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装置和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054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切割装置和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小型化的且能调节夹持待切割物体的负荷的切割装置和打印机。切割机构包括接收块、切割刀片、关联部件和凸轮部。管布置在接收块上。通过关联部件从夹持旋转位置旋转到接触旋转位置,关联部件引起切割刀片从夹持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通过凸轮部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最后旋转位置,凸轮部引起关联部件从夹持旋转位置旋转到接触旋转位置。当凸轮部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凸轮部的挤压销挤压设置在关联部件上的抗扭弹簧的第一臂部。
【专利说明】
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切割装置和包括该切割装置的打印机。
【背景技术】
[0002]能够在待切割物体上执行全切割操作和半切割操作的切割装置是已知的。全切割操作是将物体切割成两件或更多件的操作。半切割操作是在保留一部分的同时切割物体的操作。例如,在日本待审专利公开2005-324404中公开的一种切割装置包括切割器接收器和切割器刀片。切割器接收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状态是切割器接收器的平坦表面与切割器刀片对置的状态。第二状态是切割器接收器的其上形成突起的表面与切割器刀片对置的状态。
[0003]假设上述切割装置包括引起切割器刀片移动的马达。假设采用步进马达作为该马达从而能够调节在切割器刀片和切割器接收器之间夹持管的负荷。然而,在某些情形中,当切割装置包括步进马达时,这可以增加切割装置的尺寸。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小型化的并且能够调节夹持待切割物体的负荷的切割装置和打印机。
[000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包括:接收块,所述接收块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接收块上布置待切割物体;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包括刀片部,所述切割刀片被构造为经由夹持位置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分离位置是所述刀片部从所述接收块分离的位置,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刀片部与所述接收块接触的位置,并且当所述切割刀片在所述夹持位置中时,所述切割刀片被构造为将所述物体夹持在所述刀片部和所述接收块之间;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切割刀片联接,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在规定方向上从分离旋转位置经由夹持旋转位置旋转到接触旋转位置,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引起所述切割刀片从所述分离位置经由所述夹持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上;DC马达;和第二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随着所述DC马达的旋转而旋转,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同时在第一方向上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从所述分离旋转位置旋转到所述夹持旋转位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同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增加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量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推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0006]根据第一方面,当第二旋转部件随着DC马达的旋转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第一旋转部件从分离旋转位置旋转到夹持旋转位置。切割刀片从分离位置移动到夹持位置。当DC马达进一步旋转时,第二旋转部件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弹性部件在规定方向上推压第一旋转部件。切割刀片从夹持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并且第一旋转部件从夹持旋转位置旋转到接触旋转位置。切割刀片夹持并且切割位于切割刀片和接收块之间的待切割物体。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量随着第二旋转部件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旋转量而改变。作为结果,切割装置能够调节夹持待切割物体的负荷。切割装置包括DC马达,并且因此与切割装置包括步进马达的情形相比,能够使切割装置小型化。因此实现了能够调节夹持待切割物体的负荷的小型化的切割装置。
[0007]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通过所述DC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所述DC马达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所述DC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所述DC马达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和所述初始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位于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初始旋转位置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相反的一侧上。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部件随着所述DC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从所述分离旋转位置旋转到所述夹持旋转位置。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同时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增加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量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推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在此情形中,当DC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和当DC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切割刀片能够从分离位置经由夹持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以此方式,切割装置能够切割待切割物体。切割装置能够使得切割待切割物体的方法多样化。
[0008]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弹性部件可以包括圈部、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圈部被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支撑,所述第一臂部从所述圈部的一个端部延伸,所述第一臂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形成接触,所述第二臂部从所述圈部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臂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形成接触。与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时相比,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可以被构造为在进一步从所述圈部分离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臂部形成接触。在此情形中,抗扭弹簧能够简单地通过在旋转从而引起第一臂部朝向第二臂部移位的第二旋转部件推压第一旋转部件。与DC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的情形相比,当DC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相对于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量而言,第一臂部的移位量可以较小。当切割装置引起DC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切割装置能够准确地调节夹持待切割物体的负荷。
[0009]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一臂部形成接触时,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切向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可以是锐角和钝角中的一个。在此情形中,第二旋转部件可以容易地在引起第一臂部朝向第二臂部移位的同时旋转。切割装置能够减小由DC马达输出的驱动力,从而增加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量。
[0010]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指定旋转位置中;第一确定部,所述第一确定部被构造为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第一获取部,所述第一获取部被构造为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推压程度;和第一旋转控制部,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一旋转控制部被构造为控制并驱动所述DC马达,以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与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移动量。在此情形中,第一旋转控制部能够使第二旋转部件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与获取的第一信息对应的旋转移动量。切割装置能够根据所获取的第一信息自动地调节夹持待切割物体的负荷。
[0011]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部,所述输入部被构造为接收待切割物体信息的输入,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指示所述待切割物体的类型。第一获取部可以被构造为从第一存储部获取与经由所述输入部输入的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存储部以彼此相关的方式存储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一信息。在此情形中,第一获取部能够获取与由使用者经由输入部输入的待切割物体信息对应的第一信息。切割装置能够执行符合待切割物体的类型的切割操作。
[0012]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第一信息可以指示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一旋转控制部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直至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的所述时间段逝去为止。在此情形中,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量可以随着第二旋转部件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而改变。简单地通过控制第二旋转部件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切割装置能够调节夹持待切割物体的负荷。
[0013]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指定旋转位置中;第一确定部,所述第一确定部被构造为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第二确定部,所述第二确定部被构造为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第一获取部,所述第一获取部被构造为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推压程度;第二获取部,所述第二获取部被构造为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推压程度;第一旋转控制部,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一旋转控制部被构造为控制并驱动所述DC马达,以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与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移动量;和第二旋转控制部,响应于所述第二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二旋转控制部被构造为控制并驱动所述DC马达,以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与所述第二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二信息对应的移动量。在此情形中,根据所获取的第一信息或者所获取的第二信息,切割装置能够自动调节夹持待切割物体的负荷。
[0014]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部,所述输入部被构造为接收待切割物体信息的输入,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指示所述待切割物体的类型。第一获取部可以被构造为从第一存储部获取与经由所述输入部输入的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存储部以彼此相关的方式存储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一信息。第二获取部可以被构造为从第二存储部获取与经由所述输入部输入的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存储部以彼此相关的方式存储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在此情形中,当DC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和当DC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切割装置能够执行符合待切割物体的类型的切割操作。
[0015]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中,第一信息可以是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第二信息可以是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一旋转控制部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直至与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时间段逝去为止。响应于所述第二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二旋转控制部可以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直至与所述第二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二信息对应的所述时间段逝去为止。在此情形中,简单地通过控制第二旋转部件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或者控制第二旋转部件从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切割装置能够自动调节夹持待切割物体的负荷。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打印机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切割装置;打印部,所述打印部被构造为在所述待切割物体上执行打印;和供应部,所述供应部被构造为将已经由所述打印部执行打印的所述物体供应到所述切割装置。根据第二方面,能够获得与第一方面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打印机I的透视图;
[0018]图2是主体外壳11的内部的平面视图;
[0019]图3是如从左前方看到的切割机构100的透视图;
[0020]图4是如从右前方看到的切割机构100的透视图;
[0021 ]图5是间歇齿轮136和旋转部件106的截面透视图;
[0022]图6是当接收块180在第一对置位置中时接收块支撑部150的透视图;
[0023]图7是凸轮部件158的透视图;
[0024]图8是支撑部件168的截面透视图;
[0025]图9是在初始状态下的切割机构100的左侧视图;
[0026]图10是在结束半切割操作时切割机构100的左侧视图;
[0027]图1lA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0028]图1lB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0029]图1lC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0030]图12A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小直径管9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0031]图12B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小直径管9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0032]图12C是示出在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小直径管9B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0033]图13是当接收块180在第二对置位置中时接收块支撑部150的透视图;
[0034]图14是在结束全切割操作时切割机构100的左侧视图;
[0035]图15A是示出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的位置关系的图;
[0036]图15B是示出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的位置关系的图;
[0037]图15C是示出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大直径管9A的位置关系的图;
[0038]图16是打印机I的电气框图;
[0039]图17是数据表450的数据构造图表;
[0040]图18是半切割处理的流程图;
[0041 ]图19是全切割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1.打印机I的概略]
[0043]将参考绘图解释是实施例的一个实例的打印机I。在以下解释中,图1的上侧、下侦叭右下侧、左上侧、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定义打印机I的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右侧和左侧。
[0044]图1和图2所示打印机I在是筒形打印介质的管9上执行打印。打印机I能够切割打印之后的管9。打印机I能够在打印之后的管9上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中的一个。本实例的全切割操作是如下操作:切割管9的整个周边从而管9被切割成两件或更多件。本实例的半切割操作是如下操作:切割管9从而保留管9的周边的一部分。在下文中,当共同地提到半切割和全切割操作时,它们被称作切割操作。
[0045]本实例的管9包括大直径管9A(参考图1lA到图11C)和小直径管9B(参考图12A到图12C)。大直径管9A例如是具有7.5mm的外径和6.5mm的内径的管。小直径管9B例如是具有4.5mm的外径和4mm的内径的管。
[0046]如在图1中所不,打印机I包括外罩10,夕卜罩10包括主体外壳11和盖12。主体外壳11是在左右方向上长的立方盒形部件。盖12是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上侧上的板形部件。盖12的后端部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主体外壳11的后端部的上侧上。锁定机构13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前端部的上侧上。锁定机构13当盖12相对于主体外壳11关闭时闩锁盖12的前端部,并且调整盖12的打开和关闭。
[0047]当盖12相对于主体外壳11关闭(参考图1)时,盖12覆盖安装表面11A(参考图2)。安装表面IlA是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当使用者打开盖12时,使用者可以操作锁定机构13以释放盖12的闩锁。在这之后,使用者可以将盖12离开锁定机构13地向上旋转。当盖12已经相对于主体外壳11打开时,安装表面IlA在向上方向上暴露(参考图2)。
[0048]外罩10的侧表面设有操作部17、管插入开口 15(参考图2)和管排放开口 16。操作部17由包括电源按钮和开始按钮的多个操作按钮构造。操作部17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前表面的右上部上。管插入开口 15是向外罩10的内侧引导管9的开口。管插入开口 15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右表面的后上部上。管插入开口 15是在上下方向上稍微长的矩形形状。管排放开口16是向外罩10的外侧排放管9的开口。管排放开口 16设置在主体外壳11的左表面的后上部上。管排放开口 16是在上下方向上稍微长的矩形形状。管排放开口 16比管插入开口 15稍微地进一步朝向前侧设置。
[0049]如在图2中所示,色带安装部分30和管安装部分40等设置在安装表面IlA上。色带安装部分30是色带盒90能够以可移除方式安装到其中的部分。色带安装部分30是在向上方向上打开的凹进部。色带安装部分30形成为在平面视图中基本对应于色带盒90的打开形状。本实例的色带安装部分30设置在安装表面IlA的左部中和管安装部分40前方。
[0050]管安装部分40是管9能够以可移除方式安装到其中的部分。管安装部分40是在向上方向上打开的沟槽部分。管安装部分40从管插入开口 15延伸到管排放开口 16的右侧的附近。如上所述,管排放开口 16比管插入开口 15稍微进一步朝向前侧设置。作为结果,管安装部分40在稍微朝向前左侧倾斜的同时基本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管安装部分40从管插入开口15朝向管排放开口 16延伸的方向被称作管馈送方向。管馈送方向平行于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平行的平面。管馈送方向正交于上下方向。除管安装部分40和色带安装部分30空间地连接的部分之外,管安装部分40的开口截面稍微大于管9的横向截面。管安装部分40的开口截面正交于管馈送方向。管9的横向截面正交于管9的延伸方向。使用者可以沿着管馈送方向在管安装部分40中安装管9,从而管9从管插入开口 15延伸得与管排放开口 16—样远。[0051 ] 将参考图2解释控制基板19、电源部48(参考图16)、管打印机构60和色带盒90。如在图16中所示,控制基板19是其上设置CPU41、R0M42、RAM44等的板。控制基板19控制打印机I的各种操作。例如,控制基板19控制管打印机构60的打印操作。本实例的控制基板19设置在主体外壳11内侧的右后部分上。控制基板19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电源部48连接到被安装在主体外壳11内侧的电池(在图中没有示出),或者经由电绳连接到外部电源(在图中没有示出)。电源部48向打印机I供应电力。本实例的电源部48设置于控制基板19的前方。
[0052]色带盒90是能够容纳墨色带93的箱状体。色带卷91和色带卷取卷轴92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色带盒90内侧。色带卷91是尚未使用并且缠绕在卷轴(在图中没有示出)上的墨色带93。色带卷取卷轴92是在缠绕已用墨色带93的卷轴。
[0053]管打印机构60包括打印头61、可移动馈送辊62、色带卷取轴63、驱动马达(在图中没有示出)等。打印头61和色带卷取轴63从色带安装部分30的底表面向上延伸。打印头61设置在色带安装部分30的后部分中。打印头61是包括加热元件(在图中没有示出)的热头。色带卷取轴63是色带卷取卷轴92能够绕其旋转的轴。
[0054]可移动馈送辊62是可旋转辊。可移动馈送辊62设置于色带安装部分30的后方。可移动馈送辊62与打印头61相对。可移动馈送辊62能够根据盖12(参考图1)的关闭和打开在操作位置和缩退位置之间切换。当可移动馈送辊62在操作位置中时,可移动馈送辊62设置在管安装部分40内侧并且邻近于打印头61。当可移动馈送辊62在缩退位置中时,可移动馈送辊62设置于管安装部分40的后方,并且从打印头61分离。驱动马达(在图中没有示出)是以旋转方式驱动可移动馈送辊62和色带卷取轴63的马达。
[0055]当盖12打开时,可移动馈送辊62移位到缩退位置。当色带盒90安装在色带安装部分30中时,色带卷取轴63插入到色带卷取卷轴92中。在这之后,当盖12关闭时,可移动馈送辊62移位到操作位置。可移动馈送辊62与带有未用墨色带93的在管安装部分40中的管9重叠并且朝向打印头61推压管9和未用墨色带93。此时,由于可移动馈送辊62的推压力,管9弹性变形,并且墨色带93被夹持在管9的表面和打印头61之间。
[0056]管打印机构60根据控制基板19的控制执行以下打印操作。管打印机构60的驱动马达引起可移动馈送辊62和色带卷取轴63旋转。根据可移动馈送辊62的旋转,管安装部分40内侧的管9被在管馈送方向上馈送到下游侧。此时,在外罩10外侧的在打印之前的管9经由管插入开口 15被从主体外壳11的右表面拉入到管安装部分40的内侧。当色带卷取卷轴92根据色带卷取轴63的旋转而旋转时,墨色带93被从色带卷91拉出。
[0057]打印头61使用被拉出的墨色带93以在正被馈送的管9上打印字符。本实例的打印头61在传送到打印头61后方的管9的前表面上打印字符的正常图像。因此,管9的前表面是管9的打印表面。已用墨色带93被色带卷取卷轴92卷取。在打印之后的管9由可移动馈送辊62馈送到在管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经由管安装部分40的左端部和管排放开口 16从主体外壳11排放管9。
[0058][ 2.切割机构100的结构和它的操作的概略]
[0059]如在图2中所示,切割机构100设置在管安装部分40的左端部和管排放开口16之间。切割机构100是用于在打印之后的管9上执行切割操作的机构。切割机构100的概略如下。切割机构100包括切割刀片275(参考图1lA到图11C)和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接收块180在管馈送路径9C(参考图3)的任一侧上彼此相对。管馈送路径9C是沿其将管9从管安装部分40的左端部馈送到管排放开口 16的路径。管馈送路径9C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将管9设置在接收块180上之后,切割机构100引起切割刀片275朝向接收块180移动。切割刀片275将管9夹持在切割刀片275和接收块180之间。当切割刀片275朝向接收块180挤压管9时,在管9上的切割操作得以执行。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切换接收块180的位置,切割机构100在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之间切换在管9上的切割操作。
[0060]如在图3中所示,切割机构100包括定位部分190(参考图2)、驱动部分110、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和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确定管9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同时,定位部分190朝向接收块180引导在打印之后的管9。驱动部分110驱动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和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接收块移动机构120是支撑接收块180从而接收块180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直线地移动的机构。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是支撑切割刀片275从而切割刀片275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机构。
[0061][2-1.定位部分 190]
[0062]如在图2中所示,定位部分190比管安装部分40的左端部进一步设置于在管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定位部分190包括底壁部分192、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底壁部分192是设置在与管安装部分40的底部基本相同的高度处的壁部分。底壁部分192的形状在平面视图中是基本矩形的。底壁部分192能够从下方与管9形成接触并且限制管9的向下移动。以此方式,底壁部分192能够确定被供应到切割机构100的管9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在下文中,由底壁部分192定位的管9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被称作基准位置P(参考图1lA到图11C)。
[0063]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是分别从底壁部分192的后端部和前端部向上延伸的壁部分。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从管馈送路径9C的任一侧彼此相对。在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在后壁部分194和前壁部分196之间的距离稍微地比大直径管9A的外径长。
[0064][2-2.驱动部分 110]
[0065]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驱动部分110设置在管馈送路径9C下方。驱动部分110包括支撑部102、DC马达104和齿轮组105(参考图5)。支撑部102包括第一板部102A、第二板部102B和第三板部102C(参考图4)。第一板部102A是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形部分。第二板部102B是从第一板部102A的上端部向右延伸的板形部分。板体99(参考图9)附接到第二板部102B的上表面。板体99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三板部102C(参考图4)是从第二板部102B的右端部的后部分向下延伸的板形体。开口部分102D(参考图4)设置在第二板部102B的后部分中。开口部分102D在上下方向上贯穿。
[0066]DC马达104固定到第一板部102A的右表面的前部分。DC马达104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板部102A。马达齿轮104A设置在DC马达104的输出轴的先端部上。
[0067]齿轮组105(参考图5)包括多个齿轮。所述多个齿轮分别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从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向左延伸的轴部上。在图3和图5中,所述多个齿轮中的某些未被示意。
[0068]如在图5中所示,齿轮组105将马达齿轮104A连接到第一齿轮部分109。第一齿轮部分109在右侧视图中是环形的。第一齿轮部分109—体地形成有旋转部件106,旋转部件106是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的盘形部件。旋转部件106以可旋转方式被旋转轴部103支撑。旋转轴部103固定到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的后部分。旋转轴部10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DC马达104的驱动力经由马达齿轮104A和齿轮组105传递到第一齿轮部分109,并且结果第一齿轮部分109绕旋转轴部103旋转。
[0069]旋转部件106包括第二齿轮部分101。旋转部件106的右部中,在第一齿轮部分109的内侧上形成第二齿轮部分101。第二齿轮部分101绕旋转轴部103与第一齿轮部分109—起旋转。
[0070][2-3.接收块移动机构120]
[0071]将参考图4和图8解释接收块移动机构120。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包括驱动传递部分130和接收块支撑部150。驱动传递部分130联接到DC马达104。接收块支撑部150利用由驱动传递部分130传递的驱动力引起接收块18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0072]在驱动传递部分130中,将在下面解释的保持部件152、凸轮驱动齿轮156和凸轮部件158在图3中未被示意。在驱动传递部分130中,将在下面解释的支撑轴132、齿轮134和间歇齿轮136在图4中未被示意。
[0073][2-3-1.驱动传递部分130]
[0074]如在图4和图5中所示,驱动传递部分130包括支撑轴132、齿轮134(参考图5)、间歇齿轮136、保持部件152(参考图4)、第一轴部154(参考图4)、凸轮驱动齿轮156(参考图4)和凸轮部件158(参考图6)。支撑轴132以可旋转方式被第一板部102A和第三板部102C支撑。支撑轴132是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部。支撑轴132比第一板部102A进一步向左侧延伸。
[0075]齿轮134比第一板部102A进一步向左侧被支撑轴132支撑。齿轮134与第二齿轮部分101啮合。作为结果,当上述第一齿轮部分109随着DC马达104的旋转而旋转时,第二齿轮部分101引起支撑轴132旋转。
[0076]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板部102A和第三板部102C之间被支撑轴132支撑。间歇齿轮136的周表面的一部分从第二板部102B的开口部分102D向上暴露。
[0077]间歇齿轮136能够与支撑轴132—起旋转。在下文中,在间歇齿轮136绕支撑轴132的旋转方向中,在右侧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被称作第一旋转方向,并且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被称作第二旋转方向。第一旋转方向是图4所示箭头Al取向的方向。第二旋转方向是图4所示箭头A2取向的方向。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间歇齿轮136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逆向方向是正向方向的相反方向。
[0078]如在图4中所不,第一齿部136A设置在间歇齿轮136的周表面在旋转方向上的一部分上。第一齿部136A包括第一端部136B和第二端部136C。第一端部136B是第一齿部136A在第二旋转方向(箭头A2的方向)上的端部。第二端部136C是第一齿部136A在第一旋转方向(箭头Al的方向)上的端部。
[0079]形成齿部的角度(齿部形成角度)是在第一旋转方向上从第一端部136B到第二端部136C的角度。齿部形成角度是图4所示角度α。作为一个实例,间歇齿轮136的齿部形成角度是76度。不形成齿部的角度(齿部未形成角度)是在第二旋转方向上从第一端部136Β到第二端部136C的角度。齿部未形成角度是图4所示角度β。作为一个实例,间歇齿轮136的齿部未形成角度是284度。
[0080]如在图4和图6中所示,保持部件152设置在板体99(参考图9)的上表面上。保持部件152相对于间歇齿轮136设置在左上侧上。保持部件152包括左板152Α、右板152Β和下板152C。左板152Α和右板152Β在左右方向在它们之间有间隙地彼此相对。左板152Α和右板152Β是在左侧视图中具有L形状的板形体。左板152Α和右板152Β每一个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左板152Α和右板152Β每一个在侧视图中的L形状的内侧角部靠近管馈送路径9C(参考图3)。
[0081 ]下板152C连接左板152Α的下端部和右板152Β的下端部。下板152C是在平面视图中具有基本矩形形状的板形体。下板152C从管馈送路径9C的后侧延伸到前侧。
[0082]如在图6中所示,第一轴部154以可旋转方式被左板152Α的下部和右板152Β的下部支撑。第一轴部154是在左右方向延伸上的轴部。第一轴部154延伸到右板152Β的右侧。
[0083]凸轮驱动齿轮156被第一轴部154的右端部支撑。凸轮驱动齿轮156能够绕第一轴部154旋转。凸轮驱动齿轮156定位于后壁部分194(参考图2)的后方。第二齿部156Α绕凸轮驱动齿轮156的整个周表面设置。第二齿部156Α能够与间歇齿轮136的第一齿部136Α啮合。
[0084]由于第二齿部156Α与第一齿部136Α(参考图4)啮合,间歇齿轮136引起凸轮驱动齿轮156旋转。当间歇齿轮136在第二旋转方向(图4中的箭头Α2的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驱动齿轮156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三旋转方向是图6所示箭头A3取向的方向。当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旋转方向(图4中的箭头Al的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驱动齿轮156在第四旋转方向上旋转。第四旋转方向是图6所示箭头Α4取向的方向。
[0085]凸轮部件158在左板152Α和右板152Β之间被第一轴部154支撑。凸轮部件158包括圆筒部分159。圆筒部分159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一轴部154插入到圆筒部分159的管孔隙(参考图7)中。以此方式,凸轮部件158与凸轮驱动齿轮156的旋转一致地绕第一轴部154旋转。凸轮部件158的旋转方向和凸轮驱动齿轮156的旋转方向彼此匹配。
[0086]如在图7中所示,凸轮部160在圆筒部分159的外周表面的右部上形成。凸轮部160能够与圆筒部分159—起旋转。凸轮部160形成为包围圆筒部分159的外周表面的右部的整个周表面。凸轮部160的左部的一部分被朝向右侧切除。
[0087]凸轮部160包括凸轮表面162。凸轮表面162在凸轮部160的表面的面向左的一部分和在第四旋转方向(箭头Α4的方向)上面向的部分上形成。凸轮表面162包括第一凸轮表面162Α、第二凸轮表面162Β和第三凸轮表面162C。
[0088]第一凸轮表面162Α在第四旋转方向上逐渐向左延伸。在第一轴部154上定中的形成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角度例如是82度。第二凸轮表面162B连接到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第二凸轮表面162B是在变得从第一轴部154(参考图6)分离的方向上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表面。第一凸轮表面162A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和第二凸轮表面162B在左右方向的长度是彼此相同的,并且对应于图7所示的距离L。第三凸轮表面162C连接第一凸轮表面162A在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和第二凸轮表面162B的左端部。第三凸轮表面162C平行于第三旋转方向和第四旋转方向。
[0089]指定凸轮表面164在凸轮部160的外向表面上形成。指定凸轮表面164比第三凸轮表面162C进一步设置于右侧。指定凸轮表面164从第二凸轮表面162B在第二凸轮表面162B从第一轴部154分离的方向上的端部在第三旋转方向上延伸。
[0090][2-3-2.接收块支撑部150]
[0091]如在图6和图8中所示,接收块支撑部150包括支撑杆161和163、滑动部件172和接收块180。支撑杆161和163在凸轮部件158上方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从上侧依次设置支撑杆161和163。支撑杆161和163每一个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固定到左板152A和右板152B。
[0092]支撑部件168在左板152A和右板152B之间被支撑杆161和163支撑从而支撑部件168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直线地移动。支撑部件168位于凸轮部件158上方。支撑部件168是在下侧和后侧上打开的箱形。
[0093]支撑部件168包括左壁部分168A和右壁部分168B。左壁部分168A和右壁部分168B在左右方向上在它们之间有间隙地彼此相对。两个孔部分169设置在左壁部分168A和右壁部分168B中的每一个中。支撑杆161和163分别插入通过上和下孔部分169。
[0094]在左壁部分168A的所述两个孔部分169中,接触壁部分(在图中没有示出)设置在上孔部分169的内侧上。接触壁部分是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的板形体。与孔部分169同心的圆形孔(在图中没有示出)在接触壁部分中形成。支撑杆161插入到该圆形孔中。
[0095]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左端位置是当左壁部分168A与左板152A接触时支撑部件168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参考图13)。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是当右壁部分168B与右板152B接触时支撑部件168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参考图3、图4、图6等)。
[0096]如在图8中所示,滑动部件172在左壁部分168A(参考图6)和右壁部分168B之间以可旋转方式被支撑杆163支撑。滑动部件172是基本立方形状的。滑动部件172的上部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稍微地比在右壁部分168B和左壁部分168A彼此相对的方向上在右壁部分168B和左壁部分168A之间的距离更短。滑动部件172包括滑动部172A。滑动部172A从支撑部件168向下突出。滑动部172A的下端部以朝向下侧的圆弧形形状形成。滑动部172A能够相对于凸轮表面162或者指定凸轮表面164滑动。
[0097]滑动部件172能够在第一旋转位置和第二旋转位置之间绕支撑杆163旋转。第一旋转位置是当滑动部172A相对于凸轮表面162滑动时滑动部件172的旋转位置。当滑动部件172在第一旋转位置中时,滑动部件172A从支撑部件168向下突出。第二旋转位置是当滑动部172A相对于指定凸轮表面164滑动时滑动部件172的旋转位置。第二旋转位置是当滑动部件172已经比第一旋转位置在左侧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稍微地进一步旋转时的位置。在图8中,利用实线示意在第一旋转位置中的滑动部件172,并且利用点划线示意在第二旋转位置中的滑动部件172。
[0098]调整部168D设置在处于第一旋转位置中的滑动部件172前方。调整部168D从右壁部分168B的左表面的下部的前侧向左突出。调整部168D与在第一旋转位置中的滑动部件172从前方形成接触。
[0099]如在图6中所示,支撑杆161和163分别插入通过螺旋弹簧171和173。螺旋弹簧171进入孔部分169中并且向右推压接触壁部分(在图中没有示出)。螺旋弹簧173穿过孔部分169的内侧并且向右推压滑动部件172。当正被推压的滑动部件172在第一旋转位置中时,滑动部件172向右的移动被凸轮表面162限制。当正被推压的滑动部件172在第二旋转位置中时,滑动部件172向右的移动被右壁部分168B的左表面限制。
[0100]如在图3中所示,接收块180设置在支撑部件168的前端部上。接收块180定位于后壁部分194(参考图2)的左方。换言之,接收块180设置在定位部分190在管馈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上。接收块180是基本立方形状的。接收块180的前端表面是能够与切割刀片275形成接触的接触表面183。管9能够设置在接触表面183上。在上下方向上,接触表面183从基准位置P上方延伸到基准位置P下方(参考图1IA到图1IC和图15A到图15C)。基准位置P在上下方向上在接触表面183的上端和下端之间。
[0101]接触表面183包括第一接触表面181和第二接触表面182。第一接触表面181比第二接触表面182进一步向左设置。管9在周向方向上的一部分能够进入的缩退沟槽187设置在第一接触表面181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中。缩退沟槽187设置在第一接触表面181的包括在上下方向上的基准位置P的一部分中(参考图1lA到图11C)。第一接触表面181包括以平面形状形成的两个接触平面181A。在第一接触表面181中,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是在缩退沟槽187上方的一部分和在缩退沟槽187下方的一部分。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在彼此相同的平面中。
[0102]如在图1IA到图1IC中所示,缩退沟槽187是朝向后方凹进的凹进部。缩退沟槽187在前视图中是基本矩形形状的。缩退沟槽18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是缩退沟槽187的沟槽深度。缩退沟槽187包括第一表面187A、第二表面187B和第三表面187C。第一表面187A是从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的上接触平面181A的下端向后延伸的平坦表面。第二表面187B是从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IA的下接触平面18IA的上端向后延伸的平坦表面。第二表面187B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第一表面187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更长。第三表面187C是连接第一表面187A的后端和第二表面187B的后端的平坦表面。第三表面187C形成缩退沟槽187的沟槽底部。第三表面187C是在向上方向上朝向前方倾斜的平坦表面。在第三表面187C中,在基准位置P上方的片段延伸到接触平面181A在向上方向上的一侧。例如,本实例的缩退沟槽187的最大沟槽深度小于0.5mm。本实例的最大沟槽深度是在第三表面187C的下端和接触平面181A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
[0103]如在图4中所示,第二接触表面182是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平坦表面。第二接触表面182在与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相同的平面中。
[0104]接收块180设置在支撑部件168上并且能够因此在左右方向上直线地移动。接收块180能够在第一对置位置和第二对置位置之间直线地移动。第一对置位置是在接收块180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处的位置。在本实例中,当接收块180在第一对置位置中时,第一接触表面181与切割刀片275相对。第二对置位置是在接收块180的可移动范围的左端处的位置。在本实例中,当接收块180在第二对置位置中时,第二接触表面182与切割刀片275对置。
[0105][2-3-3.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各种部件的位置关系]
[0106]将解释当具有上述结构的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间歇齿轮136、凸轮部件158、滑动部件172、支撑部件168和接收块180的位置关系。接收块移动机构120的初始状态是在切割机构100开始切割操作之前接收块移动机构120的状态。
[0107]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间歇齿轮136在开始旋转位置中(参考图4)。开始旋转位置是当间歇齿轮136已经从第一端部136B与第二齿部156A啮合的旋转位置稍微地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间歇齿轮136的旋转位置。在开始旋转位置中的间歇齿轮136不与凸轮驱动齿轮156啮合。因此,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凸轮驱动齿轮156的传递被限制。
[0108]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凸轮部件158在旋转位置中从而第二凸轮表面162B基本设置在第一轴部154上方(参考图6)。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滑动部件172在第一旋转位置中(参考图8)。滑动部件172的滑动部172A被螺旋弹簧173的推压力挤压抵靠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参考图6)。此时,滑动部件172的上部与右壁部分168B的左表面接触。支撑部件168在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处并且被螺旋弹簧171推压。支撑部件168向右的移动被右板152B限制。此时,接收块180在第一对置位置中(参考图3)。
[0109][2-3-4.接收块移动机构120的操作的概略]
[0110]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如果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则间歇齿轮136(参考图4)在第一旋转方向(箭头Al的方向)上旋转。因此,间歇齿轮136空转,而不与凸轮驱动齿轮156啮合。作为结果,接收块移动机构120阻止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凸轮驱动齿轮156的传递。
[0111]另一方面,当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时,如果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则间歇齿轮136 (参考图4)在第二旋转方向(箭头A2的方向)上旋转。即刻地在间歇齿轮136已经开始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之后,第一齿部136A的第一端部136B与第二齿部156A啮合。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允许DC马达104的驱动力向凸轮驱动齿轮156的传递。通过连续地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的间歇齿轮136,引起了凸轮驱动齿轮156在第三旋转方向(图6中箭头A3的方向)上旋转。凸轮驱动齿轮156引起第一轴部154(参考图6)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以此方式,凸轮部件158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的第一凸轮表面162A相对于滑动部172A滑动。以此方式,在抵抗螺旋弹簧173的推压力的同时,滑动部件172向左移动。在滑动部件172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被调整部168D(参考图8)限制的状态下,滑动部件172向左移动。向左移动的滑动部件172向左推压支撑部件168。在抵抗螺旋弹簧171的推压力的同时,支撑部件168从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向左移动。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向左移动。
[0112][2-4.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
[0113]将参考图3和图9解释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包括旋转驱动部分210和切割刀片移动部分270。旋转驱动部分210与DC马达104的旋转一致地被以旋转方式驱动。切割刀片移动部分270根据旋转驱动部分210的旋转驱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切割刀片 275。
[0114][2-4-1.旋转驱动部分210]
[0115]旋转驱动部分210包括凸轮部215、初始位置传感器241、中间位置传感器242和关联部件220。凸轮部215是在上述旋转部件106(参考图5)的左部上形成的部分。凸轮部215在左侧视图中是圆形的。凸轮部215能够与第一齿轮部分109(参考图5)—起地绕旋转轴部103旋转。在下文中,在左侧视图中绕旋转轴部103的逆时针方向被称作第一方向并且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被称作第二方向。第一方向是图9所示箭头BI取向的方向。第二方向是图9所示箭头B2取向的方向。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上旋转。
[0116]凸轮部215包括右侧突出部分211和左侧突出部分212。右侧突出部分211和左侧突出部分212这两者都是从凸轮部215的向表面向径向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的板形体。
[0117]右侧突出部分211比凸轮部215的周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进一步向右侧(SP,向图9的远侧)设置。右侧突出部分211设置在凸轮部215的周表面的在绕旋转轴部103的旋转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形成右侧突出部分211的角度是从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到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在第一方向上的角度。在本实例中形成右侧突出部分211的角度是90度或更大。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倾斜从而在第一方向上从旋转轴部103分离。
[0118]左侧突出部分212比凸轮部215的周表面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进一步向左侧(SP,向图9的近侧)设置。因此,左侧突出部分212比右侧突出部分211进一步向左侧设置。左侧突出部分212设置在凸轮部215的周表面的在绕旋转轴部103的旋转方向上的一部分上。在本实例中形成左侧突出部分212的角度小于形成右侧突出部分211的角度。形成左侧突出部分212的角度是从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部到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一方向的端部在第一方向上的角度。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倾斜从而在第一方向上从旋转轴部103分离。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表面倾斜从而在第二方向上从旋转轴部103分离。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比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进一步向着第一方向侧。
[0119]挤压销215A设置在凸轮部215的左表面上。挤压销215A是从凸轮部215向左突出的圆柱体。挤压销215A设置在相对于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而言的在第二方向成基本90度的位置中。
[0120]图3和图9所示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挤压销215A在挤压销215A已经从旋转轴部103正上方的旋转位置稍微地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旋转位置中。
[0121]如在图9中所示,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设置在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的后下部上。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包括第一旋转轴(在图中没有示出)、可移动部分241A和第一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第一旋转轴在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内侧的后上部中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可移动部分241A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第一旋转轴上。可移动部分241A从第一旋转轴向下并且向前延伸。在可移动部分241A中,在与第一旋转轴相反一侧上的端部是可移动部分241A的先端部。可移动部分241A的先端部朝向旋转轴部103以圆弧形形状弯曲。第一弹簧绕第一旋转轴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推压可移动部分241A。
[0122]可移动部分241A与旋转的右侧突出部分211形成接触或者从其分离。当可移动部分241A从右侧突出部分211分离时,可移动部分24^在正常位置中。当可移动部分24认在正常位置中时,可移动部分241A的先端部进入右侧突出部分211的移动路径中。在此情形中,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当可移动部分241A与右侧突出部分211形成接触时,可移动部分241A比正常位置在左侧视图中进一步在顺时针上方向。在此情形中,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开信号。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从可移动部分241A的先端部在第一方向上稍微地分离。因此,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
[0123]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设置在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上的后上部上。中间位置传感器242从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在第二方向上以基本90度定位。中间位置传感器242比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进一步向左侧设置。中间位置传感器242包括第二旋转轴(在图中没有示出)、可移动部分242A和第二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第二旋转轴在中间位置传感器242内侧的后下部中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可移动部分242A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第二旋转轴上。可移动部分242A向上并且向前从第二旋转轴延伸。在可移动部分242A中,在与第二旋转轴相反一侧上的端部是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朝向旋转轴部103以圆弧形形状弯曲。第二弹簧绕第二旋转轴在左侧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推压可移动部分242Ao
[0124]可移动部分242A与旋转的左侧突出部分212形成接触或者从其分离。当可移动部分242A从左侧突出部分212分离时,可移动部分242A在正常位置中。当可移动部分242A在正常位置中时,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进入左侧突出部分212的移动路径中。在此情形中,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关信号。当可移动部分242A与左侧突出部分212形成接触时,可移动部分242A比正常位置在左侧视图中进一步在逆时针方向上。在此情形中,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在已经从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在第一方向上旋转90度或更大的位置处,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从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分离。在已经从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在第二方向上旋转90度或更大的位置处,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表面从可移动部分242A的先端部分离。因此,当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时,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关信号。
[0125]关联部件220是在右侧视图中基本L形的板形部件。关联部件220比齿轮组105和凸轮部215进一步向左侧设置。关联部件220能够绕关联轴部223旋转。关联轴部22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关联轴部223的右端部固定到第一板部102A的左表面。在下文中,绕关联轴部223在左侧视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被称作第三方向,并且与第三方向相反的方向被称作第四方向。第三方向是图9所示箭头B3取向的方向。第四方向是图9所示箭头B4取向的方向。
[0126]如在图9中所示,关联部件220包括第一板形部分221和第二板形部分222。第一板形部分221是在管馈送路径9C下方基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形部分。第二板形部分222是在相对于第一板形部分221以基本90度倾斜的同时从第一板形部分221的前端部向上延伸的板形部分。第二板形部分222的上端部设置于管馈送路径9C的前方。第二板形部分222的后下部连接到关联轴部223的左端部。
[0127]弹簧220A设置在关联轴部223上。弹簧220A将关联部件220绕关联轴部223在第四方向上推压。在关联突起224与上述板体99形成接触的位置处,被推压的关联部件220在第四方向上的旋转受到限制。关联突起224是从第一板形部分221的上表面的前部分斜向上并且向后的突出的突出部分。在下文中,当关联突起224与板体99接触时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被称作分离旋转位置。图3、图4和图9所示关联部件220在分离旋转位置中。
[0128]弹簧轴部226、闩锁件225和227以及逃逸沟槽228设置在第一板形部分221中。弹簧轴部226从第一板形部分221的左表面向左突出。弹簧轴部226设置在关联突起224下方。
[0129]闩锁件225和227从第一板形部分221向前突出。闩锁件225设置在第一板形部分221的上表面上的后端部上。闩锁件225比弹簧轴部226进一步向后设置。闩锁件227设置在比第一板形部分221的下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进一步向后的部分上。闩锁件227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在闩锁件225和弹簧轴部226之间。逃逸沟槽228设置在第一板形部分221的上表面中在闩锁件225和关联突起224之间。逃逸沟槽228是向下凹进的沟槽部分。逃逸沟槽228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在闩锁件225下方形成。
[0130]在弹性变形状态下的抗扭弹簧235设置在第一板形部分221上。抗扭弹簧235包括圈部233、第一臂部231和第二臂部232。圈部233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弹簧轴部226插入圈部233中。
[0131]第一臂部231从圈部233的右端部向后延伸。第一臂部231的先端部从下方推压闩锁件225,并且与闩锁件225闩锁。第一臂部231设置在凸轮部215的挤压销215A下方。旋转中的挤压销215A的先端部与第一臂部231形成接触或者从其分离。第二臂部232从圈部233的左端部向后延伸。第二臂部232设置在第一臂部231下方。第二臂部232的先端部从上方推压闩锁件227,并且与闩锁件227闩锁。
[0132]突出销238设置在第二板形部分222上。突出销238从第二板形部分222的上端部向右突出。当关联部件220在分离旋转位置中时,突出销238位于突出销238的可移动范围中的前端位置。
[0133][2-4-2.切割刀片移动部分270]
[0134]如在图3、图4和图9中所示,切割刀片移动部分270包括外罩部件272、轨道部件274、切割刀片275(参考图1lA到图11C)和臂部件277。外罩部件272设置在保持部件152的下板152C的前部分上。外罩部件272从接收块180的前侧与接收块180相对。外罩部件272比定位部分190(参考图2)在管馈送方向上进一步向下游定位。外罩部件272是向后打开的盒形部件。外罩部件272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通孔272A设置在外罩部件272的前壁部分的上部中。
[0135]轨道部件274是在穿过外罩部件272的下部的同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圆柱体。轨道部件274设置在管馈送路径9C下方。轨道部件274引导外罩部件27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0136]切割刀片275被容纳在外罩部件272内侧。切割刀片275是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的板形体。在上下方向上直线延伸的刀片部275A(参考图1lA到图11C)在切割刀片275的后端部上形成。切割刀片275被设置在外罩部件272内侧的附接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向前推压。切割刀片275能够相对于外罩部件27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刀片部275A能够比外罩部件272进一步向后突出。
[0137]臂部件277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臂部件277插入通孔272A中。臂部件277的后端部联接到切割刀片275。管状部分277A在臂部件277的前端部上形成。管状部分277A在右侧视图中是在上下方向上长的椭圆形形状的。关联部件220的突出销238从左侧插入管状部分277A的管状孔277B中。以此方式,当关联部件220绕关联轴部223旋转时,臂部件277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0138][2-4-3.当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各种部件的位置关系]
[0139]将解释当具有上述结构的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凸轮部160、关联部件220、外罩部件272和切割刀片275的位置关系。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的初始状态是在切割机构100开始切割操作之前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的状态。
[0140]当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凸轮部160在初始旋转位置中,并且关联部件220在分离旋转位置中。在此情形中,凸轮部215的挤压销215A的先端部从上方与抗扭弹簧235的第一臂部231接触。因为关联部件220在分离旋转位置中,所以突出销238在它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中。臂部件277和外罩部件272在它们的各自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当外罩部件272在它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中时切割刀片275的布置位置被称作分离位置。分离位置是切割刀片275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当切割刀片275在分离位置中时,切割刀片275从接收块180的接触表面183分离,并且被容纳在外罩部件272内侧。
[0141][2-4-4.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的操作的概略]
[0142]如在图9中所示,当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如果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则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箭头BI的方向)上旋转。根据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挤压销215A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关联部件220在第三方向(箭头B3的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的突出销238引起臂部件277向后移动。臂部件277引起切割刀片275向后移动。因此,外罩部件272从外罩部件272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向后移动。
[0143]另一方面,当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时,如果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则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图9中箭头B2的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被维持在位于分离旋转位置中的状态下。
[0144]随着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挤压销215A从第一臂部231分离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凸轮部215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在图9中,已经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的挤压销215A利用点划线示意。指定旋转位置是相对于虚拟平面T与初始旋转位置基本对称的位置。虚拟平面T包括旋转轴部103的轴线,并且是在左右方向上和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虚拟表面。当凸轮部215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时,挤压销215A再一次与第一臂部231形成接触。与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的情形相比,挤压销215A与第一臂部231形成接触的位置更加靠近圈部233。
[0145]当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215比指定旋转位置进一步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挤压销215A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关联部件220在第三方向上旋转并且引起外罩部件272从外罩部件272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位置向后移动。
[0146][3.切割机构100的切割操作]
[0147]在下文中,将作为管9的半切割操作和管9的全切割操作解释切割机构100的切割操作。在切割机构100开始切割操作之前,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接收块移动机构120在初始状态下,并且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在初始状态下。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和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关信号。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使用者可以使管9位于定位部分190的底壁部分192上。在管9的下端位于基准位置P上的状态下,将管9设置在接触表面183 (参考图3)上。
[0148][3-1.切割机构100的半切割操作]
[0149]将参考图4、图6、图9、图10和图1lA到图1lC解释切割机构100执行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的操作。在图11A到图11C、图12A到12C和图15A到图15C中的每一幅图中,概略地在如从左侧看到的截面中示意了接收块180、切割刀片275和管9。在图1lA到图11C、图12A到图12C和图15A到图15C中,切割刀片275的后端部的阴影未被示意。
[0150]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操作如下。在接收块180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的同时,切割机构100将大直径管9A夹持在第一接触表面181和切割刀片275之间。切割刀片275朝向第一接触表面181挤压大直径管9A并且因此执行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根据控制基板19 (参考图2)的CPU41 (参考图16)的驱动控制,DC马达104被以以下方式驱动。
[0151]在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在开始旋转位置中的间歇齿轮136不与凸轮驱动齿轮156啮合并且在第一旋转方向(图4中箭头Al的方向)上空转。如在图6中所示,在支撑部件168被螺旋弹簧171和173向右推压的同时,支撑部件168被维持在停止在它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处的状态下。因此,接收块180被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
[0152]如在图9和图10中所示,当在开始旋转位置中的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箭头BI的方向)上旋转。外罩部件272从它的可移动范围的前端部向后移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参考图11A)向后移动。
[0153]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向后移动的外罩部件272在切割刀片275之前从前方与大直径管9A形成接触。外罩部件272向后的移动受到限制。当DC马达104继续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臂部件277向后推压切割刀片275。在抵抗附接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的推压力的同时,切割刀片275相对于外罩部件272向后移动。
[0154]如在图10和图1lB中所示,刀片部275A移动到夹持位置。本实例的夹持位置是当大直径管9A被夹持在刀片部275A和接触表面183之间时切割刀片275的布置位置。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在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将大直径管9A夹持在切割刀片275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大直径管9A在切割刀片275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弹性变形并且变成在左侧视图中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基本椭圆形形状。
[0155]已经引起切割刀片275移动到夹持位置的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是夹持旋转位置。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已经引起关联部件220移动到夹持旋转位置的凸轮部215的旋转位置是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图10中,利用点划线示意在夹持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和在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
[0156]当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表面与中间位置传感器242的可移动部分242A形成接触。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以此方式,控制基板19(参考图2)的CPU41(参考图16)能够确定凸轮部215已经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
[0157]通过进一步继续地在正向方向上旋转规定的时期的DC马达104,凸轮部215比第一中间旋转位置进一步向第一方向侧旋转。挤压销215A挤压第一臂部231。绕弹簧轴部226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第一臂部231稍微从闩锁件225向下分离,并且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抗扭弹簧235经由第二臂部232和闩锁件227在第三方向上推压关联部件220。作为结果,切割刀片275被向后推压。
[0158]当在半切割操作时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时,挤压销215A对第一臂部231的挤压角度是锐角。挤压角度是挤压销215A的切向方向(箭头D的方向)相对于第一臂部231的延伸方向中的接近圈部233的方向(箭头C的方向)。挤压销215A的切向方向(箭头D的方向)是在左侧视图中在挤压销215A的中心处与将旋转轴部1 3的中心和挤压销215A的中心关联的线以正交方式交叉的线的方向。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的挤压角度对应于图10所示角度Θ1。
[0159]在切割通过大直径管9A的同时正被推压的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参考图11C)。接触位置是当刀片部275A与接触表面183接触时切割刀片275的布置位置。接触位置是切割刀片275的可移动范围的后端位置。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刀片部275A与所述两个接触平面181A的每一个接触。通过保留大直径管9A的已经进入缩退沟槽187中并且已经从切割刀片275逃逸的一部分,大直径管9A被半切割。在大直径管9A在刀片部275A与第三表面187C之间的情况下,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刀片部275A与第三表面187C对置。
[0160]已经引起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是接触旋转位置。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已经引起关联部件220移动到接触旋转位置的凸轮部215的旋转位置是第一最后旋转位置。在图10中,利用实线示意在接触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和在第一最后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当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最后旋转位置时,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当凸轮部215在第一最后旋转位置中时,左侧突出部分212与可移动部分242A接触。
[0161]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时,间歇齿轮136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停止。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间歇齿轮136以第一规定旋转角度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第一规定旋转角度小于齿部未形成角度。本实例的第一规定旋转角度是190度。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间歇齿轮136不与凸轮驱动齿轮156啮合并且空转。
[0162]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右侧突出部分211不与初始位置传感器241的可移动部分241A形成接触,并且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因此,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
[0163]在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已经停止之后,旋转方向被切换并且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图10中箭头B2的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从接触旋转位置在第四方向(图10中箭头B4的方向)上旋转。间歇齿轮136在第二旋转方向(图4中箭头A2的方向)上旋转。
[0164]当凸轮部215经由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旋转到初始旋转位置(参考图9)时,关联部件220经由夹持旋转位置旋转到分离旋转位置。切割刀片275经由夹持位置(参考图11B)移动到分离位置(参考图11A)。
[0165]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在关联部件220位于分离位置中的状态下,凸轮部215稍微从初始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与初始位置传感器241的可移动部分241A形成接触。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DC马达104切换旋转方向并且再一次在正向方向上旋转。当凸轮部215返回初始旋转位置时,右侧突出部分211从可移动部分241A分尚。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而非开信号。以此方式,控制基板19的CPU41确定凸轮部215已经返回初始旋转位置,并且停止DC马达104的旋转。此时,间歇齿轮136已经返回开始旋转位置。由于以上操作,在执行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之后,切割机构100返回初始状态。
[0166]将参考图9、图10和图12A到图12C解释切割机构100对小直径管9B的半切割操作。小直径管9B的半切割操作类似于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操作。在下文中,将简化与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操作的操作相同的操作的解释。
[0167]在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接收块180被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当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此时,关联部件220已经从分离旋转位置旋转到夹持旋转位置,并且切割刀片275已经从分离位置(参考图12A)移动到夹持位置(参考图12B)。小直径管9B比大直径管9A更小。因此,在处于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的小直径管9B仅仅稍微弹性变形。
[0168]在中间位置传感器242已经输出开信号之后,DC马达104进一步在正向方向上旋转规定的时期。凸轮部215进一步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进一步从夹持旋转位置在第三方向上旋转,并且朝向第一接触表面181推压切割刀片275。切割刀片275进一步朝向第一接触表面181挤压小直径管9B。在切割通过小直径管9B的同时,切割刀片275从夹持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通过保留小直径管9B的已经进入缩退沟槽187中的一部分,小直径管9B被半切割。
[0169]在切割刀片275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之后,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在这之后,旋转方向被切换并且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DC马达104执行与当大直径管9A被半切割时相同的旋转操作。切割机构100返回初始状态。
[0170][3-2.切割机构100的全切割操作]
[0171]将参考图3、图4、图6到图9、图13、图14和图15A到图15C解释切割机构100对于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操作。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操作的概略如下。切割机构100引起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并且将大直径管9A夹持在第二接触表面182和切割刀片275之间。切割刀片275朝向第二接触表面182挤压大直径管9A并且因此执行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根据控制基板19 (参考图2)的CPU41 (参考图16)的驱动控制,DC马达104被以以下方式驱动。
[0172]在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的同时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在开始旋转位置中的间歇齿轮136在第二旋转方向(图4中箭头A2的方向)上旋转。第一齿部136A的第一端部136B与第二齿部156A啮合。间歇齿轮136引起凸轮驱动齿轮156在第三旋转方向(箭头A3的方向)上旋转。
[0173]如在图6和图13中所示,凸轮驱动齿轮156引起凸轮部件158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滑动部172A位于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状态下,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一凸轮表面162A滑动并且在抵抗螺旋弹簧173的推压力的同时向左移动。支撑部件168在抵抗螺旋弹簧171和173的推压力的同时向左移动。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接收块180向左移动。
[0174]当间歇齿轮136引起凸轮驱动齿轮156旋转第二规定旋转角度时,在滑动部172A位于第一旋转位置中的状态下,滑动部172A从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移动到左端部。滑动部件172远至滑动部件172的可移动范围的左端位置地以距离L移动。以此方式,支撑部件168远至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左端位置地以距离L移动。接收块180远至第二对置位置地以距离L移动。此时,第一齿部136A与第二齿部156A啮合。
[0175]凸轮驱动齿轮156的第二规定旋转角度对应于形成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角度,并且例如是82度。由于间歇齿轮136旋转第三规定旋转角度,引起凸轮驱动齿轮156旋转第二规定旋转角度。齿部形成角度大于第三规定旋转角度。第三规定旋转角度小于第一规定旋转角度。第三规定旋转角度例如是48度。
[0176]在接收块180已经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之后,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间歇齿轮136进一步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凸轮部件158进一步在第三旋转方向上旋转。在滑动部172A已经远至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地相对于凸轮部件158移动之后,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162C滑动。第三凸轮表面162C平行于第四旋转方向延伸。因此,滑动部172A并不向左移动。被螺旋弹簧173向右推压的滑动部172A向右的移动受到第三凸轮表面162C限制。因此,接收块180被维持在位于第二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
[0177]如在图9中所示,在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162C滑动的同时,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箭头B2的方向)上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即刻地在凸轮部215已经开始在第二方向上旋转之后,右侧突出部分211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与可移动部分241A形成接触。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凸轮部215的挤压销215A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推压第二臂部232。
[0178]关联部件220从分离旋转位置在第三方向上旋转。外罩部件272向后移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参考图15A)向后移动。虽然在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向后移动的外罩部件272在切割刀片275之前从前方与大直径管9A形成接触。外罩部件272向后的移动受到限制。当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臂部件277向后推压切割刀片275(参考图15A到图15C)。在抵抗附接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的推压力的同时,切割刀片275相对于外罩部件272向后移动。
[0179]如在图14和图15B中所示,刀片部275A移动到夹持位置。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大直径管9A被夹持在处于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和第二接触表面182之间。在大直径管9A中,在刀片部275A和第二接触表面182之间的部分弹性变形并且变成在左侧视图中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基本椭圆形形状。
[0180]已经引起切割刀片275移动到夹持位置的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是上述夹持旋转位置。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已经引起关联部件220移动到夹持旋转位置的凸轮部215的旋转位置是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图14中,利用点划线示意在夹持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和在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
[0181]当在第二方向上旋转的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时,左侧突出部分212在第二方向上的端表面与中间位置传感器242的可移动部分242A形成接触。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以此方式,控制基板19(参考图2)的CPU41(参考图16)能够确定凸轮部215已经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
[0182]通过进一步在逆向方向上旋转规定的时期的DC马达104,凸轮部215比第二中间旋转位置进一步向第二方向侧旋转。挤压销215A挤压第一臂部231。第一臂部231在左侧视图中绕弹簧轴部226被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从闩锁件225稍微地向下分离,并且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
[0183]当在全切割操作时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时,挤压销215A对第一臂部231的挤压角度是锐角。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的挤压角度对应于图14所示角度Θ2。
[0184]在切割通过大直径管9A的同时正被推压的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参考图15C)。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已经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刀片部275A与第二接触表面182接触。大直径管9A被全切割。
[0185]已经引起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关联部件220的旋转位置是上述接触旋转位置。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已经引起关联部件220移动到接触旋转位置的凸轮部215的旋转位置是第二最后旋转位置。在图14中,利用实线示意在接触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和在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当凸轮部215在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中时,左侧突出部分212与可移动部分242A形成接触并且右侧突出部分211与可移动部分241A形成接触。作为结果,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和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
[0186]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在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的同时,间歇齿轮136以第四规定旋转角度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第四规定旋转角度小于齿部形成角度。因此,即使当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时,第一齿部136A和第二齿部156A仍然被维持在彼此啮合的状态下。本实例的第四规定旋转角度例如是190度。
[0187]如在图6和图13中所示,在凸轮部215(参考图14)已经旋转到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之后,D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在滑动部172A已经相对于第三凸轮表面162C在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滑动之后,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二凸轮表面162B滑动。
[0188]当滑动部172A相对于第二凸轮表面162B滑动时,滑动部件172被螺旋弹簧173推压并且向右移动。支撑部件168连同滑动部件172—起地向右移动。以此方式,接收块180从第二对置位置向右移动。
[0189]在相对于第二凸轮表面162B滑动之后,向右移动的滑动部172A与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形成接触。滑动部件172远至滑动部件172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地以距离L向右移动。支撑部件168远至支撑部件168的可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地以距离L向右移动。以此方式,接收块180从第二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一对置位置。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此时,第一齿部136A和第二齿部156A被维持在彼此啮合的状态下。DC马达104的旋转方向被切换并且DC马达104开始在正向方向上旋转。
[0190]如在图8中所示,当DC马达104开始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凸轮部件158在第四旋转方向上旋转。在第四旋转方向上旋转的第二凸轮表面162B在左侧视图中在顺时针方向上推压该滑动部172A。在第二凸轮表面162B之后,滑动部172A与指定凸轮表面164在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第二凸轮表面162B在从第一轴部154分离的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接触。滑动部件172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
[0191]在第四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指定凸轮表面164相对于滑动部172A滑动的同时,支撑部件168向右的移动受到右板152B限制,并且滑动部件172向右的移动受到支撑部件168的右壁部分168B限制。因此,在滑动部172A相对于指定凸轮表面164滑动的同时,接收块180被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
[0192]如在图9和图14中所示,在滑动部172A依次相对于第二凸轮表面162B和指定凸轮表面164滑动时,凸轮部215从第二最后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凸轮部215从第二最后旋转位置依次经由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和指定旋转位置旋转到初始旋转位置。关联部件220经由夹持旋转位置从接触旋转位置旋转到分离旋转位置。切割刀片275经由夹持位置从接触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
[0193]当右侧突出部分211移动到初始旋转位置时,右侧突出部分211从可移动部分241A分离。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而非开信号。以此方式,控制基板19的CPU41能够确定凸轮部215已经旋转到初始旋转位置。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切割刀片移动机构200返回初始状态。
[0194]如在图6中所示,当凸轮部215已经返回初始旋转位置时,滑动部172A已经从指定凸轮表面164在第三旋转方向上的端部远至第一凸轮表面162A的右端部地相对于凸轮部件158移动。接收块移动机构120返回初始状态。由于上述操作,切割机构100在执行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操作之后返回初始状态。
[0195]切割机构100用于执行小直径管9B的全切割操作的操作类似于用于执行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操作的操作并且在这里省略了解释。
[0196][ 4.在切割操作时由CPU41执行的处理的细节]
[0197]将解释当切割机构100执行上述切割操作时由CPU41执行的处理的细节。CPU41控制并驱动DC马达104并且因此切割机构100能够调节在切割刀片275和接触表面183之间夹持管9的负荷。
[0198][4-1.打印机I的电气构造]
[0199]在解释由CPU41执行的处理之前,将参考图16解释打印机I的电气构造。图16仅仅示出涉及切割机构100的切割操作的电气构造。打印机I的控制基板19包括经由数据总线连接的CPU41、R0M42、RAM44、闪存45和输入/输出接口 49等。电力被从电源部48供应到控制基板19 ο
[0200]R0M42存储为了 CPU41执行将在下面描述的半切割处理(参考图18)和全切割处理(参考图19)而使用的程序。RAM44暂时地存储各种数据。
[0201 ]闪存45存储数据诸如数据表450 (参考图17)。如在图17中所示,在数据表450中彼此相关地存储了管外径Z和推压时间段T。管外径Z是指示待切割管9的类型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管外径Z是指示待切割管9的外径的信息。本实例的管外径Z包括是大直径管9A的外径的zl和是小直径管9B的外径的z2。值zl例如是7.5(mm)。值z2例如是4.5(mm)0
[0202]推压时间段T指示挤压销215A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或者指示挤压销215A从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换言之,推压时间段T指示已经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或者第二中间旋转位置的挤压销215A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绕弹簧轴部226挤压第一臂部231的时间段。因此,推压时间段T指示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的增加。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是指示抗扭弹簧235对于关联部件220的推压程度的参数。
[0203]如果管9的外径相同,则与相对于管9执行半切割操作还是全切割操作无关地,本实例的推压时间段T是恒定的。推压时间段T包括对应于大直径管9A的切割操作的tl和对应于小直径管9B的切割操作的t2。本实例的值t2是比tl更小的值。数据表450可以与执行半切割操作的情形和执行全切割操作的情形中的每一种相关联地存储推压时间段T。
[0204]如在图16中所示,操作部17、驱动电路107、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和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 49。驱动电路107连接到DC马达104XPU41控制驱动电路107并且因此控制并驱动DC马达104。当电力被从电源部48供应到控制基板19时,以旋转方式驱动DC马达104所要求的电压被施加到DC马达104。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和中间位置传感器242每一个输出关信号或者开信号。
[0205][4_2.半切割处理]
[0206]将参考图9到图11、图17和图18解释半切割处理。在执行半切割处理之前,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在执行半切割处理之前,管9可以由定位部分190定位并且可以放置在接收块180上。当使用者使用操作部17输入指令以开始半切割操作时,半切割处理得以执行。当CPU41检测到经由操作部17输入的开始半切割操作的指令时,CPU41参考R0M42并且向RAM44读出用于执行半切割处理的程序。根据在程序中包括的指令,CPU41在以下解释的步骤中执行处理。在该处理期间获取的各种数据在适当时被存储在RAM44中。在下文中,将采取大直径管9A被半切割的情形作为一个实例解释半切割处理。
[0207]CPU41确定是否已经输入管外径Z(步骤Sll)。通过操作操作部17,使用者可以输入在接收块180上放置的管9的管外径Z。当CPU41确定尚未使用操作部17输入管外径Z时(在步骤SI I否),CPU41进入等待状态。
[0208]当CPU41确定已经使用操作部17输入管外径Z时(在步骤Sll是),CPU41获取对应于输入的管外径Z的推压时间段T(步骤S12)。例如,当使用者使用操作部17输入大直径管9A的外径zl时(在步骤Sll是),CPU41参考数据表450并且作为推压时间段T获取tl (步骤S12)。
[0209]CHJ41控制并驱动DC马达104并且因此引起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步骤
513)。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间歇齿轮136(参考图4)从开始旋转位置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间歇齿轮136空转并且接收块180维持在位于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同时,如在图9和图10中所示,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箭头BI的方向)上旋转。在保持与第一臂部231接触的同时,挤压销215A从初始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从分离旋转位置在第三方向(箭头B3的方向)上旋转。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参考图11A)向后移动。
[0210]如在图18中所示,CPU41确定凸轮部215是否已经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步骤
514)。当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CPU41基于中间位置传感器242是否已经输出开信号确定凸轮部215是否已经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当CPU41确定凸轮部215尚未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在步骤S14否),CPU41进入等待状态。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旋转。
[0211]当CPU41确定凸轮部215已经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在步骤S14是),CPU41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15。如在图9和图11中所示,当凸轮部215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时,关联部件220旋转到夹持旋转位置,并且切割刀片275移动到夹持位置。大直径管9A被夹持在刀片部275A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
[0212]如在图18中所示,CPU41等待直至在步骤S12获取的推压时间段T逝去(步骤S15)。在CPU41等待的同时,恒定电压被施加到DC马达104 JC马达104继续在正向方向上旋转。
[0213]将参考图9和图10解释直至推压时间段T逝去之前凸轮部215、关联部件220和切割刀片275的操作。在挤压第一臂部231的同时,凸轮部215的挤压销215A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并且关联部件220被在第三方向上推压。在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的向后移动暂时受到限制。因此,即刻地在凸轮部215已经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之后,关联部件220维持在位于夹持旋转位置中的状态下。挤压销215A沿着逃逸沟槽228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随着挤压销215A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在正被施加恒定电压的同时,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作为结果,由于从第一臂部231接收的反作用力,凸轮部215的旋转速度减速。
[0214]随着凸轮部215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的作用于切割刀片275上的推压力增加。当凸轮部215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与推压时间段T对应的旋转移动量时,作用于切割刀片275上的推压力变得等于或大于规定值。在切割通过大直径管9A的同时,在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向后移动。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关联部件220旋转到接触旋转位置。凸轮部215移动到第一最后旋转位置。大直径管9A被半切割。
[0215]如在图18中所示,CPU41引起DC马达104执行制动(步骤S16) J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减速并且停止。CPU41控制并驱动DC马达104并且引起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步骤S17)。
[0216]如在图9到图11中所示,凸轮部215从第一最后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箭头B2)上旋转。关联部件220从接触旋转位置在第四方向(箭头B4的方向)上旋转。切割刀片275从接触位置向前移动。
[0217]如在图18中所示,CPU41确定初始位置传感器241是否已经输出开信号(步骤S18)。当凸轮部215旋转到比初始旋转位置进一步向第二方向侧的旋转位置时,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当CPU41确定初始位置传感器241未输出开信号时(在步骤S18否),CPU41进入等待状态。
[0218]在CPU41在等待状态下的同时,凸轮部215依次经过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和初始旋转位置。关联部件220经由夹持旋转位置移动到分离旋转位置。在分离旋转位置中,关联部件220在第四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切割刀片275经由夹持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
[0219]当CPU41确定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已经输出开信号时(在步骤S18是),CPU41将凸轮部215定位在初始旋转位置中(步骤S19)。例如,在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已经输出开信号之后,CPU41引起DC马达104执行制动。凸轮部215比初始旋转位置进一步向第二方向侧停止。CPU41切换DC马达104的旋转方向并且引起DC马达104低速地在正向方向上旋转。CPU41等待直至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而非开信号。当CPU41确定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已经输出关信号时,CPU41引起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以执行制动。DC马达104以更低速度旋转,并且因此能够即刻地在引起DC马达104执行制动之后停止旋转。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停止。CPU41结束该处理。大直径管9A的半切割处理结束。
[0220]当替代大直径管9A地对于小直径管9B半切割时,CPU41也执行上述半切割处理。当使用者输入小直径管9B的管外径z2时(在步骤Sll是),CPU41参考数据表450并且作为对应于小直径管9B的推压时间段T获取t2(步骤SI2)。
[0221]CPU41在步骤S13到S16中执行上述处理。凸轮部215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步骤S14是)。在正被施加恒定电压的同时,DC马达104继续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步骤S15)。挤压销215A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与推压时间段t2对应的旋转移动量。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并且在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切割通过小直径管9B并且移动到接触位置。小直径管9B被半切割。在执行在步骤SI 7到SI 9中的上述处理之后,CPU41结束该处理。
[0222][4-3.全切割处理]
[0223]将参考图9、图14和图19解释由CPU41执行的全切割处理。在下文中,作为一个实例将采取大直径管9A被全切割的情形解释全切割处理。直至全切割处理开始之前的过程与上述半切割处理相同。具体地,当CPU41检测到经由操作部17开始全切割操作的指令时,CPU41从R0M42向RAM44读出用于执行全切割处理的程序。根据在程序中包括的指令,CPU41在以下解释的步骤中执行处理。
[0224]CPU41确定是否已经输入管外径Z(步骤S21)。在步骤S21中的处理与在步骤Sll中的处理相同。当CPU41确定尚未使用操作部17输入管外径Z时(在步骤S21否),CPU41进入等待状态。当CPU41确定已经使用操作部17输入管外径Z时(在步骤S21是),CPU41获取对应于输入的管外径Z的推压时间段T(步骤S22)。在步骤S22中的处理与在步骤S12中的处理相同。当使用者作为管外径Z输入zl时(在步骤S21是),CPU41作为推压时间段T获取tl (步骤S22)。
[0225]CHJ41控制并驱动DC马达104并且因此引起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步骤
523)。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间歇齿轮136(参考图4)从开始旋转位置在第二旋转方向(箭头A2的方向)上旋转。在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之前,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接收块180维持在停止在第二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
[0226]如在图9和图14中所示,凸轮部215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指定旋转位置,并且进一步在第二方向(箭头B2的方向)上旋转。挤压销215A从初始旋转位置移动到指定旋转位置,并且在保持与第一臂部231接触的同时进一步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从分离旋转位置在第三方向(箭头B3的方向)上旋转。切割刀片275从分离位置(参考图15A)向后移动。
[0227]如在图19中所示,CPU41确定凸轮部215是否已经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步骤
524)。当凸轮部215从指定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时,中间位置传感器242输出开信号而非关信号。CPU41基于中间位置传感器242是否已经输出开信号确定凸轮部215是否已经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当CPU41确定凸轮部215尚未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时(在步骤S24否),CPU41进入等待状态。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上旋转。
[0228]当CPU41确定凸轮部215已经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时(在步骤S24是),CPU41的处理前进到步骤S25。如在图9和图14中所示,当凸轮部215旋转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时,关联部件220旋转到夹持旋转位置,并且切割刀片275移动到夹持位置。大直径管9A被夹持在刀片部275A和第二接触表面182之间(参考图15B)。
[0229]如在图19中所示,CPU41等待直至在步骤S22获取的推压时间段T逝去(步骤S25)。在CPU41等待的同时,恒定电压被施加到DC马达104 JC马达104继续在逆向方向上旋转。
[0230]将参考图9和图14解释直至推压时间段T逝去之前凸轮部215、关联部件220和切割刀片275的操作。凸轮部215的挤压销215A在挤压第一臂部231时沿着第二方向旋转。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并且关联部件220被沿着第三方向推压。在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的向后移动暂时受到限制。因此,即刻地在凸轮部215已经从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旋转之后,关联部件220被维持在位于夹持旋转位置中的状态下。挤压销215A沿着逃逸沟槽228在第二方向上旋转。随着挤压销215A从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在恒定电压正被施加的同时,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作为结果,由于从第一臂部231接收的反作用力,凸轮部215的旋转速度减速。
[0231]随着凸轮部215从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的作用于切割刀片275上的推压力增加。当凸轮部215从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旋转与推压时间段T对应的旋转移动量时,作用于切割刀片275上的推压力变得等于或大于规定值。在切割通过大直径管9A的同时,在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向后移动。切割刀片275移动到接触位置(参考图15C)。关联部件220旋转到接触旋转位置。凸轮部215移动到第二最后旋转位置。大直径管9A被全切割。
[0232]如在图19中所示,CPU41引起DC马达104执行制动(步骤S26) A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的旋转减速并且停止。在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的旋转减速的同时,滑动部172A (参考图13)相对于凸轮部件158从第三凸轮表面162C(参考图7)在第四旋转方向上的端部移动到第二凸轮表面162B。作为结果,在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之前,接收块180从第二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一对置位置。
[0233]CPU41控制并驱动DC马达104,并且引起DC马达104以低速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步骤S27)。滑动部件172从第一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二旋转位置,并且滑动部172A相对于指定凸轮表面164(参考图8)滑动。接收块180被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
[0234]如在图14中所示,凸轮部215从第二最后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箭头BI的方向)上旋转。关联部件220从接触旋转位置在第四方向(箭头B4的方向)上旋转。切割刀片275从接触位置向前移动。
[0235]如在图19中所示,CPU41确定初始位置传感器241是否已经输出关信号(步骤S28)。当凸轮部215旋转到初始旋转位置时,初始位置传感器241输出关信号而非开信号。当CPU41确定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尚未输出关信号时(在步骤S28否),CPU41进入等待状态。
[0236]在CPU41在等待状态下的同时,凸轮部215经由指定旋转位置旋转到初始旋转位置。关联部件220经由夹持旋转位置旋转到分离旋转位置。在分离旋转位置中,关联部件220在第四方向上的旋转受到限制。切割刀片275经由夹持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
[0237]当CPU41确定初始位置传感器241已经输出关信号时(在步骤S28是),CPU41引起DC马达104执行制动,并且因此停止DC马达104(步骤S29) A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以低速旋转(步骤S27)。因此,即刻地在CPU41已经执行在步骤S29中的处理之后,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停止。作为结果,凸轮部215在初始旋转位置中停止。CPU41结束处理。大直径管9A的全切割处理结束。
[0238]替代大直径管9A地,同样在全切割小直径管9B的情形中,CPU41执行上述全切割处理。这里省略了详细解释。
[0239][5.操作效果的实例]
[0240]如上所述,凸轮部215随着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的旋转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通过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的挤压销215A,抗扭弹簧235在第三方向上推压关联部件220。在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在切割通过管9的同时移动到接触位置。关联部件220旋转到接触旋转位置,并且凸轮部215旋转到第一最后旋转位置。管9被半切割。根据在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的旋转量,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改变。作为结果,切割机构100能够调节在切割刀片275和第一接触表面181之间夹持管9的负荷。切割机构100包括DC马达104作为驱动源。在输出相同的驱动力的条件下,与步进马达(在图中没有示出)相比较,更加易于使得DC马达104更加紧凑。因此能够实现能够调节夹持管9的负荷的小型化的切割机构100。打印机I包括切割机构100。因此能够实现能够调节夹持官9的负何的小型化的打印机I。
[0241]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和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切割刀片275经由夹持位置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和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切割机构100能够在管9上执行切割操作。因此能够使得在管9上的切割操作多样化。在本实施例中,当切割机构100在初始状态下时当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接收块180维持在停止在第一对置位置中的状态下。另一方面,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接收块180从第一对置位置移动到第二对置位置。作为结果,简单地通过切换DC马达104的旋转方向,在管9上执行半切割操作和全切割操作中的一个便是可能的。切割机构100能够因此使得切割操作多样化。
[0242]简单地通过绕弹簧轴部226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的在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或者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的挤压销215A,第一臂部231便朝向第二臂部232移位并且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增加。此外,当DC马达104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时,与当它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相比较,挤压销215A与第一臂部231形成接触的位置更加靠近圈部233。与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相比较,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挤压销215A在从圈部233分离的位置处与第一臂部231形成接触。因此,当切割机构100执行半切割操作时,相对于凸轮部215的旋转量,第一臂部231的移位量更小。作为结果,当引起DC马达104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时,切割机构100能够准确地调节夹持管9的负荷。
[0243]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挤压销215A对第一臂部231的挤压角度是锐角。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挤压销215A对第一臂部231的挤压角度是钝角。与执行半切割操作还是全切割操作无关地,挤压销215A对第一臂部231的挤压角度是不同于90度的角度。因此,在绕弹簧轴部226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的同时,挤压销215A容易地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上旋转。作为结果,为了增加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而要求的由DC马达104输出的驱动力减小。
[0244]CPU41获取对应于管外径Z的推压时间段T(步骤S12)<XPU41驱动DC马达104,并且引起在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与在步骤S12获取的推压时间段T对应的旋转移动量(步骤S15)。因此,切割机构100能够根据在步骤S12获取的推压时间段T自动地调节夹持管9的负荷。
[0245]CPU41获取对应于在操作部17上由使用者输入的管外径Z的推压时间段T(步骤S12)<XPU41引起凸轮部215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与在步骤S12获取的推压时间段T对应的旋转移动量(步骤S15)。作为结果,切割机构100能够根据管9的类型执行切割操作。
[0246]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根据凸轮部215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而改变。因此,简单地通过控制在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CPU41便能够调节在第一接触表面181和切割刀片275之间夹持管9的负荷。作为结果,切割机构100能够简化当管9被半切割时由CPU41执行的处理。
[0247]当执行半切割处理时和当执行全切割处理时,CPU41获取对应于管外径Z的推压时间段T(步骤S12、步骤S22)。因此,当执行全切割操作时和当执行半切割操作时,切割机构100能够自动地调节夹持管9的负荷。
[0248]当执行半切割处理时和当执行全切割处理时,CPU41获取对应于由使用者经由操作部17输入的管外径Z的推压时间段T(步骤S12、步骤S22)<XPU41引起凸轮部215旋转与在步骤S12或步骤S22获取的推压时间段T对应的旋转移动量(步骤S15、步骤S25)。作为结果,与执行半切割操作还是全切割操作无关地,切割机构100能够根据管9的类型执行切割操作。
[0249]当执行半切割处理时和当执行全切割处理时,CPU41获取对应于管外径Z的推压时间段T(步骤S12、步骤S22)。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根据凸轮部215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并且根据凸轮部215从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时间而改变。作为结果,简单地通过控制在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或者在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的凸轮部215在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时间,CPU41便能够调节在接触表面183和切割刀片275之间夹持管9的负荷。因此,切割机构100能够简化当在管9上执行切割操作时由CPU41执行的处理。
[0250]切割机构100的驱动源是DC马达104。因此与驱动源是步进马达的情形相比较,能够降低切割机构100的成本。与步进马达(在图中没有示出)相比较,DC马达104容易地在输出高驱动力的同时高速旋转。即使当凸轮部215高速旋转时,挤压销215A仍然能够绕弹簧轴部226在左侧视图中在逆时针方向上挤压第一臂部231,并且因此能够增加抗扭弹簧235的弹性变形量。作为结果,切割机构100能够加速在管9上的切割操作。
[0251]在挤压销215A与第一臂部231接触的同时,凸轮部215移动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和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的一个。在凸轮部215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和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的一个的同时,切割刀片275的刀片部275A与管9形成接触。在刀片部275A和管9形成接触的瞬间,刀片部275A经受来自管9的反作用力。即使在此情形中,作用于刀片部275A上的反作用力仍然易于被抗扭弹簧235吸收。作为结果,过度的力难以作用于刀片部275A上。切割机构100能够因此延长切割刀片275的寿命。
[0252]在上述实施例中,切割机构100是本发明的“切割装置”的一个实例。管9是本发明的“待切割物体”的一个实例。关联部件220是本发明的“第一旋转部件”的一个实例。抗扭弹簧235是本发明的“弹性部件”的一个实例。凸轮部215是本发明的“第二旋转部件”的一个实例。圈部233的后端部是本发明的“圈部的一个端部”的一个实例。圈部233的前端部是本发明的“圈部的另一个端部”的一个实例。中间位置传感器242是本发明的“检测部”的一个实例。闪存45是本发明的“第一存储部”和“第二存储部”的一个实例。打印头61是本发明的“打印部”的一个实例。可移动馈送辊62是本发明的“供应部”的一个实例。推压时间段T是本发明的“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一个实例。管外径Z是本发明的“待切割物体信息”的一个实例。第三方向是本发明的“规定方向”的一个实例。箭头D的方向是本发明的“在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切向方向”的一个实例。箭头C的方向是本发明的“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的一个实例。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和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是本发明的“指定旋转位置”的一个实例。操作部17是本发明的“输入部”的一个实例。
[0253]执行在步骤S14中的处理的CPU41是本发明的“第一确定部”的一个实例。执行在步骤S24中的处理的CPU41是本发明的“第二确定部”的一个实例。执行在步骤S12中的处理的CPU41是本发明的“第一获取部”的一个实例。执行在步骤S22中的处理的CPU41是本发明的“第二获取部”的一个实例。执行在步骤S15中的处理的CPU41是本发明的“第一旋转控制部”的一个实例。执行在步骤S25中的处理的CPU41是本发明的“第二旋转控制部”的一个实例。
[0254]能够对于上述实施例作出各种修改。替代抗扭弹簧235地,螺旋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可以设置在关联部件220上。通过压缩螺旋弹簧(在图中没有示出)的在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挤压销215A,螺旋弹簧能够在第三方向上推压在夹持旋转位置中的关联部件220。在夹持位置中的切割刀片275能够被朝向接收块180推压。
[0255]替代存储推压时间段T地,数据表450可以存储挤压销215A从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旋转移动量和挤压销215A从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旋转移动量。替代存储管外径Z地,数据表450可以存储管9的硬度或者管9的材料。
【主权项】
1.一种切割装置,包括: 接收块,所述接收块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接收块上布置待切割物体; 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片包括刀片部,所述切割刀片被构造为经由夹持位置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分离位置是所述刀片部从所述接收块分离的位置,所述接触位置是所述刀片部与所述接收块接触的位置,并且当所述切割刀片在所述夹持位置中时,所述切割刀片被构造为将所述物体夹持在所述刀片部和所述接收块之间; 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切割刀片联接,通过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在规定方向上从分离旋转位置经由夹持旋转位置旋转到接触旋转位置,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引起所述切割刀片从所述分离位置经由所述夹持位置移动到所述接触位置;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上; DC马达;和 第二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随着所述DC马达的旋转而旋转,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同时在第一方向上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从所述分离旋转位置旋转到所述夹持旋转位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同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增加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量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推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DC马达在正向方向上旋转,所述DC马达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 通过所述DC马达在逆向方向上旋转,所述DC马达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在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和所述初始旋转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位于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初始旋转位置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相反的一侧上, 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部件随着所述DC马达在所述逆向方向上的旋转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从所述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从所述分离旋转位置旋转到所述夹持旋转位置,并且 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同时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增加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变形量并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推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圈部、第一臂部和第二臂部,所述圈部被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支撑,所述第一臂部从所述圈部的一个端部延伸,所述第一臂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形成接触,所述第二臂部从所述圈部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并且所述第二臂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形成接触,并且 与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时相比,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被构造为在进一步从所述圈部分离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臂部形成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一臂部形成接触时,在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的切向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是锐角和钝角中的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 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指定旋转位置中; 第一确定部,所述第一确定部被构造为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 第一获取部,所述第一获取部被构造为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推压程度;和 第一旋转控制部,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一旋转控制部被构造为控制并驱动所述DC马达,以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与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移动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 输入部,所述输入部被构造为接收待切割物体信息的输入,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指示所述待切割物体的类型, 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部被构造为从第一存储部获取与经由所述输入部输入的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存储部以彼此相关的方式存储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一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指示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并且 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一旋转控制部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直至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的所述时间段逝去为止。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 检测部,所述检测部被构造为检测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指定旋转位置中; 第一确定部,所述第一确定部被构造为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 第二确定部,所述第二确定部被构造为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是否在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 第一获取部,所述第一获取部被构造为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推压程度; 第二获取部,所述第二获取部被构造为获取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当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推压程度; 第一旋转控制部,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一旋转控制部被构造为控制并驱动所述DC马达,以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与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移动量;和 第二旋转控制部,响应于所述第二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二旋转控制部被构造为控制并驱动所述DC马达,以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与所述第二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二信息对应的移动量。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割装置,进一步包括: 输入部,所述输入部被构造为接收待切割物体信息的输入,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指示所述待切割物体的类型, 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部被构造为从第一存储部获取与经由所述输入部输入的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一存储部以彼此相关的方式存储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一信息,并且 所述第二获取部被构造为从第二存储部获取与经由所述输入部输入的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存储部以彼此相关的方式存储所述待切割物体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10.根据权利要求8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割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信息是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 所述第二信息是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从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的时间段, 响应于所述第一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一旋转控制部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旋转,直至与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一信息对应的所述时间段逝去为止,并且 响应于所述第二确定部确定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中间旋转位置中,所述第二旋转控制部被构造为引起所述第二旋转部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旋转,直至与所述第二获取部获取的所述第二信息对应的所述时间段逝去为止。11.一种打印机,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切割装置; 打印部,所述打印部被构造为在所述待切割物体上执行打印;和 供应部,所述供应部被构造为将已经由所述打印部执行打印的所述物体供应到所述切割装置。
【文档编号】B41J11/70GK106006156SQ20161018614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9日
【发明人】大须贺未都, 加纳康年, 高桥幸平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