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2878发布日期:2021-06-15 21:5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转输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玻璃等板状材料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生产阶段需要板状材料处于立式或水平(卧式)的不同状态,如切割分片等阶段要求处于水平状态,立式暂存或磨边清洗等阶段要求处于立式状态。

现有技术中针对板状材料的自动化专用翻转输送设备种类较少,且大多结构复杂、生产制造价格高昂,无法得到普及应用。其中,国内技术多采用气缸或t型丝杆等结构实现翻转操作,翻转切换有冲击波动,且翻转效率低、风险性大,轻则造成玻璃破裂,重则造成人身伤害;并且,由于翻转使得板状材料处于立式、或水平的不同状态,现有的翻转输送设备为了满足板状材料不同状态下的输送,其输送驱动机构多拆分为两部分,分别对板状材料不同状态下的输送进行独立控制,导致输送同步效果差,输送效率低,且容易发生打滑现象,划伤产品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翻转输送设备,本发明的翻转输送设备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保养,能够实现对板材的立式、水平状态翻转,并实现对不同翻转状态下的板材的输送,集成度高,且翻转、输送效率高,翻转动作平稳,输送同步效果较好,不易发生滑擦而损坏产品表面,使得生产过程安全可靠,并能够有效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实现设备全自动化的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翻转输送设备,包括:底座、翻转台和翻转驱动组件,

所述翻转台铰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翻转台上设置有水平输送组件、立式输送组件和输送驱动组件,所述水平输送组件的输送表面与所述立式输送组件的输送表面相垂直,所述输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水平输送组件和所述立式输送组件转动,从而实现对板材的输送;

所述翻转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台旋转。

采用上述机构的翻转输送设备,通过翻转驱动组件驱动翻转台带动板材翻转,通过输送驱动组件驱动水平输送组件和立式输送组件同时转动,从而能够在实现对板材的立式、水平状态翻转的同时,实现对不同翻转状态下的板材的输送,集成度高,且翻转、输送效率高,翻转动作平稳,输送同步效果较好,不易发生滑擦而损坏产品表面,使得生产过程安全可靠,并能够有效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实现设备全自动化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水平输送组件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立式输送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连接,并带动所述水平输送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传动轴,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立式输送组件连接,并带动所述立式输送组件转动。

采用上述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使得输送驱动组件结构高度集成,仅通过一个电机即实现了水平和立式两种状态的输送动作,从而不易发生滑擦而损坏产品表面,生产过程安全可靠,能够有效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实现设备全自动化的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箱,所述主动锥齿轮和所述从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齿轮箱内,对齿轮的工作空间进行密封,有效保护齿轮防止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带为同步带,所述传动带也可采用链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输送组件包括输送单元和旋转轴,所述输送单元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带轮和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基座沿板材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翻转台上,所述第一带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带轮间隔均匀的架设在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输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一带轮上,所述第一输送带的输送表面平行于所述翻转台;

所述旋转轴与位于所述翻转台侧边缘处的第一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转动实现对水平状态的板材的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输送单元沿所述旋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保证所述水平输送组件的输送效率及对板材支撑稳定性的同时,减少第一基座的设置、及单个输送单元的体积,降低设备成本,并兼容更多尺寸范围的板材。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由所述翻转台固定端至所述翻转台自由端逐渐增大,在保证对板材的支撑稳定性、输送效率、及兼容更多尺寸范围板材的同时,减少输送单元的设置,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立式输送组件包括第二基座、第二带轮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基座沿板材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翻转台的固定端侧,所述第二带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带轮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输送带套设在所述第二带轮上,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输送表面垂直于所述翻转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位于所述翻转台侧边缘处的所述第二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带轮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输送带转动实现对立式状态的板材的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三传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翻转台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和连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翻转台连接,所述传动杆、所述连杆、所述翻转台和所述底座构成四连杆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传动杆旋转,所述传动杆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翻转台翻转,当所述传动杆旋转至与所述连杆近似于拉直共线时,所述四连杆结构处于一个接近机械死点位置,此时所述翻转台呈立式状态;当所述传动杆旋转至与所述连杆近似于重叠共线时,所述四连杆机构处于另一接近机械死点位置,此时所述翻转台呈水平状态。采用上述四连杆结构的传动机构,利用机械死点位置特性,使得翻转台在翻转启停阶段能完美的机械减速,整个翻起或落回动作平稳流畅,无明显冲击波动,翻转结构稳定可靠、翻转效率高,能够高效率地、精确地实现上述两种状态的平稳切换,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动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对称设置在所述翻转台的两侧,有效提升翻转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台与所述底座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限位框架,所述多个限位框架沿板材输送方向间隔均匀设置,用于限制板材的位置,防止板材在翻转过程中滑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架为“]”型。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架与所述翻转台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支撑件,所述多个支撑件沿板材输送方向间隔均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输送设备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翻转台上,用于检测所述板材在所述翻转台上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输送设备包括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翻转驱动组件、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所述板材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运行,以控制所述翻转台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完全进入所述翻转台时,所述电控组件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翻转台旋转第一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完全离开所述翻转台时,所述电控组件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翻转台旋转第二预设角度。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翻转输送设备,通过翻转驱动组件驱动翻转台带动板材翻转,通过输送驱动组件驱动水平输送组件和立式输送组件转动,其中所述输送驱动组件高度集成了水平输送组件和立式输送组件的传输动力,仅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带动两种传动机构,即不论所述翻转台如何翻转均能够使水平输送组件和立式输送组件同时运行,在实现对板材的立式、水平状态翻转的同时,实现对不同翻转状态下的板材的输送,有效提升翻转、输送效率,且输送同步效果较好,不易发生滑擦而损坏产品表面,生产过程安全可靠,能够有效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且所述翻转输送设备结构简单,将其作为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连线环节时便于装配和布置,有助于实现整个生产线的全自动化、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翻转输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翻转输送设备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翻转输送设备处于立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输送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底座,2-翻转台,3-水平输送组件,31-第一基座,32-第一带轮,33-第一输送带,34-旋转轴,4-立式输送组件,41-第二基座,42-第二带轮,43-第二输送带,5-输送驱动组件,51-第一传动机构,52-第二传动机构,521-主动锥齿轮,522-从动锥齿轮,523-传动轴,524-齿轮箱,525-同步轴,53-第一驱动电机,6-翻转驱动组件,61-第二驱动电机,62-第三传动机构,621-传动杆,622-连杆,7-限位框架,71-支撑件,8-电控组件,9-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翻转输送设备,用于翻转、输送如玻璃等板材。如图1所示,所述翻转输送设备包括:底座1、翻转台2和翻转驱动组件6,其中,所述翻转台2及所述底座1均为框架结构,以降低所述翻转输送设备的成本。所述翻转台2铰接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翻转台2上设置有水平输送组件3、立式输送组件4和输送驱动组件5,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的输送表面与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的输送表面相垂直,所述输送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传动机构51、第二传动机构52和第一驱动电机53,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1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2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1带动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2带动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转动;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另一端与所述翻转台2固定连接,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

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用于驱动所述翻转台2沿铰接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翻转台2上的板材9从水平状态翻转至立式状态、或从立式状态翻转至水平状态。当所述翻转台2带动所述板材9翻转至水平状态时,如图2所示,所述板材9的重力施加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的输送表面上,所述板材9与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相对的一侧与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的输送表面相接触,此时由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作为输送主动力、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为辅助动力,实现对水平状态下的板材9的输送;当所述翻转台2带动所述板材9翻转至立式状态时,如图3所示,所述板材9的重力施加于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的输送表面上,所述板材9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相对的一侧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的输送表面相接触,此时由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作为输送主动力、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为辅助动力,实现对立式状态下的板材9的输送。

采用上述机构的翻转输送设备,通过翻转驱动组件6驱动翻转台2带动板材9翻转,通过输送驱动组件5驱动水平输送组件3和立式输送组件4同时转动,从而能够在实现对板材9的立式、水平状态翻转的同时,实现对不同翻转状态下的板材的输送,且所述输送驱动组件5高度集成了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和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的传输动力,仅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实现对不同翻转状态下的板材9的水平输送和立式输送,即不论所述翻转台2如何翻转,均可保证输送组件的同步性,从而不易发生滑擦而损坏产品表面,生产过程安全可靠,且有效提升翻转、输送效率。

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1和第三传动机构6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三传动机构6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机构62的另一端与所述翻转台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1通过所述第三传动机构62带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可采用气缸、液压缸、t型丝杆等结构。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机构62包括传动杆621和连杆622,所述传动杆6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杆62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杆622与所述翻转台2连接,所述传动杆621、所述连杆622、所述翻转台2和所述底座1构成四连杆622结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61通过输出轴驱动所述传动杆621旋转,所述传动杆621通过所述连杆622带动所述翻转台2翻转,当所述传动杆621旋转至与所述连杆622近似于重叠共线时,所述四连杆622机构处于一个接近机械死点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所述翻转台2呈水平状态,所述翻转台2与所述底座1的夹角为0°;当所述传动杆621旋转至与所述连杆622近似于拉直共线时,所述四连杆622结构处于另一接近机械死点位置,如图3所示,此时所述翻转台2呈立式状态,所述翻转台2与所述底座1的夹角为80°-87°。采用上述可组成四连杆622结构的传动机构,利用机械死点位置特性,使得翻转台2在翻转启停阶段能完美的机械减速,整个翻起或落回动作平稳流畅,无明显冲击波动,翻转结构稳定可靠、翻转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机构6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三传动机构62对称设置在所述翻转台2的两侧,有效提升翻转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传动机构6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例如所述第三传动机构62的数量为一组、三组、四组等。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输送驱动组件5设置于所述翻转台2的侧边,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和立式输送组件4设置在所述翻转台2与所述底座1相背的一侧上,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的输送表面与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的输送表面相垂直,具体地,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的输送表面平行于所述翻转台2,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设置于所述翻转台2的侧边缘处,且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的输送表面垂直于所述翻转台2。

所述输送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传动机构51、第二传动机构52和第一驱动电机53,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1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2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1带动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2带动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转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1为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连接,并带动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转动,较佳地,所述传动带为同步带,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带也可采用链传动等同步传动方式。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2包括主动锥齿轮521、从动锥齿轮522和传动轴523,所述主动锥齿轮521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522与所述主动锥齿轮521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522通过所述传动轴523与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连接,并带动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转动。较佳地,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2包括齿轮箱524,所述主动锥齿轮521和所述从动锥齿轮522设置在所述齿轮箱524内,对齿轮的工作空间进行密封,有效保护齿轮防止损坏。

如图5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2还包括同步轴525,所述同步轴525的的一端套设有所述主动锥齿轮521,所述同步轴52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1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1为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在使用过程中呈三角形布置,所述传动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带的第二端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连接,所述传动带的第三端与所述同步轴525连接。

采用上述传动机构,其具体动力传递过程为:所述传动带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的第二端与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驱动所述传动带旋转,并带动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转动;所述第一传动带的第三端与所述同步轴525连接,并带动所述同步轴525旋转,所述主动锥齿轮521套设在所述同步轴525上,所述主动锥齿轮521与所述从动锥齿轮522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522通过所述传动轴523与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连接,并带动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转动。通过上述三角形同步带的设计,将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力同时传递给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和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并节省所述输送驱动组件5所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翻转输送设备的整体体积,使其便于装配和布置。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第一传动机构51和第二传动机构52,使得所述输送驱动组件5高度集成了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和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的传输动力,能够仅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对板材水平和立式两种状态下的输送,从而不易发生滑擦而损坏产品表面,生产过程安全可靠,能够有效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有助于实现设备全自动化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包括输送单元和旋转轴34,所述输送单元包括第一基座31、第一带轮32和第一输送带33,所述第一基座31沿板材9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翻转台2上,所述第一带轮3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带轮32间隔均匀的架设在所述第一基座31上,所述第一输送带33套设在所述第一带轮32上,所述第一输送带33的输送表面平行于所述翻转台2;所述旋转轴34与位于所述翻转台2侧边缘处的第一带轮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1与所述旋转轴34连接,具体连接结构为:所述传动带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34连接,所述传动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旋转轴34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带33转动实现对水平状态的板材9的输送。

较佳地,所述输送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输送单元沿所述旋转轴34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保证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的输送效率及对板材9支撑稳定性的同时,减少第一基座31的设置、及单个输送单元的体积,降低设备成本,并兼容更多尺寸范围的板材9。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单元之间的间隔距离由所述翻转台2固定端至所述翻转台2自由端逐渐增大,在保证对板材9的支撑稳定性、输送效率、及兼容更多尺寸范围板材9的同时,减少输送单元的设置,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单元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所述第一输送带33覆盖整个翻转台2,实现对水平状态的板材9的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包括第二基座41、第二带轮42和第二输送带43,所述第二基座41沿板材9输送方向设置在所述翻转台2的固定端侧,所述第二带轮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带轮42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41上,所述第二输送带43套设在所述第二带轮42上,所述第二输送带43的输送表面垂直于所述翻转台2,所述第二传动机构52与位于所述翻转台2侧边缘处的所述第二带轮42固定连接,具体连接结构为:所述传动轴5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带轮42连接,所述传动轴523的另一端与所述从动锥齿轮522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522与所述主动锥齿轮521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521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依次通过所述主动锥齿轮521、所述从动锥齿轮522和所述传动轴523带动所述第二带轮42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二输送带43转动实现对立式状态的板材9的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台2与所述底座1相背的一侧设置有多个限位框架7,所述多个限位框架7沿板材9输送方向间隔均匀设置,用于限制板材9的位置,防止板材9在翻转过程中滑落。较佳地,所述限位框架7为“]”型,所述限位框架7与所述翻转台2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支撑件71,所述多个支撑件71沿板材9输送方向间隔均匀设置。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件71为万向轮,能够在支撑所述板材9的同时起到辅助输送的作用,保证输送过程的顺利进行。

较佳地,所述翻转输送设备包括检测装置(未图示),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翻转台2上,用于检测所述板材9在所述翻转台2上的位置信息。所述翻转输送设备还包括电控组件8,所述电控组件8与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将检测到的所述板材9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所述电控组件8,所述电控组件8根据所述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运行,以控制所述翻转台2的旋转角度。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9到达所述翻转台2的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电控组件8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第一预设角度;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9到达所述翻转台2的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电控组件8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第二预设角度。

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指所述板材9完全进入所述翻转输送设备内时的位置,例如:所述板材9的末端到达所述翻转台2的进料端,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指所述板材9完全离开所述翻转台2时的位置,例如:所述板材9的末端到达所述翻转台2的出料端。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9完全进入所述翻转输送设备内时,所述电控组件8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第一预设角度;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9完全离开所述翻转台2时,所述电控组件8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第二预设角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所述翻转输送设备的运行过程如下:

所述翻转输送设备的初始状态为水平状态,即所述翻转台2与所述底座1的夹角为0°,板材9在上游工艺阶段完成水平状态定位后,从所述翻转输送设备的进料端进入,所述翻转输送设备以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为输送主动力,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为辅助动力,从而将水平状态下的板材9输送至所述翻转输送设备内,如图2所示;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9完全进入所述翻转输送设备内时,所述电控组件8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使得所述翻转台2与所述底座1的夹角为80°-87°,如图3所示,此时所述板材9翻转至立式状态,所述翻转输送设备以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作为输送主动力,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为辅助动力,实现对立式状态下的板材9的输送,将所述板材9传递至下游设备;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9完全离开所述翻转台2时,所述电控组件8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第二预设角度,使得所述翻转台2与所述底座1的夹角为0°,即所述翻转台2落回初始的水平状态,等待上游板材9进入。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翻转台2进料端处的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板材9是否完全进入所述翻转设备内。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翻转台2出料端处的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板材9是否完全离开所述翻转台2。所述电控组件8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的板材9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板材9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运行以控制所述翻转台2的旋转角度。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指所述板材9到达所述翻转台2的中心间位置处、或指所述板材9的至少二分之一位于所述翻转台2上,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指所述板材9完全离开所述翻转台2时的位置。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所述翻转输送设备的运行过程如下:

所述翻转输送设备的初始状态为水平状态,板材9从所述翻转输送设备的进料端进入,所述翻转输送设备以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为输送主动力,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为辅助动力,从而将水平状态下的板材9输送至所述翻转输送设备内,如图2所示;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9到达所述翻转台2的中心间位置处时,所述电控组件8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第一预设角度,使得所述翻转台2与所述底座1的夹角为80°-87°,如图3所示,此时所述板材9翻转至立式状态,所述翻转输送设备以所述立式输送组件4作为输送主动力,所述水平输送组件3为辅助动力,实现对立式状态下的板材9的输送,将所述板材9传递至下游设备;

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板材9完全离开所述翻转台2时,所述电控组件8控制所述翻转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翻转台2旋转第二预设角度,使得所述翻转台2与所述底座1的夹角为0°,即所述翻转台2落回初始的水平状态,等待上游板材9进入。

采用上述输送方式,使得所述板材9在由水平状态切换为立式状态的过程中,翻转、输送同时进行,缩减等待板材完全进入设备的时间,在保证翻转、输送安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翻转、输送效率。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控组件8与所述输送驱动组件5电连接,所述电控组件8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所述输送驱动组件5的启停、输送速度等参数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翻转输送设备,通过翻转驱动组件6实现翻转台2带动板材9的翻转,通过输送驱动组件5驱动水平输送组件3和立式输送组件4同时转动,实现对不同翻转状态下的板材9的输送,其中所述输送驱动组件5高度集成了水平输送组件3和立式输送组件4的传输动力,仅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带动两种传动机构,不论所述翻转台2如何翻转均能够使水平输送组件3和立式输送组件4同时运行,能够在实现对板材的立式、水平状态翻转的同时,实现对不同翻转状态下的板材的输送,有效提升翻转、输送效率,且输送同步效果较好,不易发生滑擦而损坏产品表面,生产过程安全可靠,能够有效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且所述翻转输送设备结构简单,将其作为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连线环节时便于装配和布置,有助于实现整个生产线的全自动化、高效运行。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