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6666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用薄膜,特别是涉及具有防晕性,并且滑动性、防粘连性和透明性良好,适于包装包括蔬菜、块根、水果、花草、花木、蘑菇类、鱼、肉等要求高鲜度的植物或动物类的生鲜品(以下将这些称为生鲜品)的薄膜。
背景技术
由聚烯烃类树脂制成的薄膜作为以食品为代表的各种物品的包装用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聚丙烯的薄膜由于机械特性、透明性、光泽等光学性质、气体阻隔性、无臭性等食品卫生性等优异,因此以食品包装用的领域为中心而广泛应用。但是,聚丙烯类树脂薄膜具有如下缺点防粘连性差,将薄膜重叠时容易产生薄膜相互粘接的现象(所谓粘连现象),有时使包装等操作性显著下降。
此外,作为防止聚丙烯类树脂薄膜粘连的方法,提出了在薄膜中配混以二氧化硅为代表的无机类微粉末或交联高分子等有机类微粒作为所谓防粘连剂的方法、并用脂肪酸酰胺等滑动剂进行配混的方法。
此外,在对具有高防晕性的聚丙烯类树脂薄膜进行制袋加工时,使用在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体的基层的表面上层合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体的密封层的方法。此外,当这样在由丙烯类树脂形成的基层上层合由聚烯烃类树脂形成的密封层时,为了使所加工的袋体现出足够的强度,多使用低熔点的聚烯烃类树脂作为密封层形成用树脂,这样使用低熔点的聚烯烃类树脂成为使薄膜的滑动、粘连性进一步变差的主要原因。作为消除这种不利情况的方法,提出了在密封层形成用树脂中添加具有设定粒径的有机聚合物微粒和无机类微粒等惰性微粒的方法(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37827号公报另一方面,聚丙烯树脂以往利用所谓的溶剂法,通过在三氯化钛-有机铝化合物等活性不太高的催化剂的存在下使丙烯聚合而得到,但聚烯烃的聚合催化剂在不断改进,开发出几种高活性催化剂,其结果能够利用所谓的气相法,更低价、高效地制得聚丙烯树脂。但是,采用上述气相法使用高活性催化剂得到的聚丙烯树脂,其平均粒径大,粒径分布窄,微粉含量少,因此为了制造专利文献1那样的聚丙烯类树脂薄膜而在树脂中添加无机类微粒时,存在使该无机类微粒的分散性变差的不利情况。
此外,为了消除该不利情况,开发出了通过利用具有设定大小的粒径和表观比重的无机类微粒,使采用气相法得到的聚丙烯类树脂中的无机类微粒的分散性提高的技术(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特开平8-81591号公报发明内容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所能利用的无机类微粒限定在具有比较大的粒径、表观比重大、细孔容积小的无机类微粒。因此,未必能得到防粘连性优异的聚丙烯类树脂薄膜,不能使其体现出良好的滑动性,因此将薄膜卷取成卷状时容易在薄膜卷上起皱。此外,如果使用这样起皱的薄膜卷进行制袋加工或印刷加工,不合格率会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以往聚丙烯类树脂薄膜中的问题,提供聚丙烯类树脂薄膜,其由采用气相法低价、高效制造的聚丙烯类树脂形成,防粘连性优异,滑动性良好,卷取成卷状时在薄膜卷上不易起皱,制袋加工时、印刷加工时的加工性良好。此外,提供可以低价且高效制造这种聚丙烯类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1的构成涉及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该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在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体的基层的正反两面层合有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体的密封层,厚度为10μm以上、不足70μm,并且雾度值为0.4%以上、5.0%以下,其中构成基层和密封层的聚丙烯类树脂采用气相法形成,并且满足下述式(1)、(2),(1)在40℃的气氛下测定的动摩擦系数(以下称为μH40)为0.2以上、1.1以下,(2)空气排气指数(以下称为AR)为1.8秒以上、10.0秒以下,该空气排气指数是将2片薄膜重叠、在减压时直至从薄膜之间排净空气的时间。
本发明2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至少对基层进行了双向拉伸。
本发明3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在层合膜的全部层中含有15mg/kg以上、不足150mg/kg的Al。
本发明4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基层由丙烯-乙烯共聚物形成,该丙烯-乙烯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0.5重量%以上、不足1.5重量%。
本发明5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密封层相对于层合膜的全部层的厚度的比率为1/60~1/3。
本发明6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在基层和密封层中添加有防晕剂。
本发明7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6中,在覆盖装有50℃温水的容器的开口部的状态下,在5℃的气氛下放置30分钟后在室温的气氛下取出后的露水的附着面积为整体的1/4以下。
本发明8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使用将刀尖角度调节为60度、将刀尖设定温度调节为390℃的熔断密封机,在刀尖温度370℃下以120袋/分的喷射速度制作薄膜的熔断密封袋时的不合格率为5%以下。
本发明9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在140℃下用1秒外加1kg/cm2的压力使密封层之间热熔融粘接后,以180度剥离这些热熔融粘接部分时的强度为1.5N/15mm以上、6.0N/15mm以下。
本发明10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密封层表面的润湿张力为35mN/m以上、45mN/m以下。
本发明11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形成密封层的树脂是将熔体流动速率调节为1.5g/10分以上、9.0g/10分的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
本发明12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中,在形成密封层的聚烯烃类树脂层中添加有平均粒径1.0μm以上、不足12.0μm,细孔容积为1.0ml/g以上、不足2.0ml/g的无机类微粒。
本发明13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6中,防晕剂并用聚氧乙烯烷基胺型防晕剂、聚氧乙烯烷基胺脂肪酸酯型防晕剂、脂肪酸甘油酯型防晕剂中的至少2种以上。
本发明14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6中,层合膜的全部层中的防晕剂量为0.2重量%以上、不足1.5重量%。
本发明15的构成涉及用于制造本发明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通过从多个挤出机中采用共挤出法将聚丙烯类树脂和聚烯烃类树脂熔融挤出,形成未拉伸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片的薄膜化工序,和将在该薄膜化工序中得到的未拉伸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片沿纵向和横向双向拉伸的双向拉伸工序;满足下述要件(a)~(c)(a)上述薄膜化工序是采用添加无机类微粒并造粒1次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添加无机类微粒并造粒2次的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类树脂形成密封层的工序,(b)上述薄膜化工序是采用丙烯-乙烯共聚物形成基层,同时将该丙烯-乙烯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调节为0.5重量%以上、不足1.5重量%,(c)上述双向拉伸工序是沿纵向和横向双向拉伸后进行热固定,同时将上述热固定的温度调节为160℃以上、不足170℃。
本发明16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5中,采用以100rpm以上、500rpm以下的旋转速度旋转的旋转体进行上述薄膜化工序中的造粒。
本发明17的构成涉及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该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在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体的基层的正反两面层合有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体的密封层,厚度为10μm以上、不足70μm,并且雾度值为0.4%以上、5.0%以下;构成基层和密封层的聚丙烯类树脂采用气相法形成,同时通过在T型模内使由第1挤出机熔融挤出的基层形成用树脂、由第2挤出机熔融挤出的密封层形成用树脂层合,制作将基层和比该基层宽度窄的密封层层合的未拉伸的层合树脂片,然后将该制作的未拉伸的树脂层合片双向拉伸而形成;满足下述式(1)、(2)(1)在40℃的气氛下测定的动摩擦系数为0.2以上、1.1以下,(2)空气排气指数为1.8秒以上、10.0秒以下,该空气排气指数是将2片薄膜重叠、在减压时直至从薄膜之间排净空气的时间。
本发明18的构成涉及在本发明17中,作为上述T型模,利用在密封层形成用树脂的通过部分的左右两端缘安装有垫片的T型模。
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能够利用采用气相法制得的聚丙烯类树脂制造,因此能够低价、高效地制造。此外,防粘连性优异,滑动性良好,卷取成卷状时在薄膜卷上不易起皱,制袋加工时、印刷加工时的加工性良好。此外,由于所添加的防晕剂不易在表面上析出,因此防晕性优异,并且透明性优异。因此,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适用于蔬菜等生鲜品的包装用途。
另一方面,采用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如上所述,可以低价且高效地制造防晕性优异、透明性高、制袋加工时或印刷加工时的加工性良好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


图1为表示测定薄膜的空气排气速度的装置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2为表示未拉伸的树脂层合片的截面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1台盘,2、8薄膜压板,2a沟孔,2c孔,2d细孔,3螺栓,4、5薄膜,6真空泵,7阀,X薄膜重叠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中,作为主要用于形成基层的聚丙烯类树脂,可以列举使用由以铝、镁、钛和卤素作为必须成分的固体催化剂成分、有机铝化合物成分和电子给予性化合物成分组成的催化剂,在基本上不存在液状介质下进行气相聚合所得到的聚丙烯类树脂。
此外,作为适于形成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密封层(热封层)的聚烯烃类树脂,包括具有比形成基层的聚丙烯类树脂低的熔点的聚烯烃类树脂,可以使用例如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丙烯-丁烯-1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通过金属离子将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交联的离子交联聚合物、聚丙烯、聚丁烯-1、丁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1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1共聚物、丙烯-戊烯共聚物等的1种或2种以上。其中优选丙烯和乙烯和碳原子数4以上的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为使熔点达到140℃以下而配混,但在不破坏薄膜的特性的范围内也可以使用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等。此外,也可以任意地配混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抗静电剂等。此外,作为树脂的聚合方法,考虑到经济性,可以列举与基层中使用的树脂那样采用气相聚合的方法。
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密封层表面必须具有防晕性。即,如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那样用于包装用途的薄膜的情况下,不仅防止包装体内面的浑浊现象从而提高商品价值,即使在防止由于浑浊的进行而形成的水滴导致的包装体的内容物的水腐蚀方面,防晕性也是极其重要的特性。作为那样使密封层表面体现防晕性的方法,适宜使用在保存期间、流通期间使与生鲜品相接侧的密封层表面出现(析出)防晕剂的方法。此外,为了那样在保存期间、流通期间中使密封层表面析出防晕剂,可以采用在薄膜制造时(原料树脂的熔融挤出时)在形成基层的树脂、形成密封层的树脂的至少一方配混防晕剂的方法。如果采用如上所述在原料树脂的熔融挤出时在基层形成树脂、密封层形成树脂中配混防晕剂的方法,与在薄膜的表面涂布防晕剂的方法相比,在伴有冷暖气温变化的流通期间能够稳定地持续发挥防晕性。
此外,当采用在原料树脂的熔融挤出时在基层形成树脂、密封层形成树脂中配混防晕剂的方法时,如果在基层形成树脂和密封层形成树脂两者中配混防晕剂,由于防晕剂的连续析出持续长时间而不优选。再者,即使是只在基层形成树脂中配混防晕剂的情况下,由于基层形成树脂中的防晕剂在保存期间、流通期间中通过密封层依次在密封层表面析出,因此密封层表面逐渐具有防晕性。此外,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使优异的防晕性长期地持续,必须成为如下状态即使由于防止包装体的内容物的作用产生的浑浊而使表面的防晕剂流出,内部的防晕剂也会及时且持续地依次在密封层表面析出,密封层表面具有防晕性。因此,当设定本发明中的防晕特性时,优选考虑表面防晕剂拭去后的再出现性。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防晕剂,优选将聚氧乙烯烷基胺型、聚氧乙烯烷基胺脂肪酸酯型、脂肪酸甘油酯型并用,作为聚氧乙烯烷基胺型,可以列举聚氧乙烯月桂胺、聚氧乙烯牛脂胺、聚氧乙烯硬脂胺、聚氧乙烯油基胺、聚氧乙烯牛脂丙二胺、聚氧乙烯硬脂基丙二胺、聚氧乙烯N-环己胺、聚氧乙烯间苯二甲胺。此外,作为聚氧乙烯烷基胺脂肪酸酯型的代表例,可以列举上述聚氧乙烯烷基胺型的代表例和以下示出的脂肪酸和进行酯键结合的防晕剂。作为脂肪酸,可以列举硬脂酸、山俞酸、月桂酸、油酸、棕榈酸、椰子脂肪酸、牛脂脂肪酸、菜籽脂肪酸、蓖麻脂肪酸、肉豆蔻酸。此外,作为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列举肉豆蔻酸单甘油酯、单硬脂酸单甘油酯、单异硬脂酸单甘油酯、单油酸单甘油酯、单橄榄油单甘油酯、二油酸单甘油酯、二硬脂酸单甘油酯、单十一碳烯酸单甘油酯等。
此外,除了上述3种防晕剂外,可以添加其他的防晕剂,作为这样的防晕剂,可以列举以单硬脂酸二甘油酯、单异硬脂酸二甘油酯、单油酸二甘油酯、二油酸二甘油酯、三异硬脂酸二甘油酯等为代表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型等。
作为本发明中用于发挥防晕性而优选的防晕剂量,薄膜内部和外面合计,优选防晕剂以0.2~1.5重量%的范围存在,更优选为0.3~1.2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5~1.0重量%的范围。如果防晕剂的量不足0.2重量%,由于不能发挥充分的防晕效果,因此不优选,相反如果防晕剂的量超过1.5重量%,防晕剂达到饱和状态,在经济上不优选,而且大量的防晕剂转移到薄膜表面,薄膜表面成为喷粉的状态,使外观变差,因此不优选。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防粘连性、提高滑动性,必须在形成密封层的树脂中添加无机类微粒。作为该无机类微粒,可以使用平均粒径为1.0~12.0μm、优选1.3~4.0μm,并且细孔容积为1.0~2.0ml/g、优选1.25~1.80ml/g的无机类微粒。如果平均粒径、细孔容积的任何一个在该范围之外,则不能得到良好的防粘连性、滑动性。即,如果平均粒径不足1.0μm,则薄膜的防粘连性不足,而且难于将μH40调节到0.2~1.1的范围内,因此不优选,相反如果超过12.0μm,外观、透明性恶化而不优选。此外,如果细孔容积超过2.0ml/g,与树脂混炼时的分散变差,如果不足1.0ml/g,除了耐划伤性恶化外,单位添加重量的粒子数变少,要添加等量的粒子数量时结果必须增加添加量,使透明性变差,因此不优选。无机类微粒,优选使用二氧化硅、硅酸镁、硅酸铝、碳酸钙、氧化镁等。在这些无机类微粒中,特别优选使用平均粒径1.5~4.0μm、细孔容积1.0~2.0ml/g的二氧化硅。此外,无机类微粒相对于形成基层、密封层的树脂的配混量,相对于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0.05~0.60重量份。如果不足0.05重量份,防粘连性不足,如果超过0.60重量份,则分散性恶化,引起外观、透明性的恶化,因此不优选。从防粘连性和分散性方面出发,无机类微粒的配混量更优选为0.10~0.40重量份。特别优选使用配混量0.10~0.40重量份、平均粒径1.5~4.0μm、细孔容积1.0~2.0ml/g的二氧化硅。再者,无机类微粒的细孔容积可以采用基于BET方式的JIS-K-1150的方法等公知的方法测定。此外,作为细孔容积的测定装置,适宜使用カンクロ一ム社制才一トソ一ブ1、岛津制作所制高速比表面积/细孔分布测定装置アサップ2400等。
此外,为了容易辨认内容物,必须将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雾度值调节为0.4%~5.0%。如果雾度值超过5.0%,由于用于生鲜品的包装用途时透明性变得不足,因此不优选。此外,雾度值的下限优选为0.8%以上,特别优选为1.0%以上。此外,雾度值的上限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5%以下。再者,优选雾度值越低越好,但考虑到向树脂中添加防粘连剂是必不可缺的,因此认为要得到雾度值不足0.4%的聚丙烯类树脂薄膜实质上是不可能的。
此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优选在层合膜的全部层中含有15mg/kg以上、不足150mg/kg的Al。通常在聚丙烯的聚合中使用有机铝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在溶剂法等以往的聚合方法中,通过催化剂的除去工序将有机铝化合物除去,而在采用本发明中使用的气相法聚合得到的聚丙烯原料中,只进行催化剂的失活,因此在原料内存在Al。即,在层合膜中存在Al意味着是使用采用气相法聚合得到的聚丙烯原料制造的层合膜。采用气相法聚合得到的聚丙烯原料与采用溶剂法原料得到的聚丙烯原料相比,由于不需要催化剂、无规立构聚丙烯的去除工序、其去除所必需的溶剂回收工序,因此在能耗方面是经济的原料,使用该原料制造的层合膜也可以说是对地球环境无污染、经济的薄膜。此外,更优选的Al的含量相对于层合膜全部层为20mg/kg以上、不足80mg/kg。再者,层合膜全部层中所含的Al的量可以采用将规定量(约1.0g)干式分解并用酸处理后采用等离子发光分析进行测定的方法等求得。
此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形成密封层的树脂,优选将熔体流动速率调节为1.5g/10分以上、9.0g/10分的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通过将这样对熔体流动速率进行了调节的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用作密封层形成用树脂,采用后述的造粒进行的薄膜的动摩擦系数(μH40)、AR值的调节变得容易。
另外,当聚丙烯类树脂薄膜连续制造并卷取为料卷时,直至物性稳定非常需要时间(在通常的约40℃的气氛下时,物性的不稳定状态继续12小时左右)。此外,由于这样制造后的薄膜的物性长时间不稳定,因此由于产生卷取紧涩,在薄膜卷上容易起皱。
本发明的发明者等根据上述见识,为了使老化中在薄膜卷上不易起皱,推测如通常认为的那样只控制摩擦系数是不够的,同时满足卷取的薄膜之间(薄膜的表面和背面)适度地相互滑动以及从卷取的薄膜之间以适度的速度排出空气是必不可缺的。此外推测卷取的薄膜之间的滑动情况是否可以通过物性稳定的薄膜(老化后的薄膜)在40℃下的动摩擦系数(即μH40)估计,从卷取的薄膜之间的排出空气的容易程度是否可以通过物性稳定的薄膜的AR(空气排气指数)的值进行估计。此外,基于这些的推论,对老化中的起皱程度和物性稳定的薄膜的μH40和AR值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发现在物性稳定的薄膜中,当μH40和AR值在规定的范围内时,老化中没有在薄膜卷上产生褶皱。但是,对于如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那样要求低雾度值(即高透明性)的薄膜,添加的滑动剂的种类、量大幅度受到限制,因此只单纯地调节滑动剂的种类、量,不可能将μH40和AR值控制在所期望的范围,滑动剂在树脂中的分散程度的控制也是必须的。此外,本发明者等在考虑滑动剂在树脂中的分散程度的同时进行了试错试验(反复试验),结果发现采用后述的方法(参照0053段落-0064段落),在不使用大量滑动剂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同时满足所期望的雾度值、所期望的μH40、所期望的AR值的聚丙烯类树脂薄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在40℃的气氛下测定的动摩擦系数(即μH40)必须为0.2~1.1。如果μH40小于0.2,则薄膜之间过滑,卷取为卷状后产生卷取错位,因此不优选,相反如果μH40超过1.1,则滑动性差,卷取为卷状后在薄膜卷上容易起皱,因此不优选。再者,μH40的下限优选为0.3以上,特别优选为0.35以上。此外,μH40的上限优选为1.0以下,特别优选为0.95以下。
此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在将2片薄膜重叠减压时,作为直至从薄膜间排净空气的时间的空气排气指数(即AR)必须为1.8秒~10.0秒。将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卷取为卷状作为薄膜卷时,优选边卷入一定量的空气边进行卷取。如果卷入量少,不仅容易粘连,而且在如本发明那样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情况下,由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在零度以下的范围,即使在常温也会引起尺寸变化,由于重合的薄膜之间追随而引起尺寸变化,产生褶皱,所以不优选。特别是对于拉伸薄膜,在拉伸时残留有应力的方向容易起皱。另一方面,如果卷入的空气过多,重合的薄膜各自自由地变形,因此在薄膜上产生松弛,在与薄膜流动方向(卷取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褶皱,因此不优选。此外,如果AR值低于1.8秒,由于卷入的空气很快消失,薄膜之间粘连,拉伸时的残留应力使制品薄膜卷上产生褶皱,因此不优选,相反如果AR值大于10.0秒,由于卷入的空气被永久保持,因此在薄膜上产生松弛,在制品薄膜卷上与薄膜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产生褶皱,因此不优选。再者,AR值的下限优选为2.0秒以上,特别优选为2.5秒以上。此外,AR值的上限为9.0秒以下,特别优选为8.0秒以下。
此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在140℃下外加1秒钟1kg/m2的压力使密封层之间热熔融粘接后,将这些热熔融粘接部分180度剥离时的强度(所谓密封强度)优选为1.5N/15mm以上、小于6.0N/15mm。密封强度如果不足1.5N/15mm,用于包装用途时袋过于容易地被打开,因此不优选,相反如果密封强度为6.0N/15mm以上,用于包装用途时袋不易被打开,因此不优选。再者,密封强度的下限优选为2.0N/15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N/15mm以上。此外,密封强度的上限优选为小于5.0N/15mm,特别优选为小于4.0N/15mm。
另一方面,从印刷性和防晕剂产生的防晕效果的显现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密封层表面的润湿张力必须被调节为35mN/m以上、45mN/m以下。此外,密封层表面的润湿张力的下限优选为37mN/m以上,相反密封层表面的润湿张力的上限更优选为43mN/m以下。润湿张力如果不足35mN/m,薄膜表面的防晕效果的显现性变得不良,因此不优选,相反如果润湿张力大于45mN/m,则容易产生粘连、壁坏,因此不优选。
以下对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优选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未拉伸薄膜优选如下形成将以结晶性聚丙烯为主体的基层形成用树脂和以聚烯烃为主体的密封层形成用树脂分别供给挤出机,将其加热熔融、通过过滤器后,在220~320℃的温度下在T型模内将基层形成用树脂和密封层形成用树脂层合后,通过狭缝状的T型模出口熔融挤出,通过使其冷却固化而形成连续的未拉伸薄膜。此时,如果使树脂下落到转鼓状的牵引机(牵引辊)上,从与牵引辊接触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用气刀送风,未拉伸片材与牵引辊的密合性增加,得到表面平滑、厚度均匀的未拉伸片材,因此优选。此时气刀的风压优选为700~2200mmH2O的范围。如果风压低,未拉伸片材与牵引辊的密合变得不均匀,因此不优选,相反如果风压高,在未拉伸片材,与牵引辊的密合变得不均匀,因此不优选。此外,如上所述熔融挤出时的树脂温度优选为不产生树脂降解的温度范围,为230~290℃左右的温度范围,更优选为270~280℃左右的温度范围。
另外,熔融挤出时以结晶性聚丙烯为主体的基层形成用树脂和以聚烯烃为主体的密封层形成用树脂的树脂温度,当树脂各自存在明确的熔点时,优选为比其熔点高60℃以上的温度,更优选为高70℃以上而不至于热降解的温度。如果树脂温度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能够减少熔融挤出时依赖于聚烯烃类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的熔融变形的缓和时间分布的影响,因此能够减少未拉伸薄膜的厚度不均匀。此外,牵引辊温度优选被调节为30℃以下的温度,更优选被调节为20℃以下。如果熔融挤出时的树脂温度低、牵引辊温度高,则树脂的结晶化容易进行,薄膜表面成为表面粗糙的状态,容易产生厚度不均匀,因此不优选。
在如上所述形成未拉伸薄膜后,通过对该未拉伸薄膜进行双向拉伸而使其双向取向。作为拉伸方法,可以使用逐次双向拉伸方法、或同时双向拉伸方法。作为逐次双向拉伸方法,可以采用将未拉伸薄膜加热到90~140℃的温度,在长度方向拉伸3~7倍后,进行冷却,然后导入伸幅式拉伸机中,加热到130~175℃的温度,在宽度方向拉伸7~12倍后,在设定的温度下进行热固定(热处理),使宽度方向缓和2~15%、优选4~10%,冷却后进行卷取的方法。通过这样在拉伸后边缓和边进行热固定,依赖于聚烯烃类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的熔融变形的形变得到消除,在薄膜的整个宽度上层合膜的热收缩性等物性稳定,其结果可以得到热封时的密封部的收缩、尺寸变化减少,以至无密封部的变形的良好的包装体。应予说明,对优选的热固定方法将后述。
在基层上层合的密封层的厚度的比率并无特别限定,但通常相对于层合膜的全部层(基层和密封层),优选为1/60~1/3(在基层的两面层合密封层时其总厚度),更优选为1/50~1/5,特别优选为1/30~1/10。密封层的厚度比率如果比1/60小,制袋加工时的密封强度不足,包装体缺乏可靠性,因此不优选。此外,密封层的厚度比率大于1/3时,基层部分的比例小,因此层合膜整体上所谓“腰”不存在,填充内容物后的包装体的形状不稳定,不具有商品价值,因此不优选。此外,层合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作为具有高防晕性的包装用薄膜,可以在优选的10~70μm左右的范围内适当确定。再者,层合膜的更优选的厚度的范围为15~60μm。
此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主要用于包装蔬菜等生鲜食品调料品的用途,因此优选具有良好的熔断密封性。具体地,使用将刀尖角度调节为60度、刀尖设定温度为390℃的熔断密封机,在刀尖温度(刀尖的实际温度)370℃下以120袋/分的喷射速度制作薄膜的熔断密封袋时,优选形成的每1000个熔断密封袋的不合格率(在熔融状态和切断状态产生了不利情况的比例)为5%以下。此外,不合格率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以下,特别优选为4%以下。
此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可以在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表面处理。应予说明,对于优选的电晕放电处理的方法将后述。
此外,为了得到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在制造时必须采用以下的(1)~(4)的手段。通过采用该手段,可以得到防晕性、透明性、防粘连性、滑动性良好,卷取为卷状时不易起皱的薄膜。此外,通过采用以下的(5)的手段,可以稳定地制造长的薄膜。
(1)密封层形成树脂中的无机类微粒的分散条件的调节(2)基层形成树脂中乙烯含量的调节(3)横向拉伸后的热固定条件的调节(4)电晕放电处理条件的调节(5)层合树脂片材的形状的调节以下对上述的各手段依次进行说明。
(1)密封层形成树脂中的无机类微粒的分散条件的调节在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制造中,在形成密封层的聚丙烯类树脂中添加无机类微粒时,不是在挤出机内添加粉末的无机类微粒进行混炼,而必须采用预先在聚烯烃类树脂中添加高浓度的无机类微粒而作成母料聚合物切片,用不含无机类微粒的聚烯烃类树脂共混该母料而进行稀释的方法。
此外,形成密封层的母料切片,必须在聚烯烃类树脂中添加无机类微粒,用混合机、共混机等搅拌后,将该混合物投入挤出机内,进行混炼、熔融挤出而形成颗粒状后,与不含无机类微粒的聚烯烃类树脂的切片混合而利用(以下将如上所述在树脂中添加无机类微粒、搅拌后投入挤出机内进行混炼、熔融挤出而形成颗粒状的工序称为造粒工序)。
此外,作为形成密封层的母料切片,必须并用只实施了1次混炼工序的切片(1次造粒切片)和反复了2次混炼工序的切片(2次造粒切片)。此外,当这样将1次造粒切片和2次造粒切片并用时,1次造粒切片和2次造粒切片的混合比优选调节到1∶9~9∶1的范围内。此外,当将1次造粒切片和2次造粒切片并用时,优选使1次造粒切片形成时添加的无机类微粒的粒径与2次造粒切片形成时添加的无机类微粒的粒径尽量接近。即,将1次造粒切片和2次造粒切片并用时,优选使1次造粒切片形成时添加的无机类微粒的粒径与2次造粒切片形成时添加的无机类微粒的粒径的差小于2.0μm。
密封层形成时,如果只使用添加了小于1.5μm的小粒径的无机类微粒的2次造粒切片,则μH40增大,滑动性恶化,卷取为卷状时在薄膜卷上容易产生褶皱,因此不优选。再者,如果如上所述在薄膜卷上产生褶皱,则薄膜卷保管时卷取紧涩,薄膜间卷入的空气减少,因此防晕剂不易析出,薄膜的防晕性恶化。此外,如果薄膜卷产生褶皱,熔断制袋加工(层压加工)时,不能美观地制袋,形成的袋的外观变差。此外,如果只使用添加了1.5μm以上的大粒径的无机类微粒的1次造粒切片,AR值极度变小,与上述同样在薄膜间卷入的空气减少,因此在薄膜卷的保管时重合的薄膜之间追随而变形,在薄膜卷上容易产生褶皱,因此不优选。此外,与上述同样,防晕剂不易析出,薄膜的防晕性变差。此外,如果只使用添加了小于1.5μm的小粒径的无机类微粒的1次造粒切片,由于无机类微粒的分散性不足,在薄膜上形成鱼眼而使外观不良,因此不优选。此外,作为形成密封层的母料切片,除了添加了无机粒子的1次造粒切片和2次造粒切片外,在不使熔断密封强度变差的范围内,也可以将添加了有机类微粒的造粒切片并用。
此外,如上所述进行混炼时,优选将挤出机的螺杆等旋转体的旋转速度调节为100rpm~500rpm,更优选调节为250rpm~450rpm,特别优选调节为270rpm~430rpm。此外,当如上所述2次造粒时,优选使第1次造粒时的旋转体的旋转速度比第2次造粒时的旋转体的旋转速度高。
(2)基层形成树脂中乙烯含量的调节在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制造中,如上所述,作为形成基层的聚丙烯类树脂,可以使用以聚丙烯为主成分的各种聚丙烯类树脂,其中,优选利用聚丙烯与乙烯共聚的树脂或其改性物。此外,在该共聚物、改性物中,优选使用乙烯的含有率为0.5重量%以上、小于1.5重量%的树脂。通过使用该树脂,在基层中添加的防晕剂容易析出,聚丙烯类树脂薄膜的防晕性(后述的初期防晕性和防晕持续性)进一步提高。
构成基层的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如果为1.5重量%以上,薄膜软化而不易滑动,μH40增大。此外,AR值增大,不易从卷取的薄膜之间排出空气,薄膜卷上容易起皱。此外,薄膜变得不耐热,雾度值增大,透明性降低。相反如果乙烯的含量不足0.5重量%,防晕剂变得不易析出,不能获得良好的防晕性,而且熔融粘接部分失去粘性,产生熔融粘接部分的形状破坏,不能获得良好的密封强度,制袋加工时的熔断密封性变差,因此不优选。
(3)横向拉伸后的热固定条件的调节此外,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如上所述,将采用共挤出法在基层上层合密封层而形成的未拉伸薄膜沿长度和宽度两向拉伸后,进行热固定而制造。在该双向拉伸薄膜的制造中,在通常的聚丙烯类树脂薄膜的制造时,通常在略微低于熔点的155℃以上、小于16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热固定,但为了得到本发明的薄膜,必须在160℃以上、小于170℃的比通常相当高的温度下进行热固定处理。通过在这样高的温度下进行热固定处理,薄膜的收缩应力被除去,卷取为卷状后的经时变化得到抑制,褶皱的产生被降低到相当低的水平。此外,不会产生褶皱的产生引起的防晕剂的析出不良,不会产生薄膜的防晕性变差的情况。此外,也不会产生褶皱的产生引起的制袋加工、印刷加工中加工性的变差。
如果热固定处理的温度超过170℃,虽然薄膜表面熔断,产生不耐热、表面粗糙,μH40下降,变得易滑动,薄膜间的空气变得易排气(AR变小),但是薄膜的透明性、外观变得不良,变得不耐用而不优选。相反如果热固定处理的温度低于160℃,易变得缓慢冷却,表面再结晶化时球晶成长,透明性变差,而且薄膜的收缩应力增大,经时变化增大,保管时薄膜卷上容易起皱,因此不优选。
(4)电晕放电处理条件的调节在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制造中,必须在规定条件下对薄膜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即,电晕放电处理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方法,但优选采用悬架在薄膜宽度方向的铝制棒型等电极对双向拉伸后的薄膜表面实施,优选在将薄膜与电极的间隔调节为1~3mm后,在15~45W/m2/min的处理功率下进行。此外,必须将电晕放电后的薄膜表面的润湿特性调节为35mN/m以上、45mN/m的范围。
如果电晕放电处理的程度弱,内部的滑动剂等添加剂变得不易析出到外部,滑动性变差(μH40增大),而且空气变得不易排气(AR的值增大)。此外,在制袋加工时,两个折叠薄膜之间的滑动变差,制袋加工机与薄膜的摩擦增大,有时不能得到外观好的熔断密封袋。此外,由于内部的防晕剂也不易析出到外部,因此难于显现出良好的防晕性。此外,如果使电晕放电处理的程度增强,薄膜表面粗糙(形成起因于电晕放电处理的表面凹凸),上述的不利情况得到消除,滑动性变得良好(μH40降低),而且空气变得容易排气(AR值减小),但如果电晕放电处理的程度极度增强,薄膜表面的所谓“粗糙”变得严重,该“粗糙”导致透明性下降(雾度增大),而且所添加的防晕剂等的析出速度变得极快,由于存在大量的防晕剂,也有时在经时上(时效上)导致透明性变差的情况。此外,薄膜表面的添加剂、树脂降解,成为低分子物质,因此容易变粘,变得容易粘连。此时,将粘接的薄膜之间剥离时也有时由于单侧的防晕剂剥离而使防晕性下降。因此,为了显现充分的防晕性和透明性,显现良好的熔断密封性,同时将μH40和AR的值控制在所期望的范围内,优选以适度的强度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为此,根据上述方式实施电晕放电处理是有效的。
(5)层合树脂片材的形状的调节在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制造中,利用共挤出法形成层合树脂片材时,必须在T型模内使由第1挤出机熔融挤出的基层形成用树脂和由第2挤出机熔融挤出的密封层形成用树脂层合,在该熔融树脂层合时,优选通过使T型模内的密封层形成用树脂的通过部分比基层窄,从T型模的出口形成将基层和宽度比该基层窄的密封层层合的层合树脂片材。作为具体的手段,优选在T型模内的密封层形成用的树脂的通过部分的左右两端缘安装垫片,从T型模的出口形成将基层和宽度比该基层窄的密封层层合的层合树脂片材。
如果对上述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作为制造制品卷时的问题,当在制膜时的薄膜端部层合如本发明的层合树脂薄膜那样低熔点的树脂时,由于薄膜与横向拉伸时的伸幅机的夹具粘接,因此有时产生拉伸后从伸幅机夹具上剥离薄膜时薄膜破裂这样的问题。特别是高速制膜时,该问题倾向于变得显著。此外,连续生产薄膜时,多实施将伸幅机夹具咬合的部分切掉、粉碎、返回挤出机的原料料斗的工序,此时,如果咬合部分层合有低熔点的原料,产生该咬合部分粘接,难于切割、供给到粉碎机、粉碎,该咬合部分成为块,不能供给等问题。此外,在T型模内将由挤出机供给的树脂层合时,在T型模的两端插入垫片(distance piece),通过使层合在表面层的低熔点树脂不层合到成为夹具的咬合部分薄膜的两端部,可以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可以稳定、连续地制造制品卷。
以下示出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特性值的测定方法。
将切割为规定大小的薄膜(移动薄膜)卷绕到下面形成为扁平状的1500g的扁平的长方体状的安装夹具上,使密封层成为外侧,用移动薄膜覆盖安装夹具的下面(长×宽=7cm×5cm)。另一方面,将切割为比安装夹具足够大的另一薄膜(固定薄膜)贴合到一部分(长度为20cm的部分)被加热到40℃的水平的基台上,使密封层向上。然后,将安装有移动薄膜的安装夹具放置到固定薄膜上,使移动薄膜的密封层和固定薄膜的密封层接合,在该状态下,利用驱动装置以2.5m/分的速度拉伸安装夹具,使从基台的加热部分上通过。然后,以加热部分通过时的动摩擦系数作为μH40而算出。应予说明,测定用的薄膜在23℃、65RH%的气氛下老化12小时以上,测定本身也在23℃、65RH%的气氛下进行。此外,测定是更换试样反复进行5次,算出其平均值作为μH40。
薄膜的空气排气速度使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测定。即,将薄膜4放置到环状的台盘1上后,从薄膜4上将环状的薄膜压板2放置到台盘1上,在外加张力的状态下将薄膜4固定。然后,在薄膜压板2上放置另一薄膜5,再从该薄膜5上放置另一环状的薄膜压板8,使用螺栓3将薄膜压板8、2和台盘1固定。其中,薄膜压板2在上面具有圆形的沟孔2a、将该沟孔2a的一部分和薄膜压板2的外侧部分连通的孔2c、和将沟孔2a的一部分和薄膜压板2的内侧部分连通的细孔2d。应予说明,2片薄膜4、5均是在卷取为卷状时成为外侧的面成为上侧而设置的。
如上所述将薄膜固定后,通过使经由阀7与细孔2c连接的真空泵6工作,薄膜5被吸附到沟孔2a上,成为外加了张力的状态。进而,薄膜4和薄膜5重叠的薄膜重叠部分X也经由薄膜压板2内的细孔2d而被减压,因此薄膜4和薄膜5在其重叠部分X间从外周部开始密合。密合状态可以通过从薄膜重叠部分X的上部观察干涉条纹而把握。然后,测定在薄膜重叠部分X的外周产生干涉条纹后,干涉条纹向薄膜重叠部分X的整个面上扩散,直至干涉条纹运动停止的时间(秒),将该时间(秒)作为“空气排气指数”。应予说明,测定是更换2片薄膜试样反复进行5次,算出其平均值作为AR值。
将得到的双向取向薄膜切割为规定的大小,按照JIS K7136,使用雾度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300A)进行测定。应予说明,测定是更换试样反复进行5次,求出其平均值。
按以下的顺序测定薄膜的防晕性。
(1)将50℃的温水300mL装入500mL的上部开口容器中。
(2)使薄膜的防晕性测定面为内侧,用薄膜将容器开口部密封。
(3)放置在5℃的冷室中后,在室温(约23℃)下取出,用下述的6等级评价薄膜测定面的露水附着状况。应予说明,测定是更换薄膜试样反复进行5次,以其平均的等级作为初期防晕性(例如,测定5次时的各等级为6、6、5、4、4时,为5级)。
评价6级整个面上没有露水(附着面积=0)评价5级有若干露水附着(附着面积到1/5)评价4级有一些露水附着(附着面积到1/4)
评价3级约1/2的露水附着(附着面积到2/4)评价2级几乎全被露水附着(附着面积到3/4)评价1级整个面被露水附着(附着面积3/4以上)[防晕持续性]按以下的顺序测定薄膜的防晕性。
(1)将50℃的温水300mL装入500mL的上部开口容器中。
(2)使薄膜的防晕性测定面为内侧,用薄膜将容器开口部密封。
(3)放置在5℃的冷室中。
(4)在5℃的冷室中放置12小时后,转移到30℃的环境,放置12小时。
(5)用2天反复进行(4)的操作后,用下述的6等级评价薄膜测定面的露水附着状况。应予说明,测定是更换试样反复进行5次,以其平均的等级作为防晕持续性(例如,测定5次时的各等级为6、6、5、4、4时,为5级)。
评价6级整个面上没有露水(附着面积=0)评价5级有若干露水附着(附着面积到1/5)评价4级有一些露水附着(附着面积到1/4)评价3级约1/2的露水附着(附着面积到2/4)评价2级几乎全被露水附着(附着面积到3/4)评价1级整个面被露水附着(附着面积3/4以上)[熔断密封性]使用熔断密封机(共荣印刷机械材料(株)制PP500型、SideWelder),在下述条件下制作薄膜的熔断密封袋(200mm×300mm)。然后,求出制作的每1000个熔断密封袋的不合格率作为熔断密封性。
条件熔断刀刀尖角度60度,刀尖设定温度390℃,刀尖实际温度370℃;喷射数120袋/分[热封强度]对制品卷取宽度×长度方向500mm试样进行取样,将其在宽度方向3等分,从各自的中央部分选取宽度方向50mm×长度方向250mm大小的试样,将该试样对折使密封面合在一起,在热封温度140℃、压力1kg/cm2、热封时间1秒的条件下进行热板密封,制作15mm宽的试验片。测定该试验片的180度剥离强度,将其作为热封强度(N/15mm)。应予说明,测定是更换双向拉伸薄膜试样反复进行5次,算出其平均值。
按照JIS-K-6768法,在23℃、65%RH的气氛下进行测定。应予说明,测定是更换双向拉伸薄膜试样反复进行5次,算出其平均值。
按照JIS K7210,采用条件-14的方法进行测定。应予说明,测定是更换原料树脂试样反复进行5次,算出其平均值。
丙烯-乙烯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是采用高分子分析手册(1995年、纪伊国屋书店发行)第615~617页记载的方法,采用13C-NMR波谱法进行确定。应予说明,也可以采用该书256页“(i)无规共聚物”项记载的方法,采用IR光谱法进行确定。
用胶体Counter Multisizer(コ一ルタ一·カウタ一マルチサイザ一)测定重量分布,将用50%径表示的粒径作为平均粒径。应予说明,也可以由双向拉伸薄膜通过图像处理求出平均粒径,或者由用酸等对得到的薄膜进行处理后的残渣求出平均粒径。
根据BET方式,采用JIS-K-1150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40℃的气氛下将卷取为卷状的聚丙烯类树脂薄膜老化12小时后,目视该薄膜卷,按照以下的标准判断有无褶皱。
○无褶皱△存在无褶皱的部分,但制品的收率差×全部产生褶皱 以下采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的方案,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原料切片A~G的性状、组成、造粒条件、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密封层的组成等示于表1、2。
表1

表2
在作为丙烯-乙烯共聚物粉末的RW140EG(住友化学社制、乙烯含量4.0重量%、熔体流动速率5.0g/10分)中配混0.15重量份イルガノックス1010(汽巴特种化学品公司制)、0.15重量份イルガホス168(汽巴特种化学品公司制)、2.0重量份作为无机类微粒的サイリシア350(富士シリシア化学社制、二氧化硅粉末;平均粒径1.8μm、细孔容积1.60ml/g),使总重量为20kg,用115L的超级混合机以搅拌叶片顶端的圆周速度20m/秒混合5分钟。
然后使用45mmφ的双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43mmφ、L/D19.5),在将螺杆的转数、加料机的转数分别调节为300rpm、20rpm的条件下,对混合原料只进行1次造粒,得到颗粒A。此外,在与颗粒A相同的条件下对相同的混合原料进行了造粒(第1次造粒)后,使用相同的双螺杆挤出机,在将螺杆的转数、加料机的转数分别调节为220rpm、20rpm的条件下进行再次造粒(第2次造粒),得到颗粒B。另一方面,使用相同的双螺杆挤出机,在将螺杆的转数、加料机的转数分别调节为220rpm、20rpm的条件下,对相同的混合原料只造粒1次,得到颗粒C。此外,在与颗粒C相同的条件下对相同的混合原料进行了造粒(第1次造粒)后,使用相同的双螺杆挤出机,通过在与第1次造粒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造粒(第2次造粒),得到颗粒D。此外,在混合原料的调整时,将无机类微粒分别变为サイリシア310P(富士シリシア化学社制、二氧化硅粉末;平均粒径1.4μm)、サイリシア420(富士シリシア化学社制、二氧化硅粉末;平均粒径1.9μm、细孔容积1.25ml/g),通过在与颗粒A相同的条件下只造粒1次,得到颗粒E、F。此外,在混合原料的调整时,代替无机类微粒而添加有机类微粒(住友化学社制CS18;平均粒径1.8μm的聚合物珠),通过在与颗粒A相同的条件下只造粒1次,得到颗粒G。再者,在上述颗粒A~G的造粒时,使过滤器网目构成为50目/100目/50目,将第1~第4的料筒、接合器、模具的温度分别调节为200℃、210℃、220℃、220℃、220℃、220℃(参照表1)。
<密封层的制作>
将作为防粘连剂母料的颗粒A 2.5重量%、颗粒B 12.3重量%,作为基础原料的FSX66E8(采用气相法制造的住友化学社制的聚丙烯类树脂、乙烯含量2.5重量%、1-丁烯含量7.0重量%、熔体流动速率3.5g/10分)68.7重量%、BH180EL-2(采用气相法制造的住友化学社制的聚丙烯类树脂、1-丁烯含量25.0重量%、熔体流动速率3.0g/10分)16.0重量%,以及单硬脂酸单甘油酯0.4重量%、芥酸酰胺0.1重量%在115mmφ的挤出机(L/D29)内熔融混合,制成热封层。
<基层的制作>
将FS2011DG3(采用气相法制造的住友化学社制的聚丙烯类树脂、乙烯含量0.9重量%、熔体流动速率2.5g/10分)97.89重量%、S131(采用气相法制造的住友化学社制的聚丙烯类树脂、乙烯含量5.0重量%、熔体流动速率1.7g/10分)1.26重量%,以及单硬脂酸单甘油酯0.10重量%、聚氧乙烯(2)硬脂胺单硬脂酸酯0.60重量%、聚氧乙烯(2)硬脂胺0.15重量%在串联挤出机(第1段175mmφ、L/D17、第2段220mmφ、L/D20)内熔融混合,制成基层。
<薄膜的制作>
在挤出机内分别将上述的基层形成用树脂和密封层形成用树脂熔融,在该状态下以基层的挤出量1980kg/H、密封层的挤出量126kg/H的供给量在控制在260℃的3层T型模(多歧管型、模口宽度900mm、模口间隙2.4mm)内层合挤出。此时,在模具内的密封层形成用树脂通过部分的左右两端装入宽50mm的垫片,以使密封层不层合到基层的左右两端。将这样挤出的熔融树脂在20℃的牵引辊上,用气刀以风速1050mmAq吹风,以58.8m/分的速度进行牵引,通过冷却固化,得到层合树脂片。再者,得到的层合树脂片如图2所示,密封层的宽度比基层的宽度窄约50mm。得到的片材接着用依次分别加热到108℃到130℃的辊进行预加热后,在加热到131℃的辊间,通过将各辊速度调节为65.44m/分和242.12m/分而给予速度差,进行3.7倍的纵向拉伸,然后用加热到130℃的辊使其缓和。然后,接着在167.5℃的烘箱内以241.4m/分的速度将纵向拉伸的片材预加热后,在155℃下以变形速度1.39m/秒的速度横向拉伸到10.7倍,进而在165℃的环境下边进行热固定边用4.5秒钟使其缓和8%,通过在40℃的环境下冷却1.5秒,连续地制作以密封层0.8μm、基层18.4μm、密封层0.8μm的顺序层合的总厚度20μm的2种3层薄膜。然后,对这样连续制作的薄膜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使薄膜表面的润湿张力达到39mN/m,在将绝对湿度控制在8g/kgDryAir以上的环境下以卷取速度241.4m/分卷取电晕放电处理后的薄膜,得到宽度方向6240mm、流动方向29000m的卷取薄膜卷。进而在40℃的环境下将卷取的薄膜卷保管12小时,进行自然缓和后,切割为宽度方向600mm、流动方向4000m的尺寸,得到70卷制品薄膜卷。得到的制品薄膜卷没有褶皱,能够良好地实施印刷、制袋等加工。此外,采用上述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此外,从得到的薄膜卷上切下规定量(约1.0g)的薄膜试样,将该薄膜试样干式分解,用酸处理后,采用等离子发光分析测定Al含量,结果Al含量为34mg/kg。
在实施例1中,在制作密封层时,除了代替颗粒A而使用颗粒C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制品薄膜卷。制得的制品薄膜卷与实施例1同样无褶皱,能够良好地实施印刷、制袋等加工。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在实施例1中,在制作密封层时,代替颗粒A而使用颗粒G,将颗粒B的一部分置换为颗粒F。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制品薄膜卷。制得的制品薄膜卷与实施例1同样无褶皱,能够良好地实施印刷、制袋等加工。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在实施例1中,通过分别调节基层形成用的挤出机的挤出量和密封层形成用的挤出机的挤出量,将双向拉伸后的2种3层薄膜的密封层的厚度变为0.6μm,同时将基层的厚度变为18.8μm(即成为0.6μm的密封层、18.8μm的基层、0.6μm的密封层顺序层合的共20μm的2种3层薄膜)。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制品薄膜卷。制得的制品薄膜卷与实施例1同样无褶皱,能够良好地实施印刷、制袋等加工。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在形成热封层时,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115mmφ的挤出机内将作为防粘连剂母料的颗粒A 5.0重量%、颗粒B 10.0重量%,作为基础原料的FSX66E8 68.5重量%、BH180EL-216.0重量%,以及单硬脂酸单甘油酯0.4重量%、芥酸酰胺0.1重量%熔融混合。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制品薄膜卷。制得的制品薄膜卷与实施例1同样无褶皱,能够良好地实施印刷、制袋等加工。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在形成热封层时,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115mmφ的挤出机内将作为防粘连剂母料的颗粒A 1.2重量%、颗粒B 17.5重量%,作为基础原料的FSX66E8 64.8重量%、BH180EL-2 16.0重量%,以及单硬脂酸单甘油酯0.4重量%、芥酸酰胺0.1重量%熔融混合。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制品薄膜卷。制得的制品薄膜卷与实施例1同样无褶皱,能够良好地实施印刷、制袋等加工。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在实施例1中,在制作密封层时,除了代替颗粒A而使用颗粒B,使颗粒B的总配混量为14.8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制品薄膜卷。制得的制品薄膜卷起皱,在印刷、制袋等加工中产生不利情况。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在实施例1中,在制作密封层时,除了代替颗粒B而使用颗粒A,使颗粒A的总配混量为14.8重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制品薄膜卷。制得的制品薄膜卷起皱,在印刷、制袋等加工中产生不利情况。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在实施例1中,在制作密封层时,除了代替颗粒B而使用颗粒E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尝试制作薄膜卷。但是,由于产生大量由无机类微粒的分散不良引起的异物,因此不能制得值得评价的薄膜样品。
在实施例1中,在制作密封层时,除了代替颗粒A而使用颗粒C,代替颗粒B而使用颗粒D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制品薄膜卷。制得的制品薄膜卷起皱,在印刷、制袋等加工中产生不利情况。此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在实施例1中,除了将薄膜横向拉伸后的热固定条件变为在171℃的环境下实施4.5秒的8%的缓和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得制品薄膜卷。然后,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对构成制得的制品薄膜卷的薄膜的特性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3。
表3
由表3可知,实施例的薄膜由于μH40、AR、雾度值满足本发明的条件,因此防晕性、透明性良好,在薄膜卷上没有产生褶皱,熔断密封性良好。与此相比,比较例1的薄膜的μH40大,不满足本发明的条件,薄膜卷上产生褶皱,熔断密封性极其不良,比较例2、4的薄膜的AR值小,不满足本发明的条件,在薄膜卷上产生褶皱,熔断密封性不良,比较例5的薄膜的透明性差,雾度值不满足本发明的条件,包装时内容物看起来不鲜明。
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优异的特性,因此适用于生鲜品的包装用途。
权利要求
1.一种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该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在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体的基层的正反两面层合有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体的密封层,厚度为10μm以上、不足70μm,并且雾度值为0.4%以上、5.0%以下,其中构成基层和密封层的聚丙烯类树脂采用气相法形成,并且满足下述式(1)、(2),(1)在40℃的气氛下测定的动摩擦系数为0.2以上、1.1以下,(2)空气排气指数为1.8秒以上、10.0秒以下,该空气排气指数是将2片薄膜重叠、从减压时直至从薄膜之间排净空气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至少对基层进行了双向拉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在层合膜的全部层中含有15mg/kg以上、不足150mg/kg的A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基层由丙烯-乙烯共聚物形成,该丙烯-乙烯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0.5重量%以上、不足1.5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密封层相对于层合膜的全部层的厚度的比率为1/60~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在基层和密封层中添加有防晕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在覆盖装有50℃温水的容器的开口部的状态下,在5℃的气氛下放置30分钟后在室温的气氛下取出后的露水的附着面积为整体的1/4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使用将刀尖角度调节为60度、将刀尖设定温度调节为390℃的熔断密封机,在刀尖温度370℃下以120袋/分的喷射速度制作薄膜的熔断密封袋时的不合格率为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在140℃下用1秒外加1kg/cm2的压力使密封层之间热熔融粘接后,以180度剥离这些热熔融粘接部分时的强度为1.5N/15mm以上、6.0N/15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密封层表面的润湿张力为35mN/m以上、45mN/m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形成密封层的树脂是将其熔体流动速率调节为1.5g/10分以上、9.0g/10分的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在形成密封层的聚烯烃类树脂层中添加有平均粒径1.0μm以上、不足12.0μm并且细孔容积为1.0ml/g以上、不足2.0ml/g的无机类微粒。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防晕剂并用聚氧乙烯烷基胺型防晕剂、聚氧乙烯烷基胺脂肪酸酯型防晕剂、脂肪酸甘油酯型防晕剂中的至少2种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层合膜的全部层中的防晕剂量为0.2重量%以上、不足1.5重量%。
15.一种聚丙烯类树脂膜的制造方法,是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通过从多个挤出机中采用共挤出法将聚丙烯类树脂和聚烯烃类树脂熔融挤出,形成未拉伸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片的薄膜化工序,将通过该薄膜化工序得到的未拉伸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片沿纵向和横向双向拉伸的双向拉伸工序;满足下述要件(a)~(c)(a)上述薄膜化工序是采用添加无机类微粒并造粒1次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添加无机类微粒并造粒2次的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类树脂而形成密封层的工序,(b)上述薄膜化工序是采用丙烯-乙烯共聚物形成基层,同时将该丙烯-乙烯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调节为0.5重量%以上、不足1.5重量%的工序,(c)上述双向拉伸工序是沿纵向和横向双向拉伸后进行热固定,同时将上述热固定的温度调节为160℃以上、不足170℃的工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其中采用以100rpm以上、500rpm以下的旋转速度旋转的旋转体进行上述薄膜化工序中的造粒。
17.一种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该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在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体的基层的正反两面层合有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体的密封层,厚度为10μm以上、不足70μtm,并且雾度值为0.4%以上、5.0%以下,其中构成基层和密封层的聚丙烯类树脂采用气相法形成;同时通过在T型模内使由第1挤出机熔融挤出的基层形成用树脂、由第2挤出机熔融挤出的密封层形成用树脂层合,制作将基层和比该基层宽度窄的密封层层合的未拉伸的层合树脂片,然后将该制作的未拉伸的树脂层合片双向拉伸而形成;满足下述式(1)、(2),(1)在40℃的气氛下测定的动摩擦系数为0.2以上、1.1以下,(2)空气排气指数为1.8秒以上、10.0秒以下,该空气排气指数是将2片薄膜重叠、从减压时直至从薄膜之间排净空气的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其中作为上述T型模,利用在密封层形成用树脂的通过部分的左右两端缘安装有垫片的T型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聚丙烯类树脂薄膜,其由采用气相法低价、高效制造的聚丙烯类树脂制成,防粘连性优异,滑动性良好,卷取成卷状时在薄膜卷上不易起皱,制袋加工时、印刷加工时的加工性良好。本发明的聚丙烯类树脂层合膜在以聚丙烯类树脂为主体的基层的正反两面层合以聚烯烃类树脂为主体的密封层。此外,构成基层和密封层的聚丙烯类树脂采用气相法形成。此外,对其进行调节使在40℃的气氛下测定的动摩擦系数、空气排气指数和雾度值满足设定的条件。
文档编号B29C55/12GK101024318SQ200610172358
公开日2007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31日
发明者河井兼次, 大木祐和, 野濑克彦 申请人: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