置在皮带上的物料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因此,皮带是否能始终处于平稳、可靠的运行状态显得至为关键,但在皮带运行过程中由于设备制造、安装及皮带带宽方向物料分布不均等原因难免会出现皮带跑偏现象。

在实际生产中,托辊组40通过两侧的定位板41上设置有多个不同档位,并与机架50两侧纵梁51上的定位柱511相适配,操作人员通过调整一侧定位板41与定位柱511的配合档位,实现托辊组40上方顶皮带60的纠偏。机架50两侧立柱52下方的固定板521上设有多个固定槽522,用于底辊70两端的固定,操作人员通过调整底辊70端部在不同固定槽522间的位置调整,实现底辊70上方底皮带80的纠偏。目前,使用以上方法对皮带进行纠偏时,操作人员缺少合适的工具,往往采用4人操作,安排2人调整托辊组40、底辊70,1人采用钎杆翘住皮带、1人前后调整托辊组40、底辊70,同时操作调整皮带,调整起来既费时又费力、效果不理想、工作流程繁琐,很容易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用纠偏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带纠偏过程费时费力、劳动效率低,且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皮带输送机用纠偏杆,包括杆体、第一撬动部件以及第二撬动部件;所述第一撬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杆体第一端的撬头一,以及设置在杆体上且与撬头一配合使用的支撑组件一;所述第二撬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杆体第二端的撬头二,以及与撬头二配合使用的支撑组件二;所述撬头二为折弯状杆件,且其两端分别与杆体的第二端、支撑组件二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撬头一为设置在杆体第一端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第一直边与杆体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与第一直边相对应的第二直边上设置卡槽,所述卡槽的中心线与杆体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弧形板弧度为130~160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板的卡槽槽口两侧的第二直边上设置卡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一包括连接杆一,以及所述连接杆一两端对称设置两个万向球,且所述连接杆一通过支杆与所述杆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一与所述第二直边设置在杆体同侧,且所述万向球安装在连接杆一朝向第二直边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撬头二折弯角度为100~120度,且所述撬头二侧面设置有与其折弯角度一致的反向作用板;所述反向作用板厚度为8~1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二包括与所述撬头二端部相连接的连接杆二,以及所述连接杆二两端分别转轴连接的两个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撬头一与所述撬头二弯曲部分分别位于所述杆体关于轴向方向对称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杆体、第一撬动部件和第二撬动部件的材料均为金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用纠偏杆,利用杠杆原理,操作时,只需一人即可独立操作,通过调整托辊组、底辊的固定档位,进而实现调整局部皮带跑偏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更省时省力、更方便高效,而且安全可靠。

上述技术效果主要是由以下详细的技术改进所实现的: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撬动部件中,通过撬头一将定位板勾住后,利用支撑组件一与纵梁表面接触形成支点,操作人员按住杆体另一端,此时在杠杆作用下,撬头一将定位板撬起并拖动其在纵梁表面移动,直至定位柱进入定位板中需要的档位,从而实现托辊组上方顶皮带的纠偏。

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撬动部件中,通过撬头二将底辊端部托住,利用支撑组件二与固定板上表面接触形成支点,操作人员握住杆体另一端向上提,此时在杠杆作用下,撬头二将底辊端部撬起直至底辊端部进入固定板中对应档位的固定槽中,从而实现底辊上方底皮带的纠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皮带输送机用纠偏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顶皮带进行纠偏的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述定位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述纠偏杆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对底皮带进行纠偏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所述纠偏杆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对底皮带进行纠偏时反向作用板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所述反向作用板的使用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杆体,20-撬头一,201-弧形板,202-第一直边,203-第二直边,204-卡槽,205-卡爪,21-支撑组件一,211-连接杆一,212-万向球,213-支杆,30-撬头二,301-反向作用板,31-支撑组件二,311-连接杆二,312-滚轮,40-托辊组,41-定位板,50-机架,51-纵梁,511-定位柱,52-立柱,521-固定板,522-固定槽,60-顶皮带,70-底辊,80-底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皮带输送机用纠偏杆,根据说明书附图1至图8可知,一种皮带输送机用纠偏杆,包括杆体10、第一撬动部件以及第二撬动部件;第一撬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杆体10第一端的撬头一20,以及设置在杆体10上且与撬头一20配合使用的支撑组件一21;第二撬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杆体10第二端的撬头二30,以及与撬头二30配合使用的支撑组件二31;撬头二30为折弯状杆件,且其两端分别与杆体10的第二端、支撑组件二31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撬动部件中,通过撬头一20将定位板41勾住后,利用支撑组件一21与纵梁51表面接触形成支点,操作人员按住杆体10另一端,此时在杠杆作用下,撬头一20将定位板41撬起并拖动其在纵梁51表面移动,直至定位柱511进入定位板41中需要的档位,从而实现托辊组40上方顶皮带60的纠偏。第二撬动部件中,通过撬头二30将底辊70端部托住,利用支撑组件二31与固定板521上表面接触形成支点,操作人员握住杆体10另一端向上提,此时在杠杆作用下,撬头二30将底辊70端部撬起直至底辊70端部进入固定板521中对应档位的固定槽522中,从而实现底辊70上方底皮带80的纠偏。

作为一种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至图4可知,撬头一20为设置在杆体10第一端的弧形板201,弧形板201的第一直边202与杆体10的第一端相连接且与第一直边202相对应的第二直边203上设置卡槽204,卡槽204的中心线与杆体10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弧形板201弧度为130~160度。弧形板201的卡槽204槽口两侧的第二直边203上设置卡爪205。

使用时,通过两个卡爪205将定位板41两侧勾住。卡爪205端部为斜面尖端的设计,有利于卡爪205进入定位板41下表面和纵梁51之间的空间,进而更牢固的将定位板41勾住、撬起。

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可知,支撑组件一21包括连接杆一211,以及连接杆一211两端对称设置两个万向球212,且连接杆一211通过支杆213与杆体10相连接。两个万向球212与纵梁51外表面接触并形成支点,操作人员向下按杆体10一端时,利用杠杆作用,撬头一20慢慢将定位板41撬起并拖动其在纵梁51表面移动。

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4可知,支撑组件一21与第二直边203设置在杆体10同侧,且万向球212安装在连接杆一211朝向第二直边203的侧面。卡爪205将定位板41撬起时,支撑组件一21可以更好的起到支点作用。

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5至附图8可知,撬头二30折弯角度为100~120度,且撬头二30侧面设置有与其折弯角度一致的反向作用板301;反向作用板301厚度为8~10毫米。

通过撬头二30将底辊70端部自下向上托住,利用支撑组件二31与固定板521上表面接触形成支点,操作人员握住杆体10另一端向上提,此时在杠杆作用下,撬头二30将底辊70端部撬起直至底辊70端部进入固定板521中对应档位的固定槽522中,从而实现底辊70上方底皮带80的纠偏。

反向作用板301厚度为8~10毫米,可以有效的增强撬头二30折弯部的承重,避免撬头二30受力变形,影响使用效果;另外,如附图7至附图8所示,当遇到固定板521侧面与机架50间距较大或底辊70端部较短,撬头二30不能够将底辊70端部托住时,可使用反向作用板301代替撬头二30将将底辊70端部托住,从而实现纠偏作业正常进行。

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附图6可知,支撑组件二31包括与撬头二30端部相连接的连接杆二311,以及连接杆二311两端分别转轴连接的两个滚轮312。

滚轮312与固定板521上表面接触形成支点,操作人员握住杆体10另一端向上提,以连接杆二311为圆心,利用杠杆作用,撬头二30慢慢将底辊70端部托起。

本实施例中,根据说明书附图1可知,撬头一20与撬头二30弯曲部分分别位于杆体10关于轴向方向对称的两侧。有利于使用杆体10一端的撬头一20(或撬头二30)时,杆体10另一端的撬头二30(或撬头一20)干扰纠偏作业。

本实施例中,杆体10、第一撬动部件和第二撬动部件的材料均采用硬度为30~40hrc的金属,具体地可以选用45#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较高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皮带纠偏过程费时费力、劳动效率低,且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事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原理,操作时,只需一人即可独立操作,通过调整托辊组40、底辊70的固定档位,进而实现调整局部皮带跑偏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更省时省力、更方便高效,而且安全可靠,有利于从源头上达到增收、节支、降耗的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