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803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胺脂生产设备,尤其是涉及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聚胺脂发泡材料作为保温、隔音、减震材料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如冰箱、冰柜产品上的隔热材料等。目前用于生产聚胺脂发泡材料的设备较多,但体积较大,移动困难,制造成本高,这样对于一些中小型冰柜生产厂家就显得不适用。因此这些中小型冰柜生产厂家在生产聚胺脂发泡材料时,多采取手工搅拌方式将生产聚胺脂发泡材料的两种不同组分物料混合发泡,使得生产出的聚胺脂发泡材料存在密度低、生产效率低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移动、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的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包括出口分别通过管路、压力补偿蓄能器与聚胺脂高压喷枪相连通的两台叶片泵,所述两台叶片泵的进口分别与储料罐相连通,在所述叶片泵出口与压力补偿蓄能器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溢流阀和用于控制叶片泵出口压力的电接点压力表;所述溢流阀的溢流口与所述储料罐相连通;所述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共用一台油泵驱动;所述油泵出口通过管路、电磁换向阀分别与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相连通。
在所述油泵与电磁换向阀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溢流阀和用于控制油泵出口压力的电接点压力表;所述溢流阀的溢流口、油泵的进口与液压油箱相连通。
在所述电接点压力表与压力补偿蓄能器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时可将其安装在移动车架上进行工作。由于在管路上安装电接点压力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聚胺脂发泡材料两种不同组分物料的混合精度,进而生产出的发泡材料密度高、质量好。因采用同一台油泵驱动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确保了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内压力的一致,进一步提高了两种不同组分物料的混合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包括出口分别通过管路1、2、压力补偿蓄能器3、4与聚胺脂高压喷枪5相连通的两台叶片泵6、7,所述两台叶片泵6、7的进口分别与储料罐8、9相连通,在叶片泵6、7出口与压力补偿蓄能器3、4相连的管路1、2上分别设置有溢流阀10、11和用于控制叶片泵6、7出口压力的电接点压力表12、13;所述溢流阀10、11的溢流口与所述储料罐8、9分别相连通;所述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3、4共用一台油泵14驱动;所述油泵14出口通过管路15、电磁换向阀16分别与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3、4相连通。在油泵14与电磁换向阀16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溢流阀17和用于控制油泵14出口压力的电接点压力表18;所述溢流阀17的溢流口和油泵14的进口与液压油箱19相连通。在所述电接点压力表12、13与压力补偿蓄能器3、4相连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20、21。
权利要求1.一种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它包括出口分别通过管路(1、2)、压力补偿蓄能器(3、4)与聚胺脂高压喷枪(5)相连通的两台叶片泵(6、7),所述两台叶片泵(6、7)的进口分别与储料罐(8、9)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叶片泵(6、7)出口与压力补偿蓄能器(3、4)相连的管路(1、2)上设置有溢流阀(10、11)和用于控制叶片泵(6、7)出口压力的电接点压力表(12、13);所述溢流阀(10、11)的溢流口与所述储料罐(8、9)相连通;所述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3、4)共用一台油泵(14)驱动;所述油泵(14)出口通过管路(15)、电磁换向阀(16)分别与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3、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泵(14)与电磁换向阀(16)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溢流阀(17)和用于控制油泵(14)出口压力的电接点压力表(18);所述溢流阀(17)的溢流口和油泵(14)的进口与液压油箱(19)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接点压力表(12、13)与压力补偿蓄能器(3、4)相连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20、2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胺脂高压发泡装置,包括出口分别通过管路、压力补偿蓄能器与聚胺脂高压喷枪相连通的两台叶片泵,所述两台叶片泵的进口分别与储料罐相连通,在所述叶片泵出口与压力补偿蓄能器相连的管路上设置有溢流阀和用于控制叶片泵出口压力的电接点压力表;所述溢流阀的溢流口与所述储料罐相连通;所述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共用一台油泵驱动;所述油泵出口通过管路、电磁换向阀分别与两台压力补偿蓄能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时可将其安装在移动车架上进行工作。由于在管路上安装电接点压力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出的发泡材料的密度和质量好。同时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9K75/00GK2763007SQ20052003004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8日
发明者张东领 申请人:张东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