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246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用来卷绕连续运行长丝的卷绕机。
由EP 0677019(Bag.2058)已知一种这类卷绕机。这里长丝借助于往复运动机构在垂直于长丝运行方向沿预先给定的往复行程来回运动。这里往复机构做成旋翼板往复机构。因此要求,长丝在整个往复行程内借助于导向板的导向棱从往复运动平面内引出的使得往复运动速度均匀化。由此补偿旋翼板导丝速度的偏差。其次为了使由于长丝的偏转所出现的在导向棱上的缠绕角均匀化,已知卷绕机在行程终点区域分别具有一个辅助导向板,它以其对应导向棱这样地穿过往复运动平面,使长丝反方向偏转。
在这种结构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在更换卷筒时长丝在行程终点区域不能自由地偏转,从而不能从往复机构中取出。长丝在行程终点区域的偏转运动受到主导向板的导向棱和辅助导向板的位于对面的对应导向棱的限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地改进开头所述这一类卷绕机,使得为了更换卷筒长丝在行程终点区域可以从往复机构中引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往复行程的长度做得可以调整。
解决方案从权利要求1的特征中得到。
按本发明辅助导向板可以这样地垂直于往复运动平面运动,使得对应导向棱只是很少或不穿过往复运动平面。由此长丝通过旋翼板在转变点和行程反向点之间的部分区域内运动,其中转变点是主导向板的导向棱穿过往复运动平面的位置,因此导向棱在直到往复行程终点的局部区域内分布在往复运动平面之外。因此在转变点长丝从主导向板的导向棱上脱开。因为用来使长丝偏转的辅助导向板的对应导向棱偏离往复运动平面,长丝被释放以使捕丝机构将其捕获,捕丝机构使长丝从旋翼板影响范围内引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缺少对应导向棱长丝在到达行程反向点以前已经从移动的旋翼板尖端引出。由此一方面缩短了行程,另一方面防止在更换卷筒时突然出现长丝张力,从而避免例如由于在满卷筒上所谓的脱边引起次卷。
其次按本发明的卷绕机还有这样的优点在更换卷筒时长丝可以以很高的可靠性被捕丝单元接住,因为长丝只通过旋翼板引导,从而可以始终反复地提供给捕丝单元。
按权利要求2的具体结构有这样的优点长丝的拖丝长度(Schlepplaenge)几乎是恒定的。这里拖丝长度定义为导向棱和卷上加压辊的起始点之间的长度。由此保持准确的往复行程长度。
按权利要求3的主导向板和辅助导向板的结构特别有利于操作和长丝的铺放。
其中按权利要求4的结构显示出特别合算和简单的主导向板结构形式。
另一种特别优良的按权利要求5的具体结构设想,捕丝单元安装在紧靠辅助导向板的地方,捕丝单元可以移进往复行程的终点区域从而接住从往复机构中移出的长丝。其中捕丝单元这样地定位,使捕获的长丝不是在紧靠反向点的附近卷上满的卷筒。其次由此长丝更可靠地铺放在卷筒上。这里如果捕丝元件做得符合权利要求6有好处。由此长丝借助于往复机构直接导入捕丝单元的集圈槽内。长丝缠绕在捕丝导向棱上促使直至捕获长丝为止不出现明显的长丝张力波动。
特别是在长丝转移到往复机构中时,如果辅助导向板的运动和捕丝器的运动相耦合(权利要求7)有好处。由此达到在筒管上的留头纱和第一层之间往复行程之间通畅的过渡而不出现长丝堆积。运动过程之间的耦合可以通过预先确定的运动规律,例如通过传动机构可行地确定。
其次为了长丝从往复机构中取出和长丝转入往复机构,如果通过一个运动规律使辅助导向板和捕丝器的运动同步(权利要求8)有好处。
在按权利要求9的卷绕机的一种特别优良的结构中对应导向棱用来使长丝从捕丝器的集圈槽内释放出来。
为了在每次围绕时在导向棱上得到可重复产生的包围角,按权利要求10的结构特别有利。
按权利要求11的卷绕机的具体结构特别是在更换卷筒时有好处,因为捕丝单元和可动的分导向板之间的运动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方法组合。
为了在卷筒形成过程中改变往复行程长度,从而实现所谓的透气(Atmung),按权利要求13的卷绕机可以有利地实施。
本发明其他优良的结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确定。
下面根据附图的提示对一些实施例作较详细的说明。
其中表示

图1一种按本发明的卷绕机的正视图;图2和3,按图1的卷绕机在长丝沿往复行程的不同位置上的侧视图;图4和5,带有主导向板和辅助导向板的往复机构的示意图;图6和7,带有一个由一个可动和一个固定分导向板组成的辅助导向板的往复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图8卷绕机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更换卷筒阶段长丝转移时的图形。
图1中表示按本发明的卷绕机的正视图。这里长丝2通过顶导丝器1通向往复机构。往复机构做成旋翼板往复机构,如由EP 0 114 642(Bag.1321)所知和在那里详细介绍的那样。旋翼板往复机构由旋翼板6和7组成,它们通过往复驱动装置5相互反方向驱动。主导向板8装在与旋翼板6和7平行的平面内。在主导向板8的对面装有辅助导向板9。其中辅助导向板9与直线驱动装置10相连。在与辅助导向板9平行的平面内捕丝单元11连同支座12固定在一个直线导轨13上。直线导轨13借助于驱动装置14沿运动方向33运动。在往复机构的下方加压辊4可旋转地支承在机座19中的一个摇臂39上。其中加压辊4以规定的压力贴合在卷筒3的卷绕表面上。卷筒3在筒管15.1上形成。筒管15.1装夹在卷筒锭子16.1上。卷筒锭子16.1借助于锭子电机17.1驱动。这里这样地调节锭子转速,使得在卷绕过程中卷筒的圆周速度保持不变。为此测量加压辊的转速。锭子16.1支承在一个回转架18上。在回转架18上锭子16.1对面错开180°装有一个第二锭子16.2。卷筒锭子16.2上装夹一个空筒管15.2。
在所示卷绕机中长丝2不间断地以恒定的速度输入。长丝2首先通过顶导丝器1引导,它形成往复运动三角形的顶点。然后长丝到达旋翼板往复机构。它具有旋翼板6和7,它们固定在两个旋转器上(这里未画出)。旋转器向不同的旋转方向旋转,并这样地驱动旋翼板,使长丝交替地在主导向板和辅助导向板的导向棱上运行,其中一个旋翼板承担一个方向的导向,然后沉入导向板以下,而另一个旋翼板承担另一个方向的导向,然后沉入导向板以下。在往复机构的后面长丝在加压辊4上转向90°以上,然后卷绕到卷筒3上。卷筒3在筒管15.1上形成。筒管15.1装夹在可自由旋转的卷筒锭子16.1上。卷筒锭子16.1连同装夹在它上面的筒管15.1处于工作位置。在这个时间第二卷筒锭子16.2处于等待位置。在卷筒3卷完以后,卷筒锭子16.1和16.2借助于回转架18这样地旋转,使带有空筒管15.2的卷筒锭子16.2进入长丝流程。对此其运动过程将在后面加以说明。
图2和3中表示卷绕机在长丝沿往复行程的不同位置时的侧视图。与图1的结构不同这里往复机构通过旋转器22和23表示,其中旋翼板7装在旋转器22上,旋翼板6装在旋转器23上。旋转器22和23这样地安装,使得旋翼板6和7在两个靠得很近的、相互平行的旋转平面内回转。往复运动平面21张紧在顶导丝器1和加压辊4之间。
在图2所示的状态长丝2通过旋翼板6沿主导向板8行进。这里长丝2从往复运动平面21中偏转出来。这个状态相应于位于往复行程的中间区域的长丝流程。
相反图3中表示长丝处于往复行程终点区域的状态。这里长丝借助于旋翼板6在辅助导向板9上行进。其中长丝2与在行程中间的偏转方向相反地从往复运动平面中偏转出来。通过这种结构达到,在主导向板和辅助导向板上的包围角在从往复运动平面中偏转出来的最大位置处几乎是相同的。从而在行程终点区域可以不出现明显的长丝张力下降。
图4中表示往复机构连同主导向板和辅助导向板的示意图。主导向板8这样地固定在往复机构的驱动侧,使得它的导向棱28在转变点24穿过往复运动平面21。因此长丝连同往复机构的旋翼板在转变点之间的往复行程内-也就是在中间区域-沿着导向棱28运动。在与中间区域相邻的往复行程的局部区域内辅助导向板9装在主导向板8的对面。其中辅助导向板9具有一条对应导向棱29,它在紧靠转变点24的地方向驱动侧方向穿过往复运动平面21。辅助导向板9的对应导向棱29延伸至超过反向点。由此达到,一旦长丝2在沿导向棱28导向时超出转变点24,长丝在穿过往复运动平面时从导向棱28偏向对应导向棱29。然后长丝在转变点24和反向点25之间的区域内在对应导向棱29上运动。在行程反向点25各个引导长丝的旋翼板退让到主导向板的下面,没有引导长丝的旋翼板接过长丝。
通过辅助导向板9的可运动性,可以在卷绕过程中改变长丝的往复反向点。由此有利地影响往复行程。从而可以这样地对卷筒的形成产生影响,使得在卷筒中避免形成坚硬的卷筒棱边以及鞍形。
因此在辅助导向板9的工作位置长丝这样进行引导,使得长丝在往复行程的中部区域沿主导向板8的导向棱28移动。这里中间区域指的是过渡点24之间的区域。在中部区域以外相邻近的局部区域在过渡点24和行程反向点25之间长丝在对应导向棱29上移动。现在如果借助于导向板驱动装置10在运动方向32使辅助导向板9基本上垂直于往复运动平面移动,那末长丝在进入往复行程与中部区域相邻的局部区域时从主导向板8的导向棱28上脱开。现在长丝仅仅通过引导的旋翼板导向。因为没有通过对应导向棱29从往复运动平面内偏转出去,所以长丝留在往复运动平面内。因此随着旋翼板旋转的不断增加长丝沿着旋翼板导向棱移动,直到长丝从旋翼板尖端落下。长丝不能再由旋翼板引导到行程反向点25。因此出现往复行程的缩短,这可以用来有利地控制卷筒上丝束的分布。
按图4的往复机构实施例中辅助导向板9连同它的对应导向棱29装在具有导向棱28的导向板8的对面。为了使长丝能够放入往复机构(运动),辅助导向板9借助于直线驱动装置10这样地移动,使导向棱28和对应导向棱29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可以放入长丝或者在将满卷筒换成空卷筒时可以通过捕丝单元抓住长丝端。当放入长丝2被旋翼板捕获后,辅助导向板9通过直线驱动装置向它的工作位置移动。工作位置由一个固定挡块40确定。为了减轻重量辅助导向板在行程终点区域开一个窗口27。同样为了减轻重量在主导向板8上也做一个做为窗口26的缺口。
图5中表示往复机构的另一个实施例。它的结构非常类似于图4中的实施例,同时在这方面将参照对图4的说明和功能陈述。与按图4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按图5的实施例的辅助导向板9做成U形。U形支腿的末端有一个凸台,凸台上各自在行程终点区域形成对应导向棱29。用来使辅助导向板运动的直线驱动装置10顶在支承支腿的横杆上。这种结构有这样的优点所有驱动装置以及各个接头位于往复运动平面的一侧。这特别有利于卷绕机的操作以及长丝引导。
图6中表示可移动辅助导向板的另一个实施例。这里辅助导向板分成两个分导向板9.1和9.2。分导向板9.1具有对应导向棱29.1,分导向板9.2具有对应导向棱29.2。分导向板9.2与主导向板固定相连。相反分导向板9.1做成可移动的,可以借助于直线驱动装置10这样地运动,使对应导向棱29.1露出往复运动平面。在这种结构时长丝运行和前面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说明相同。
其次图6中表示,在与分导向板9.1平行的平面内装有捕丝单元11。捕丝单元11具有一个导丝棱30,它终止于一个集圈槽31。捕丝单元11借助于直线驱动装置13可以在平行于往复运动平面的运动方向33运动。分导向板9.1借助于直线驱动装置10可以在垂直于往复运动平面的运动方向32运动。
现在图7中表示分导向板9.1垂直于往复运动平面运动的状态,此时对应导向棱29不再穿过往复运动平面21。在这种状态下由旋翼板引导的长丝2在转变点24和行程反向点25之间的区域内没有得到使长丝从往复运动平面内偏转出去的导向。因此长丝在到达行程反向点25之前就已经从导丝旋翼板的旋翼板尖端落下。但是图7中所示的状态涉及到更换卷筒。因此在分导向板9.1运动的同时捕丝单元11进入往复行程。其中捕丝单元11占据转变点24和行程反向点25之间区域的一个位置。现在如果长丝2借助于旋翼板6引导,那末长丝在通过转变点以后沿着捕丝器11的导向棱30向集圈槽31方向滑动。在捕丝导向棱30的末端长丝2落入捕丝单元的集圈槽31。在这里长丝完全脱离旋转着的旋翼板的作用半径。携带长丝的旋翼板正好搭接在捕丝单元的导丝棱30上以将长丝引导至集圈槽31内。集圈槽31这样设定,使长丝能够从旋转着的旋翼板区域内出来在往复运动平面的方向进入。因此长丝在捕丝单元11中引导,为了更换卷筒例如该捕丝单元连同长丝可以重新从往复行程范围内退出。在这种状态下接着就可以将满卷筒更换成新的待卷绕的卷筒,其过程象按EP 0 374 536(Bag.1670)的已知卷绕机一样。在这方面将参照这份资料,资料中介绍了具有两个卷筒锭子的回转架在更换阶段时确切的运动过程。
一旦满卷筒上的长丝通过一个伸出的回转板固定下来(见图8),捕丝单元11连同长丝向右移动到往复行程以外一个所谓的捕捉位置。在这个位置长丝通过筒管集圈槽20(见图1)引给新的筒管。如果捕获长丝,捕丝单元向左进行新的运动。在这个阶段内在新的筒管上形成换筒纱尾(Fadenreserve)。在捕丝器11向行程反向点方向运动的同时分导向板9.1向它的工作位置运动。在此分导向板和捕丝器同样进行相互协调的运动。当捕丝单元11向左运动时,又进入的对应导向棱29.1重新将长丝连续地从捕丝器11的集圈槽31内提起。在即将到达捕丝器的送出位置前长丝完全从集圈槽31中引出,这样便回到往复运动过程中。
捕丝器的送出位置处于紧靠在往复行程的外面,使得往复运动着的长丝不会擦到还停留在那里的捕丝单元。在此期间分导向板9.1的对应导向棱29.1完全移动到它的工作位置。因此长丝可以重新正常地往复运动。
分导向板和捕丝器运动的准确协调可以通过软件控制的气动开关元件和单独的直线驱动装置10和13进行,但是也可以通过只带有一个直线驱动装置的转换传动机构强制连接。
但是在图6和7所示的往复机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二个分导向板9.2配备一个驱动装置。从而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在卷绕过程中分导向板9.1和9.2这样地运动,使得达到往复行程在两侧交替地或者始终在同一侧缩短。通过这个措施可以在卷绕过程中实现一定程度的透气。这里分导向板连同各个对应导向棱移出往复运动平面,使得长丝在到达行程反向点以前已经提前从引导的旋翼板中引出,然后长丝被反方向旋转着的旋翼板接住,并带回。
图8中表示卷绕机另一个实施例在卷筒更换阶段的情况。这台卷绕机基本上相当于由EP 0 374 536公开的卷绕机;在这方面也参照这份资料。这里长丝2借助于一个抬起装置34从往复机构中抬起。其中抬起装置可回转地固定在回转轴35上。在这种情况下辅助导向板9移出这么远,使长丝可以无阻碍地从抬起装置34上卷到加压辊4上。摆杆36在空筒管15.2和卷筒3之间摆动,摆杆用板38这样地引导长丝,使长丝2卷绕到满卷筒3上。抬起装置34本身或者捕丝单元,如图6和7所示,现在将长丝引出往复运动区域,直至现在相对于摆动板倾斜分布的长丝通过集圈槽送给空筒管15.2。摆杆36可旋转地固定在回转轴37上。当长丝2在空筒管15.2上捕获在筒管集圈槽内以及从而在满卷筒3和空筒管15.2之间的长丝被拉断之后,可以开始新的卷绕过程。为此抬起装置34这样地定位,使长丝2重新由往复机构接住,同时辅助导向板9退回到它的工作位置。
在主导向板和辅助导向板位于相互平行的平面之内这样一种卷绕机结构时,特别是在行程反向区域内的长丝包角可以有利地这样加大,使得主导向板的导向棱和辅助导向板的导向棱相互重叠。通过这样一种结构,例如像DE 34 17 457(Bag.1405)中所述的那样,可以改变拖丝长度(Schlepplaenge)。此外由此可以产生任意的长丝张力。
这里应该特别强调,本发明的卷绕机也包括这样的旋翼板往复机构,在这种往复机构时长丝借助于多个相互并排设置的旋翼板铺放在往复行程上。
权利要求
1.将连续运转的长丝(2)卷绕在筒管(15)上成为一个卷筒(3)的卷绕机,带一个旋翼板往复机构,它装在顶导丝器(1)和加压辊(4)之间,其中顶导丝器(1)和加压辊(4)延伸有一个切平面-往复运动平面21,长丝借助于受到驱动的旋翼板(6,7)垂直于长丝运行方向沿规定的往复行程来回移动,带两个导向板(8、9),其中主导向板(8)具有一个弯曲的导向棱(28),它在包含往复行程中点的局部区域即中间区域内穿过往复运动平面,辅助导向板(9)具有一个位于主导向板(8)的导向棱(28)对面的对应导向棱(29),它在与中间区域相邻的局部区域内穿过往复运动平面,其特征在于辅助导向板(9)可以这样地垂直于往复运动平面(21)运动,使得对应导向棱(29)不穿过往复运动平面(21)或穿过得不多。
2.按权利要求1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主导向板(8)和辅助导向板(9)位于一个平面内。
3.按权利要求1或2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主导向板(8)和辅助导向板(9)装在按长丝运行方向旋翼板(6、7)的前面。
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任一项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主导向板(8)位于往复运动平面(21)旋翼板驱动装置一侧,辅助导向板(9)位于往复运动平面(21)背向旋翼板驱动装置的一侧。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捕丝单元(11)装在靠近辅助导向板(9)往复行程以外的地方,同时捕丝单元(11)可以移动到往复行程的末端区域内,以便接住从往复机构来的长丝。
6.按权利要求5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捕丝导向棱(30)和一个做在捕丝导向棱(30)末端的集圈槽(31)的捕丝单元(11)可以在往复行程中与中间区域相邻的局部区域内运动,其中为了接住长丝携带长丝的旋翼板(6)搭接在捕丝导向棱(30)上。
7.按权利要求5或6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辅助导向板(9)从往复运动平面中的移出运动和捕丝单元(11)在往复行程区域内的运动或者倒过来是相互耦合的。
8.按权利要求7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辅助导向板(9)和捕丝单元(11)可同步运动。
9.按权利要求5至8之任一项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在辅助导向板(9)运动时对应导向棱(29)搭接基本上垂直于往复运动平面(21)设置的捕丝单元(11)的集圈槽(31)。
10.按权利要求1至9之任一项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辅助导向板(9)到它的工作位置的运动受一个挡块(40)的限制。
11.按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项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辅助导向板由两个分别安装在行程终点区域的分导向板(9.1、9.2)组成,在捕丝器(11)一侧的分导向板(9.1)是可动的,另一个分导向板(9.2)是固定的。
12.按权利要求11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主导向板(8)和分导向板(9.1、9.2)装在一个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往复运动平面的旋翼板驱动装置一侧。
13.按权利要求1至10之任一项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辅助导向板由两个各自装在行程终点区域的分导向板(9.1、9.2)组成,并且两个分导向板(9.1、9.2)都是可动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将连续运行的长丝卷绕成卷筒的卷绕机。其中长丝(2)借助于旋翼板往复机构沿规定的往复行程交替地沿主导向板(8)的导向棱(28)和沿装在行程终点区域的辅助导向板(9)的对应导向棱(29)移动。其中主导向板的导向棱和辅助导向板的对应导向棱从相反的方向穿过往复运动平面。这里辅助导向板可以这样地垂直于往复运动平面(21)运动,使辅助导向板的对应导向棱(29)不穿过往复运动平面或穿过很少。
文档编号B65H54/28GK1204997SQ97191432
公开日1999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8日
发明者海因茨·施波兹, 沃尔夫冈·海涅曼, 阿尔诺·蒂尔 申请人:巴马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