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乘客车厢的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4190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乘客车厢的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乘客车厢的内饰件,其具有模制件,所述模制件的正 面构成内饰件装饰用的作用层,内饰件还具有至少一支承层,所述支承层构成内饰件的 背面,其中,内饰件的至少部分区域配备至少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使部分区域的 表面具有舒适的触感。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所述内饰件的方法,其中,内饰件的正面具有一装 饰用作用层,内饰件还具有位于作用层之下的至少一支承层,支承层构成内饰件的背 面,其中,内饰件的至少部分区域配备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使部分区域的表面具 有舒适的触感,所述制造方法具有下列步骤制造具有一装饰用作用层和至少一支承层 的模制件。
背景技术
触觉是指关于神经的力学、热力学以及痛感受体的感官感觉。
作用层的表面可例如具有美观的图案。通常可以效仿皮质表面、木纹和其他自 然材料表面或织物表面。
这种内饰件优选使用在车辆中内饰件会与乘客接触的地方。例如车门可配备一 集成了一扶手的内饰件。内饰件还可以具有人体工程学功能,与集成扶手的情况相同, 这样就可以对乘客进行更好的支撑。乘客通过触碰得到了对内饰件表面的触觉。由于乘 客对表面施加了压力,所以在表面下方通常要设置一接收外力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是 松软的。乘客同样可以感受到支撑结构的松软性。位于表面之下的结构可以通过这种方 式来使乘客获得关于内饰件质量的感觉印象。使乘客得到触觉感受的内饰件的部分区域 就成为了形成感觉印象的关键点。已知情况为,现已为内饰件的这些部分区域配备含有 柔软的弹性材料的支撑结构,例如含有泡沫。
由DE 10 2004 023 823 B4已知一种用于制造内饰件的方法。按照此方法制造的 内饰件的支撑结构为,将软泡沫注入内饰件的腔内。由于在一模具中实施处理,所以泡 沫会保持其形态。
EP 1 287 961 A2推荐了另一种用于制造内饰件的方法。在图1和图2中显示根 据这种方法制造的两个内饰件的示例。两个示例同样使用了具有泡沫材料的支撑结构。 泡沫材料不在模具中起泡,而是事先从一条块中对其进行裁剪。接着使用热塑方法在一 模具中通过使用压力和热力将泡沫材料下料与作用层一起变形并且相互连接起来。如图 2的实施例中设计一具有一尤其柔软的扶手区域的内饰件。
已知的方法力求以尽可能少的步骤来制造内饰件以及降低成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较少的技术耗费即可制得的另一种用于车辆乘客 车厢的内饰件,以及一种用于制造所述内饰件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法为,模制件具有至少一安装在内饰件背面 的支承层上的连接件,支撑结构设计为单独的支撑件,其由模制件的连接件来支撑。
可以在制造模制件的过程中制造模制件的连接件,也可以在一个后继步骤中将 其安装至模制件上。
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使支撑件的连接构件与模制件的连接件相连接,例如焊 接、卡合、压合、螺栓连接或贴合。为了能够更加有利于上述连接方式,连接构件和连 接件可以采取相应的有利的构造。可以使用额外的零件,例如在螺栓情况下使用螺纹螺 母,在压合连接情况下使用一夹具或者在卡合情况下使用一卡具。
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将准备好的模制件置入浇注模具中,借 助浇注模具从后注射支承层来将部分区域中的至少一连接件安装在内饰件的背面,将已 从后注射完毕的模制件从浇注模具中取出,使用具有至少一连接构件的单独的支撑件作 为支撑结构,连接构件与安装在支承层上的模制件连接件相匹配,通过将支撑件的连接 构件与模制件的连接件相连,将支撑件装配至模制件上。
推荐的内饰件具有多个结构部件。一结构部件为预制完毕的模制件。模制件构 成内饰件的正面。因此模制件必须美观。此外还具有至少另一结构部件,即预制完毕的 支撑件,支撑件会对部分区域的质量起决定性影响,支撑件向乘客回馈触感。模制件是 较大的结构部件。多部分结构的优点在于,模制件可以始终使用相同的制造模具。
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制造模制件,例如使用热可塑的支承层材料向作用层进行 浇注。首先将作用层置入浇注模具的模间空隙中,接着将热可塑的支承层材料注入模间 空隙中。支承层材料从而均勻地与作用层相连。此处例如会将发泡的支承层材料导入浇 注模具的模间空隙。发泡的支承层材料在模间空隙中发生反应以及膨胀。此处应事先将 作用层置入模间空隙中。发泡的支承层材料从而均勻地与作用层相连。也可以使用其他 各种适当的方法来制造模制件。如果不是在制造模制件的过程中制造连接件,就必须确 保之后连接件可以安装在预制完毕的模制件的背面上,例如在一个为之设置的浇注模具 中使用从后注射法。
支撑件为较小的结构部件,其可以有多种具有不同品质的实施变体。内饰件的 重要质量标志在于乘客触及的那部分区域的松软度和强度。安装内饰件的这一部分区域 的背面上的支撑件因此会对乘客的触感产生很大影响。
借助这种多部分的结构,可以使用相同的模制件与具有不同松软度的支撑件进 行组合。因此,可以为豪华配置的车辆配备昂贵的支撑件,而基础配置的车辆则配备简 单的支撑件就足矣。
连接件有利地具有热可塑材料,热可塑材料通过从后注射法在内饰件的背面上 与模制件相连。
在一尤其简单的实施形式中,支撑件具有至少一支撑层。支撑件使内饰件的作 用层下方具有一个牢固的基础结构。为了增加牢固性,支承层可以为硬式。
有利方式为,支撑件具有与模制件的连接件相匹配的至少一连接构件。
内饰件的一改进方案为,配有支撑层的支撑件还额外具有一垫层。垫层布置在 支撑层在装配完毕的状态下面向模制件的一侧上。在将支撑件装配至模制件上时,垫层 与模制件接触。这样接触面也可以额外地相互连接,例如通过焊接或粘合。在垫层与模制件接触的部分区域中,模制件的支承层可以具有一凹进处,支撑件的垫层从而可以直 接紧贴在模制件的作用层上。
支撑件的垫层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尺寸,尤其是厚度各不相同。内饰件从而可 以具有各异的衬垫质量。此外,支撑件的垫层可以在装配完毕的状态下被压缩。这样就 得到了一种结实的衬垫。压缩比例可以根据垫层的厚度而各异,因而能实现多种可供选 择的衬垫组合。
模制件的支承层可以具有柔软的弹性材料。如果此支承层与一具有一垫层的支 撑件相组合,则支承层(模制件)的柔软弹性就可以垫层(支撑件)的柔软弹性相互协调 作用。通过选择各异的柔软弹性可以调节衬垫质量。垫层的柔软弹性当然也可与垫层的 柔软弹性相一致。
为了使装配简易,从后注射的连接件的形状为一连接菇,连接菇具有一帽以及 一连接杆,帽面向支承层且与支承层相连,连接杆背离支承层且从支承层中凸出。连接 菇是插接连接的一部分。支撑件的连接构件构成插接连接的第二部分。连接构件采取互 补式设计,其优选可与连接菇卡合。


下面按照附图借助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形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实 施例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参考符号来标示,其中
图Ia和图Ib为一内饰件的剖视图,其具有一模制件和一安装于其上的单独的支 撑件;
图&至图北为预制模制件的三个步骤的示意图3a至图3b为借助一浇注模具将连接件安装至预制完毕的模制件上的两个步骤 的示意图北为从浇注模具中取出的如图3b所示的模制件的剖视图4a至图4b为将一单独的支撑件装配至如图4所示的模制件上的示意图;以及
图5为另一实施形式的内饰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a中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内饰件1的截面图。其具有一模制件2,一形式 为单独的支撑件4的支撑结构3安装在模制件2上。
模制件2具有一构成内饰件1正面Ia的作用层5、一构成内饰件1背面Ib的支 承层6。作用层5由一具有热可塑性的装饰用薄膜构成。支承层6具有柔软的弹性泡沫 材料。泡沫材料具有热可塑性,其因此可在热力和压力之下产生形变。支承层6具有一 用于支撑件4的凹进处7。支撑件4具有一支撑层8和一额外的垫层9。支撑件4的垫层 9在本实施例中穿过模制件2的支承层6的凹进处7,直接与模制件2的作用层5接触。 作用层5是松软的。其可以在受到外力时与位于其下的垫层9一起发生弹性形变,在力 消除后回复至原来的形态。
为了连接模制件2上的支撑件4,将连接件10安装在模制件2的支承层6上。 支撑件4具有一与模制件2的连接件10相匹配的连接构件11。每个连接件10均具有一6帽IOa和一连接杆10b,连接件10从模制件2的支承层6中凸出。连接构件11具有插 接口 11a。连接杆IOb插入插接口 11a。为了确保插接连接被插接到一起,在连接杆IOb 的自由端上分别固定了一夹紧件12,其在图Ib中为夹紧垫圈12a。
图&至北显示了一用于预制的模制件2。如图2所示,借助一上加热螺旋灯丝 15和一下加热螺旋灯丝16,首先加热支承层6和作用层5。接着借助一模具17来定型。 图2b所示的模具17处于打开状态,其具有一第一上模具部分17a和一第二下模具部分 17b。在图2c中上模具部分17a和下模具部分17b相对着移动。闭合的模具部分17a/b 给予了支承层6材料及作用层5材料一个形状。在成型之后,模制件2保持此形状。
图3a至北显示了对如图2c所述的模制件2的继续加工的过程,此时须将连接 件10安装至模制件2上。根据图3a,在此使用一浇注模具18,其具有一第一上模具部分 18a和一第二下模具部分18b。下模具部分18b具有两个分别用于形成一连接件10的成 型区域19。在图3b中显示了模具部分18a/18b的闭合状态。将热可塑材料注入上文所 提及的成型区域19。热可塑材料在模制件2的支承层6上形成连接件10,即两个连接菇 P。每个连接菇P具有一帽10a,借助帽IOa将连接菇P喷射在模制件2的支承层6上。 此外,一从支承层6中凸出的连接杆IOb布置在帽IOa上。帽IOa具有一个面向作用层 5的帽缘10c。第二模具部分18b的设计方式为,支承层6的泡沫材料紧密压缩在成型区 域19的边缘,热可塑压铸材料从而无法泄漏至泡沫材料的孔隙之间。喷注的连接菇P至 少在其帽缘IOc上能够达到作用层5处,或者连接菇P只是表面与支承层6相连。
图北中显示了一已成型的模制件2的实施例,其具有一从后喷射的连接件10。 通过粘着力将连接菇P的帽IOa固定在模制件2的支承层6上。支承层6的泡沫材料可 以在从后喷射之后保持压缩状态。因此,连接菇P上方的厚度小于连接菇周围的厚度。
图4a和4b中显示了一内饰件1的装配原理。
根据图如,为了进行装配,模制件2应与支撑件4相对移动。支撑件4又具有 一支撑层8和一垫层9。模制件2与图Ia中所示的模制件2的区别在于,此处的模制件 2的支承层9上无凹进处。支撑件4的垫层9因此不与模制件2的作用层5接触,而是与 模制件2柔软的弹性支承层6接触。
支撑层8包括连接构件11,连接构件11具有插接口 11a。模制件2具有从后喷 射的连接件10,连接件10具有一帽IOa和一连接杆10b。支撑件4的插接口 Ila分别适 配于模制件2的连接杆IOb之一。这就形成如图4b所示的插接连接。为了确保这种插 接连接,在各连接杆IOb的自由端上分别附加一夹紧件12。此处涉及一夹紧垫圈,如图 Ib中所示的夹紧垫圈。夹紧垫圈1 夹紧在连接杆IOb上,所以可以阻止支撑件4和模 制件2被拆散。
支撑件4的垫层9在装配完毕的状态下压向模制件2的支承层6。支承层6与垫 层9从而被压缩,变得更加紧固。
支承层6和垫层9的品质可以相同或不同。通过这两个层的适当选择和组合可 以以预期的形式对内饰件1进行恰当的衬垫,从而形成高档高质的触感或较为简单的触感。
图5中显示了内饰件1的另一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模制件2具有一作用层5 和一特殊的支承层6。支撑结构3具有一单独的支撑件4,支撑件4设计为垫层13。此处涉及一内饰件1,其在支撑结构3的部分区域中具有一扶手。模制件2的支承层6具有 一连接件10,连接件10支承设计为垫层13的支撑件4。为了对支撑件4进行支承,连 接件10设计为支架件14。支架件14支承垫层13。垫层13镶嵌在支架件14与模制件 2的作用层5之间。支承层6还具有一凹进处7。垫层13与模制件2的作用层5直接接 触。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乘客车厢的内饰件(1),其具有一模制件(2),所述模制件具有构成 内饰件(1)的装饰用的作用层(5)的正面,内饰件(1)还具有至少一支承层(6),所述支 承层构成内饰件(1)的背面,其中,内饰件(1)的至少部分区域配备至少一支撑结构,所 述支撑结构使部分区域的表面具有舒适的触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制件(2)具有至少一安装在内饰件(1)背面的支承层(6)上的连接件(10),支 撑结构设计为单独的支撑件(4),其由模制件(2)的连接件(10)来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件(1),其特征在于,连接件(10)包含热可塑材料,连 接件(10)通过从后注射法在内饰件(1)的背面上与模制件(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饰件⑴,其特征在于,支撑件⑷具有至少一支撑 层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饰件(1),其特征在于,支撑件(4)具有至少一与模 制件⑵的连接件(10)相匹配的连接构件(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件(1),其特征在于,支撑件(4)具有至少一与模制件 ⑵的连接件(10)相匹配的连接构件(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饰件(1),其特征在于,支撑件(4)配备至少一垫层(9)。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件(1),其特征在于,支撑件(4)配备至少一垫层(9)。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饰件(1),其特征在于,使用柔软的弹性材料制造支 撑层(6)。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件(1),其特征在于,使用柔软的弹性材料制造支撑层(6)。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饰件(1),其特征在于,从后注射的连接件(10)的 形状为一连接菇,连接菇具有一帽(IOa)以及一连接杆(10b),帽(IOa)面向支承层(6) 且与支承层(6)相连,连接杆(IOb)背离支承层(6)且从支承层(6)中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件(1),其特征在于,从后注射的连接件(10)的形状 为一连接菇,连接菇具有一帽(IOa)以及一连接杆(10b),帽(IOa)面向支承层(6)且与 支承层(6)相连,连接杆(IOb)背离支承层(6)且从支承层(6)中凸出。
12.—种制造用于车辆乘客车厢的内饰件(1)的方法,其中,内饰件(1)的正面具有 一装饰用作用层(5),内饰件(1)还具有位于作用层(5)之下的至少一支承层(6),支承 层(6)构成内饰件(1)的背面,以及其中,内饰件(1)的至少部分区域配备一支撑结构, 所述支撑结构使部分区域的表面具有舒适的触感,所述制造方法具有下列步骤制造具有一装饰用作用层(5)和至少一支承层(6)的模制件(2), 其特征在于,将准备好的模制件(2)置入浇注模具(18)中,借助浇注模具(18)从后注射支承层(6)来将部分区域中的至少一连接件(10)安装在 内饰件(1)的背面,将已从后注射完毕的模制件(2)从浇注模具(18)中取出,使用具有至少一连接构件(11)的单独的支撑件(4)作为至少一支撑结构(3),连接构 件(11)与安装在支承层(6)上的模制件(2)的连接件相匹配,通过将支撑件⑷的连接构件(11)与模制件⑵的连接件(10)相连,将支撑件⑷ 装配至模制件(2)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客车厢的内饰件及其制造方法,用于车辆乘客车厢的内饰件(1)具有一模制件(2),所述内饰件(1)的正面由内饰件(1)装饰用的作用层(5)构成,内饰件(1)还具有至少一支承层(6),所述支承层(6)构成内饰件(1)的背面,其中,内饰件(1)的至少部分区域配备至少一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使部分区域的表面具有舒适的触感,其中,模制件(2)具有至少一安装在内饰件(1)背面的支承层(6)上的连接件(10),支撑结构设计为单独的支撑件(4),其由模制件(2)的连接件(10)来支撑。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用于车辆乘客车厢的内饰件(1)的方法。
文档编号B29C45/14GK102019883SQ20101029090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1日
发明者罗伯特·索莫尚, 罗杰·考夫曼, 雷内·伯恩斯, 马克·德莱维 申请人:福特维克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