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下碎矿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0249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槽下碎矿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槽下碎矿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输送带,用于输送各种固体块状和粉料状物料或成件物品,输送带能连续化、高效率、大倾角运输,输送带操作安全,输送带使用简便,维修容易,运费低廉,并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力物力,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水泥、焦化、冶金、化工、钢铁等行业中输送距离较短、输送量较小的场合。输送带按照表现形式分为平面形、槽形、深槽形、波状挡边型、夹带型、隔板式、圆管式、扁管式、压花形。
[0003]炼铁厂炼铁炉槽下碎矿输送带一直使用的是挡边输送带,使用挡边输送带可防止碎矿掉落,污染环境卫生,但是,原有挡边输送带全长154米,承接着1#—10#矿仓振动筛筛选下的返矿颗粒,因工艺需要经常使用6-8个仓上料,由于返矿颗粒较多,常因返矿多,负荷大把输送带压死,严重时有时因压住输送带一时上不去,把输送带拉断,造成上料影响,高炉被迫减风等现象。还有就是由于挡边输送带上两边的挡边护皮经常损坏,使用很短的时间就得更换一次,更换费用较高,也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皮带压死几率,降低皮带磨损更换成本的槽下碎矿输送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槽下碎矿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位于输送带下方的皮带架,所述皮带架由托轮1、托轮I1、托轮III和支架组成,托轮I与托轮II水平放置,间距580-600mm,托轮III位于托轮I和托轮II的下方,与托轮1、托轮II组成的水平面距离为70-80mm。
[0006]所述输送带为平输送带。
[0007]与现有技术中挡边输送带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托轮1、托轮II将平输送带托起,输送带上装载碎矿之后,输送带中间部位下陷与托轮III接触,平输送带向中间凹陷,防止碎矿掉落;使用平输送带减少了挡边输送带挡边磨损更换输送带的成本,延长了检修时间,节约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槽下碎矿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4和位于输送带下方的皮带架,所述皮带架由托轮I 1、托轮II 2、托轮III 3和支架5组成,托轮I与托轮II水平放置,间距D为580-600mm,托轮III位于托轮I和托轮II的下方,与托轮1、托轮II组成的水平面距离d为70-80mm,所述输送带为平输送带4。
[0010]托轮1、托轮II将平输送带托起,输送带上装载碎矿之后,如图1中虚线所示,输送带中间部位下陷与托轮III接触,平输送带向中间凹陷,有效防止碎矿掉落;使用平输送带减少了挡边输送带挡边磨损更换输送带的成本,延长了检修时间,减少了压死皮带的几率,节约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主权项】
1.槽下碎矿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位于输送带下方的皮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架由托轮1、托轮I1、托轮III和支架组成,托轮I与托轮II水平放置,间距D为580-600mm,托轮III位于托轮I和托轮II的下方,与托轮1、托轮II组成的水平面距离d为70-80mm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槽下碎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为平输送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槽下碎矿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和位于输送带下方的皮带架,所述皮带架由托轮Ⅰ、托轮Ⅱ、托轮Ⅲ组成,托轮Ⅰ与托轮Ⅱ水平放置,间距580-600mm,托轮Ⅲ位于托轮Ⅰ和托轮Ⅱ的下方,与托轮Ⅰ、托轮Ⅱ组成的水平面距离为70-80mm,所述输送带为平输送带。托轮Ⅰ、托轮Ⅱ将平输送带托起,输送带上装载碎矿之后,输送带中间部位下陷与托轮Ⅲ接触,平输送带向中间凹陷,防止碎矿掉落;使用平输送带减少了挡边输送带挡边磨损更换输送带的成本,延长了检修时间,节约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IPC分类】B65G39-12
【公开号】CN204310417
【申请号】CN201420762211
【发明人】杨有增, 高广林, 王艮林, 付玉青
【申请人】安钢集团河南凤宝特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